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鸭科目诊断性检测)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鸭科目诊断性检测)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3年11月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试题预览
2023年11月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同时,不同地方的古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的气候环境、地域文化。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如福建土楼、广东客家围屋都是沿海地区建筑的代表。北方的古建筑又是另一种风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孔府孔庙便是其中的代表。那么,如何用音乐讲述古建筑的故事,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
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因此,创作中,有的音乐家会以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古建筑的独特感知,赋予古建筑特殊含义。比如,由北京民族乐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北京特色曲调为音乐语汇,让听众在变化的节奏与音韵中,感受钟鼓楼、永定门、神武门等古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和文化内涵,进而领会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中展现土楼的层次感与色彩感。
古建筑是砖、瓦、木、石等不同材料的组合体,而音乐作品尤其是大型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往往也是不同乐器相互组合或配合的结果。因此,利用乐器音色的不同,将不同乐器有机组合,能够构筑起立体化的音响空间。这种立体化的音响空间与古建筑在感官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听众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看到”古建筑,“触摸”古建筑,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古建筑“听到”音乐的旋律。比如,上海民族乐团推出的民族音乐会《紫禁城》,用古老的编钟叩响悠远的金石之声,再现了紫禁城600年的沧桑历史;用弹拨乐器演奏呈现了紫禁城建筑木结构的灵动与精巧,表达了对先人精妙绝伦建筑技艺的赞叹。
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乃至融合,为挖掘传播古建筑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活化利用古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音乐+古建”的形式策划举办古建主题音乐会,把音乐演出搬到古建筑之中,引导观众以音乐为媒与古建筑展开“对话”。比如,今年7月,“世遗之城”泉州举办的“世遗就在咱厝边——2023古建音乐季”,就选取泉州府文庙与洛阳桥两处古建筑作为主要演出场地。清雅灵动的琵琶声扣人心弦,古朴幽雅的南音让人回味无穷。在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演绎中,音乐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共同营造出的历史氛围。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来了,游客来了,古建筑与现代人的生活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其人气得到提升,功能也得到拓展。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凝聚了中国人文思想的精髓,从古建筑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保护利用古建筑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历史和文脉的传承。过去,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修个围栏拦起来”“搭个棚子遮起来”,或者对古建筑缺损的部位修修补补。
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不仅让古建筑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古建筑承载的文化以音乐为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把建筑上的砖、瓦、石、木化为音符,让建筑及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跨时空传播,并在这种跨时空传播中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还为年轻人走进古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搭建起便捷之桥。比如,前文提到的《紫禁城》,就是一群90后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创作出来的。他们用多媒体舞台影像营造变幻莫测、妙趣横生的不同景致,让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音乐有机融合,成功实现对紫禁城从帝王宫殿到精神象征再到建筑瑰宝的文化解读。在《紫禁城》的助力下,紫禁城600年的厚重历史,以年轻化的语态、清新灵动的姿态实现了破圈传播。很多年轻人由此对紫禁城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共鸣,萌生出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摘编自姚帅《用现代音乐彰显古建筑之美》,《光明日报》;出版日期2023.09.14)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建筑之所以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原因一是其建筑材料有地方特色,二是其建筑风貌有地方特色。
B. 第二段里的“跟古建筑一样”,指的是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和古建筑有相通之处,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C. 不同乐器的配合诞生不同的音色,从而构筑起立体化的音响空间,使听众可以“看到”古建筑,“触摸”古建筑。
