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试题预览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麝兰芳霭科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满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虹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本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部”的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尤其彰显宝玉才华的,或者说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贾政也比较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蘅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在”。之所以“含蓄”,乃在于命名不能是对眼前景致的一般描述或比拟,而要将自我的生命经验沉浸于作为整体的园中世界,并前追古人之生命,将之也化入此刻自我的生命中来。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极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极难寻找的。这一回的叙事展现出,对真实的意义的寻找乃是基于对许多“不真”的表达的涤除与反省,在这种反省之后重新回归到本真的存在中来,回归到在此的自我中来,世界的“真”使从被遮蔽的俗套和成见中显露现身了。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
B.“稻香村”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
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
D.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蘅芜苑处宝玉化用旧联拟对“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是为了证明“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
B.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了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
C.《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是如何在一种细致的审思及体悟中诞生的过程。
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因为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
A.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B.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
C.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王子默,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
D.“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村庄的婚礼
田光明
王大奎的孙子要结婚了。爷爷想着,孙子大学毕业,在省城西安上班,一定要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于是,爷爷吩咐儿子,在县城最高档的酒店预订了酒席。
孙子带对象回来了,他和村长是发小,他们聚了几次,孙子和对象都变卦了,说是要在家里举办婚礼。王大奎跺着脚,瞪着眼,他心里有着千万个不乐意。
村庄里五十五户人家,二十五户都迁到了镇上住,还有六户住到县城里。村里冷冷清清,野草长得和房檐一样高,就剩了些老人和几个残疾人,找个主事帮忙的人都难,这婚礼能办成吗?
“年轻人,突发奇想!”王大奎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抽着烟,心里七上八下,纵横交错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
孙子执意要这么办?谁也改变不了。
王大奎三十岁出头时,没有寻下媳妇。爹娘都急疯了,烧香拜佛,托人送礼。最终,用三斗麦子,从南山坳里给儿子领回了媳妇。一家人出门走路,头都抬得老高。
大奎爹站在场院里,高着嗓门,向邻里乡亲们保证,把儿子的婚礼办得红火,要让大家吃饱,喝好。
那年春天,爹从大奎的舅家、姑家、姨家凑了几斗麦子,两斗黄豆,磨面,做豆腐。让大奎从镇上的百货店里给媳妇买了身新衣服,一块碗口大的镜子,一把雨伞,一双红艳艳的鞋。择了个黄道吉日,迎娶媳妇进门。
婚礼前三天,全村停了农活。大总管是队长蛮娃,男女劳力帮忙。大人小娃,穿着过年的新衣裳。男人村上村下跑着,搬桌子拉凳子,借来锅碗瓢盆,搭棚起灶,妇女围在厨房,择菜刷碗,忙活着,嬉闹着。
村庄升腾的炊烟,裹着浓郁的香味,在村里村外弥漫。远远赶来的几个乞讨者,靠在场院的麦垛上,嘴角流着口水。
婚礼当日,总管蛮娃有言在先,主要亲属,随礼的客人上席,其他外人靠边,村里帮忙的人,尽心尽力,要把事执硬。就这样,防来挡去,还有不该上席的混上了席,菜到桌上,筷子都在打架,主家准备的米面油吃得都见底了。送走了客人,村里帮忙的男女,拉长着脸,自己动手熬了两锅大烩菜。主家又从代销店赊了烟酒,招呼大家。大奎爹红着脸,和儿子给众人敬酒,道歉致谢。
大总管蛮娃喝醉了,他哭着闹着,掀翻了酒桌。
王大奎心里清楚,蛮娃大他两岁,他娶的媳妇是媒人先介绍给蛮娃的,他家拿不出那三斗麦子,媒人才把她说给了他,成全了今日的婚礼。从此,两家人见面都绕着走,长时间都不说话。
土地下户后,王大奎家分得了二十亩薄地,一家人心齐,耕田种地,养猪养羊,铆足劲挣钱囤粮,给儿子订婚。拆了土房子,建起了砖木的瓦房子,就四处张罗着给儿子寻媳妇。
山区条件差,订婚就难。儿子在西安打工,谈了个山西姑娘,女方家穷,父母彩礼要得多。没办法向亲戚借,银行贷,给女方家过了彩礼,按要求就筹划着结婚。
王大奎挺直腰杆,在场院里向邻里们说,我儿子的婚礼一定要办得红火,上档次,全村第一。
婚礼当日,在门前的场院里摆了三十桌酒席。请了三位大厨,八凉八热,有鱼有鸡。酒桌开席,一眨眼,就被客人涌满。村里帮忙的,亲友随礼的人,拖家带口,都涌上了酒席。这些年,家家有余粮,但不是天天都吃肉,人们还是稀罕着坐席。盘子上的鱼没翻身,鸡没展翅,就被大嫂大妈装进袋子。
客人一茬一茬来,又一茬一茬地走,吃着流水席,备好的米面,宰的三头猪吃没了。女方家约定来十桌客,估计不周全,来了十五桌,乱了坐席秩序。招呼不到位,女方亲戚大吵大嚷,把婚宴弄得不喜庆。
村里帮忙的男人,吆五喝六地喝着,几个人没把握住,喝得烂醉如泥。让人生气的是村里的赖子,喝醉了酒,睡到场院里麦积垛里,打着滚,喊着,骂着,说主家吝啬,没给客人吃好,把他自己偷藏在怀里的两盒香烟也撒落了一地。
