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试题预览
龙岩市2024年高中毕业班三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可以说,没有18、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文明经历了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等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列强入侵和国门被打开,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思想深刻,它关注和探讨的,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所遇到的和必须解决的,不能回避和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尽管时代经历了巨大变迁,但中国哲学的思想和价值观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既和全人类哲学的整体发展相关联,更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相适应。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创立了独特的哲学思维模式。譬如,《周易》所体现出的辩证思维模式,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标志着中华民族很早就进入了高度抽象的哲学思维阶段。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相比,中国哲学不但毫不逊色,并且还保持着更旺盛的生命力,是生命之学、智慧之学,不但“源远”,而且“流长”,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这在世界思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可以说,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
中国哲学包括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最能体现其基本特征和精神,并对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的传统哲学。学术界一般把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时期,也就是传说周文王推演《周易》的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哲学称为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长达三千年,在整个中国文化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和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建筑雕刻、民间风俗、民族心理、审美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受到传统哲学的熏陶和影响;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的看法,对社会人生的态度,对生命存在价值和意义的反思,都是通过传统哲学加以反映、提升和总结的。
汉代以后,中国传统哲学在按照自身轨迹发展的同时,逐渐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李光耀认为,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其国民很早受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不无关系。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传统哲学又突破东亚文化圈,通过汤若望、南怀仁、利玛窦等人的传播,东学西渐,远播欧洲,在欧洲社会形成了持续二百年的“中国热”。这股“中国热”,对整个欧洲大陆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成为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学术资源。
当前,西方社会又一次表现出了对中国哲学的极大兴趣,世界各国把关注的目光再次转向了古老的东方,转向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转向了中国的孔子、老子,就是希望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汲取丰富的智慧和养分,以达到解决世界性难题的目的。譬如,“以人为本”“协和万邦”等中国哲学智慧,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都得到了鲜明体现,普通群众都有亲身感受,从内心深处再一次强化了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考量,更凸显出中国哲学的强大生命力。
有一句谚语说:“世界上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世界上的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从根本上讲,中国哲学就是有着大用的人生智慧之学。冯友兰曾经说过:中国哲学必将大放异彩。
(摘编自陈先达《中国哲学的时代魅力》,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促进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B. 当前“中国热”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阶段性产物,是中国综合实力的体现,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
C. “《周易》所体现出的辩证思维模式”,可见中国哲学很早就创立了独特的思维模式,具有高度抽象性。
D. 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深刻地影响和推动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去看。
B.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
C. 任何国家都应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哲学成果,为解决本国或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D.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所以传统哲学在整个中国文化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一中站在时代潮头,“发思想之先声”的一项是(    )
A. 内蒙古库布其以“天人合一”的理念治理沙漠,为世界治沙开出“中国良方”。
B. 中国以“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惠共享。
C. 林则徐、魏源等睁眼看世界,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主张。
D. 同仁堂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古训而长盛不衰。
4. 论证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虚拟论敌,在对其驳论过程中,提出相关论点。根据材料二的论证逻辑,对下表中虚拟论敌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选项 虚拟论敌 论据 分论点
