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商洛市2024届高三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直接
试题预览
商洛市2024届高三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第二次)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指定区域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滤镜技术在电视剧拍摄和播出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滤镜下唯美浪漫的画面和外表完美无瑕的人物,本应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观剧体验,但却日渐成为被诟病的对象,一些热门剧集甚至因为滤镜滥用导致口碑崩塌,观众对滤镜滥用的不满,直接原因是画面的失真。
在滤镜的超厚“粉底”笼罩下,画面中正常的光线、阴影、轮廓被抹杀了,所有角色的皮肤都嫩白透亮,五官轮廓不清,甚至连80岁的老翁脸上都看不到皱纹,衣服没有纹理和质感。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艺术之美,植根于其所反映的生活之真。滤镜的过度使用,使电视剧的画面脱离了剧情设定,也脱离了生活真实。与演员真实的皮肤状态一起被掩盖的,还有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尤其是充满戏剧张力的眼神和微表情。这种细节所带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高饱和的美颜镜头无法呈现的美源于自出机杼的艺术创造。滤镜的滥用则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同质化。在一些热播剧集的带动下,电视剧制作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调色法则,古装剧追求“高级”的低饱和度、是疑剧的色调越来越暗沉,甜宠剧的柔光愈加刺眼……滤镜风格成为最显眼的类型标志,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却被忽略了。
滤镜滥用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可谓滤镜滥用的直接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使用滤镜是技术发展对影视制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在高清镜头和高分辨率的屏幕前,演员脸上的任何细微瑕症都会清晰地呈现给观众,柔光、磨皮等滤镜技术的使用则可有效遮盖瑕疵,改善观感,并给精益求精的制作方带来贴合影片风格的视觉美感。但凡事过犹不及。滤镜的普及也使观众对美的标准更加严苛,容貌焦虑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契合剧情的真实面容、自然的韵味和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因其不“美”而成为一种“罪过”,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这使我们不能不反思:技术的运用,应当如何平衡适应观众审美需求与实现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关系?
国产剧创作工业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作体系,是滤镜滥用的另一重要原因。影视剧的制作需要全局通力配合,画面呈现不仅包括后期的调色、特效处理等,也包含了服化道、美术、灯光的设计和摄像等前期工作。国内外的优秀电视剧,无不在场景、道具等细节上用心,以不同的光影色调丰富影像画面,朝造画面层次,以恰当的色调风格配合剧情的呈现。当影视制作进入数字时代,后期制作的可操作空间增加,一些主创忽略了前期拍摄的重要性,盲目依赖后期制作。同时,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导致制作粗糙、缺三沟通、流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使“一键滤镜”成为弥补前期不足、跟风热门色调的捷径。合理使用滤镜,需要整个行业作出改变
电视剧应该有自己的审美表达。高级的质感和引领潮流的审美风格,只能建立在真实的观感基础上。滤镜等技术手段的运用,应当是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国产剧的创作需要更加走心,尊重现实生活,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更加契合题材内容的表达,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并引领更加健康的审美观。
(摘编自吕珍珍《滤镜滥用:“真”之不存,“美”将焉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电视剧拍摄和播出过程中使用滤镜技术会导致艺术创作同质化和观众对电视剧的不满。
B. 滤镜技术的滥用掩盖了演员真情投入的表演技巧,势必影响到影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C. 使用滤镜技术可以有效遮盖容貌上的瑕疵改善观感,但其也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
D. 一些影视制作主创人员轻视前期拍摄,盲目依赖后期制作,也是导致滤镜滥用 原因之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中的“滤镜滥用”直指批评的对象;“‘真’之不存,‘美’将焉附”化用成语,形象地说明“真”的重要性,立场鲜明。
B. 本文是一篇针砭影视作品制作中“滤镜滥用”的时事评论,总体上看,先立后破;行文中有些段落如第③段则先破后立,以破为主。
C. 文章第5段在剖析一些国产剧创作工业化程度不足、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作体系导致滥用滤镜时,概述优秀电视剧制作情况进行对比论证。
D. 文章先点明滥用滤镜技术引起观众不满的事实,再剖析滥用滤镜技术之因并指出其严重后果,最后回应标题,指出正确做法,条理明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滥用滤镜抹杀了影视作品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与艺术之美源于自出机杼的艺术创造观背道而驰。
B. 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是滤镜滥用的重要原因,同时,异化的大众审美又催化了更先进的滤镜技术的诞生。
