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出题:彭成祥审题:李素姣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试题预览
罗定中学城东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语文
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150分)
出题:彭成祥  审题:李素姣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重要尺度,而“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我们做人仍有深刻的启示。
“身心和谐”是自我和谐,是指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君子的基本素质。在儒家看来,做一个身心和谐的君子应该以仁为本,礼乐为用。一个人如果身心和谐,学习、工作自然能够做好。君子之心常驻仁德,恻恒恺悌,爱意充盈,生意盎然。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乃是因为心情乐易和平;小人常忧愁,乃是因为成了欲望的奴隶,焦虑窒息,生机全无,君子心灵是一个自足的无须外求的幸福世界。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不求人知,人知我,不喜;人不知我,不愠。君子之所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他的内在足够强大,其心灵世界洋溢着生机和幸福。
君子处理人际关系,讲求一个“义”,也就是适宜、合宜。传统君子人格要求处理好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伦理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扩展开来,构成古代一切的社会伦理关系。父子关系,讲求父慈子孝,作为父亲的职责,对于子女,不仅要在物质上将他们抚养成人,更要重视子女教育。身为子女,对父母长辈要恭行孝悌之道。孝顺并非指无原则地顺从,愚孝是君子所反对的。儒家主张君与臣之间相处要有一个适宜的度,这就是所谓君臣有义。君对待臣子要有一定的礼数,给予一定的尊重;臣为君办事,要忠于王事,尽心尽力地完成国君交办的任务。君臣关系是旧时代的政治架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个人与国家关系还在。君子处理这些关系,有些原则现在还可以适用。
“天人合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思想,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必备境界。在儒家看来,“道之大原出于天”这个“天”主要是指人的天性和自然性,不仅指头上的那片天空。所以儒家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与道家更重视人的自然性不同,主要指道德的天赋性;人能实践道德,就能天人一体,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了。君子知天,“天”有天然之意。儒家所谓君子知天,主要不是指科学意义上的探究天象,而是为了了解道德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更好地实践道德。在孟子看来,好逸恶劳、追求肉体享受,“君子不谓性也”。传统儒家的天人关系,是追求天人合一。其核心思想是人要实践天或者实践大自然赋予人这个物种的道德理性,人能实践仁义礼智,就是发挥了人所特有的天性,使天性得以张扬,就是天人合一了。
(摘编自武道房《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材料二:
“君子”概念在中国早期文明中业已广泛流传。《尚书》《周易》《诗经》都出现过“君子”的概念,唯有经过孔子的精细阐发,一个克己奉公、彬彬有礼、敏锐智慧、自强不息的君子形象开始大放异彩——完成了从社会身份向文化符号的华丽变身。
人性问题是横亘于人类面前的一道千古难题。在天下纷争的年代,严酷的社会现实,激发孔子深切的生命关怀,执着于“为人求本”。善为至宝,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孔子从“人性本善”出发,充分肯定了人性中蕴藏的“道德力量”。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就是确立”人性本善”的原则——遵循“善”的原则即为君子,违背“善”的原则便是小人。在充分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基础上,孔子通过“人性本善”的经验陈述,奠定了“君子人格”的人文情怀,开通了中华民族人性理解的文化之旅。
“仁”是“君子人格”的核心理念,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贴和关爱。“仁”是孔子给出的“君子”行事的基本原理。孔子通过“仁”的阐释,娓娓道出他对人性的深刻认知。事理在人与人关系中生成,在人与人关系中发展。如果人与人在互动中能够互示其诚、互尽其仁,则天下可治。在孔子看来,“仁”是“君子人格”的根本依存。他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在道德意义的层面,“仁爱”是人性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在赤裸裸的暴力社会,由于“仁爱”充满着“平等”的意蕴而被普遍接受——仁爱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谭嗣同说“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孔子以“仁爱”为基本道德品性,打通了政治与伦理的隔阂。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人性的检验;不论何许人也,都要担负道德的责任。孔子曰:“为改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编自徐平《君子文化符号的当代理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不仅是儒家做人的理想追求,也是传统中国人评价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B. 君子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所以他学习、工作都能够做好,内心常洋溢着生机和幸福。
C. 儒家遵循的君臣有义原则,在今天对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D. 孔子从“人性本善”出发,肯定了人性中蕴藏的“道德力量”,认为君子应以善为本。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主张父亲应供养子女并重视其教育,然后子女才对父亲恭行孝悌之道。
B.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主要强调道德的天赋性,认为人若能实践道德,就能天人合一。
C. “君子”的概念流传已久,因为时间的流逝,君子形象已经从社会身份转向了文化符号。
D. 孔子认为“仁”不仅是君子行事的基本原理,而且也是“君子人格”的根本依存与核心理念。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    )