A 中国哲学无法与西方哲学比肩 中国哲学绵延数千年而未中断,源远流长 中国哲学在世界思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
B 中国哲学只与中国社会发展形态相适应 “亚洲四小龙”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了周边国家与地区
C 东学西渐只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形成持续二百年的中国热 中国哲学影响和推动欧洲的发展
D 中国哲学难以解决世界性难题 中国哲学在抗击疫情的实践中得到体现 中国哲学具有超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A. A B. B C. C D. D
5.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有着“大用的人生智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D    3. C    4. C    
5. ①中国哲学是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相适应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
②中国传统哲学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东亚文化圈;且东学西渐,远播欧洲,成为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学术资源。
③中国哲学和全人类哲学的整体发展相关联,为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深刻影响和推动……”错误。材料二第四段原文为“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传统哲学又突破东亚文化圈……在欧洲社会形成了持续二百年的‘中国热’。这股‘中国热’,对整个欧洲大陆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其主语应该是“中国传统哲学”而非“东亚文化圈”。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所以……”错误。第二段原文为“中国传统哲学长达三千年,在整个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书法绘画、建筑雕刻、民间风俗.民族心理、审美方式、行为习惯等,无不受到传统哲学的熏陶和影响”,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主张,是发思想之先声。
A、B、D三项只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实践性创新,都没有体现“发思想之先声”。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据无法批驳虚拟论敌,论据应是“不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当前世界各国都希望从中国哲学中汲取智慧以解决难题”。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国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既和全人类哲学的整体发展相关联,更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相适应”“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可知,中国哲学是与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态相适应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
根据材料“汉代以后,中国传统哲学在按照自身轨迹发展的同时,逐渐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可知,中国传统哲学传播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东亚文化圈;根据材料“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传统哲学又突破东亚文化圈,通过汤若望、南怀仁、利玛窦等人的传播,东学西渐,远播欧洲,在欧洲社会形成了持续二百年的‘中国热’。这股‘中国热’,对整个欧洲大陆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成为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学术资源”可知,且东学西渐,远播欧洲,成为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学术资源。
根据材料“中国哲学的存在与发展既和全人类哲学的整体发展相关联”可知,中国哲学和全人类哲学的整体发展相关联;根据材料“李光耀认为,新加坡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其国民很早受儒家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不无关系。……在欧洲社会形成了持续二百年的‘中国热’。这股‘中国热’,对整个欧洲大陆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对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德国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成为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重要学术资源”可知,为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满窗户的山坡
刘亮程
县上给村里拨了廊坊保护款,每家补贴1.8万元,要求把旧窗户和门都换成塑钢的。村里半数人家住拔廊坊,这种早期汉民居住的老房屋,因为廊檐往外拔出来一两米,有立柱支撑,形成廊,取名拔廊坊。住拔廊坊的人家得了补贴,好多旧木窗木门被拆后扔在一边。也有人家把拆掉的木门窗又换回来。
我们连买带捡收集了好多旧木门窗,堆在书院里。最先的打算是用这些旧木门窗,把书院朝马路的那段院墙围起来。原来的院墙残缺不整,到处是豁口和窟座。我想把破院墙拆了,做一个最别致的院墙,名字叫村庄纪念墙。大概方案是:收来的每家的旧门窗,用墙垛单独隔一个单元,门朝外,门楣上有这家的姓名和来历。每个门上配一把锁,钥匙发给那家人,什么时候他们想进书院,或是想进自己家的老门了,就拿钥匙打开。
几十户人家的门窗连成一个长长的墙,看过去户挨户住了许多人家,每户人家的门窗都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漆色不一样,漆掉光后木头的老旧还是不一样。
我给村里这些人家留了一扇门,这样书院就成了全村人的。他们可能也不会来开那个已经扔掉的门,那扇门里再也没有他们一样东西。但也不一定,在某个夜里,某人被月光喊醒,穿鞋出门,拿着我给的钥匙,梦游似的行到书院墙根儿,找到镶嵌在院墙上他家的旧木门,开锁,推门,可他怎么也推不开。①他不知道我从里面也上了锁,那锁的钥匙在我这里。他推窗户,也推不开,窗户也从里面锁住。他爬窗户上往里望,一院子的月光树影。
我这样想的时候,仿佛在替另一个人做梦。一定有人会做这样的梦。如果我真的把这些旧木窗做成院墙立在路边,全村人都会因它而做梦。我也会一个一个地梦见他们。每个窗户曾经都是一家人的眼睛,他们扒着窗户往外看时,他们在村庄的内部。我有可能从这些旧门窗里窥见他们的生活,在有月光的夜晚,那些从来关不严实的门缝、变形的窗框里走掉的人声,仿佛又回到屋里。我在每一个窗户后面停下来,爬窗户朝外望,我会看见这一户人家曾经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张望。我会看见他们所看见的,把他们再一次遗忘。
这个想法让我激动了半个冬天和一个春天,我想等夏日天长了再动手做这件事情。那时候,从天亮到天黑,有17个小时,足够人把好多想法变成现实。可是,没等到夏天,我的这个想法就被另一个想法取代了。
一日,沟上头的老郭来书院找自己的旧木窗,我们50块钱买他的,他要买回去。我问老郭,你把这个破窗户拿回去干啥?
