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
试题预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维明先生认为儒家的一些基本价值——仁、义、礼、智、信,与西方一些观念一样具有普世意义,可以互相参照学习,而其中“仁”的价值应该是所有其他价值的基础,乃至其他价值的前提,这是儒家思想的一贯之道。仁的最基本含义是爱人。《论语•颜渊》载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孟子•离娄下》直接提出“仁者爱人”。唐君毅曾说:“仁之表现只是此心境之直下流露。其主要者即在爱人。人之能爱,乃依于人我无间之心境。唯其人与我无间,然后能爱人如己。爱人如己,即是打破人我之隔阂,使人我之情相通,而表现此人我无间之心境于外。”在杜维明先生看来,“仁爱的仁是人作为人的体现,也就是最像人的人,最符合人的各种要求,能够代表基本的理念和价值”。“一个仁爱之人必定是怀有信任意识和值得信任的。出于同情和怜悯,一个仁爱之人可以在人际和文化之间铺陈一张不断扩展的关系网络。”“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习仁爱之道都是所有古典教育的内容。当我们走过人类历史上或许是最野蛮的一个世纪后,学习仁爱之道就成为当代世界中富有深刻意义的挑战。我们承认个人尊严是一种不可回避的价值,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以仁爱的方式来对待人,无论是一个贫穷老弱的白人、一个中国商人、一个犹太教的长者、一个穆斯林的阿訇、一个年轻富有的黑人妇女,还是其他什么人。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种能力,即不仅不将差异视为威胁,还将它视为一个丰富人性的机遇。”因此,学习仁爱之道、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是儒家修身做人的基本方式。推而广之,扩而大之,也是消泯多元文明冲突,通过文明对话实现文明和谐相处的基本途径。
19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交通愈发发达,通讯愈发快捷,人类各个文明体系的互相接近和交流也不断增多、扩大、加深。一开始,各个文明容易站在自己本位文化的立场注重差异,但当全球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时,不同文明趋同性越来越强,世界各民族都在逐渐接受一些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价值观、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等。如何进行文明对话?2001年5月,联合国组织的文明对话小组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讨论该问题,学者孔汉思提出,发展文明对话应该把儒家的两个基本价值和理念作为起点,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对话的目的不是说服而是了解,而了解的前提是自我反思;另一个是仁道原则,即《论语》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健康心态。杜维明先生认同这个看法,他指出:有两个原则必须建立起来,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恕道”,“恕道原则的背后有一个仁道原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的痛苦我关怀,我的发展也有利于别人的发展。这两个原则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孔汉思认为的文明对话的两个基本原则。”可见,恕道及其背后的仁道,是文明对话的两个基本原则。在我看来,仁道更应该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
解决多元文明冲突的最理想办法是通过文明对话在多元中寻求统一。如何在多元中寻求统一?可以将恕道和仁道原则经过现代诠释,运用于多元文明的人类社会,实现超越时空的结合,促进人类走向“天下归仁”的大同社会。朱熹《论语集注》释“天下归仁”:“归,犹与也。又言一日克己复礼,则天下之人皆与其仁,极言其效之甚速而至大也。”又引程子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还可以加上“人人皆仁,故曰天下归仁。”天底下人人成仁人,事事是仁事,即是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仁”是儒家思想体系核心之核心,具有本元性、本始性、普遍性。“仁”之实践而有“仁道”,即人之为人的基本道理,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和最高境界。修身做人要识仁、求仁、体仁、履仁,以仁为本,进而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
实现仁道的基本途径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求仁之道,是儒家一贯之道。“仁道”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道(仁爱)与忠恕之道相辅相成,是一体之两面,“强恕而行”是求仁莫近之道。儒家基本价值——仁、义、礼、智、信具有普世意义,而仁道最为重要,可以成为不同文明对话的价值基础。“天下归仁”既是“仁”这一核心价值同心圆推衍的结果,也是儒家仁道逻辑演进的旨归,更是儒家仁爱之道的社会理想。立足于仁道,多元文明可圆融无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美美与共,终至天下大同。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从孔子、孟子,到近现代的康有为、孙中山都汲汲以求,延续了二千余年,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天时、地利、人和始终都难达到,实际上一直流于空想。全球一体化为实现这一理想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因此我们应立足传统,延续命脉,面向世界,走向大同。