C. 真实的观感造就了影视作品高级的质感和引领潮流的审美风格,忽视这一点,滥用滤镜技术,必然导致作品“失真”。
D. 尊重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规律,使表达与题材内容相契合,以适应观众审美需求,引领更加健康的审美观,是国产剧的发展正道。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使用滤镜技术,会导致艺术创作同质化和观众对电视剧的不满”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是“滤镜的滥用”“导致了艺术创作的同质化”。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行文中有些段落如第③段先破后立”的分析不准确,第③段先提出观点,再分析滤镜滥用的危害,不是“先破后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滥用滤镜抹杀了影视作品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错误,原文“题材、人物、情绪、冲突等方面的内在差异却被忽略了”是说“被忽略了”,而抹杀的是“画面中正常的光线、阴影、轮廓”。
B.“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是滤镜滥用的重要原因”错误,原文是说“技术发展的反噬造成的畸形审美观可谓滤镜滥用的直接推手”;“异化的大众审美又催化了更先进的滤镜技术的诞生”错,原文“为了更美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而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选项说反了。
C.曲解文意,“造就了”错,根据原文,“真实的观感”只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句玩笑话:喜欢收藏的人均是“仓鼠转世”,对物品有一种由衷的爱。事实上,的确有许多人格特质影响着我们的囤积行为。
有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会导致囤积行为。有患者以囤积行为作为排解精神痛苦的一种方式。还有些人对这些杂物投注了强烈的情绪或情感能量。其他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根深蒂固的完美主义倾向、高标准、优柔寡断、控制需求、对保留物品重要性的强大信念——尤其对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而言,物品的囤积被视为一种补偿。不仅如此,人际关系的缺失也可能会导致以物品作为替代和精神寄托行为。对这些人来说,物品代表着稳定持久,在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保持着不变的特性。积攒的物品象征着与往日愉快回忆和美好时光的链接,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喜欢囤积的人未必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中的宅男,事实上,喜欢囤积的人也许对干净有序有更强烈的需求。因为囤积也可能是强迫性人格的一种特征。这样的人可能会非常认真、细致、过度关注细节、完美主义,或不断追求控制,通常既囤积又注重秩序感。
有囤积癖问题的人们通常会过度地收集并保存物品,而且在抛弃杂物时表现得异常困难,当囤积问题严重到开始让人无法在家中生活得舒适安全时,它就成了问题。不过,一般来说,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确诊为囤积者。
首先表现为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来看就是无用或者价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即使这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其次表现为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此外,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而且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的结果。同时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来更好地解释。
针对囤积癖治疗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曾用来治疗强迫性神经症,而囤积癖一度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因此,当时的治疗不够有针对性,参与者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善。值得一提的是,药物治疗对于囤积癖没有效果,然而,对于那些同时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在改善心情、减少焦虑方面或许有些帮助,因此对囤积癖治疗的改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囤积症在信息化社会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比如,订阅上百个公众号,每日接受消息轰炸:找资料下载的时间是阅读观看的几倍,下载之后便不想打开;凌乱的电脑桌面。这些如今看来十分平常的行为常被称作数字囤积症。传统的囤积者往往用各种价值存疑的物件把家里堆满,并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与自我焦虑。但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一些数字囤积者却对自己的收藏品津津乐道:它们只占用很少的物理空间,并且自己也能从与其他囤积爱好者或对数据感兴趣的人交换、分享内容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那么,如何区分正常的信息收藏与囤积症呢?数字国积并不是说我们储存了多少信息,而是我们对数据有没有一种切实的掌控感,如果有,就不是囤积。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到“数字囤积症”的诊断标准,长期积压文件也会带来整理压力,占据大量储存空间,让设备存储永远不足。一旦信息过载,就会影响思考、计划,并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所以,为了您的身心健康,不妨定期收拾一下电脑,清理不需要的文件,这对提升工作效率与保持情绪状态均有好处。