老郭说,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洞,做猪窝,想在洞顶上装一个窗户,这样猪就能看见太阳了。
这样猪也能看见星星了。我随口说了一句。
我知道老郭挖猪窝的那片山坡,就在他家对面,坡上黑洞洞的有好几个猪窝。老郭和别人不一样,竟然想给猪洞安一个窗户。
他的想法启示了我,我突然想到用这些收购来的窗户,把一座山上安满窗户。那个山坡下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靠山面水,山坡上是麦田,麦子翻山越岭生长向远方。我上下远近地打量这座山,想着把它用旧窗户镶嵌起来该多有意思。我无法把整座山镶起来,我收集的窗户也不够,我只是想把山的下部用窗户一层层镶起来,镶到几十层,窗户里装上灯,从河对岸看,整个山坡的麦地开满窗户。到夜晚,整座山因为亮着的窗户而悬空起来,看上去仿佛许许多多的人家住在半空。我会把这些窗户主人的名字留在窗框上,有一天他们从地里回来,找不到门,或者门锁的钥匙丢了,他们找到窗户,朝里看,全是厚厚的土,是麦子扎的根须。
这个想法也破产了,原因是我根本干不了多少事情,书院建设就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耗了进去。想想我刚来这个村庄时我有多大的心劲儿啊。我到菜籽沟那年,和村里签有70年的独家旅游开发经营权,作为乙方的我,承诺在村里建一座书院,用收购的几十个老宅院,邀请艺术家入住作为其工作室,建成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利用自己和艺术家们的知名度,让这个不为人知的村庄成为中国的名村。那时我50岁刚出头,想在这个村庄干一番大事。但是仅仅过了几年,那个开发村庄做旅游的打算被我忘记了。那个合同也早被扔到一边。
现在,山坡下那块地方仍荒着,村里把地卖给一个老板,说是投资开客栈。老板怎么会把钱投在这个一百年也收不回本钱的项目上呢。只有我这样的人,会为一个梦投资,为一个天真的想法和冲动投入。②四年前我51岁,人过50岁,心还在40岁,时常冲动地用40岁的心驱动50岁的身体。
我心里有建一个书院的劲儿。③在那个山坡上开满窗户的劲儿,也一直在心里攒着。窗户也在书院院墙边攒着,风吹雨淋,一年年腐朽。一直等它们朽到窗框散架,完全不能用,这要不了多少年。那时我散步走过它们身边时,会做何感想呢。
我确实是一个适合想事情的人,我想的许多事情写成了书。在我想过的所有事情中,在菜籽沟一座山上开满窗户这件事,在我心里早已经无数次地完成了。某日天色渐暗时我开车路过,朝河那边的山坡望去,看见满山坡的窗户依次亮起来,从山根一直亮到山顶。
那个曾经想在山坡上开满窗户的我,已经远去。仅仅过了四年,许多事情便不用去实现了。④其实这是多好的事。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部分,提到菜籽沟村特色民居拔廊坊及县里换门窗的要求,由此切入处理旧门窗和文化保护这两个关联话题。
B.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给山坡装上窗户,这个想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是一种精神皈依,但“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念念不忘。
C. “我”在菜籽沟村建书院,建艺术家村落,在处理旧门窗的设想方面富有创意,是一个有浪漫情怀和有使命感的作家。
D. 小说多次提到“我”要在门窗上留主人的姓名和来历,目的是让村民想念“旧家”时更好辨识,体现“我”的细心周到。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
A. 句子①中“我”将门从里面上锁与前文中“给每个门上配一把锁”,这两个“锁”字的含义相同。
B. 句子②表面上写“我”的激情与冲劲,实则含蓄地写出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力不从心的慨叹。
C. 句子③中的“攒”是“我”的一种心理状态,写出了“我”对在山坡上开满窗户这一想法的执著。
D. 句子④是“我”在心里无数次完成梦想后的自我宽慰,隐藏的则是现实中没有完成梦想的深深遗憾。
8. “那个山坡下原是一所废弃的小学”这个段落,体现了“在菜籽沟一座山上开满窗户”这一梦想丰富而深刻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
9. 有评论说,本文作者“有意抹去了小说和散文的边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D    7. A    
8. ①山上开满窗户,“仿佛许许多多的人家住在半空”,浪漫唯美,寓意“超越庸常与劳苦,诗意地栖居”。
②“把窗户主人的名字留在窗框上”,寄托了对逝去的旧事物的纪念。
③“窗户里是厚土,是麦子的根须”,寓意“村民扎根故土,守住传统”。    
9. ①这是一篇散文化小说,兼具小说和散文的特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②淡化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主体叙写“我”处理旧门窗的两个梦。
③抒情性强,通过含蓄、独白式的语言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
④注重意境营造,如多次写到有月光的夜晚,营造朦胧幽寂的氛围,与梦境相契合。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能力。
D.“目的是让村民想念‘旧家’时更好辨识,体现‘我’的细心周到”错。由“他们找到窗户,朝里看,全是厚厚的土,是麦子扎的根须”,可知主要的目的在于表达对村民、对历史的纪念。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A.“这两个锁字的含义相同”错。画线句中的“锁”是“心锁”,指无法回到从前的心理感受,另一个是生活中的真实的锁。这两个“锁”字的含义不同。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所在的段落,是写由老郭想给猪洞安一个窗户的事上受到启发,“我突然想到用这些收购来的窗户,把一座山上安满窗户”,与老郭给猪洞安窗户一样,都是美好的愿望和畅想。山坡是美的,“我上下远近地打量这座山,想着把它用旧窗户镶嵌起来该多有意思”,体现了“我”对村民的关注和诗意的追求。据“窗户里装上灯,从河对岸看,整个山坡的麦地开满窗户。到夜晚,整座山因为亮着的窗户而悬空起来,看上去仿佛许许多多的人家住在半空”,可知,寓意着“超越庸常与劳苦,诗意地栖居”,浪漫而唯美。
据“我会把这些窗户主人的名字留在窗框上”,可知,是寄托了对逝去的旧事物的纪念。