(摘编自韩星《促进人类走向“天下归仁”的大同社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君毅认为,只有拥有人我无间的心境,然后才能做到爱人如己,而打破彼此隔阂,使人我之情相通,是人我无间心境的外化。
B. 东西方的古典教育都有儒家思想的影子,它们都提倡学习仁爱之道,承认个人尊严的重要价值,并且强调用仁爱的方式对待人。
C. 各文明由站在自己本位注重差异转为接受一些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思想理念,这是由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不同文明趋同。
D. 天下归仁是儒家仁爱之道的社会理想,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全球一体化打破了种种限制,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道被称为儒家思想的一贯之道,表明仁道是儒家所有其他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B. 当今学习仁爱之道成为一种挑战,表明实施仁道的条件在上世纪遭到严重破坏。
C. 朱熹认为,克己复礼可使人人皆仁、事事皆仁,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
D. “同心圆推衍”的表述,形象论述仁道可以使不同文明在对话中实现同心同德。
3. 下列说法中,不适合用来做本文理论论据的一项是(   )
A.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D.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4. 本文认为“仁道”可以促进文明对话,请具体解释文中“仁道”的内涵。
5. 作者认为,仁道更应是文明对话的基础。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1. B    2. D    
3. A    4. 仁道是儒家修身做人 基本方式,强调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仁道经过现代诠释,是不同文明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健康心态。    
5. 
仁道可以促进文明多元中求统一,实现文明和谐相处;恕道必须以仁道为基础,是实现仁道的基本途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它们都提倡学习仁爱之道,承认个人尊严的重要价值,并且强调用仁爱的方式对待人”错误,由“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习仁爱之道都是所有古典教育的内容。当我们走过人类历史上或许是最野蛮的一个世纪后,学习仁爱之道就成为当代世界中富有深刻意义的挑战。我们承认个人尊严是一种不可回避的价值,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以仁爱的方式来对待人”,可知“承认个人尊严的重要价值、强调用仁爱的方式对待人”不是东西方古典教育承认、强调的内容,而是“我们”应当承认、强调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形象论述仁道可以使不同文明在对话中实现同心同德”错误,由“‘天下归仁’既是‘仁’这一核心价值同心圆推衍的结果,也是儒家仁道逻辑演进的旨归,更是儒家仁爱之道的社会理想”,可知文中“同心圆推衍”是来论述“‘天下归仁’既是‘仁’这一核心价值”这一观点的。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道德败坏的小人重利而轻义,是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没有涉及仁的“爱人,爱人如己”的内涵。不适合用来做本文的理论论据。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了修身养德、与人为善、追求至善的道德准则,合乎“仁者爱人”。适合用来做本文的理论论据。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以仁义治国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重大,与“仁道可以解决多元文明的冲突”相关联强调出施行“仁”的意义。适合用来做本文的理论论据。
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阐明了为政者、领导者应当具有同情心、怜悯心,怀有一颗仁心,施行关爱百姓的政策,那么治理国家就很容易,这是仁的基本理念。适合用来做本文的理论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由“因此,学习仁爱之道、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是儒家修身做人的基本方式”可以概括出:仁道是儒家修身做人的基本方式,强调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
