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县中联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县中联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
高三语文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走过不同于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要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西方很多人习惯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等问题研究结合起来,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中得以发展进步的。 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促使世界读懂中国。
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社会氛围。 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 要教育引导群众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摘编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优秀影视剧能跨越不同文化,走进各国观众内心,帮他们了解并爱上中国。4 月以来,国产剧《开端》上线海外流媒体提供商网飞,并陆续发行至韩国、泰国等国。 随着走向海外的中国剧集数量不断增多、类型日益丰富,国产剧出海已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提出,“电视剧‘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此背景下,如何扩大国产剧出海的势头,在后续作品中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开拓国产剧出海航线,是从业者应思考的问题。
我们发现,国产剧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正在走向多元化。 以古装剧作为对外传播突破口的时代已经过去,古装剧仍有广阔的海外市场,但海外观众已摆脱将其视为“文化奇观”的初级阶段,进入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消费精品内容有更多需求的阶段。去年播出的《山海情》、今年的《开端》等类型多元的作品,同样在对外传播中取得佳绩。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近来在海外口碑良好的作品本身,分析为何《山海情》这类扶贫题材“主旋律”剧集能在外国观众中引发共鸣,为何《开端》在故事设定的新奇性上贴近国际流行剧集,其保留的中国印记也能被海外观众接纳,是我们总结这些作品对外传播经验的价值所在。
在作品的策划阶段,主创团队便应思考其中蕴含的主旨表达与精神内核,要注重观众视角,寻找具有不同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的观众趣味的“最大公约数”。 影视作品是面向大众的艺术,这种创作方法论,为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打破文化壁垒提供了天然的基础与优势。《山海情》从个体的成长和经历入手,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贴近“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的创作需求。 创造者抓住“展现西海固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创造历程,激发不同时空下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内核。 这是身处不同地区、发展阶段人们的共同追求,是为人性驱动的普遍需求,是人类共通的“主旋律”。 在此剧中出现的不同角色,不论是基层干部、科技工作者还是辛勤劳作的村民,都具有质朴、真实的人物面貌,使此剧有广度、深度和温度,令其他文化环境中的观众容易产生亲切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
放眼未来,国产剧出海前景可期、契机已显;回到当下,我们仍需意识到,能“破圈”“出海”的剧作一定是优秀作品,这需要创作者沉下心来,在剧本创作、拍摄技法、后期制作等方面深耕细作。 例如,与近期在国际上获得一定影响力的其他影视剧相比,《开端》在制作水准上仍有提升空间。
