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
试题预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所谓“境”。
此后,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重要范畴,历代都有学者文人对它作补充、发挥,清末王国维是意境论的集大成者。可是,由于意境概念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有人统计它几乎有四大类十种以上的涵义和界说。主要有“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和“情感气氛”说。意境几乎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综合性概念。理论发展的教训告诉我们,当一个概念被引申得无所不包时,也就失去了理论意义。所以,我们主张以意境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来界定意境概念的内涵,让意境作为一个表意单纯的概念进入现代文艺学,而把此外的诸多含意,让给更为宽泛的概念“境界”去承担,从而区分“意境”与“境界”的不同。这样,我们才能对意境作出适当的界说: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意境概念的形成与界定》,有删改)
材料二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日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它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十分深透。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论述得更为精要。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们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么,我们就有了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但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意境。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先是诗人为收复蓟北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接着见老妻都消失了愁容,才觉自己激动过分而失态了。于是漫卷诗书欢喜若狂,实际上又失态了。但诗人于狂欢之中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畅想回家的路线,浑然不知自己已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境生动自然。
(摘编自《文学意境的特征之情景交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审美理想集中体现的意境,首次出现于王昌龄的《诗格》。
B. 刘勰、钟嵘、王昌龄、刘禹锡等人拓展生发使意境论确立了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
C. 王昌龄认为一味写景和一味言情都“无味”,唯景情融合才“得其真矣”。
D. 意境的概念主要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简明清晰地追溯了意境的理论发展历程,并重点与表意更为宽泛的“境界”相区分。
B. 材料二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作者先提出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再分析三种具体类型。
C. 两则材料都多次采用引用论证,材料一以引用文论为主,材料二以引用古诗为主。
D. 材料一将古代文论放在今人的视野中加以审视,材料二为古代文学阐释提供了具体路径。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景中藏情”表现方式的是(   )
A.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C.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D.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4. 请结合第一则材料,给“意境”下一个定义。
5. 王国维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沁园春•长沙》一词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C    2. D    3. A    
4. 意境是以情景交融创造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表现特征的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    
5.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出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作者情思,这句话强调了情思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②《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但处处可见作者情思。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是枫林如火的写照,也抒发了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词人以此景表达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首次出现”错,依据“王昌龄……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可知并不是首次出现;
B.“拓展生发”错,依据“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可知文学意境论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只是“已见端倪”,而不是“拓展生发”;
D.“主要由于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错,依据“由于意境概念历经了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更由于南宋以后意境与境界概念的混用,其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可知不能判断“历经千余年的沿革变化”是“内容变得丰富而复杂”的主要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并重点与表意更为宽泛的‘境界’相区分”错,依据“我们主张以意境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从而区分‘意境’与‘境界’的不同”可知与境界的区分只在材料一末尾提了一下,且并未对意境和境界进行区分;