由“2001年5月,联合国组织的文明对话小组在爱尔兰的都柏林讨论该问题,学者孔汉思提出,发展文明对话应该把儒家的两个基本价值和理念作为起点,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对话的目的不是说服而是了解,而了解的前提是自我反思;另一个是仁道原则,即《论语》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健康心态”可以概括出:仁道经过现代诠释,是不同文明共同繁荣和发展的健康心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由“因此,学习仁爱之道、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是儒家修身做人的基本方式。推而广之,扩而大之,也是消泯多元文明冲突,通过文明对话实现文明和谐相处的基本途径”“ 解决多元文明冲突的最理想办法是通过文明对话在多元中寻求统一。如何在多元中寻求统一?可以将恕道和仁道原则经过现代诠释,运用于多元文明的人类社会,实现超越时空的结合,促进人类走向‘天下归仁’的大同社会。”可以概括出:仁道可以促进文明多元中求统一,实现文明和谐相处。
由“恕道原则的背后有一个仁道原则”“实现仁道的基本途径是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求仁之道,是儒家一贯之道。‘仁道’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道(仁爱)与忠恕之道相辅相成,是一体之两面”可以概括出:恕道必须以仁道为基础,是实现仁道的基本途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遗忘的士兵【注】
[法]盖伊•萨杰
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发现在我们师等待过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没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寻找一无所获。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
自从我被编入了进攻部队以来,就再也没有收到葆拉的信。虽然我们的部队活动频繁,但是和葆拉失去联系这件事一直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在那些战斗中的极度沮丧和厌倦里,儿女情长的话语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那些在爆炸中坍塌的房屋似乎也让我对生活的正常感觉随之坍塌,那些战争里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无法实现的爱情所造成的痛苦。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还在朝不保夕的话,那他如何能够为那些爱情的失意而耿耿于怀呢?自从别尔戈罗德的恐怖以后,我对世界的所有原来的认识都被摧毁了。在瞬息万变的战局里,我们常常不知道到底要放弃生活里的哪些事物才可以取得某种身心上的平衡。我依然不愿向死亡屈服。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
①我从老兵那里也学会了一件宝贵的事情,那就是无论在何种艰难的环境里,我都可以重温那些美好的回忆,即使我躺在冰冷的雨地里任凭雨水湿透全身的时候也不例外。那些在我脸上流下的雨水可以让我的眼泪不被别人看到。
雨在不停地下着,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停了下来。我们站的河岸边的土地完全成了一片踩起来像海绵的地方。我们全身早就没有一处是干的了,有些人干脆把自己的衣裤都脱了,
光着身子在岸边等待着。②大多数时间我们都站在岸边看着那些渡船在来回地运送着士兵们。
到了中午的时候,尽管天依旧下着小雨,但是一队俄国人的伊柳辛式强击机出现在了我们这里。我们一边诅咒着这些带来厄运的飞行器,一边迫使自己趴在了黏糊糊的河岸的泥土上。那些飞机向我们来回扫射和投弹了3次。③又有一些士兵成了这次渡河行动新的阵亡者。
终于在下午6点钟的时候,那时天色已经渐渐变暗,我们师的部队开始登船了。
模糊和短促的笑容闪现在人们的脸上,至少我们开始过河了,这一切的麻烦可以暂告一段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换上干衣服,然后就是好好睡一觉,再也不用担心俄国人了。我们都在憧憬河那边的新生活,但是还有一个恐惧——在我们过河的时候会发生问题吗?那些过度使用和严重超载的渡船是否能够撑得住?或者它们会突然沉没并将船上的士兵带到幽深的河底?还有那些俄国人的雅克飞机……如果那些飞机出现的话……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场屠杀。
天渐渐黑了,俄国飞机在晚上很少出来,④也许至少现在我们不再受它们的威胁了。
当轮到我时,我和大约100名士兵登上了渡船,渡船的木板边上被数以千计的士兵的皮靴底磨得到处是木渣。水面离渡船的边上只有大约20厘米,这让我有些不安。
过河大约花了15分钟,但是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河水缓缓而轻柔地从我们的周围流过,这让我们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烦躁和狂乱。有几个家伙一直在数数,不知道他们是在计算时间呢,还是在帮助自己睡觉。
船的前部传来声音说我们马上就要靠岸了。那些在船前部的人可以看到那个笼罩在雾气之中的河岸了。我们的心跳开始加速,默默地希望船的马达能够转得更快一些。我们马上就要上岸了,而此时天空依旧是安静如常。
一艘空空的渡船经过我们向东岸驶去。我们冷冷地看着这艘船。任何向东的运动都让我们感到不寒而栗。现在西岸离我们只有20米远了。我们依旧不敢动一动,如果是在其他的情形下,我们一定会跳起来欢呼。在经历了那么多天的等待和沮丧之后,我们得救了。