国产剧出海热潮的背后,是中国故事、中华文化对海外市场的吸引力增强。 加快“走出去”,国产剧的内容要更多元,从多维度呈现真实全面的中国。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不仅是题材的选择面,更应是一种创作态度,是对社会、生活、人的整体认知与审美表达。这类剧作在提供观赏价值的同时,润物无声地展现出中国当代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以及向善向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侯鸿亮《国产剧“走出去”步伐加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史,可以加深中国人民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了解,坚定文化自信。
B.一些西方人从狭隘片面的视野出发,没有看清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全貌,难以真正了解中国文化,更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
C.尽管我国不再以古装剧作为对外传播的突破口,但对海外观众而言,他们看中国电视剧还是满足于看剧中所呈现的“文化奇观”。
D.“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是让外国受众接受、宣传国家形象、利于国际传播等影视剧成功“出海”的必备要素。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端》一剧能被海外观众接纳,是因为故事的新奇性迎合了国际流行剧的新潮流。
B.面向大众创作的原则,是国产剧打破不同国家文化壁垒,进行对外传播的前提条件。
C.国产剧“主旋律”题材不是屏障,只要做到价值观共通,就可能让异域的受众共情。
D.经典国产剧“破圈”“出海”,成为文化名片扬帆国际,印证了中国故事传播的版图扩大。
3.下列选项的内容,不符合两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三星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有利于理清我国文明历史发展脉络,提升民族自豪感。
B.《琅琊榜》西班牙语版风靡拉美,是对其呈现的东方美学这一独特审美表达的肯定。
C.入围柏林电影节的电影《隐入尘烟》展示了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引发世人的共鸣。
D.中国电影难夺奥斯卡奖,主要由于主办方美国电影学院以意识形态来操纵获奖结果。
4.“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言当中的高频金句,现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加强或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共识。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加以分析。 (4分)
5.如何推动国产剧的海外传播? 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贾长沙痛哭
郭沫若
贾谊自从受了一些老头子的嫉妒,在汉文帝面前中伤了他,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之后,总是爱哭。
在汉文帝的前元八年,贾谊谪贬长沙的第五年上的夏天,天上出了彗星。 那时候正随着长沙王入朝,进了京城咸阳,文帝便忽然想起了他,要特别召见他,叩问他关于彗星的意见。
贾生给文帝讲彗星的内容,文帝真是高兴得什么似的,他得到安心之后,便于彗星之外探问了好些天文上的事情,一谈便到了夜半。
兴奋着的贾谊早是忘记了自己的病体的,他只觉得自己的精神不知怎地分外地振作。 文帝听得也真是专心,在贾谊说话的时候,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了好几次,几乎和贾谊接起了膝来。
……
贾谊经过一次召见之后,他的意见果然遭了采纳,他的位置也得到超迁:他由长沙王的太傅调为了梁王的太傅。  贾生对于梁王的教育上是有所准备的。 梁王本是喜欢读书的青年,但他却不让他专门读书,要教他习骑马射箭。 他自己也不惜鞭策着自己的病躯陪着梁王练习这些武艺。这用意不消说是很明白的,他所期待于梁王的,是要他成为一个有文事又有武备的全才,以抵御中国的外患,预防中国的内乱。 然而谁能料到贾谊这样的善人,终竟只能成为一幕悲剧的主角呢?
他在梁国住了将近四年,在前元十一年的六月又陪着梁王入朝。 他们是一路骑着马进京的,临到咸阳城下,刚好入冠的梁王有意矜示自己的英武便纵马飞跑起来。 但不幸在咸阳桥上马失前蹄,梁王便坠了马,把脑袋跌破了,死了。
贾谊看到梁王的死,由于突然的冲击和过分的失望,顿时在马上便吐了几口血。
贾谊的病已经没有再起的希望了,自然被罢免了,回到了他的洛阳的老家。 以后便一直没有起过床来。
他在病床上荏苒了有一年的光景,每天所萦怀着的都是些悲哀的往事。
有一天行将破晓的时候,他一个人睁着眼睛仰卧着。 颜面骨上只蒙着一层羊脂玉一样的皮肤。 他突然看见虚空中有一位很憔悴很瘦削的人,年纪怕有六十岁的光景,颈上带着一串秋兰穿成的花圈,上衣是荷叶集成的,下面的裙子是白色的荷花瓣子集成的。那人很亲蔼地埋下头来看着他,他听见他在向他打招呼,是他听惯了的长沙附近人的声音。
“贾先生,你认得我么?”
