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同济大学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上海市同济大学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大学之道》)(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十二章》中
试题预览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_____。(《大学之道》)
(3)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借鉴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以别人的过失来警戒自己。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架梁之椽    ②.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③. 见贤思齐焉    ④.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梁”“椽”“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 按要求选择。
(1)撰写演讲稿引用诗文名句可以增加表现力。下面引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英雄为榜样,逐梦前行”的演讲稿引用孟浩然诗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B. “学习拓荒牛精神,刻苦学习”的演讲稿引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 魏老师讲古典诗词新见迭出,他在介绍经验的演讲稿中说自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D. 王勉同学在介绍江南故乡美景的演讲词中引用“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 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
B. 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C.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
D. 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答案】2. D    3. D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意思是世间的事不断新旧更替,春去秋来岁月流逝,构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其含义是人间万事总有个交替兴亡,唯有天地自然永远不变,感今抚昔,不胜唏嘘!本句用来“赞颂英雄”不适当。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其含义是指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本句用来论证“刻苦学习”不适当。
C.“为赋新词强说愁” 的意思是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用在“介绍经验”的演讲中不适当。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适合用来介绍江南故乡美景。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光顾”错误。“光顾”,敬辞,称顾客或客人来到。不能用来指学生到老师办公室。
B.“不吝赐教”错误。不吝赐教,指不吝惜指点教导,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C.“绵薄之力”错误。绵薄之力,谦辞,意思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不能用在别人身上。
D.“拙作”形容自己的作品。谦称。这里称自己的作品,正确。“雅正”是请人校正的意思。这里请对方指正,正确。
故选D。
二阅读(70分)
(一)(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
①有“日本的毕加索”之称的冈本太郎,于1956年出版的《传统即创造》,依然大有可借鉴之处。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②冈本太郎在此书序言里说:“人世间没有比似是而非更‘非’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这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共鸣吧?我们已然看到太多太多对传统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误读。这似乎是一种常态。
③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不仅在于它与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在于它与我们的当下的生活的相关性。一方面,只有结合在当下的生活之中,才是活生生的传统。另一方面,“决心从这里出发”,冈本太郎说,“这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回归传统,而是让我们的传统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总有人想要诱引文艺青年们(以及中老年们)在各种意义上、以各种方式去寻找“诗和远方”、“生活在别处”,多亏了我们的传统从小教育我们,要安住于当下,要脚踏实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不去理会各种故事、修辞、话语系统、形而上学的有意无意的蒙昧和欺骗。
④再者,“正确理解‘现在’是一切的先决条件”,当然,也是正确理解传统的先决条件。“现在”是我们驻足其中的河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因此,很多事情只能在尚未达到充分理解和准备的情况下就动手做起来。如此说来,所谓创造,就是正好做对了。所谓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传统要靠我们的双手焕发光彩,在此刻创造新的价值。传统就是这样坚强地传承下来的。”在艺术中,重复会给人带来某种特殊的趣味,但是,要有新的意义,才会让人觉得重复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重复,实际上带有创造的成分。传统的礼仪、习俗,免不了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加加减减,而变或不变的根据无非是现在的人们感觉是否适宜、方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传统会在这样的创造中逐渐失落,因为所有的创造都离不开向传统学习。