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必有方。 D.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4. 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5.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B    2. B    3. B    
4. ①论证结构:采用总分论证结构,先指出儒家君子思想在今天对我们做人仍有意义,然后从“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天人合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严谨。②论证方法:运用道理论证,如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君子内心强大,不因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运用对比论证,如引用孔子的话对比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述了君子内心充盈,常驻仁德。    
5.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和庶人都应以修身为本,强调修养自身品德的重要性;②做人要有健全的人格,注重身心和谐,不要被欲望束缚住;③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讲求“义”,做到适宜、合宜,相处要互相体贴、关爱,平等待人;④做人要有道德,实践仁义礼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发挥人的天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能力。
B.“所以他学习、工作都能够做好,内心常洋溢着生机和幸福”错误,因果倒置。原文是“君子之所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他的内在足够强大,其心灵世界洋溢着生机和幸福”。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然后子女才对父亲恭行孝悌之道”错,强加条件关系,君子主张父慈子孝无先后顺序。
C.“因为时间的流逝”错,原文是“《尚书》《周易》《诗经》都出现过‘君子’的概念,唯有经过孔子的精细阐发……完成了从社会身份向文化符号的华丽变身”,不是因为时间的流逝。
 D.“不仅是君子行事的基本原理,而且也是‘君子人格’的根本依存与核心理念”错,原文为“在孔子看来,‘仁’是‘君子人格’的根本依存。他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前后内容无递进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主要讲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A.能体现君子与人相处的原则。
B.是说学习方法的,与材料一无关。
C.体现孝道的观念。
D.体现君子本性。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论证结构:
采用总分论证结构,第一段“而‘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想,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我们做人仍有深刻的启示”先指出儒家君子思想在今天对我们做人仍有意义,然后第二至第四段“‘身心和谐’是自我和谐,是指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君子的基本素质”“君子处理人际关系,讲求一个‘义’,也就是适宜、合宜”“‘天人合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思想,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必备境界”从“身心和谐”“人际关系”“天人合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严谨。
论证方法:
运用道理论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不求人知,人知我,不喜;人不知我,不愠。君子之所以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是因为他的内在足够强大,其心灵世界洋溢着生机和幸福”,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君子内心强大,不因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
运用对比论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乃是因为心情乐易和平;小人常忧愁,乃是因为成了欲望的奴隶,焦虑窒息,生机全无,君子心灵是一个自足的无须外求的幸福世界”,引用孔子的话对比君子与小人的不同,论述了君子内心充盈,常驻仁德。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
“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句意是: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强调修养自身品德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一第二段“‘身心和谐’是自我和谐,是指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君子的基本素质。在儒家看来,做一个身心和谐的君子应该以仁为本,礼乐为用”可知做人要有健全的人格,注重身心和谐,不要被欲望束缚住;
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君子处理人际关系,讲求一个‘义’,也就是适宜、合宜。传统君子人格要求处理好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伦理关系”可知处理人际关系时要讲求“义”,做到适宜、合宜,相处要互相体贴、关爱,平等待人;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段“其核心思想是人要实践天或者实践大自然赋予人这个物种的道德理性,人能实践仁义礼智,就是发挥了人所特有的天性,使天性得以张扬,就是天人合一了”可知做人要有道德,实践仁义礼智,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发挥人的天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豆腐坊往事
非非鸟
“狗汉奸”“卖国贼”……豆腐坊的院门上,多了许多石灰字,擦也擦不完。来福破例没磨豆腐,而是坐在门槛儿上发呆。
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
天刚露出鱼肚白,豆腐坊里,来福左手的葫芦瓢微倾,酸浆水仿如丝线,均匀落入热气腾腾的木桶里;右手的长柄木勺缓缓地搅动,米白的豆浆便慢慢凝成云絮般的豆花。除了一部分做糖豆花,其余的倒入两尺见方的杉木格,压成滑嫩鲜香的白豆腐。
点完豆花,来福抬手正要拭额头上的细汗,耳畔忽闻一声喝彩:“好!”