孙子婚礼的总管是村长。前三天,村长在村里“大家庭”群里发了通知,全村总动员,回家参加婚礼。村民们从四面八方赶了回来,清扫院落,挂灯笼,贴喜联,把冷清的村院弄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大型餐车停在场院边,各种食材,四季菜蔬,垒成了山。大厨们舞动着锅铲,翻炒着美味佳肴。
婚礼正日,王大奎一家人站在场院里,穿着里外新的衣服,笑盈盈的,同客人们打着招呼。他们能想到的客人来了,没有想到的客人也来了。县电视台来了记者,摄像的师傅是蛮娃的儿子,他扛着摄像机,跑上跑下摄着。镇上文化中心,还派来了二十名演员,在碌碡、磨盘垒起的舞台上表演着。装台布景的道具,都是出了力、流过汗的农具。
村长主持婚礼,按照乡里最传统的婚礼议程,一项一项进行着。新郎和新娘拜天地,敬祖先,认亲戚,再给村里的乡亲们行大礼。最后全体村民集体合影,照张“合家欢”。
爷爷奶奶们坐在中间,村庄里的人一个都不能少,就连患脑溢血后遗症的蛮娃,也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坐着轮椅,是新郎和新娘把他推上台的。王大奎忙上前,把蛮娃拉到自己身边。
今天,婚礼的大总管村长就是蛮娃的孙子。婚礼结束后,村长郑重其事地向村民宣布,我们的村庄就要重新规划了,这个老村庄不久就消失了。借着这场婚礼,给村庄留个纪念……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聚焦一家三代人具有鲜明特点的婚礼场景,讲述了几十年来不一样的乡村故事。
B.小说烟火味儿浓郁,既颂扬了国家民族的乡村振兴大业,又暗含乡村终将消逝的隐伤。
C.爷爷王大奎的婚礼,需要借粮娶亲,物质上的贫穷让一场婚礼变得甜蜜不足,苦涩有余。
D.孙子坚持要在家里举办婚礼,是想通过自己的婚礼弥补爷爷和爸爸的婚礼所带来的遗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孙子执意要这么办?谁也改变不了”一句,说明王大奎的孙子坚持要按自己的想法来操办婚礼。
B.小说除了塑造了王大奎这一形象之外,还刻画了孙子和村长等人物形象,可谓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C.小说运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叙述故事,以孙子的婚礼为主线,其中穿插了王大奎自己与儿子的婚礼。
D.小说语言鲜活,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故土的那份真情,对过往岁月的追忆,让人回味,令人难忘。
8.小说重点刻画了王大奎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有人评价这篇小说“精心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历史的沧桑巨变”,请结合这篇小说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绍定五年,进士及第。嘉熙二年,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言皇子竑当置后①及蚤立太子,乞蚤定大计。时谏官蒋岘方力排竑置后之说,遂力请外,不许,即谒告归。三年,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以疾辞。差知安吉州,辞。召赴行在奏事,辞益坚。淳祐元年,差知南剑州。会峡阳寇作,擒渠魁八人斩之。余释不问。父老或相语曰:“侯不来,我辈鱼肉矣。”郡有延平书院,率郡博士会诸生亲为讲说。民讼,率呼至以理化诲,多感悦而去。输苗听其自概,阖郡德之。丁母忧去官,众遮道跪留。既免丧,授侍左郎官。言敌国外患,乞以宗社为心。言钱塘驻跸,骄奢莫尚,宜抑文尚质。兼崇政殿说书,每入讲,必先期斋戒。丞相史嵩之丁父忧,有诏起复,中外莫敢言,惟学校叩阍力争。元杰时适轮对,言:“臣前日晋侍经筵,亲承圣问以大臣史嵩之起复,臣奏陛下出命太轻,人言不可沮抑。陛下自尽陛下之礼,大臣自尽大臣之礼,家庭之变,哀戚终事,礼制有常。自闻大臣有起复之命,虽未知其避就若何,凡有父母之心者莫不失声涕零,是果何为而然?特为陛下爱惜民彝,为大臣爱惜名节而已。”疏出,朝野传诵,帝亦察其忠亮,每从容访天下事,以筵益申前议。未几,夜降御笔黜四不才台谏,起复之命遂寝。杜范入相,复延议军国事。为书无虑数十,所言皆朝廷大政,边鄙远虑。每裁书至宗社隐忧处,辄阁笔挥涕,书就随削稿,虽子弟无有知者。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赐谥忠愍。
(节选自《宋史•徐元杰传》)
【注】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生者为死者别置后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
B.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
C.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
D.六月朔/轮当侍/立以暴疾谒告/海内人士伤之/帝悼念不已/赐官田五百亩缗钱五千/给其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祐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古人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最先开始使用。
B.博士,秦汉时掌管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C.叩阍,“阍”指太阳下山后皇宫的正门关闭,引申为皇宫的守门人,这里指向其询问宫中事。
D.经筵,汉唐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的御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由翰林学士或他官充任或兼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徐元杰聪颖尚学,颇有远见。他自幼悟性极高,听说朱熹的弟子陈文蔚在铅山讲学,便前往拜师,后又从师于真德秀;入朝为官,上言朝廷应早立太子。
B.徐元杰治理有方,深受爱戴。做官南剑州时恰逢峡阳寇贼大作,他为民除害,共擒杀了八个寇贼;因矛盾上诉官府者,他以理教化,百姓大都心悦诚服。
C.徐元杰敢于直言,据理力争。丞相史嵩之为父守丧期间,皇上下令起用,恰逢轮到徐元杰指陈时政得失、举述朝廷急务,他慷慨陈词劝止,诏令终被搁置。
D.徐元杰心忧天下,一心为国。杜范入朝为相时请他参与讨论国家大事,他多次上书言及朝廷和边疆大事,每次写信谈到国家的隐忧处,都会停笔流泪痛哭。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母忧去官,众遮道跪留。既免丧,授侍左郎官。
(2)帝亦察其忠亮,每从容访天下事,以筵益申前议。
14.徐元杰对皇上准备起用因父亲去世而处于守丧期间的史嵩之一事是何态度?理由是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功成画麟阁④,独有霍嫖姚⑤。