⑤冈本太郎甚至说:“我一贯认为,‘传统’一词极具革命色彩。一旦冲破陈旧的形骸,那些陈腐内容——人类的生命力与潜能就会绚烂地绽放、铺展开来。”生命的激情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力量不可估量。然而,生命的激情是盲目的,狼奔豕突,需要指引和安顿,作为由此而来的结果之一,人类创造了文化。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等到时过境迁,又要改变绽放和安顿的形式,形成新的传统。而在新的传统中,同样的,“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
⑥看来,一说到传统文化,立即构想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这或许是一种偏见。冈本太郎在讨论日本的庭园设计时,集中于“矛盾的技术”:“艺术中隐藏着根源性的矛盾……矛盾元素的对立是艺术的本质,也是艺术最根本的组成元素。”至于庭园,“本质课题”或者说实质性矛盾在于自然与反自然。他并不迷恋人人都会念叨的“回归自然”,而是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强调庭园是一种人工的创造,“在划清界限的那一刻,自然成为真正的自然,人工成为真正的人工;实成为真正的实,虚成为真正的虚。两个对立的极端高度紧张,相互作用,迸发出激烈的火花。”在他看来,照搬照抄自然,不可能打造出感人的作品,“要从自然中汲取精华,再反过来用它们挑战自然”。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显然,这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日、当作新的传统。
3. 第②段中加点的“非”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4.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冈本太郎的《传统即创造》体现了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精神。
B. 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
C. 充满创造的重复不会让人感到累赘简单反而富有特殊的趣味。
D. 现在的“双11”“双12”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
5. 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 传统主义和传统文化是彼此矛盾的两个方面。
B. 所谓传统就是传统的东西仍在我们当下行走。
C. 所谓传统就是依靠生命 激情摧毁一切过去。
D. 说传统文化是一派安宁祥和的状态是种偏见。
6. 这是一篇对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的书评。请概括这篇书评的评述思路。
7.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叶在阅读《论语》下面一段文字时产生了疑惑:难道宰我说的不对吗?父母死,守孝三年不是时间太长吗?为什么孔子要斥他“不仁”呢?放在现在,不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在清明节祭奠父母,甚至网上祭扫不也是可以的吗?请结合上文观点,向小叶谈谈你的看法。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②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①钻燧改火:古人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轮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ī,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少种稻米,故大米很珍贵。这里是说吃好的。④旨:甜美,指吃好的食物。
【答案】3. 传统主义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好像正确实际上是严重误读    4. C    5. B    
6. 答案示例:本文标题“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就是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评述,大致思路是:(1)一开头就呼应标题亮明自己的观点。(肯定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一书的观点并且说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2)接着针对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指出传统与当下生活的相关性,(3)然后进一步分析传统和“现在”的关系,继承与创造的关系。(强调对传统必须继承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传统的不断创造)(4)再后强调只有经过指引与安顿的生命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传统。(或:对传统的创造让生命充满激情,但生命的激情是需要指引和安顿的。)(5)最后得出结论: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生活中创造新的传统,呼应观点。    
7. 答案示例:(1)上文的观点是传统即创造。(2)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天的社会中,传统可以根据今天的情况做一定改变。(3)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代的传统,但在今天的社会中可以做一定改变,比如说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到父母坟前祭扫,甚至可以在网上祭扫。这并不是说对父母不孝,孝在心中,不一定非要遵照古代约定俗成的形式。(4)孔子之所以斥宰我“不仁”,是从当时的情况和孔子自身的立场考虑的,在他看来,“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子女也要为死去的父母守孝三年,仁者,亲也,这是“仁”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后文“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我们已然看到太多太多对传统文化的似是而非的误读”可知加点的“非”具体是指传统主义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好像正确实际上是严重误读。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推断能力。
A.“体现了毕加索的立体画派精神”说法于文无据,原文只说冈本太郎“有‘日本的毕加索’之称”。
B.偷换概念,原文为“总有人想要诱引文艺青年们(以及中老年们)在各种意义上、以各种方式去寻找‘诗和远方’、‘生活在别处’”,所以诱引我们脱离当下的生活的是“生活在别处”的观念,而不是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这本书。