现在船离岸只有10米了……然后就是5米。马达开始倒转起来,船缓缓地停了下来,停靠在一个由木桩搭成的码头上。我们又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说要慢慢和小心地挪动。我们一个接一个踏上了岸边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就像是东岸那般泥泞。但是这些泥泞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到了河的另一边。西岸意味着安全,这里也是我们和俄国人之间的天然屏障。大家都强烈渴望这种安全感很久了。德军战报里的命令是明确的:我们必须要死死守住第聂伯河的防线。敌人不能从这条防线通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发起反攻,一直把那些俄国佬丢到伏尔加河里去。在痛苦而漫长的撤退途中,还有在东岸的似乎无尽的等待中,所有人都在想着这个命令。⑤我们的厄运似乎随着我们踏上西岸而结束了,我们就要重新整编,领到干净的衣服,休假,还有那个我们还没有被打败的信念。当然,西岸依旧是俄国的土地,但是这是一块在几年前曾经欢迎过我们的土地,这里的人们喜欢我们。我们似乎感到像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一样。
【注】节选自《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该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已经不在乎战争局势的发展,“我”试图从过河的人中找到自己的朋友,体现“我”仍然关心着朋友的安危。
B. “我”对渡河后换上干衣服、好好睡一觉的想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表明已经筋疲力竭的士兵们渴望摆脱困境。
C. 文中“但是还有一个恐惧”之后的破折号表解释说明,接着连用几个问号,渲染紧张的氛围,突出大家内心惊惶。
D. 文中多处使用数字对对象进行描述,既表明“我”在战场上观察细致入微,也表现出“我”在渡河过程中极其不安。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中“宝贵的事情”指在艰难处境中重温美好回忆,这是战场生存智慧的体现。
B. 句子②中“都站在岸边看着”体现出士兵们对渡河急切以及对战争的惨烈感到麻木。
C. 句子③中“又”表述似乎淡写轻描,但眼前的景象其实已经在不同的时空反复上演。
D. 句子④中“也许”和⑤中“似乎”都体现对安全不确定,表明士兵们内心战战兢兢。
8. 本文记述了“我”随军渡过第聂伯河的过程,文章第2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章题为“被遗忘的士兵”,请根据文本谈谈对此标题的理解。
【答案】6. A    7. B    
8. ①补充交代“我”与葆拉交往经历,丰富人物形象;
②描写“我”经历战争后的心理,侧面表现战争的残酷;
③表现“我”强烈的求生欲,为下文渡河过程中种种表现作铺垫。    
9. ①参战士兵被社会遗忘,战争阻断了士兵们爱情、财富等正常的社会心理和需求;
②参战士兵被历史遗忘,作为非正义一方的成员,注定只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③作者是战争的亲历者,标题体现出其对战争戕害人性的控诉以及对战争本质的反思。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A.“体现‘我’仍然关心着朋友的安危”错误。原文“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发现在我们师等待过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没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寻找一无所获。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可知,此时残酷的战争已经摧毁了士兵对朋友的挂念,“找到自己的朋友”只是为了找到同道中人。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B.“以及对战争的惨烈感到麻木”错误。原文“大多数时间我们都站在岸边看着那些渡船在来回地运送着士兵们”“我们一边诅咒着这些带来厄运的飞行器”“模糊和短促的笑容闪现在人们的脸上,……但是还有一个恐惧——……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场屠杀”可知,士兵们对战争是恐惧和痛恨。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自从我被编入了进攻部队以来,就再也没有收到葆拉的信。虽然我们的部队活动频繁,但是和葆拉失去联系这件事一直让我的心里很难受。在那些战斗中的极度沮丧和厌倦里,儿女情长的话语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可知,补充交代“我”与葆拉交往经历,丰富人物形象;
由原文“那些在爆炸中坍塌的房屋”“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还在朝不保夕的话”“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可知,描写“我”经历战争后的心理,侧面表现战争的残酷;
由原文“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过河大约花了15分钟,但是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一样。河水缓缓而轻柔地从我们的周围流过,这让我们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烦躁和狂乱”“我们一定会跳起来欢呼。在经历了那么多天的等待和沮丧之后,我们得救了”可知,表现“我”强烈的求生欲,为下文渡河过程中种种表现作铺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我正在忙于发现在我们师等待过河的那些人里面有没有我的朋友,但是我的寻找一无所获。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我依然不愿向死亡屈服。我已经在那些极度的恐惧中向自己发誓:即使是失去一切财富、爱情,甚至是一部分肢体,我也要从这场可怕的战争中活下来”可知,参战士兵被社会遗忘,战争阻断了士兵们爱情、财富等正常的社会心理和需求;