B.“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错,依据“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可知材料先提出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依据“第一是景中藏情式。”“第二是情中见景式。”“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可知材料再分析三种具体类型,这是“总分式”结构;
C.“材料二以引用古诗为主”错,依据“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了意境”“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境生动自然”可知材料二并未以引用古诗为主,古诗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含义的能力。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再依据“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可知内容为直接抒情,这是情中见景式。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这是景中藏情式。
C.“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意思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以景结情,余音袅袅,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神思绵绵,更耐人寻味。这是景中藏情式。
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意思是: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此句借用草、絮、雨的意象和特点,描绘出江南暮春烟雨之景,景色迷蒙,色调昏暗,表现出词人无限的愁怀恨绪。这是景中藏情式。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下定义的能力。
依据“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可知这是属概念,可成为全句的框架;
依据“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 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可知其修饰成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因此可概括出:意境是以情景交融创造的审美想象空间为表现特征的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概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依据“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可知“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出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作者情思,这句话强调了情思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②《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但处处可见作者情思。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词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词人以此景表达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词人从天空、水底选择了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风
王东梅
那一年,俺奶还没见过俺爷。俺奶在西山坡上种黄豆。地肥,水足,种子撒下去,很快就发了芽,嗖嗖地长,长叶子,长秆子,长豆子。
那一年,俺爷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俺奶这么个人。俺爷在东山沟里磨豆腐。俺爷是十里八乡做豆腐的高手,俺爷做的豆腐,嫩,滑,甜。
东山沟和西山坡中间隔着一座亮甲山。说是山,其实比起真正的山,就是一个很大的土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刚入秋,山风就像是长了腿,一路从亮甲山的山顶上往下跑,跑过俺奶的黄豆地,就夹带了涩涩的豆子香。风一路往下跑,绕过山沟就跑进了俺爷的豆腐坊。俺爷一吸溜鼻子,就乐了——好豆子啊!一拍大腿,俺爷就迎着香味儿跑出屋,跑上了西山坡,跑进了俺奶的豆子地。
俺奶累了。锄了一天的地,俺奶想要展展腰,借着山风,舒缓舒缓酸胀的胳膊腿,却见一个人一路从坡下跑上来。
俺爷迎着山风来到了俺奶跟前。
俺奶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俺爷。
山风再次荡过豆子地刮向东山沟的时候,俺奶和俺奶的黄豆,也已经来到了俺爷的豆腐坊里。俺爷嘿嘿一笑,端出一大碗水豆腐,水豆腐上淋了用红辣椒、鲜香菜、小香葱、盐和香油制成的调料,红红绿绿,白白嫩嫩,大老远就香气扑鼻。俺奶三下五除二就吞下了一大碗水豆腐,末了,一抹嘴,说:“真香!香死个人嘞!”俺爷说:“指定香啊!你可着亮甲山前前后后打听打听,俺做的水豆腐,那是头一份儿。”俺奶脸上的笑就僵住了,俺爷赶紧改口:“等明儿用了你种的黄豆磨出来的水豆腐,那就天下第一了。”哈,俺奶的脸上终于又有了一丝笑模样。
俺爷问:“还想吃不?”
俺奶说:“想。”
俺爷说:“留下吧!”
俺奶没吭声儿。
俺奶没有留在俺爷的豆腐坊。
俺爷照旧过他磨豆腐卖豆腐的生活。每天天还黑着,俺爷就起身,钻进豆腐坊里磨豆腐。天刚亮,俺爷就挑着担子进村去吆喝了。这时候,西山坡上,俺奶扛着锄头,也下地了。
又是一年豆子熟的时候,山风带来了满沟满谷的豆香,也带来了山顶上密如炒豆的枪声。密密匝匝的枪声证明那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俺奶吓破了胆,趴在豆子地里一动也不敢动。
豆腐坊里空无一人,俺爷卖豆腐还没回来。
突然,山路上趔趔趄趄跑来一个人。
说是跑,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切近了,才看清,是个抱着包袱的女人——一个抱着包袱的女八路。
见的兵多了,俺奶也学会了从衣服上辨别谁是哪一边的。
女八路一路奔着豆子地跑来。与其说女八路是跑进豆子地的,不如说她是栽进豆子地的。女八路一头栽进豆子地就不动了,怀里的包袱也甩出去老远。哇的一声,响起一声婴儿的啼哭,俺奶这才看清,散开的包袱皮包着一个尺把长的小婴孩。
女八路一动不动。
俺奶也一动不敢动。
小婴孩哇哇地哭着。
山上传来的枪声更密了。
俺奶动了几下,弄出了点儿响动。女八路还是没动静。向着女八路爬近了些,俺奶就看见了女八路身上汩汩淌出的血;再近了,就看见了女八路紧闭的双眼。俺奶把指头探到女八路的鼻子底下,女八路已经没了气息。躺在地上的婴孩哇哇地大哭着,俺奶赶紧爬过去,把孩子揽进了自己怀里。
躲到哪儿去好呢?
俺奶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山上,枪声仍密如炒豆。
远远地,俺奶看见了豆腐坊升起的炊烟。
俺奶把孩子放在豆腐坊的土炕上的时候,身子抖得像筛糠。俺爷没问为什么,而是拉过被子盖在孩子身上。
哇,孩子哭了。
俺奶一激灵,耳畔,仿佛响起了敌人杂沓的脚步声。怎么办?怎么办?