来福回过头,手中的木勺差点儿掉地上。一个鬼子军官,白手套,八字胡,正直勾勾地看着点好的豆花。
做豆腐的都知道,推磨只是下力活儿,点浆才是真功夫。可以说,来福家的酸浆豆腐,就是边陲老街的头牌。老街蜿蜒数百米,热闹得很。街两边是骑楼,杂货店、花布铺、小酒馆啥都有,一品鲜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有棵老榕树探出院墙。
鬼子坐下来,端起碗糖豆花,慢条斯理地啜完,伸出大拇指:“呦西!豆腐王的干活,我的喜欢!”回过神的来福,想起这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
“你的,大大的好人!我的,佐田一郎,朋友的干活!”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白皙的手。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这以后,佐田几乎隔一天来一次,吃完糖豆花,还喜欢扯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套一套的,原来这鬼子是个中国迷。
来福两手揪着凌乱的发,正胡乱想着,院门却嘎吱一声开了。
佐田拎着沉甸甸的布袋,瞅了眼门上的字,头一歪,龇牙笑笑,便迈进了院子。
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大日本正宗卤水!”然后提起布袋哗啦啦朝木盆里倒出一堆泡涨的黄豆,说:“我的,试下老手艺!你的,请指点!”
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浓白的豆浆,像来福的惊讶一般哔哗流下来。煮浆、去沫、过滤、卤水点浆……佐田娴熟得像老师傅,来福看呆了。
“豆腐的,大唐鉴真和尚东渡,传至日本国……”汗涔涔的佐田直起身,一脸谦恭,双手合十,静默了片刻,开口道:“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你们中国大文人,苏东坡的,你的明白?”
来福正听得心中茫然,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你的黄豆的多多,私通禁运区的干活?”
“积……积存的!”来福心中一紧,连忙指着屋里一排大豆缸,心口怦怦乱跳。
“噢?”佐田歪头瞟了眼来福,“哟西,哟西!”脸上旋即堆满温和的笑意,伸手拍了拍来福的肩膀:“大东亚共荣了,北海道的,吃我家祖传豆腐!”说着,佐田又神秘地从衣兜里摸出张黄纸笺,一脸诚恳地说:“你的,好朋友的干活!我家的豆腐配方,你的试试?”来福瞟了一眼,竟是抄得方正工整的中国字,心里不禁一动。
突然,街口传来啪啪两声枪响。
来福的手一颤。他知道,街口树上吊了几日的人定遭不测了。可佐田似乎并不在意,只伸手轻抹了下小胡子,捏起汤匙,将勺糖豆花送入口,啧啧连声,一脸陶醉。
“我点的豆花,请您多多指教!”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来福斜眼瞥见,满树樱花下,有个身着和服的女人和一个漂亮女孩。
“我,昭和八年应征的。要不是入伍,我的,还在北海道卖豆腐呢!”佐田目光暗淡下来,若有所思。顿了顿,他伸手解下腰间的一串佛珠,然后闭目轻捻着,口中念念有词。
“1、2…13…”来福偷偷数着佐田手里的佛珠,恍惚间,似乎有数十双血红的眼球飘动,来福的脸颊就突突地跳动起来。他晃了晃脑袋,看着眼前这眉眼间隐有笑意的人,愤怒的火苗从心底升腾而起。.
战斗打响的那个傍晚,河面夜雾弥漫。“依呀嗨……索兰……索兰……”鬼子营地喧腾一片。枪声一响。喝迷糊的鬼子们张皇奔出,负隅顽抗中纷纷丧命。
“要给你记大功啊!”县大队老王哈哈大笑,“那天藏豆缸里,我还差点儿被憋得背气了呢!可惜,还是让佐田这龟孙子跑了。”老王很是遗憾。
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久远的故事缩回了时光里,老榕树上爬满了苔藓。年过九旬的来福伯,放下铜嘴水烟筒,兀自出神。
良久,他颤巍巍地取出个灰布包,从中翻拣出一张旧照片。“这是当年岗楼里捡的。”他哑着声说。尽管画面有些斑驳,但还看得清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
“啊?一直就没拆开过?”