据“有一天他们从地里回来,找不到门,或者门锁的钥匙丢了,他们找到窗户,朝里看,全是厚厚的土,是麦子扎的根须”,可知,如果有一天迷失,窗户可以帮他们找到过去,看到曾经的最熟悉的一切,寓意着“村民扎根故土,守住传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①从整体上看,这是一篇小说,由评论可知,它兼具小说和散文的特点,是一篇散文化小说。
②从情节内容上看,没有一般小说具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发展阶段,故事主体叙写“我”处理旧门窗的两个梦,淡化了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使小说具有散文化特征。
③从语言表达上看,“他不知道我从里面也上了锁,那锁的钥匙在我这里。他推窗户,也推不开,窗户也从里面锁住”“窗户也在书院院墙边攒着,风吹雨淋,一年年腐朽。一直等它们朽到窗框散架,完全不能用,这要不了多少年。那时我散步走过它们身边时,会做何感想呢”,作者通过含蓄、独白式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耐人寻味。语句抒情性强,也是“有意抹去了小说和散文的边界”的体现。
④从风格和手法上看,作者注重将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相融合,营造意境,和散文的边界不是那么鲜明。如“在某个夜里,某人被月光喊醒,穿鞋出门,拿着我给的钥匙,梦游似的行到书院墙根儿”“他爬窗户上往里望,一院子的月光树影”“在有月光的夜晚,那些从来关不严实的门缝、变形的窗框里走掉的人声,仿佛又回到屋里”,多次写到有月光的夜晚,营造了朦胧幽寂的氛围,与“我这样想的时候,仿佛在替另一个人做梦。一定有人会做这样的梦”所写的梦境相契合,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徐渠问田鸠曰:“臣闻智士不袭下而遇君,圣人不见功而接上。今阳城义渠,明将也,而措于屯长;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乎州部,何哉?”田鸠曰:“此无他故,君主有度有术之故也,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乎?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辩说,不试于屯长,不关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国之患。由是观之,夫无屯长之试,州部之关,岂明主之备哉!”堂溪公谓韩子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曾闻先生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子曰:“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齐民氓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窃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氓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氓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而不见民氓之资利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君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节选自《韩非子•问田》,有删改)
材料二:
孟献子聘于晋,宣子觞之,三徙,钟石之县不移而具矣。献子曰:“富哉,家!”宣子曰:“子之家孰与我家富?”献子曰:“吾家甚贫,惟有二士,曰颜回、兹无灵者,使吾邦家安平,百姓和协,惟此二者耳!吾尽于此矣。”客出,宣子曰:“彼君子也,以蓄贤为富。我鄙人也,以钟石金玉为富。”孔子曰:“孟献子之富,可著于春秋。”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逢遇不可A必也B患祸不可C斥也D夫舍乎全E遂之道而肆乎F危殆之行G窃为先生H无取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相,中国古代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俗称,非具体的官名。
B. 全,指保全,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故”,用法不相同。
C. 殆,指危险,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词义相同。
D. 鄙,指鄙俗,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渠认为,有智谋的士人不用历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主赏识,才德兼备的人不用显示出功劳就能被君主接纳。
B. 堂溪公列举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的历史事实,表达了对韩非子不顾遭遇生命危险仍坚持推行法治的不满。
C. 韩非子认为,推行法治是可以给百姓带来利益的,即使为此遇到混乱君主,遭遇祸患,他也在所不惜。
D. 宣子认为,孟献子是君子,孔子认为,孟献子的富有,可以记载到《春秋》里去了,两者都对孟献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乎?
(2)孟献子聘于晋,宣子觞之,三徙,钟石之县不移而具矣。
14. 两则材料都涉及“人才”的话题,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分别加以概括。
【答案】10. BDG    
11. C    12. B    
13. (1)况且,难道您没听说楚国任用宋伽为将而败坏了政事,魏国任用冯离为宰相而使国家灭亡吗?
(2)孟献子到晋国访问,宣子请他喝酒,换了三个地方,悬挂的钟鼓乐器不用搬动,都配备齐全。    
14. 材料一侧重谈人才的任用,主张应重视人才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
材料二侧重表达对能够治国安邦,和协百姓的人才的重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际遇是不一定有的,祸患是不能排除的。放弃保全自己和顺心如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