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试题预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的时代,也是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面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一些卓超的哲学天才——佛教的大师,也是生在这个时代。
西洋“文艺复兴”的艺术(建筑、绘画、雕刻)所表现的美是浓郁的、华贵的、壮硕的;魏晋人则倾向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的美。
这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相不远。
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以供读者参考,详细而有系统的发挥,则有待于将来。
(一)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
(二)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点画自如,一点一拂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又如庖丁之中肯綮,神行于虚。这种超妙的艺术,只有晋人萧散超脱的心灵,才能心手相应,登峰造极。魏晋书法的特色,是能尽各字的真态。“钟繇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晋人结字用理,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独有的美术书法——这书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是从晋人的风韵中产生的。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的书法是这自由的精神人格最具体最适当的艺术表现。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
(三)晋人艺术境界造谐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无论对于自然,对探求哲理,对于友谊,都有可述:
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好一个“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庾亮死,何扬州临葬云:“理玉树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伤逝中犹具悼惜美之幻灭的意思。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也只是新鲜自然而已。然而扩而大之,体而深之,就能构成一种泛神论宇宙观,作为艺术文学的基础。
(四)晋人之美,美在神韵。神韵可说是“事外有远致”,不黏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这是一种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这种事外有远致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绰)王(羲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同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曰:“如此,将无归?”众人皆承响而因,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美之极,即雄强之极。王羲之书法,人称其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淝水的大捷植根于谢安这美的人格和风度中。谢灵运泛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可以借来体会谢公此时的境界和胸襟。
(摘编自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末魏晋六朝是文人精神上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时代,其艺术成就甚至超过汉代和唐代。
B. 汉魏晋六朝以后的艺术根基和发展方向,基本上是由汉魏晋六朝的各类艺术家奠定和影响的。
C. 面对桓温的发问,殷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的回答体现的自我肯定是魏晋人人格个性的表现。
D. 天马行空,游行自在的行草书法是最适宜于表现晋人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自由心灵的艺术。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所表现的美与魏晋人倾向的艺术美进行对比,互为衬托,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
B. 文章前三段概括出汉末魏晋六朝的整体风貌,目的是作铺垫,为的是引出后文来论说《世说新语》表现出来的晋人之美。
C. 作者宗白华认为,《世说新语》一书里存在的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特性的必选资料。
D. 文末叙述谢安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一事,作为论据,是为了论证晋人之美是如何体现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的论点。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观点的一项是(   )
A. 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