“他是该千刀万剐下地狱的……”来福伯似乎没注意到我们的诧异,他抬起头喃喃自语,“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狗汉奸”“卖国贼”“破例没磨豆腐”“发呆”,文章开篇就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也表现出来福的忍辱负重和悲悯情怀。
B. 作者通过来福看到豆腐配方,“心里不禁一动”,到偷看佐田捻“佛珠”,心中愤怒火苗升腾,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表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
C. “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结尾一句感叹那些被战争重新书写的悲剧人生,给文章蒙上了伤感的色彩。
D. 小说将国家不同、立场不同,都擅长做豆腐的两个人物融人到时代的背景中,让本应成为朋友的人却成为兵戎相见的敌人。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从第三段开始插叙了佐田来到豆腐坊,特别喜欢来福做豆腐的手艺,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使佐田的形象更加丰满。
B. “豆腐坊则躲在街尾十字巷深处”运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豆腐坊位置偏僻,为下文豆缸藏战士的情节做了铺垫。
C. “酸浆水仿如丝线”“凝成云絮般的豆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豆花的制作过程,突出了来福手艺高超。
D. “佐田却突然眼一翻,沉下脸质问”,此处情节的突转,使文章产生波澜。佐田是检查站新来的小队长,此处描写突出了他的身份。
8. 文章结尾处提到“旧照片上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和“未开启的信”,简析这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9. 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请说明理由。
【答案】6. B    7. A    
8. ①从情节上说,给故事一个悲情的结尾。佐田没有看信,说明他可能已经战死,和前文佐田亲吻照片的情节形成了很好的照应。②从主题上说,悲剧结尾直指战争的残酷。    
9. 示例一:来福应是小说的主人公。①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为《豆腐坊往事》,豆腐坊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来福。②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围绕来福来写的,正是通过他的回忆、经历、再回忆把文章组织在一起。③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像来福这样的老百姓不仅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而且对敌人的情感超越了仇恨,升华为惋惜和同情,凸显人性的光辉。
示例二:佐田应是小说的主人公。①从内容上看,小说大篇幅运用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描写等,丰满了佐田的形象,表现了他温情的一面。②从情节上看,佐田的一举一动始终推动着故事的发展。③从主题上看,作者意在控诉战争的残酷,佐田这样的小手工业者,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打破自己平静的生活,和亲人分离,奔赴战场,面临死亡的威胁。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项,“表现了战争时期人性的复杂”理解错误。从情节上看,来福看到豆腐配方,“心里不禁一动”,后来“来福偷偷数着佐田手里的佛珠”愤怒的火苗从心底升腾而起,眼前眉眼间隐有笑意的佐田虽然熟悉中国文化,手有佛珠,却是侵略中国的一员,表现出的是来福对日本忘记中国的友好残杀中国人的愤怒情绪。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项,“插叙”说法不当。由第二段“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一句可知,佐田来到豆腐坊,特别喜欢来福做豆腐的手艺,这些情节是倒叙的内容。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的作用。
文章结尾处提到的“旧照片上身着和服的女人和小女孩”和“未开启的信”,在前文“来福斜眼瞥见,满树樱花下,有个身着和服的女人和一个漂亮女孩”这里出现过,从情节上看,形成了照应。之前的照片是在佐田手里,“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现在是在来福这里,“良久,他颤巍巍地取出个灰布包,从中翻拣出一张旧照片。‘这是当年岗楼里捡的’”,给故事了一个悲情的结尾,和前文佐田亲吻照片的情节形成了很好的照应。“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佐田没有看信,说明他可能已经战死,从主题上说,悲剧结尾直指战争的残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文的主要写了两个人物——来福和佐田。主人公是作者主要突出的人物,可从情节、主题和对人物着墨多少来看。文章标题是“豆腐坊往事”,豆腐坊的主人是来福,“他想起两个月前的一幕”,情节内容与来福有关。从内容上看,“阳光斜斜地照下来,久远的故事缩回了时光里,老榕树上爬满了苔藓。年过九旬的来福伯,放下铜嘴水烟筒,兀自出神”,是由之前的回忆回到了现实,全文写的都是来福的回忆和经历,来福是主要人物形象。从主题上看,“要给你记大功啊!”通过县大队老王的话可知来福把愤怒化为了行动,这不仅是表现了作为老百姓的来福的勇敢,而且还有他的“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这些话也表现出对佐田这样的擅长做豆腐的人的惋惜和同情,凸显了人性的光辉,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由此可认为文章主人公是来福。
如果说主人公是佐田,也要找出相关的理由。从人物形象上看,文章用了不少篇幅写佐田,“咂了咂嘴,鬼子笑呵呵地伸出白皙的手。临走,这鬼子还非要给钱……”“摘下手套,他掏出只小瓷瓶,笑眯眯地说”“说话间,佐田脱下军服,朝来福鞠了一躬,转身便骨碌碌地推起了磨。”这些动作、神态和细节描写,使佐田这一人物形象具体形象生动,“‘我点的豆花,请您多多指教!’佐田微笑着说完,摸出张照片亲了一下,脸上漾满幸福”,佐田的温情也得以表现,人物形象比较丰满。从情节上看,佐田的行为关系着情节的发展。从主题上看,“他是该千刀万剐下地狱的……”这是对侵略战争的批判,“布包里,还躺了封未开启的信,盖着多年前北海道的邮戳!”“若不是战争,他也是个好豆倌儿呢”,佐田这样的小手工业者离乡背井加入战争,面临死亡的威胁,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通过这一形象也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点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各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工作的传。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 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
D. 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
A. 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
B. 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
C. 选段中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
D. 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14. 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
【答案】10. CEG    11. D    12. A    
13. (1)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遭排斥,在宋国、卫国被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过围困,又返回了鲁国。
(2)看待弟弟、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信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