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黄岗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云浮市黄岗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云浮市黄岗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
试题预览
广东省云浮市黄岗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却格格不相入。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拾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摘编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材料二:
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社交平台,它使得人群在网络社交空间中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以不同的微信圈层为代表,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网络社交圈子”。所谓微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现实中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趣缘等为熟人关系,以“己”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微信圈层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其呈现了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也由此开启了新型社交互动方式。
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中,社会圈子具有很强的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的社交圈子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社交圈子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这种伸缩能力简单概括就是“推”。同样的,在差序格局影响下,微信圈层亦如波纹一般向外“推出”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微信社交圈子”。微信圈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原生圈层,是对固有传统社会关系进行巩固的圈层,称之“血缘、地缘”圈层;二是拓展圈层,是通过广泛的社交而新组建的圈层,称之为“学缘、业缘、趣缘”圈层。
作为圈子中心的“己”通过个人努力和其他影响力而扩大圈子,以赢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费孝通先生在论述具有很强伸缩能力的“社会圈子”时,特意突出伸缩能力的大小是依据圈子中心,也就是“己”的实力而定,可以说个人圈子的范围取决于个人实力的大小,在微信圈层中,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阻隔,打破了传统社会人口不流动的禁锢,辐射范围大大扩大,“推”的范围随着个人外地求学、异地工作、兴趣相投等机遇而不断向外延伸……这些微信圈层相互交友,不断重叠,但都是以“己”为中心,不断拓展出去,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摘编自方楠《互联网时代的“新差序格局”》,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乡土社会里,“自家人”可以是由生育或婚姻而结成的亲属,也可以包括任何要拉入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B.在乡土社会里,每个人都有一个亲属关系网,但网与网所罩住的人不会重合,更不会完全相同。
C.每户人家除了亲属圈子,还有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在居住地周围划出与其势力相应的地缘圈子。
D.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是因为人一旦失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随之淡漠,其社会圈子也会变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信因为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所以呈现出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
B.微信圈层的出现极大地扩充了公共领域的边界,打破了传统乡土社会相对封闭的局面,其圈层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血缘、学缘等诸多因素。
C.微信是通过熟人关系所连接成的社交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新差序格局”的影响下,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微信圈层。
D.微信圈层,人际交往的圈子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阻隔,它比“差序格局”辐射范围更广,延伸性更大,伸缩性更强。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D.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墨子·尚贤中》)
4.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的相同之处。(4分)
5.《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伸缩性的特点。(6分)
【答案与解析】
1.B【解析】B.“但网与网所罩住的人不会重合”错误。根据材料一“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可知,兄弟两人各人有其妻子儿女,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网,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是兄弟二人的两张网下重合的人,因此网与网所罩住的人是可以重合的。
2.A【解析】A.“微信因为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所以……”偷换概念,强加因果。原文是“微信圈层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其呈现了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主语应为“微信圈层”,偷换概念;且没有体现因果关系。
3.D【解析】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解释为“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
D.“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体现的是一种公正精神,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
4.
①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都是有中心的:以“个人”或“己”为中心。
②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都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熟人关系等;
③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都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具有伸缩能力。
【评分细则】总分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解析】
①结合材料一“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和材料二“所谓微信圈层……以‘己’为中心”可知,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都是有中心的:以“个人”或“己”为中心。②结合材料一“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材料二“所谓微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现实中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趣缘等为熟人关系”可知,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都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如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学缘、业缘、趣缘等熟人关系。③结合材料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和材料二“‘推’的范围随着个人外地求学、异地工作、兴趣相投等机遇而不断向外延伸”“这些微信圈层相互交友,不断重叠,但都是以‘己’为中心,不断拓展出去,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可知,差序格局和微信圈层都是动态变化的,是不断向外扩展的,具有伸缩能力。
5.
①处于“四大家族”圈外的毫无血缘关系的贾雨村想要借此机会与之攀上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具有可伸缩性。
②贾雨村趋向贾家,被贾家的大“格局”吸引,可见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
③贾雨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讨好四大家族,体现了每个人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
【评分细则】第一点“差序格局圈子具有可伸缩的特点”得1分,结合贾雨村的行为得1分;第二点答到“每个人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得1分,结合贾雨村的行为得1分;第三点答到“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得1分,结合贾雨村的行为得1分。
【解析】
“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按照情理,贾雨村的差序格局中英莲应该是靠近中心的,但贾雨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着意讨好四大家族,把薛家的利益放在了前面,“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可知,体现了每个人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也即每个人的差序格局不固定,具有伸缩性。
“四大家族”自己的差序格局是有等级性的,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内圈紧密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贾雨村和贾家本不沾亲,但他还是想极力讨好贾家,想借此与他们攀上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差序格局圈子可伸缩的特点。
贾雨村趋向贾家,结合“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可知是因为贾雨村被贾家的大“格局”吸引,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还魂草①
巴金
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
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 那么生动,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
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 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
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
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 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 惭,说:你看,好不好?
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
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
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
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
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 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 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
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 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
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
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 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
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 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 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 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
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 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
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
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 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
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 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 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
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 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 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 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
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 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 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
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 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
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 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
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
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
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 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
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 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鸣鸣地哭起来。
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
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
黎伯伯,这是什么草?
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
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
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
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
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不怕
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 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有删改)
【注】①《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 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 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
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 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诉了日军滥杀无 辜妇女儿童的暴行。
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 为我对友人敏感到惭愧自责,欲言又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黎伯伯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故事新编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B.本文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以及细致生动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通过我与敏的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叙述方式可谓别开生面。 D.小说虽然写的是小人物的悲惨遭遇,但更容易唤起大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
8.小说以还魂草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与解析】
6.D(“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我”内心的悲痛。)
7.C(“情节由此逐步展开”错误,本文的线索应该是还魂草的故事;“互诉心曲”在文中体现也不明显。)
8.①“还魂草”指“我”所讲的故事中的一种草,它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寄托着战区人们坚韧的精神状态。②利莎欲寻还魂草的举动,隐喻着对友情和生命的珍视,对人性之美的呼唤。③象征了面对外敌入侵的反抗精神,寄寓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每点2分,任答对两点给满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通过写信向远方的朋友诉说自己的生活和心路历程,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经历“我”的内心世界,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更好地刻画人物,使其形象更丰满。书信能直接描写主人公的内心,增强人物的感染力,使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物的爱憎之情和动机。
③加快叙事节奏,使情节发展流畅紧凑。书信便于自由切换各种场景,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交代,串联回忆与现实,使情节更加紧凑集中。(每点2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臣为足下A使B功存C危燕D足下E不听F臣者G人必有言H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答案】BDG(每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
“今臣为足下使”,“臣”为主语,“为足下”作状语修饰谓语“使”,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B处断开;
“足下不听臣者”,判断句的主语部分,单独成句,前后断开,DG两处断开。
故BDG三处需要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扶犁等。
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相同。
C.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D.“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句意: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齐国与楚国合纵相亲。
C.正确。句意:不吃白食。/空占着职位不做事,白吃饭。
D.错误。两处“所以”都是“用来”的意思。句意:都是用来自我完善。/用来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故选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
B.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
C.文本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
D.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错误,原文为“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选项曲解文意。
C.“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错误,苏秦举三人的例子是为了表明“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选项无中生有。
D.“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错,文中只强调他们讲策略、知变通,不拘小信,恪守日常道德没有提及。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红楼梦》基础知识练习(六)文化拓展』  下一个『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