俺奶把婴孩抱进怀里,一把扯开自己衣裳的前襟。俺奶皱了一下眉。孩子立刻止住了哭声。
稍后,俺爷端出一碗水豆腐,一口喂给俺奶,一口喂给孩子。
这个小婴孩,就是俺爹。
俺爹长到和豆子棵一样高的时候,俺奶就把他带到了豆子地里。豆子地里有一个隆起的土丘。俺奶让俺爹对着土丘拜了三拜。以后每年豆子熟的时候,俺爹都会对着土丘拜三拜。
现在,在女八路的坟旁又拱起了一个土丘,土丘里埋着的是俺爷和俺奶。
而今的俺爹,也像俺奶当年一样,整天像长在豆子地里,撒种、施肥、除草,看着豆子迎着风嗖嗖地长,长叶子,长秆子,长豆子。
俺呢?俺不在山上种豆子,俺像俺爷一样还在东山沟里磨豆腐。俺开了一个农家乐——红星农家院。每天俺把刚做好的水豆腐装进用去皮柳条编成的形似小船的小浅筐里,淋了用红辣椒、鲜香菜、小香葱、盐和香油制成的调料,端到游客跟前。俺做的豆腐,就像俺爷做的豆腐,嫩,滑,甜,一份红红绿绿、白白嫩嫩的水豆腐,大老远就香气扑鼻。游客们吃着香喷喷的水豆腐,我就给他们讲故事,讲俺爷的豆腐坊,讲俺奶的豆子地,讲山路上跑来的女八路,讲摔在地上的小婴孩。
山风长了腿一样,从山顶跑下来,满山满谷都是我的声音:“亮甲台原名晾马台,相传唐王李世民征东时路过此地,因遇大雨,盔甲马匹皆湿,曾在该地西面的高台上晾晒。这里形成村落后,取名“晾马台”,后演变成“亮甲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6. 下列对文中爷爷奶奶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奶奶到豆腐坊品尝水豆腐时与爷爷充满温情的对话,表现了他们当时对彼此的好感。
B. 奶奶带孩子逃离险地时“感到脑袋里一片空白”,刻画出她因情势危急感到慌乱的心理。
C. 当奶奶把孩子带到豆腐坊时,爷爷二话没说就拉起被子盖上,表现了他的善良与担当。
D. 奶奶让“俺爹”在豆子地对女八路战士拜了三拜,展现出她不记己功、甘于奉献的品质。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文来看,“山风”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意象,同时作为故事的叙事视角,见证了故事发展。
B. 小说以东山沟和西山坡作为故事背景,详细写明了爷爷与奶奶两位主人公各自干的农活,同时也为下文的故事作了铺垫。
C. 小说运用大量的小段落,如自“女八路一动不动”至“山上传来的枪声更密了”的叙写,强化了紧张氛围,加快了故事节奏。
D. 小说最后提到了发生在此地的历史,“晾马台”演变成“亮甲台”,从而丰富了读者对当地的认知,也增强了作品的传奇色彩。
8. 文中使用第一人称用语时前文是口语化的“俺”,但在结尾处改用为书面化的“我”,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9. 本文与《百合花》都是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请简要分析两篇作品思想主旨的异同。
【答案】6. D    7. A    
8. ①在讲述故事时,“俺”作为口语化的称呼,显得生动而亲切,承载着“我”对这段历史的厚重情感,也贴合乡村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②情节接近尾声时,以书面化的“我”作为第一人称,显得更加正式,更符合此时“我”向他人介绍当地历史的情境;
③这种人称的变化使文本能够更自然地衔接历史与现实。    
9. 异:
①本文中,女八路战士怀中的婴孩被爷爷奶奶救下并养大,而“俺爹”又抚育了“我”这一代,表现了农民质朴的美德,赞美了红色历史的世代传承;
②而《百合花》通过描写通讯员和“我”以及新媳妇的故事,歌颂了纯洁而珍贵的战友情、军民情。
同:两篇作品都表现了军护民、民拥军的鱼水情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性美、人情美。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D.“展现出她不记己功、甘于奉献 品质”有误,这里刻画重点并不是奶奶的个人形象及品质。小说并没有明确交代女八路战士和婴孩的关系,这里既可能体现出奶奶教育孩子不要忘记女八路战士的救命之恩,也可能表明奶奶教育孩子不要忘记母亲的生养之恩。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同时作为故事的叙事视角”有误,“山风”是全文的线索,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小说的叙事视角并非“山风”,而是第一人称的“我”。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叙事人称的能力。