B. 郭景纯有诗句曰“林无静树,川无停流”,读之“辙觉神超形越”。
C. 王右军既去官,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D. 荀中郎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
4. 请结合材料中宗白华的观点,为《世说新语》写一则简介。
5. 作为人文科学的典范作品,本文充分体现了人文科学研究“求真、求新”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1. A    2. D    3. C    
4. ①《世说新语》是晋末(南朝)刘义庆撰述(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注释者为梁人刘孝标;②主要记载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展现了士人精神自由和个性追求;③语言生动,笔墨简劲;④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的重要资料。    
5. ①求真:本文以历史事实为背景,以《世说新语》为基本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阐释了魏晋士人的人格内涵,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②求新:这篇文章也充分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才情,探究了魏晋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质,观点富有新意和启发性,表现出了理性的智慧和激情的感染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艺术成就甚至超过汉代和唐代”错。原文通过对比只是强调“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选项“其艺术成就甚至超过汉代和唐代”缺少依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是为了论证晋人之美是如何体现心灵的美,或哲学的美的论点”错,应是为了论证“这种事外有远致的力量,扩而大之可以使人超然于死生祸福之外,发挥出一种镇定的大无畏的精神来”。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选项支撑后一段观点,即“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更主要的还是他们的一往情深”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为《世说新语》写一则简介,需要综合文章内容,提取本书作者、主要内容、风格和价值等信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由原文“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可知,《世说新语》是晋末(南朝)刘义庆撰述(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注释者为梁人刘孝标。
由原文“《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当时晋人的流风余韵犹未泯灭,所述的内容,至少在精神的传模方面,离真象不远”可知,《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阐释了他们简约玄谵、超然绝俗的美学追求,展现了士人精神自由和个性追求,语言生动,笔墨简劲。
由原文“要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世说新语》一书里有不少重要的资料和启示,是不可忽略的”可知,《世说新语》是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性的重要资料。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归纳概括中心的能力。
求真:
由原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可知,求真的一面表现在本文以历史事实为背景;
由原文“《世说新语》一书记述得挺生动,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若干人物的性格、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文笔的简约玄澹尤能传神。撰述人刘义庆生于晋末,注释者刘孝标也是梁人”“而《世说新语》上第六篇《雅量》、第七篇《识鉴》、第八篇《赏誉》、第九篇《品藻》、第十篇《规箴》,都系鉴赏和形容‘人格个性之美’的”“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晋人艺术境界造诣的高,不仅是基于他们的意趣超越,深入玄境,尊重个性,生机活泼”“晋人之美,美在神韵”可知,求真的一面表现在以《世说新语》为基本研究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阐释了魏晋士人的人格内涵,体现了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求新:
由原文“今就个人读书札记粗略举出数点”可知,求新的一面表现在文章也充分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才情,是作者独到的发现和领悟;
由原文“一般知识分子多半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 ’殷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事”“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这抽象的音乐似的艺术才能表达出晋人的空灵的玄学精神和个性主义的自我价值”“好一个‘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可知,求新的一面表现在探究了魏晋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质,认为晋人艺术境界造谐主要高在他们的“一往情深”,是一种心灵之美,或哲学的美,这样的观点富有新意和启发性,表现出了理性的智慧和激情的感染力。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艺