【注】①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②麟阁:也称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宣帝时曾图霍光等十一位功臣像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③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写马壮是为了说明兵强,骏马奔驰表现了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同时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从“辞”到“破”、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的过程,不着战场痕迹,却表现唐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可见敌军大败,用“尽”“消”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正面表现将士们神勇无比的形象。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在赞扬将士们的献身精神之余,也许“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6.本诗和《无衣》一样,都表现将士们慷慨赴敌的英雄形象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但两首诗塑造形象表现精神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完成下列古诗文默写。
(1)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____________”,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征程,遵义       着伟大的转折。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青瓦丹柱,灰砖白墙,二层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古朴、大方。86载       ,匾额上“遵义会议会址”六字,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愈加粲然。
楼前的小槐树早已枝繁叶茂,沿着木质楼梯       ,一步一步走进历史现场。27平方米的会议室依然维持原貌,长方形的会议桌被椅子围在中央。房间一壁挂钟的钟摆声音和当年会场的铿锵辩论,仿佛穿越历史而来——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初期严重受挫。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开了整整3天,阐述、争辩、批评、自我批评,斗争中两条路线       。3天里,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形成了一个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决议——《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简称遵义会议决议。
伟大的转折自此开始。
18.给加点字注音。
锵__________                     剿__________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象征  光阴似箭  自上而下  是非分明
B.象征  光阴似箭  拾级而上  泾渭分明
C.标志  时光荏苒  拾级而上  是非分明
D.标志  时光荏苒  自下而上  泾渭分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旨在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B.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
C.中国共产党人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独立自主地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中国共产党人旨在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为目的,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湿地分布广。一直以来,我国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加以保护修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①     ,一些地区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仍然存在,湿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复杂性,为此,国家林业局明确了以林草部门牵头、其他有关部门按责分工的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保护合力。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②     ,也不能忽视一般湿地的保护。从实际看,一般湿地数量大、面积广,这些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价值不容忽视。对于湿地的开发利用,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即首先要守护湿地的生灵草木,保护好湿地的多种功能。只有坚持这个原则,才能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优势,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从材料看,应该如何保护湿地?请列出三点措施,每点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你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有人迫不及待告诉你,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水鸟关关地叫着,栖息在河中沙洲”;当你打开《百年孤独》发誓这次一定要把它看完时,有人抛出“10分钟了解一本书”的攻略来诱惑你;当你打算去看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时,发现网上已经有铺天盖地的剧透和解析……
当下,这样的“二手知识”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缓解了我们渴望快速汲取知识的焦虑。同时,这种无需从源头探索而便捷获得知识的方式,也引起了许多人的警惕。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人应当坚持正义》课堂作业』  下一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蒙古族中学高一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