(1)由“俺奶在西山坡上种黄豆”“俺爷在东山沟里磨豆腐。俺爷是十里八乡做豆腐的高手,俺爷做的豆腐,嫩,滑,甜”“俺爷迎着山风来到了俺奶跟前”“俺奶平生第一次见到了俺爷”“俺奶没有留在俺爷的豆腐坊”“俺爷就挑着担子进村去吆喝了。这时候,西山坡上,俺奶扛着锄头,也下地了”“俺奶赶紧爬过去,把孩子揽进了自己怀里”“俺奶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山上,枪声仍密如炒豆”“俺奶把孩子放在豆腐坊的土炕上的时候,身子抖得像筛糠”“爷没问为什么,而是拉过被子盖在孩子身上……俺奶一激灵,耳畔,仿佛响起了敌人杂沓的脚步声……俺奶把婴孩抱进怀里,一把扯开自己衣裳的前襟。俺奶皱了一下眉。孩子立刻止住了哭声”“稍后,俺爷端出一碗水豆腐,一口喂给俺奶,一口喂给孩子”“俺爹长到和豆子棵一样高的时候,俺奶就把他带到了豆子地里。豆子地里有一个隆起的土丘。俺奶让俺爹对着土丘拜了三拜。以后每年豆子熟的时候,俺爹都会对着土丘拜三拜”“俺呢?俺不在山上种豆子,俺像俺爷一样还在东山沟里磨豆腐。俺开了一个农家乐——红星农家院……我就给他们讲故事,讲俺爷的豆腐坊,讲俺奶的豆子地,讲山路上跑来的女八路,讲摔在地上的小婴孩”分析,在讲述故事时,“俺”作为口语化的称呼,显得生动而亲切,承载着“我”对这段历史的厚重情感,也贴合乡村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这是对历史的回忆。
由“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我党较早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分析,情节接近尾声时,以书面化的“我”作为第一人称,显得更加正式,更符合此时“我”向他人介绍当地历史的情境;
这种人称的变化使文本能够更自然地衔接历史与现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作品思想主旨的能力。
(1)分析不同之处
由“女八路一头栽进豆子地就不动了……哇的一声,响起一声婴儿的啼哭,俺奶这才看清,散开的包袱皮包着一个尺把长的小婴孩”“俺奶把孩子放在豆腐坊的土炕上的时候,身子抖得像筛糠。俺爷没问为什么,而是拉过被子盖在孩子身上”“这个小婴孩,就是俺爹”“俺爹,也像俺奶当年一样,整天像长在豆子地里”“俺像俺爷一样还在东山沟里磨豆腐”“我就给他们讲故事,讲俺爷的豆腐坊,讲俺奶的豆子地,讲山路上跑来的女八路,讲摔在地上的小婴孩”分析,本文中,女八路战士怀中的婴孩被爷爷奶奶救下并养大,而“俺爹”又抚育了“我”这一代,表现了农民质朴的美德,赞美了红色历史的世代传承;
《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歌颂了纯洁而珍贵的战友情、军民情。
(2)分析相同之处
本文中讲述女八路战士怀中的婴孩被爷爷奶奶救下并养大的故事,《百合花》讲的是小通讯员、文工团女战士“我”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两篇作品都表现了军护民、民拥军的鱼水情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人性美、人情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已,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食。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奴曰:“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综合《旧唐书》《新唐书》,有删改)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殡僧舍A垣地B真卿C劾奏之D兄弟E三十年F不齿G天下H耸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科举考试用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出:与“入”相对,古代臣子离开朝廷到外地做官称“出”,反之为“入”。
C. 僭:超越本分,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如:僭越。
D. 再拜:指第二次拜,是我国古代为了表示恭敬采取的一种礼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真卿办案细心,关心百姓。担任河东交兵使期间,在五原冤案久而不决的情况下,他到任后立马公正判决,被当地百姓称赞。
B. 颜真卿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当叛贼攻破洛阳,杀了留守将领并以他们的首级示众时,他强忍悲痛,暂时隐瞒真相,安抚军心。
C. 颜真卿刚正守礼,敢于弹劾。广平王在宫门前不敢乘马,急步走出宫外设置的木栅樘桓后才骑上。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奏弹劾他。
D. 颜真卿忠贞不渝,视死如归。反贼李希烈威逼他屈节,颜真卿不畏强暴,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忠贞的志节。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勤学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