周荣池
教书先生识得字也不多,但他先教“人口手”这三个字。这点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人活着首先要为了一张嘴,为了这张嘴就要动手。手上的力气和技巧是活下去的依靠,为了生存的手艺也并不那么尊严。并不是村庄不需要尊严,是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空洞的东西。那些是城里人以及后来成为城里人的农民后代们自以为是的心思。他们已经非常地疲惫,闭上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想那些高深的念头。
营造的匠人就都是大师傅,嘴上抽着烟,耳朵上还有别着抽不完的,他们的眼神都是颇有骄傲的意味的。他们砌房造屋,这在哪个人家都是浩大的工程,做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是要大本事的。所以很多人愿意吃很多年“萝卜饭”,一分工钱不要去拜师学艺,就是为了将师傅的这份骄傲学过来——学会手艺在村里叫做“把师傅的大腿下下来”。
木匠有几种,有做船的长料木匠,有砌屋的高料木匠,有箍桶的圆料木匠,还有做犁耙的犁木匠。村里的木匠是个痢子, 一年四季戴着帽子。痢子是高料木匠,砌房造屋打家具。他戴着帽子,耳朵边央着一支划线的扁平的铅笔,帽檐下的稀疏的毛发可以看见。但是,没有人敢取笑他这一点。他偶尔也会在做活的时候,将落满木屑灰尘的帽子拿下来掸一下,大家即便是看到了也不作声,都知道痢子是护头的。
痢子是大师傅,带着徒弟来做工。徒弟吊线的时候,手抖抖索索地从墨斗中抽出线来,偏偏就没有弹好,他手里的尺子一下子就打到手上。别人也不敢阻拦,师傅打徒弟也是顺事,更有人在边上说,木匠打老婆——有尺寸呢。这小木匠被打了也不敢作声,主家还要为他解嘲开脱,小木匠干活嘛,本来就是东一句(锯),西一句(锯)。大家都笑了,师傅仍旧板着脸,徒弟也不敢出声,只有默不作声地干活。
砌房造屋,木匠既要做屋架板壁,又要打家具物什,是核心的工种。最为神奇的还不是他们做的那些活,而是他们在砌屋上梁时候说的喜话。上梁是大事,要请三朋四友来摆大席喝酒。主家买了喜糖喜烟交给木匠师傅,上梁时候散给邻居亲戚,并说那一套喜话来。平时话不多的痢子木匠,说出一大套吉利话来,大家鼓掌称叹:日出东方喜洋洋,手拿金斧亮堂堂,今日今时安金梁,金柱竖在金面上。金榜架在金柱上,金人站在金榜上,两条金龙盘金柱,两只凤凰绕金梁。紫金梁上插金花,富贵荣华发主家。福斧生来喜洋洋,福日福时上福梁,福禄梁上贴福字,福子福孙福满堂。天官赐福平地得,福正福旁福吉祥。
木匠肚子里还不止这么一段喜话,说是有好些套说辞,但这又不及一件事情神奇。说是有一人家上梁出了点蹊跷事,量好尺寸的屋梁引上屋顶来,竟然尺寸有点长,大家傻了眼,痢子木匠二话不说抡起斧子朝那屋梁砍去一段,放上屋架刚好够长。
这个故事很神奇,很多年都不曾被忘记。
瓦匠很辛苦,但四叔偏偏要学瓦匠。他跟着师傅去安徽学,铁了心地要学这门手艺。他从小有兔唇,大概很有些自卑,所以话不多,但是认定的事情就偏偏要做。就像他在安徽做活,看中了当地的一个女孩,两厢情愿,可是女方父母不答应。他狠下心来定要结这门亲事,便回来请了族里人一起去安徽谈,哪知道那老头也很固执,刚看见他们进村就拿了一根大木棍要打,众人劝说才收了手。就这么执拗的人,到底是娶到了那外地的老婆,手艺也学得极好,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瓦刀。
手艺好的瓦匠在于能把茅厕和厨房砌好,这是个真正的细活,尤其是“措锅”①。 一日三餐离不开大灶,措锅架起来的是三口铁锅,实际上是热腾腾的生活。小锅煮饭,中锅做菜,里锅则很少用,烧水或者人多时才用。锅之间空隙的地方安着的是汤罐,烧饭的时候火带热了水,老根子常说的那句口头禅“汤罐水带热了”,就是这个意思。
措锅的讲究一是高度适宜,这样的锅烧起来快,省草。二是细活,贴磁砖以及在过烟的墙上画各种图案,最多的是画年年有余,其实就是一条鱼。烟墙头上还设有供奉灶神的灵位,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年后个把月便被油烟熏染模糊。措锅也算是大事,要专门热锅,举行仪式,用鲤鱼来祭祀。措锅的瓦匠还要说喜话,四叔的措锅技术好,喜话说的也有意思:
新锅烤得亮堂堂,九天仙女下厨房,水缸不脱长江水,仓里不脱万年粮。办酒请来李太白,烧饭请来王母娘,请来灶君保平安,子子孙孙幸福长。
后来四叔不做瓦匠了,很多瓦匠也不干了,有了机器之后瓦匠其实也并没有消失,但是成了一个苦活。 一个不再需要太多技术和艺术的行当,让人做得不仅觉得苦,而且确实没有什么滋味。自己做得没有滋味,别人想来也毫无生趣。
很多人带着他们的双手消失了,那些手艺也慢慢地失传。曾经就是这些常靠着力气生活的手艺,养活了村庄,给了生存以尊严。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多想过关于尊严这个话题,但是我知道我们这些农民的后人明白,在那些粗糙的手掌间,握着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尊严。
(节选自《村庄的真相》,有删改)
【注】①措锅:砌大灶。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用教书先生先教“人口手”三字的解释,自然引出“为了生存的手艺”,然后叙写了木匠痢子和瓦匠四叔两位“营造的匠人”。
B. 痢子木匠砌屋上梁时说的喜话,写出了匠人用智慧与乐观把苦难的生活演绎成含泪的微笑,让人惊叹匠人的神奇,感受到精神的力量。
C. 作者在叙写四叔学艺和娶妻的文字中,用了“偏偏”“狠下心来”“执拗”等字眼,流露出对四叔的欣赏,着力刻画四叔的执着与坚持。