D.“全民消费狂欢逐渐成为旧传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为“显然,这不是让人沉迷于消费,把消费的狂欢当作节日、当作新的传统”。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彼此矛盾”于文无据,原文只说“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
C.“依靠生命的激情摧毁一切过去”说法过于片面,原文为“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还需要对这种生命的激情进行指引和安顿。
D.“是一种偏见”说法绝对,原文为“这或许是一种偏见”,或然变已然。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本文标题“传统即创造:不只是一种艺术观”就是论点。全文围绕这一论点评述。
“《传统即创造》,依然大有可借鉴之处”,本文首先肯定冈本太郎《传统即创造》一书的观点,顺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传统即创造》”这一书名本身就呼应了标题。“他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分析冈本太郎谈的是艺术,实则可以扩展至文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后文论述张本。
“人世间没有比似是而非更‘非’的东西,传统主义对传统的误读同样无人能及”,接着引用《传统即创造》序言里的话分析传统主义对传统存在误读。“传统之所以为传统,不仅在于它与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的生活密切相关,更在于它与我们的当下的生活的相关性”,指出传统与当下生活的相关性。
“正确理解‘现在’是一切 先决条件”“当然,也是正确理解传统的先决条件”,作者进一步分析传统和“现在”的关系,“如此说来,所谓创造,就是正好做对了。所谓传统的形成和传承,就是这样一个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作者进一步分析继承与创造的关系。“重复会给人带来某种特殊的趣味,但是,要有新的意义,才会让人觉得重复是有必要的。而这样的重复,实际上带有创造的成分”,作者强调对传统必须继承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传统的不断创造。
“传统既包含着生命激情的绽放和铺展,又包含着对它的指引和安顿”“唯有强健而全面的生命激情,才能成为新传统的证明”,作者强调只有经过指引与安顿的生命激情,才能不断创造新的传统。
“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生活中创造新的传统,呼应观点。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本题主要解答小叶关于为什么孔子要斥宰我“不仁”的困惑以及对现在,不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在清明节祭奠父母,甚至网上祭扫行为的解读。
孔子之所以斥宰我“不仁”,是因为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幼年时,父母精心照顾子女三年,子女为死去的父母守孝三年也是应该的。“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在当时这是通行的做法,是“仁”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孔子斥宰我“不仁”,是从当时的情况和孔子自身的立场考虑的。
根据上文的观点,“传统即创造”。“传统的礼仪、习俗,免不了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加加减减,而变或不变的根据无非是现在的人们感觉是否适宜、方便”“传统即创造,意味着要在艺术中,在生活中,以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传统”,作者认为传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天的社会中,传统可以根据今天的情况做一定改变。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继承发扬“孝” 精神是必须的;但是不是简单地继承“孝”的形式;当然,“孝”需要一些仪式感、庄重感,但必须杜绝繁文缛节,杜绝严重影响正常的个人生活甚至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社会秩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创新,“孝”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代的传统,但在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太适宜了,所以可以做一定改变,即创造,比如说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到父母坟前祭扫,甚至可以在网上祭扫。我们只是把“尽孝”的传统融入了当代的生活。
(二)(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紫禁城的鲥鱼汤
蒙福森
①康熙三十一年春日,树木葳蕤,草长莺飞,春意盎然。一大早,江宁渔民刘老六和儿子在大江上捕鱼。
②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依旧是斜风细雨,江水苍茫,远山如黛。大江两岸的屋舍、田野、丘陵、树木都笼罩在雨霭之中,烟岚缥缈,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刘老六父子箬笠蓑衣,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中撑一叶渔舟,撒网捕鱼。
③第一网,一无所获。
④第二网,捞到一些小鱼小虾、几根水草。
⑤接着,第三网、第四网。第十五网,渔网刚拖离水面,突然间,刘老六心跳加速,手脚颤抖。——渔网中,一条罕见珍稀的鲥鱼在挣扎着。
⑥“鲥鱼!鲥鱼!鲥鱼!”刘老六连声惊叫,手脚无措,几乎跌坐在船舷上。
⑦这确实是一条鲥鱼,一条价值不菲的鲥鱼!算起来,江宁的渔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捕捞到鲥鱼了。
⑧渔船随即撑回岸边。“鲥鱼——鲥鱼——”刘老六向长年守候在江边等候鲥鱼的几名官差大声喊叫,“捕到了一条大鲥鱼!”
⑨不一会儿,官府的大批人马携带着冰块策马奔驰而来。岸边,围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刘老六父子小心翼翼地捞起这条有两斤多重的鲥鱼,交到官差的手中。
⑩鲥鱼娇贵,离水很快就会死掉。官差们把鲥鱼放入一个放满冰块的盒中,盒子外再淋上一层猪油,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随后数匹快马立刻如离弦之箭,沿官道快马加鞭,一路驰奔京城。
⑪刘老六随后到官府,领到了一笔丰厚的奖赏——十五两银子。这笔银子,相当于刘老六打鱼一年的收入。
⑫几个官差,背插令旗,一个马背上绑着放鲥鱼的盒子,两个护卫,一前一后,最前面还有一个官差手举令旗,一路不断大呼:“八百里加急,闲杂人等立刻避让!”