(摘编自唐义诚《你为什么总是舍不得扔掉旧物?》)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导致人们囤积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创伤经历和人际关系的缺失。
B. 爱收藏不等于有“囤积癖”,一般来说要同时满足一些条件,才可被确诊为囤积者。
C. 有囤积癖的人往往喜欢过度收集物品,又很不舍得扔掉,而一旦扔掉,就感到痛苦。
D. 不同于传统囤积者,一些数字囤积者能从与他人交换、分享收藏品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用“仓鼠转世”的玩笑话形容人们喜欢收藏的行为,既轻松幽默,又生动形象,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纠正了人们的一些误解,如指出喜欢囤积的人未必就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他们可能很注重秩序感。
C. 针对囤积癖的早期疗法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这种疗法针对性不强,反而不如更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药物治疗。
D. 正常的信息收藏和数字囤积症的区别不在于储存信息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对储存的数据有一种切实的掌控感。
6. 大量囤积 行为可能会导致哪些后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传统囤积者囤积的物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或工作。②传统囤积者要承受被社会污名化、自我焦虑以及在社会交际、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③数字囤积者过度收集的数据信息占据大量存储空间,会带来整理压力,且信息过载会影响思考、计划,使囤积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最主要的是创伤经历和人际关系的缺失”错,曲解文意,影响人们囤积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许多人格特质,创伤经历以及人际关系的缺失等,但文中并未说明哪些是最主要的。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C.“早期疗法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反而不如更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药物治疗”错,曲解文意,原文是“针对囤积癖治疗的早期研究大多基于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对于囤积癖没有效果”,且“药物治疗”是“对于那些同时还有其他心理疾病,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不能说“认知行为疗法”不如“药物治疗”。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可知,传统囤积者囤积的物品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影响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或工作。
②结合“囤积症状还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忍受社会对他们的污名化与自我焦虑”可知,传统囤积者要承受被社会污名化、自我焦虑以及在社会交际、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
③结合“长期积压文件也会带来整理压力,占据大量储存空间,让设备存储永远不足。一旦信息过载,就会影响思考、计划,并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可知,数字囤积者过度收集的数据信息占据大量存储空间,会带来整理压力,且信息过载会影响思考、计划,使囤积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喝啤酒
冯骥才
酷暑的毒日头把空气里的水分吸干,热风不停地往人们的喉咙里吹。于是,嘴巴像冒火苗的灶口,气管像热气回荡的烟囱,胸腔像灼烧的大炉膛。你难受得要哭却哭不出来一一眼泪也早被晒没了。
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痛快!但这正是啤酒缺货的季节,只有阔气的“大华餐厅”才有。然而,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这个来买啤酒的小伙子。可这小伙子仍不肯走。
餐厅这个细高细高的服务员,身穿银灰色的西装,喉头下边系着一个黑蝴蝶似的领花。不知是这颇具气派的环境,还是这个洋打扮的缘故,他显得神气十足。他用睥睨的目光瞥着这个布裤布衫、脑门上汗津津、土里土气的小伙子,仿佛说:“你这副德性也想到这儿来喝啤酒?”
他的脸儿好冷,简直像冰箱的制冷板。
冷脸儿不但不能给这个买不到啤酒而恼火的小伙子降温,反而把他的火气加倍激起来,他似乎犯了犟劲,冲着这冷脸儿服务员说:“为什么不卖?今儿我非喝不可!”
冷脸儿服务员嘲弄似的打量着他,理也不理。
如今东西归谁掌握,谁就大权在握,神气一时。求人的事,嘴硬可就甭想得到便宜。这样,小伙子只能和这冷脸儿服务员面对面站着,谁也不理谁,可他仍旧不走。
胖胖的餐厅经理走过来。老于世故使他的腔调随和些,啤酒却一滴不舍。
“走吧,小伙子,这酒不供应。”
“供应谁?”小伙子挑战似的问。
不等经理开口,玻璃门“吱”一响,走进一个高高的外国青年。满头乌黑的卷发像歪七扭八的小弹簧,方格衬衫包裹着他壮美结实的身子,肩挎一个带许多口袋和拉链的紫红色皮包。一副特大的深棕色眼镜几乎盖住上半张脸。弹回来的玻璃门从他身上扇出一股外国人身上常有的香水气味。这气味钻进冷脸儿的服务员的鼻孔里,比鼻烟更快地使他振奋起来。这时,外国青年已走到柜台前。他先用一种特别的、神秘的、自信的神气打量了小伙子一眼,跟着就对冷脸儿服务员帅气地一扬手打个招呼,用流利的英语讲起话来。
冷脸儿服务员的面孔立刻变了。笑、和蔼、亲切、礼貌、谦恭,都奇迹般地回到他的脸上。他脸皮的“温度”随之上升,变成热脸儿服务员了。
随后他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请这位外国人坐下,身子灵活地转来转去,眨眼工夫,餐桌上便摆满了花花绿绿的酒菜:沙拉、酱牛肉、白鸡和皮蛋,再有便是啤酒!一瓶、两瓶、三瓶!这些特制的青岛啤酒,在那细长的纯度很高的玻璃瓶里闪出诱人的光亮!
冷脸儿服务员,不,现在是热脸儿服务员了,一边勤快地给这外国青年摆好吃喝,一边还没忘记朝站在那边的小伙子瞥一眼,仿佛有意气气那小伙子,又像回答刚才那小伙子的问话:这啤酒是供应谁的都不知道?瞪大眼瞧瞧吧!