D. 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乃至融合,既挖掘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为新时代利用古建筑提供了新思路。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音乐家可以利用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语言创作出关于古建筑的音乐,说明其背后的地域文化是一样的。
B. 推出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原因,就在于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
C. 以“音乐+古建”形式出现的古建主题音乐会,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共同营造出的历史氛围。
D. 第七段的“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用“活化石”比喻古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民族音乐会演奏《长城》,通过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呈现和不同音响的组合,既塑了长城的“形”,又铸了长城的“魂”。
B. 听到打击乐的有机组合,就可以联想到长城的磅礴气势和壮丽;听到清逸的小提琴,就可以联想到长城的细腻……
C. 长城这一静态的古代建筑,通过现代音乐作品,不仅“活”了起来,而且长城背后的历史文化也通过音乐作品得到阐释和传播。
D. 民族音乐会演奏的《长城》,让长城历史、长城文明变得更加具体,让雄伟长城在《长城》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
4. 能够彰显古建筑之美的音乐有何特点?请简述。
5. 第7段“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或者对古建筑缺损的部位修修补补”可否删除?请作出判断,并简析理由。
【答案】1. D    2. B    
3. A    4. (1)与古建筑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
(2)与建筑结构和节奏相通的音乐。/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
(3)立体化的音响空间。    
5. 不能删除。
(1)本段主要讲过去保护利用古建筑的方法,从反面更加有力地说明“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
(2)本段承前启后,与第8段形成对照,并呼应第5段“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乃至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出新的道路”这一结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既挖掘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错误,原文说的是“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乃至融合,为挖掘传播古建筑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活化利用古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不是“挖掘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种已然情况。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就在于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错误,依据“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可知推出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原因除了“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还有“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四段观点:利用乐器音色的不同,将不同乐器有机组合,能够构筑起立体化的音响空间。
A.《长城》通过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呈现和不同音响的组合,既塑了长城的“形”,又铸了长城的“魂”。能作为论据;
B.“打击乐的有机组合”“清逸的小提琴”只能证明了将不同乐器有机组合,不能作为论据;
C.“不仅‘活’了起来,而且长城背后的历史文化也通过音乐作品得到阐释和传播”表现的是效果,不能作为论据;
D.“让长城历史、长城文明变得更加具体,让雄伟长城在《长城》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表现的是效果,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依据“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可知能够彰显古建筑之美的音乐与古建筑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
(2)依据“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可知能够彰显古建筑之美的音乐与建筑结构和节奏相通的音乐;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
(3)依据“利用乐器音色的不同,将不同乐器有机组合,能够构筑起立体化的音响空间”可知能够彰显古建筑之美的音乐具有立体化的音响空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除。
(1)从论证上看,依据“过去,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经常采用的方式是……或者对古建筑缺损的部位修修补补”可知本段主要讲过去保护利用古建筑的方法,从反面更加有力地说明“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
(2)从结构上看,本段承前启后,与第8段“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让建筑及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跨时空传播,并在这种跨时空传播中获得恒久的生命力”形成对照,并呼应第5段“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乃至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开辟出新的道路”这一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马王子
陈可非
(1)我战友于飞的父亲于大石当过三年导弹工程兵。于飞是带着两代人的心愿和梦想入伍的。他的目的十分明确,要当一名导弹操作号手,亲手把导弹送上天。
(2)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所在的部队只是一个勤务单位。当于飞得知这件事后,情绪波动很大,一心想调到发射旅。