贾谊的深陷着的两眼中闪出了一丝有润意的微笑。
“呵,你不就是屈原先生吗?”他叫了出来,声音是嘶的。 “难得你老人家远来。……我有一肚子的话正想对你老人家说。……我看,我是败北了。……我活了三十二年,……自从有了知觉以来,我自己问得过良心,……我从不曾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我并不曾倾轧过人,并不曾想把别人挤掉让我自己称霸。……我教梁怀王骑马射箭,是念到天下的局面十分阽危,……内患随时有爆发的可能,外患没有一天的止息,……我希望梁王成为真正的国家的柱石。……然而……谁料得梁王……竟因此而夭折呢? 我自己努力了一辈子,……尽心竭力想做一个‘人’……然而,我到底因为什么得罪了他们,他们是这样执拗地残刻呢?      内忧和外患……一天一天地加紧了,而他们不管,……他们却只晓得来攻击我……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心肝呢?……屈原先生,我实在是不明白,我要请你告诉我。”
贾谊气喘吁吁地唱着独白,就像真的在说梦话一样,但屈原的影子仍然在他的眼里,而且又在向他说话。
“贾先生,你太兴奋了,”长沙口音在对他说,“你是很聪明的人,你所问的一切,我相信你自己都是已经明白了的。你怪那些老人们为甚要忌刻你,这理由不是很明白的吗? 因为你比他们强,故而他们怕你,你太倔强了,所以便成为众矢之的。 他们攻击你,忌刻你,事实上是看起了你,怕你。你何必要同他们计较,把他们的毒箭自己拿来插在心上呢? 他们是希望你的肉体和精神赶快停止作用的,你的正当的防御,应该是保重你的身体,坚强你的精神,把他们的攻击看成一群蚊虻过耳。 天下赞成你的人很多,忌刻你的人究竟少数,你应该为赞成你的多数的人保重,你应该把他们领导起来作安内攘外的工作。你的精神和主张已经为多数明白的人所景仰,你千切不要自己承认败北啦。 你是胜利了的。”
这一番话,其实是贾谊自己心里的话,他是起着了幻觉的现象,把自己脑中的屈原客观化了。
“是的,先生,”贾谊伸出了手来,白珊瑚一样的手和空中的幻影作把握的形势。他又叫着:“你的死绝不是败北。 我也不承认自己的败北了。 先生,你虽然死了,但你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力量,是我们中国人的安慰,我们中国人的正义感是由先生的一死替我们维系着的。 先生死了已经百年,但先生没有死,我相信就算再隔千年万年,先生也永远不会死。我们在先生的精诚之下团结了起来,先生,你把死来战胜了一切了。 我要跟着你来,先生,我要跟着你来。”
贾谊愈见用力握着拳头,像要从床上起来的样子,但他的身子突然像一段洋烛一样向枕上反倒下去了。
床头的矮桌上一盏如豆的灯光,为倒下去的风势所扑灭。 室中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 只是东壁的窗缝里漏进了一些破晓的光线。
1936年5月3日
(节选自《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大系》,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因受到了老头子的嫉妒,总是爱哭,表明了贾谊在对抗生活的挫折上缺乏韧性,这也是他后文在梦中被屈原安慰的原因。
B.贾生给文帝讲解彗星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贾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通晓天文地理的奇才,另一方面为他的升迁,成为梁王太傅提供依据。
C.小说通过对比、心理、语言描写等揭示了西汉文帝时期社会现实,也影射了当下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所处形势。
D.“我要跟着你来”,小说最后通过贾生的心理描写,说明了屈原力量的感召力,也暗示了贾生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尾声。
7.关于文中屈原劝慰贾谊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先生,你太兴奋了”,这里的“兴奋”,与上文加点的“兴奋”含义不一样。
B.屈原认为贾生应该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忌刻,不过是想获得一种心理慰藉。
C.天下忌刻贾生的人是少数,屈原劝贾生要保重自我从而更好地跟他们斗争。
D.屈原劝贾生要树立自信,坚强自我,这进一步加深了贾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8.作者描写贾生的独白和屈原的劝慰采用了不同的言说方式,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9.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贾生》中写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与这首诗相比,本文在情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 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 不榖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 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B.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C.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D.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B.舍人,战国时期对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与“商人重利轻别离”(《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轻”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椒举借打猎劝谏楚庄王,先是称赞楚庄王打了许多猎物,接着指出原因是楚庄王的马好,使楚庄王领悟到自己兴兵对老百姓是没用的。
B.舍人借寓言劝谏吴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
C.苏从直言劝谏楚王,不能耽于享乐,否则容易招致败亡,这种冒死进谏的忠诚打动了楚王,当即被任命为相。
D.景公因鸟欲杀烛邹,晏子进行劝阻,言语中反映出齐景公重物轻人的思想意识,体现了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2)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
1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晏子劝谏景公的高明之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 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①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②轻拢。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①苏轼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与孙巨源等集会于多景楼。 