奇怪的是小伙子依旧站在那里不走。他是不死心,还是下不了台?这热脸儿服务员神气够了,脸儿“唰”地重新变冷,走过来打算轰他了。哪料,这小伙子看也不看他,突然直奔那外国青年对面坐下,什么话都不说,拿过叉子就吃,端过酒杯就喝。冷脸儿服务员惊呆了,上来要干预,外国青年对服务员微微一笑,摆摆手叫他别管,同时又对这小伙子客气地打个手势,请他随便吃喝。
疑团在冷脸儿服务员脸上转了几圈,就转到他心里,这小子怎么敢吃外宾的东西?他是想胡闹,想占外宾便宜,还是……要搞什么坏事?人家外国人就是有钱,否则怎肯任凭陌生人随便吃他的东西?可是这外国人为什么连丝毫惊讶也没表现出来呢?他琢磨不透这是怎么回事,忙把情况报告给胖经理。胖经理眨了眨胖嘟嘟的眼皮,看看眼前的情景,也找不出准确的答案来。瞧瞧!这小伙子居然与外国青年同用一个酒杯——你一口,我一口,难道他们认得?可他们谁也不搭理谁呀。对,肯定这小子不会英语,没法开口。可外国青年却不时抬起头对这小伙子露出难以理解的一笑,是开心的笑?客气的笑?谦让的笑?猜不准。看样子他俩绝不认识,这外国青年不是傻瓜就是阔佬,这小伙子没准是个……是什么呢?冷脸儿服务员打定主意,要在这小子离开餐厅前,把他扣住盘问一番,如有问题,便扭他到派出所去。胖经理同意这么做。他们就倚着柜台等候,目光双双紧紧盯着小伙子的一举一动。
小伙子看到了那边一胖一瘦两个人投来的目光,表现得若无其事,索性放开肚子大吃起来,直把一桌子酒菜一扫而光。外国青年站起来付了账。两人一前一后向门口走去。
冷脸儿服务员再也按捺不住了,几步蹿上,好像手执着“逮捕证”一样,冷冰冰的脸皮又降下温度。他伸出胳膊阻截这小伙子。忽然外国青年开口冲冷脸儿服务员说了一句地道的北京话:“你干什么?”
“他……”冷脸儿服务员没法解释自己要做的事。
“他是我朋友,我请他。怎么了?”
“你?”冷脸儿服务员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突然讲起中国话的外国青年。
忽然,这外国青年把棕色的大眼镜一摘,呀!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中国人!
“你!你!怎么……”冷脸儿服务员蒙了。
这假外国青年一条胳膊搭在那小伙子肩膀上,笑呵呵冲冷脸儿服务员说:“你干得蛮好!啤酒并没卖错人!”
吃惊的目光就像一对惊叹号停在冷脸儿服务员瞪圆的眼睛里。他望了望胖经理。胖经理满脸迷惑的表情,完全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两个青年得意扬扬地推门走了。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3年第8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生动描绘出酷暑中人的痛苦状态,生发出“这时候来一大杯冰凉的啤酒多痛快!”的感慨,由此引出小伙子买啤酒的故事。
B. 服务员面对买啤酒的小伙子是“冷脸儿服务员”,面对外国青年是“热脸儿服务员”,变脸的速度堪比契诃夫《变色龙》中巡警奥楚蔑洛夫。
C. 冷脸儿服务员和胖经理都猜不透小伙子与外国青年的关系,他们想扣住小伙子盘问,可见他们关注治安问题,很有警惕性和责任感。
D. 外国青年说出地道的北京话,亮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表扬了冷脸儿服务员“你干得蛮好!啤酒并没卖错人!”颇有讽刺的意味。
8.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伙子三次不肯走的原因。
9. 这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物资短缺的改革开放前期,尽管当下看起来不一定符合现实,但仍然耐人寻味。请结合小说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7. C    8. ①依旧想买啤酒。尽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他,但他仍然不想放弃买啤酒的念头。②想知道啤酒卖给谁,生气。他询问为什么不卖,服务员并没有回答,他感觉受到嘲弄,格外生气。③想出了对策。发现服务员热情招待的外国青年是自己朋友假扮的,决定过去吃喝。    