(3)新兵的基本训练结束后,于飞分到了骑兵连。于飞不敢如实告诉父亲,只好谎称自己将成为一名导弹操作号手。父亲知道后几次写信来,嘱咐他争取亲手把导弹送上天。
(4)骑兵训练十分艰苦。训练中,由于于飞不专心,竟然被黑马滚雷的马镫套住了脚,拖出去几十米,幸好班长冲上去勒住了滚雷。
(5)可于飞训练中仍然频频出错,让连队上下十分恼火。一次,我跟于飞出去放马,便跟他说:“你不能再出错了,如果再出错,连队估计很难待下去了。”可于飞却说:“我就是希望他们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当一名骑兵,这样我就可以到发射部队去了。”
(6)领导终于找于飞谈话了。领导说,如果不适应当一名骑兵的话,就只能调到后勤仓库去站岗了。于飞听后大惊,只好表示一定当好一名骑兵。其实,于飞心里依然不甘。①一次基地司令员来检查工作,他突然打马拦住了司令员的车队。好在司令员并没有发火,只是觉得有些好奇,便下了车。于飞跟司令员提出想去发射旅工作的请求。司令员笑了笑。司令员仔细打听了于飞的情况,并得知于飞的父亲叫于大石。司令员说:“这样吧,让连队通知他的父亲到部队来一趟,看看他儿子吧。”
(7)没过多久,于飞的父亲于大石便到了部队。司令员专门来见了于大石。原来司令员跟于大石是老战友了,是当年一个坑道滚出来的。于大石也发现儿子的部队所在地,正是他们当年打坑道的地方,好几位战友还埋在这里呢。司令员跟于大石谈了于飞不安心当一名骑兵的事,于大石明白了老战友的用意,便劝说儿子。于飞分明感受到了父亲那满脸的遗憾。②最后父亲含泪说:“你不是还要生儿子吗?你摸不了导弹,让你儿子来,我就不信摸不上。”
(8)父亲走了。于飞天天跟战友们一起去巡逻。一天巡逻中,他突然跟我说:“我知道我该怎么办了,我可以考军校,学导弹专业,那不就可以理所应当到发射部队去了吗?”于飞开始了他的考军校计划。
(9)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于飞出去巡逻,他不慎从马背上掉下来,摔进一个深涧。黑马滚雷很聪明,迅速跑回连队,叫来战友才把他救出来。没过多久,于飞巡逻时遭遇漫天大雾导致迷路,不幸误入狼群。看着层层包围过来的狼群,幸好滚雷驮着他,左冲右突,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逃出狼群的包围圈。
(10)于飞十分感激滚雷,对它呵护有加。这时,连长才告诉他,滚雷原本是刚去世一年的指导员宁杰的坐骑。因为它温顺平和,特别懂事,骑着它不会出什么差错。连长又说,自指导员去世后,滚雷有时也很焦躁,它常希望到指导员墓地去看看。于飞才明白,为什么每天放牧回来,滚雷都要挣扎着去那片墓地,还惭愧自己为此抽过它鞭子。连长还说,指导员来自大城市武汉,他开始也不喜欢这里,也不喜欢军马,后来却变得比谁都喜欢。一年前,当他得知自己患上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后,便与交往了五年的女友断绝了关系,嘱咐将他埋葬在这片草原上,与战友和军马为伴。说这些话时,连长哭了,于飞也落下了眼泪。
(11)转眼到了老兵退伍的季节。老兵离开连队时,战马追赶着送老兵的汽车发出阵阵嘶鸣。班长那匹名叫闪电的烈马,竟然狂追二十多公里,说啥也阻拦不住。只能临时决定班长暂且留下,陪它一段时间再走。一个星期后,班长趁一个夜晚悄悄离开,闪电为此大病一场。于飞想到今后也将与滚雷分别,流下了眼泪。他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骑兵连。
(12)从此,不管是训练还是放牧回来,他都会带着滚雷去一趟指导员的墓地看看,在那里逗留一会儿,才回连队。
(13)于飞的训练水平提高得很快,像马上劈刺这样的高难动作,已是我们这批兵里做得最好的了。没过多久,上级指示连队进行一次训练比武,于飞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也赢得了个“黑马王子”的美称。
(14)一天,于飞正在巡逻,发现一支导弹车队从原野上驰过,便骑马追了上去。③导弹车队隆隆前行,卷起阵阵烟尘。于飞骑马在戈壁滩上奔驰着、追赶着。突然,前面两辆军用越野车停下来,挡住了他的去路。他跳下马来,没想到从车上下来的竟是司令员。司令员也认出了他,问他要干什么。于飞低下头说:“我知道我做不了发射号手了,可我还是想知道摸一摸导弹是什么感觉。”
(15)司令员想了想说:“你们常年守着禁区也不容易,那就特批你们,一起来观摩这次导弹发射吧。”
(16)于飞激动地回到连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战友们,战友们个个兴奋不已。然而,正在连队集合准备出发时,突然接到哨所电话,说离禁区不远的一片牧场着了火。于是全连只好立即赶赴牧场,投入到救火战斗之中。
(17)大火很快就扑灭了。大家征尘未洗,连长命令:“立即出发,追赶发射部队。”
(18)我们一路策马狂奔,去追赶发射车队。可是,当我们骑马跋山涉水,刚刚爬上一座山岗,便听到几声巨响传来。④战友们勒马抬头,远远地看见导弹已喷着烈焰飞上了蓝天。
(19)看着渐渐远去的导弹,我们个个眼眶盈满了泪水。于飞骑马站在山顶处,阳光打在他的军徽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只见他紧提缰绳,滚雷便一跃而起,仰天长啸起来。一阵悦耳的嘶鸣在蓝天下久久地滚动着,回荡着。
(节选自2022年第9期《解放军文艺》)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说于飞“带着两代人的心愿入伍”,说明于飞父亲和于飞想亲手把导弹送上天的愿望十分强烈。
B. 儿子有意隐瞒分到骑兵连的实情后,父亲多次来信鼓励儿子,既刻画出儿子的善良,也表现了父亲的执念。
C. 小说叙写父亲和司令是老战友这一“巧合”情节,把人物带入一个新的活动空间,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
D. “老兵告别”一段里,战马不舍战友这一细节令人感动,而班长悄悄离去这一场景更让人感动于马与人的真挚关系。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中“突然”一词,恰恰体现这次行为他是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过 。
B. 句子②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父亲的心有不甘但又顾全大局的形象。
C. 句子③“烟尘”的描写,勾勒出壮观的场面,也表明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
D. 句子④中突出“远远地”,刻画出战友们期望、激动、无奈的复杂心情。
8. 小说第9-13段多次出现黑马滚雷,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9. 如果你是冠军颁奖大会的主持人,你会从哪几方面介绍于飞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答案】6. B    7. C    
8. (1)情节方面的作用:通过描写黑马解救于飞、黑马与指导员的相处等情节,塑造了黑马聪明、温顺、懂事的形象,表现战马与军人的亲密关系,丰富了情节,进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于飞“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骑兵连”。
(2)主题方面的作用:“黑马王子”的美称,寓意于飞在并不喜欢的岗位上获得了成就,如同出人意料的黑马。
(3)形象方面的作用:黑马的形象衬托出指导员、班长、于飞等军人的群像——立足岗位,热爱事业,一心报国。    