②捻: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两句,连用四个“多”字,写出作者景况、点明聚会地点,平实凝练,无赘余之感。
B.上阕情事相连,借往昔之景,论不平之事,写心中之情,展昂扬之志,如神来之笔。
C.“停杯且听琵琶语”中的“琵琶语”由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今夜闻君琵琶语”句而来,指琵琶女弹奏的乐曲。
D.“醉脸春融”四个字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16.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都写到听琵琶女弹奏,但听曲的态度、情感不同。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常以“樽”酒器来指代酒,表达不同的心境,苏轼在《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各自用               和               分别表达欢聚和祭奠之意。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道珍惜,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积着。
(3)水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常和无尽的愁思连结起来,我们学过的唐宋诗词中上(下)句有水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几年前,我居住的小区里那些曾经被精心打理的绿植,变得杂草丛生,不复往日的    ①    、绿意盎然。我时常伫立在树木前,感到树木在轻轻地、不断地呻吟:赶紧帮我修枝剪叶、浇水施肥、翻地培土吧……
于是,每天下班后,我都拿着新买的专业工具,    ②    地开启树木修复工程:培土施肥,修枝剪叶,喷药杀虫,挖坑补水。 经过几个春秋的辛勤耕耘,小区里的绿植已经变得    ③    ,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而小区也成了一座充满魅力的花园。小区居民时不时地会驻足观看,欣赏品味,仿佛生活中又多了几分惬意。我在欣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四时有序、万物有常的感怀,更深刻地体会到,树木的春之盛、夏之壮、秋之肃、冬之凝,以及岁月之更替。
生命最好的姿态,应该像树一样笔直地矗立:一半向下延伸,在泥土里沉淀;一半向上生长,在空气中绽放。人生如树,从婴儿到暮年,历经几十个春秋冬夏,无数次的悲欢离合。树又如人生,从幼苗到枝叶繁茂,历经无数次的风吹雨打。 一棵幼苗,宛如人之少年,需要浇灌、剪枝、培育。而青年人,则风雨无阻,迎风而立。一棵宛如人之中年的壮树则风雨兼程,顽强生长。 一棵老树,宛如人之老年,历经风雨,满目沧桑。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和其后面句子句式一致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 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 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 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 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 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 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只是智巧,了解自己才是明智;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强大。但今天一些年轻人自以为有“自知之明”,其实恰恰可能是“不明”,更有可能是因为格局和视野不够而导致的“自我设限”。
《人民日报》曾指出:“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困惑与挑战,青年人要学会向外探索、向内生长,求得更辽阔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更深地扎根于奋斗的泥土中。”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
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县中联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
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
1. C
2.A
3.D
4.①“讲好中国故事”是习总书记基于中国文明历史等方面的研究,倡导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经验总结;
②“讲好中国故事”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促使世界读懂中国;
③“讲好中国故事”启示我们,对外进行文化传播应当注重方式方法。
5.①推动国产剧的海外传播应追求题材类型的多元化;
②应当淮确把握精神内核,注重主旨表达;
③应该注重观众视角,最大限度满足各国观众共同的审美需求;
④还应在作品质量上深耕细作,下足功夫。
6. A
7. C
8. ①贾生独白主要采用心理描写,断断续续的形式;突出贾生内心的冤屈,表现贾生的病体形象。
②屈原劝慰采用直陈连贯的方式;通过连贯的语言表达,突出屈原的劝慰作用,也进一步暗示贾生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9. ①诗歌表达的是对文帝的讽刺,李商隐借此来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满;本文表达作者对贾生的怀念以及无用武之地的惋惜之情。
②李商隐处于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皇帝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本文写于1936年,中华民族处于救亡图存的阶段。作家借贾谊表达自己的苦闷、迷惘。
10. D
11. D
12. C
13. (1)这三个家伙都是一定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回头看它们身后有祸患。
(2)处在君主(给予)的官位,享用君主(给予)的丰厚倖禄,吝奇自己的生命而不劝谏君主,这就不是忠心的臣属。
14. 晏子从维护齐景公的根本利益出发,委婉地提醒和劝告齐景公杀了烛邬会影响他的声誉。这样,既不得罪齐景公,又给了齐景公面子,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最终达到了救烛邬的目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年1月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浙派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