⑬他们出了江宁城,一路狂奔,不想,路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耍,突然见到几匹快马飞奔而来,吓呆了,不知避让。几匹快马迎头踩踏过去,其中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被一匹快马撞倒,另一匹马踩中他的头部,顿时,头破血流,不省人事。
⑭官差们仅犹豫一下,随即,快马加鞭,飞驰而过。
⑮从江宁到京城,有三千多里路,沿途官府接到快报,早已准备了大批快马,等候从江宁送鱼上京的官差。每一处驿站,都煮好蛋汤,等官差们一到,端上来,匆忙喝上几口。每一处驿站,换一次马,换马不换人。每两处驿站,换一次人。如此日夜不停,向京城疾驰。晚上,沿路官府点起火把,为他们夜奔照明,一路火光映照,不耽误片刻。马蹄声急,尘土飞扬,泥水飞溅。嘚嘚嘚,嘚嘚嘚,马蹄声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特别清晰。
⑯三日后,鲥鱼送到了京城。御膳房总管吩咐:“立刻交给御厨张和烹制。”张和打开盒子,一看,一闻,点点头:“好。”鲥鱼虽死,有冰块保鲜,依然像刚从江里捕捞到一样。张和跟御厨们说过,鲥鱼之味,世间罕有,贵在鲜美、滑嫩,无腥,无泥味,肉如凝珠,其色如玉,非寻常鱼可比,极其珍贵。古诗有云:“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总之,鲥鱼之味,人间至味也。
⑰张和刮鱼鳞,除内脏,洗净,冷水泡浸,去杂味;剔去鱼骨和鱼刺,切鱼片,此时需万分小心,一丝不苟,容不得有一根鱼刺存在,否则,有杀身之祸;放入陈皮、花椒、香蕈、姜片、蒜瓣、八角、香油等多种作料腌制;加上鸿兴楼送来的鲜豆腐,切块,再放入白果、红枣、草果、笋丝等一起下砂锅,文火炖熬,豆腐和鲥鱼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出锅后,撒上少许葱花,一道色、香、味、鲜俱佳的鲥鱼豆腐汤做好了。正好,到了皇上用膳的时候,侍膳太监轻轻地揭开锅盖,一股浓香立刻飘散开来,洇入鼻翼,沁人心脾。
⑱这次,张和烹制的是鲥鱼豆腐汤。如果红烧鲥鱼,又是另一种做法。据说,张和有十多种烹制鲥鱼之法。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各有特色,皇上百吃不厌,喜欢着呢。可惜,鲥鱼只产于南方浙江、福建等地,珍稀昂贵,少之又少,很难捕到。朝廷定鲥鱼为皇宫贡品,南方各地捕捞到的鲥鱼,不论大小,一律送入京城。
⑲张和烹制鲥鱼水平之高,他人望尘莫及。京城里久负盛名的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等大酒楼的名厨,烹制鲥鱼的水平远远比不上张和;甚至,皇宫中所有的御厨,跟张和比,都差了一大截儿。
⑳张和自小在江宁乡下长大,祖上出过御厨,家学渊源,传到张和时,他聪明勤学,饱读诗书,悟性甚高,厨艺比祖上更胜一筹。
㉑张和的父母妻儿留在江宁,耕田种地。他有一子一女,儿子今年七岁了,聪明伶俐。做鲥鱼汤的那晚,张和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哭着向他跑来。张和跟御膳房总管请假两个月,他已经有一年多没回家了。
㉒从京城回江宁,到枣庄古禾时,有两条路,一条大路,一条小路。张和在岔路口,和从江宁老家日夜兼程赶去京城报信的堂弟擦肩而过,差一点儿就碰到了。
㉓堂弟去京城,有一个悲痛欲绝的消息要告诉张和:十几天前,张和的儿子被送鲥鱼上京的官差的快马踏破头颅,不治身亡。
8. 赏析小说第①、②段语言运用的特点。
9. 文中多次对鲥鱼进行描写,请以第10、16段为例,分析其作用。
10.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安排了“张和和堂弟擦肩而过”的情节,请推测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11. 小说题为“紫禁城的鲥鱼汤”,却花大量笔墨讲述御厨张和的故事,赏析其构思之妙。
【答案】8. 语言风格典雅诗意/富有文学性,描绘出江南春日清新秀丽的风景。句式上以4字短句为主,语言凝练;“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的比喻,凸显了江南的灵秀;选取了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笠蓑衣”。    
9. 第10段写鲥鱼离水则死,必用冰块保鲜,凸显其娇贵,为后文官差因赶路而误伤路人埋下伏笔;第16段通过张和评论鲥鱼,凸显出鲥鱼不同于一般鱼类的珍贵、味美。正因如此才让皇帝喜爱,于是鲥鱼就变成贡品,从而导致南方各地争相捕捞,变得异常稀有与昂贵。多次描写“鲥鱼”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    
10. 张和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即将团圆的喜悦兴冲冲地回家,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被送鲥鱼的官差踩踏而死。一“悲”一“喜”形成对比。加强了小人物无从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意味;引发读者的怜悯,也促使读者进一步思考造成这悲剧的原因。    