9. 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作者塑造的“冷脸儿服务员”“胖经理”等形象生动真实,现实生活中如他们一样崇洋媚外、趋炎附势的人依旧有很多。②从主题的角度看,作者通过讲述“喝啤酒”的故事,讽刺了崇洋媚外的“冷脸儿服务员”等人,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对现实社会仍有警示意义。③从情节安排上看,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伙儿为什么能和“外国青年”一起吃喝,吸引读者,结尾处“外国青年”亮明中国人的身份,照应前文的悬念,起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C.“可见他们关注治安问题,很有警惕性和责任感”错,想扣住小伙子盘问,是对小伙子的恶意揣测,也属于趋炎附势的表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第一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这个来买啤酒的小伙子。可这小伙子仍不肯走”,小伙子因为天气热,想喝一大杯冰凉的啤酒,结果餐厅服务员不卖给他,而他依旧想买啤酒,所以尽管餐厅的服务员已经拿很不客气的话回绝了他,但他仍然不想放弃买啤酒的念头。
②第二次,“他似乎犯了犟劲,冲着这冷脸儿服务员说:‘为什么不卖?今儿我非喝不可!’”“小伙子只能和这冷脸儿服务员面对面站着,谁也不理谁,可他仍旧不走”小伙子问为什么不卖,遭到冷脸服务员不理睬,他感觉受到嘲弄,格外生气。他不走,是想知道啤酒到底卖给谁。
③第三次,“外国青年已走到柜台前……冷脸儿服务员的面孔立刻变了”“奇怪的是小伙子依旧站在那里不走”“这小伙子看也不看他,突然直奔那外国青年对面坐下,什么话都不说,拿过叉子就吃,端过酒杯就喝”这次不走是因为小伙子想出了对策。他发现冷脸服务员对外国青年格外热情,而外国青年是自己朋友假扮的,他就过去大吃大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①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小说中“冷脸儿服务员”“胖经理”这类形象从事的是餐厅服务行业,但他们对中国的小伙子不理不睬,甚至鄙夷蔑视,而对穿着打扮时髦的外国青年却格外热情周到,他们代表了改革开放初期崇洋媚外、趋炎附势的一类人,这类人在当时的生活中很具有典型性,塑造的形象很真实生动。
②从主题的角度看,小说讲述了一个小伙子想和一杯啤酒,结果被有阔气的“大华餐厅”服务员嘲弄拒绝,他的朋友假装外国青年,得到热情招待,最后他和朋友终于痛快地喝了啤酒的故事,作者通过讲述“喝啤酒”的故事,讽刺了崇洋媚外的“冷脸儿服务员”等人,揭示了人性中的丑恶,对现实社会仍有警示意义。
③从情节安排上看,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小子怎么敢吃外宾的东西?他是想胡闹,想占外宾便宜,还是……要搞什么坏事?”在小伙子与外国青年一起大吃大喝的时候,小说着意描写餐厅服务员和胖经理的表情和心理,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小伙儿为什么能和“外国青年”一起吃喝?创设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处“这外国青年把棕色的大眼镜一摘,呀!哪里是什么外国人?分明是中国人!”“外国青年”亮明中国人的身份,解开悬念,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讽刺的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适当则有血气之诸生皆为得其所而安然长。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
晋文公反国,赏从其亡者,而陶狐不与。左右曰:“君反国家,爵禄三出,而陶狐不与。敢问其说?”文公曰:“辅我以义、导我以礼者,吾以为上赏。教我以善、强我以贤者,吾以为次赏。拂吾所欲、数举吾过者,吾以为末赏。三者所以赏有功之臣也。若赏唐圃①之劳徒,则陶狐将为首矣。”周大夫内史兴闻之曰:“晋公其霸乎!昔者圣王先德而后力,晋公其当之矣。”
秦小主夫人②用阉而生变,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子连亡在魏,闻之,欲因群臣与民从郑所之塞入。边境小吏右主然守塞,弗入,曰:“臣有义,不两主。公子勉去矣。”公子连去,入翟,欲从焉氏塞入,守关将领菌改入之。夫人闻之,大骇,令吏兴卒以抗,奉命曰:“寇在边。”卒与吏其始发也,皆曰“往击寇”,中道因变曰:“非击寇也,迎主君也。”公子连因与卒俱来至国都雍,围夫人,夫人自杀。公子连立是为献公怨右主然而将重罪之德菌改而欲厚赏之。大夫监突争之曰:“不可。秦公子之在外者众,若此则人臣争入亡公子矣,此不利主。”献公以为然故复右主然之罪,而赐菌改官大夫,赐守塞者人米二十石。献公可谓能用赏罚矣。凡赏非以爱之也,罚非以恶之也,用观归也。所归善,虽恶之赏;所归不善,虽爱之罚:此先王之所以治乱安危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
【注】①唐圃:即场圃,种菜的菜园。②秦小主夫人:指小主的母亲。小主:此处指秦出公(出子)即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