9. (1)执着理想,采取各种方法想进发射旅。
(2)人生会面临各种不如意,要顾全大局,随遇而安,扎根现有的岗位,努力做出成就。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刻画出儿子的善良”概括不当,依据“于飞不敢如实告诉父亲,只好谎称自己将成为一名导弹操作号手。父亲知道后几次写信来,嘱咐他争取亲手把导弹送上天”可知儿子有意隐瞒分到骑兵连的实情是“不敢”,“不敢”含有担心父亲责怪及担心父亲受到打击两层意思。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表明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错误,“卷起阵阵烟尘”只是描写导弹车队前行形成的环境描写,并不能表明“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1)情节方面的作用:文中“他不慎从马背上掉下来,摔进一个深涧。黑马滚雷很聪明,迅速跑回连队,叫来战友才把他救出来”“于飞巡逻时遭遇漫天大雾导致迷路,不幸误入狼群。看着层层包围过来的狼群,幸好滚雷驮着他,左冲右突,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逃出狼群的包围圈”描写了黑马解救于飞;“滚雷原本是刚去世一年的指导员宁杰的坐骑。因为它温顺平和,特别懂事,骑着它不会出什么差错。连长又说,自指导员去世后,滚雷有时也很焦躁,它常希望到指导员墓地去看看”描写了黑马与指导员的相处,这些情节塑造了黑马聪明、温顺、懂事的形象,通过黑马的形象表现战马与军人的亲密关系,丰富了情节,进而推动了后文于飞“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骑兵连”的情节发展。
(2)主题方面的作用:依据“于飞的训练水平提高得很快,像马上劈刺这样的高难动作,已是我们这批兵里做得最好的了。没过多久,上级指示连队进行一次训练比武,于飞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可知“黑马王子”的美称,寓意于飞在并不喜欢的岗位上获得了成就,如同出人意料的黑马。
(3)形象方面的作用:依据“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于飞出去巡逻”“于飞巡逻时遭遇漫天大雾导致迷路”“便与交往了五年的女友断绝了关系,嘱咐将他埋葬在这片草原上,与战友和军马为伴”“老兵离开连队时,战马……闪电为此大病一场”等可知黑马的形象衬托出指导员、班长、于飞等军人的群像——立足岗位,热爱事业,一心报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依据“于飞是带着两代人的心愿和梦想入伍的。他的目的十分明确,要当一名导弹操作号手,亲手把导弹送上天”“我就是希望他们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当一名骑兵,这样我就可以到发射部队去了”“一次基地司令员来检查工作,他突然打马拦住了司令员的车队。好在司令员并没有发火,只是觉得有些好奇,便下了车。于飞跟司令员提出想去发射旅工作的请求”“我可以考军校,学导弹专业,那不就可以理所应当到发射部队去了吗”等可知他执着理想,采取各种方法想进发射旅。
(2)依据“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所在的部队只是一个勤务单位”可知人生会面临各种不如意;依据“于飞天天跟战友们一起去巡逻”“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于飞出去巡逻”“他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留在骑兵连”“上级指示连队进行一次训练比武,于飞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可知要顾全大局,随遇而安,扎根现有的岗位,努力做出成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①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节选自《大学》)
材料二: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于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
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入阁。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入,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
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诨,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上为之流涕。
(摘编自《北史》)
[注]①辟:情绪偏颇。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旷又告少卿赵绰A滥免B徒囚C帝使D信臣E推验F初无G阿曲H帝怒I命J斩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矜,指怜悯、同情,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中的“矜”词义相同。
B. 固,指坚决、坚持,与“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词义不同,用法相同。
C. 妄言,随意、胡乱地说,与上文“绰矫言”即诈称、假托他事以求面君相对应。
D. 厌蛊,指厌恶蛊术。蛊术,古人以言语诅咒或法术等方式使仇敌受到祸害的巫术。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谚语意为人总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恶习,总不认为自家庄稼比别家壮硕,因为人对自己所亲近喜爱之人往往会偏爱,对自家之物总嫌少。
B. 大理寺掌固来旷诬告赵绰徇私舞弊,把不该赦免的犯人释放了,被文帝怒判斩刑,赵绰却向文帝力争来旷法不当死,最后来旷被免死罪,流徙广州。
C. 在刑部侍郎辛亶穿绯辉这件事上隋文帝量刑过重,赵绰宁死也要依法而行;大理卿薛胄处理案件合情合理,两人都有执法公平宽容的名声,十分称职。
D. 赵绰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又执法平允、谦逊谨慎,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后,先授其为大理丞,后又迁大理少卿,文帝对其从不吝惜官爵,赵绰后来官居极品。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2)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
14. 材料一列举了人易偏颇的五种表现,而赵绰处事公允平正,请结合文本,说说赵绰的言行与哪几种“偏颇表现”不相符。
【答案】10. CFH    
11. D    12. D    
13. (1)(赵绰)渐渐因为明智能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
(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