11. “紫禁城的鲥鱼汤”使做鲥鱼汤的张和痛失爱子/张和是美味鲥鱼的创作者,同时也是美味鲥鱼的受害者;这一结局增加了悲剧意味;以小见大,以小人物反映百姓所受到的压迫之深;揭示了皇帝一个嗜好,官员们就会层层压迫,最终百姓受苦的社会悲剧。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
在小说的①②段中,作者运用了诸如“树木葳蕤,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依旧是斜风细雨,江水苍茫,远山如黛。大江两岸的屋舍、田野、丘陵、树木都笼罩在雨霭之中,烟岚缥缈,若隐若现,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这样的句子,这些语言洁净淡雅又具有画面感,描绘出江南春日富有特色的景致。
在句式的运用上,其中既有“刘老六父子箬笠蓑衣,在白浪滔天的大江中撑一叶渔舟”的长句,也有“树木葳蕤,草长莺飞,春意盎然”这样的短句,整散结合,以整句为主,读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
在表达方式上,“草长莺飞”化用古代名篇中的名句,同时“恍如一幅杏花烟雨江南的水墨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让文章的表达丰富多彩,也凸显了江南的灵秀。
在描写画面的选取上,作者选取了“斜风细雨”“远山”“烟岚”“箬笠蓑衣”等富有江南地域特征的意象,既交代了小说发生的时间、地点,也将读者带入到杏花烟雨朦胧清丽的场景中。小说中作者极力铺叙平和优美的景致,但却强调“这是一个寻常的日子”,这就与后文张和儿子因鲥鱼而丧命形成反差,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感,增强了小说的表达效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小说的标题为“紫禁城的鲥鱼汤”,其中鲥鱼作为小说的线索,将故事的素材串联起来。在小说中,出现了多处对鲥鱼的描写,作者通过一次次描写鲥鱼来推进情节发展。
如第⑩段“鲥鱼娇贵,离水很快就会死掉。官差们把鲥鱼放入一个放满冰块的盒中,盒子外再淋上一层猪油,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随后,数匹快马立刻如离弦之箭,沿官道快马加鞭,一路驰奔京城”,此处交代了鲥鱼离水则死的特性,写到必用冰块保鲜,凸显其娇贵,同时需要官差必须马不停蹄的运到京城,这就为后文官差因赶路而误伤路人埋下伏笔。
第⑯段在写到鲥鱼运到京城后,御厨张和对它的评价,“鲥鱼之味,世间罕有,贵在鲜美、滑嫩,无腥,无泥味,肉如凝珠,其色如玉,非寻常鱼可比,极其珍贵……鲥鱼之味,人间至味也”,通过对对鲥鱼特点的描述,凸显出鲥鱼的珍贵。正因如此才让皇帝喜爱,于是鲥鱼就变成贡品,从而导致南方各地争相捕捞,变得异常稀有与昂贵。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前文“做鲥鱼汤的那晚,张和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哭着向他跑来。张和跟御膳房总管请假两个月,他已经有一年多没回家了”可知,张和是带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即将团圆的喜悦兴冲冲地回家的。而结合后文“堂弟去京城,有一个悲痛欲绝的消息要告诉张和:十几天前,张和的儿子被送鲥鱼上京的官差的快马踏破头颅,不治身亡”可知,堂弟去京城找张和是报告“死讯”。一“悲”一“喜”形成对比。加强了小人物无从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意味。张和是美味鲥鱼的创作者,同时也是美味鲥鱼的受害者,这引发读者的怜悯,也促使读者进一步思考造成这悲剧的原因。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张和跟御厨们说过,鲥鱼之味,世间罕有,贵在鲜美、滑嫩,无腥,无泥味,肉如凝珠,其色如玉,非寻常鱼可比,极其珍贵”“张和刮鱼鳞,除内脏,洗净,冷水泡浸,去杂味;剔去鱼骨和鱼刺,切鱼片,此时需万分小心,一丝不苟……出锅后,撒上少许葱花,一道色、香、味、鲜俱佳的鲥鱼豆腐汤做好了。正好,到了皇上用膳的时候,侍膳太监轻轻地揭开锅盖,一股浓香立刻飘散开来,洇入鼻翼,沁人心脾”“张和烹制鲥鱼水平之高,他人望尘莫及”,张和是美味鲥鱼的创作者,他因为烹制鲥鱼水平之高而深受认可。
“鲥鱼娇贵,离水很快就会死掉。官差们把鲥鱼放入一个放满冰块的盒中,盒子外再淋上一层猪油,以防止冰块过快融化。随后数匹快马立刻如离弦之箭,沿官道快马加鞭,一路驰奔京城……他们出了江宁城,一路狂奔,不想,路边有几个孩子在玩耍,突然见到几匹快马飞奔而来,吓呆了,不知避让。几匹快马迎头踩踏过去,其中一个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