D.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文中叙述的匠人故事,不仅是农村现状的一种记录,也是对大背景下城乡矛盾与人们心灵疼痛的一种缓解。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选取具有“村庄”味道的人和事,用平实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且多用方言俗语,显示出浓烈的地域特色和乡村生活气息。
B. 文章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四叔学艺和娶妻的故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位执着、坚持、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C. 文章用大量说明性文字介绍相关常识,如匠的种类,措锅的构造、用途和多种讲究等等,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表达方式多样。
D. 文章首尾呼应,开头结尾都谈到“尊严”,肯定了手艺的价值。作者以进城农民后代的身份反思,启发读者思考,深化了主旨。
8. 文章开头、结尾都谈到了“尊严”,在这些手艺人身上有着怎样的“尊严”?请简要分析。
9. 周荣池曾说,“在寻找土地与人的关系中,我们探寻着村庄的真相”。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发现的“村庄的真相”。
【答案】6. B    7. B    
8. ①生存的尊严:依靠手艺生活,养活自己。②匠人的尊严:苦学大本领,成为大师傅,受人敬重。③手艺的尊严:享受手艺的“滋味”,追求技艺的价值认同。    
9. ①文中锅灶汤罐、砌屋上梁、说喜话等物与事,实录了村庄生活与风俗文化的真实存在;②文章通过木匠瘌子和瓦匠四叔两个人物的刻画,展现了手艺匠人的形象与风采,呈现了村庄手艺人的真实生存状态;③文中记录的曾经活跃在乡村的手艺人正逐渐消失的现象,是许多农村存在的共同问题。④农村人回望或者回归的路径在慢慢变狭窄,文中的村庄体现着现代人的乡愁,要留住美丽的乡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写出了匠人用智慧与乐观把苦难的生活”理解错误。“平时话不多的痢子木匠,说出一大套吉利话来,大家鼓掌称叹”文中主要描写了说喜话的精彩,并没有体现匠人苦难的生活。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文章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浓墨重彩地”错误。文章只用一小段简单介绍四叔学艺和娶妻情况,不是重浓墨重彩的描写,有记叙和描写,没有抒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根据原文“他说人活着首先要为了一张嘴,为了这张嘴就要动手。手上的力气和技巧是活下去的依靠,为了生存的手艺也并不那么尊严”可以看出,木匠痢子和瓦匠四叔这些手艺人首先拥有依靠手艺养活自己的生存的尊严。
②根据原文“营造的匠人就都是大师傅,嘴上抽着烟,耳朵上还有别着抽不完的,他们的眼神都是颇有骄傲的意味的。他们砌房造屋,这在哪个人家都是浩大的工程,做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是要大本事的”可以看出,木匠痢子和瓦匠四叔这些人并不是小学徒,而是拥有大本领的大师傅,他们因为匠人手艺而被徒弟、雇主敬重,拥有匠人的尊严。
③根据原文“有了机器之后瓦匠其实也并没有消失,但是成了一个苦活。一个不再需要太多技术和艺术的行当,让人做得不仅觉得苦,而且确实没有什么滋味。自己做得没有滋味,别人想来也毫无生趣”可以看出,当机器发展起来的时候,木匠痢子和瓦匠四叔等手艺人所面临的工作,就变成不再需要太多技术和艺术的行当,让他们失去了追求手艺、技艺的“滋味”。而这正从反向证明,当初的手艺人们,享受手艺的“滋味”,追求技艺的价值认同,拥有手艺的尊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①文章用大量笔墨介绍锅灶汤罐、砌屋上梁、说喜话等物与事,“平时话不多的痢子木匠,说出一大套吉利话来,大家鼓掌称叹”“说是有一人家上梁出了点蹊跷事,量好尺寸的屋梁引上屋顶来,竟然尺寸有点长,大家傻了眼,痢子木匠二话不说抡起斧子朝那屋梁砍去一段,放上屋架刚好够长”等。这些对村庄生活与风俗文化的真实存在的实录,体现了村庄的“真相”。
②文中对木匠痢子和瓦匠四叔教育徒弟、说喜话、学手艺等人生经历和掌握手艺的叙述描写,“徒弟吊线的时候,手抖抖索索地从墨斗中抽出线来,偏偏就没有弹好,他手里的尺子一下子就打到手上”“指锅的瓦匠还要说喜话,四叔的措锅技术好,喜话说的也有意思”等,都生动展现了手艺匠人的形象与风采,呈现了村庄手艺人的真实生存状态。
③“后来四叔不做瓦匠了,很多瓦匠也不干了,有了机器之后瓦匠其实也并没有消失,但是成了一个苦活。一个不再需要太多技术和艺术的行当”曾经活跃在乡村的手艺人正逐渐消失的现象,是许多农村存在的共同问题。
④“那些是城里人以及后来成为城里人的农民后代们自以为是的心思。他们已经非常地疲惫,闭上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哪里还会想那些高深的念头”“尽管他们从来没有多想过关于尊严这个话题,但是我知道我们这些农民的后人明白,在那些粗糙的手掌间,握着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尊严”等关于“尊严”的讨论,是作者对于村庄“真相”的深入思考,农村人回望或者回归的路径在慢慢变狭窄,“很多人带着他们的双手消失了,那些手艺也慢慢地失传。曾经就是这些常靠着力气生活的手艺,养活了村庄”文中的村庄体现着现代人的乡愁,我们要思考如何才能留住美丽的乡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②,宗老将荐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
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④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新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青海省西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