由原文“我现在对于局势已经不再清楚”“对于筋疲力尽的士兵而言,我们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必须渡过第聂伯河”“又有一些士兵成了这次渡河行动新的阵亡者”“我们都非常清晰地记得前天在河面上的那场屠杀”“德军战报里的命令是明确的:我们必须要死死守住第聂伯河的防线。敌人不能从这条防线通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发起反攻,一直把那些俄国佬丢到伏尔加河里去”可知,参战士兵被历史遗忘,作为非正义一方的成员,注定只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由原文“在那些战斗中的极度沮丧和厌倦里,儿女情长的话语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我常常想,如果我能从这场战争里活下来的话,那我对生活的要求是极其微小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还在朝不保夕的话,那他如何能够为那些爱情的失意而耿耿于怀呢?自从别尔戈罗德的恐怖以后,我对世界的所有原来的认识都被摧毁了”“这让我们这些焦急渡河的人心里感到烦躁和狂乱”可知,“作者是战争的亲历者,标题体现出其对战争戕害人性的控诉以及对战争本质的反思。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贯道,子思恐人难晓,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虽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为道。故曰违道不远。”游定夫云:“道一而已,岂参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虽然欲求入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违道不远也。”杨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侯师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违道。若圣人,则不待施诸已而不愿,然后勿施诸人也。”诸公之说大抵不同。予窃以为道不可名言,既丽于忠恕之名,则为有迹。故曰违道。然非忠恕二字亦无可以明道者。故曰不远。非谓其未足以尽道也。违者违去之谓,非违畔之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苏子由解云:“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说与此略同。
(节选自《容斋随笔•卷二•忠恕违道》)
材料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节选自《论语》)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然A欲求入B道者C莫近D于此E此F所以G违道H不远也。
1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庸》恐人不喻(明白)   天下归仁焉(恢复)
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小子何莫学夫诗(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B. 非违畔之谓(同“叛”,背叛)    就有道而正焉(正直)
文胜质则野(华美,文采)         致知在格物(获得)
C. 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扬)    复众人之所过(补救)
则于道有间矣(差别)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
D. 子张书诸绅(衣带)       自见者不明(显露)    
企者不立(踮起脚)         人之有是四端也(萌芽,发端)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者们怀疑曾子与《中庸》关于“忠恕”与“道”之间关系的说法有所不同。
B. 游定夫认为理的本源不能用比较确定,但从学道理角度看,忠恕最接近“道”。
C. 老子认为最好的东西像水一样,能使万物得利而不争功,这就是自然之理。
D. 孔子认为只要言语忠诚老实,行为忠厚严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行得通。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
(2)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14. 苏子由认为“道无所不在”,材料二内容中哪些优秀品质体现了这种“道”?
【答案】10. ACE    
11. D    12. C    
13. (1)忠诚、宽恕固然不能包括全部道,然而它距离道的本源不远了。
(2) 车上时,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靠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行得通。    
14. 要善于自我反省;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新浦高中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