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高二语文2023.10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19分。1.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勉强(qiǎng)复辟(pì)着落(zhuó)艰苦卓绝(zhuō)B.歼灭(
试题预览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
高二语文
2023.10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9小题,共19分。
1. 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勉强(qiǎng)    复辟(pì)   着落(zhuó)   艰苦卓绝(zhuō)
B. 歼灭(qiān)     勒马(1è)   狡黠(xié)    痛剧创深(chuāng)
C. 给予(jǐ)       坎坷(kě)   慰藉(jiè)     载歌载舞(zài)
D. 固拙(zhuō)    剖之(pāo)  斜睨(nì)      休戚相关(q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复辟”中的“辟”读bì,“艰苦卓绝”中的“卓”读zhuó;
B.“歼灭”中的“歼”读jiān,“狡黠”中的“黠”读xiá;
D.“剖之”中的“剖”读pōu;
故选C。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议   哆唆   两次三翻   屈尊附就
B. 部署   磨砺   名副其实   引以为戒
C. 苍皇   嘱咐   水火不融   同频共振
D. 自矜   锤炼   养精续锐   巍为壮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哆唆”中的“唆”应改为“嗦”,“两次三翻”中的“翻”应改为“番”,“屈尊附就”中的“附”应改为“俯”;
C.“苍皇”中的“苍”应改为“仓”,“水火不融”中的“融”应改为“容”;
D.“养精续锐”中的“续”应改为“蓄”,“巍为壮观”中的“巍”应改为“蔚”。
故选B。
3. 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       香港防务。
(2)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         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
(3)那次会议          ,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
(4)从所有古籍看,孔子教学生,一般使用启发式方法。当然,那是个别教育,不同于今天的上大课,但今天的的        方法是否能有所改变或补充呢?
A. 接管   十足   证明   灌注式
B. 接管   实足   说明   贯注式
C. 接收   实足   证明   灌注式
D. 接收   十足   说明   贯注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接管:接收并管理。接手:接替。这里是说解放军开始接收并管理香港防务。应用“接管”。
十足:到达非常充足的程度。实足:确实足数的意思。这里修饰“决心”和“劲头”的程度,应用“十足”。
证明: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说明:解释清楚,讲明解;说明原因。此处是说根据会议能够判断出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应用“证明”。
灌注式:多指液体的浇进、流入,也比喻心血、感情、勇气、生命力等较抽象事物的注入的方式。贯注式:精神、精力集中的方式。语境指今天上课的教学方式,与启发式相对,应用“灌注式”。
故选A。
4.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香山植物园,哪知现在已是春意阑珊,桃花已难觅踪影。
B. 这篇通讯虽然写得相当不错,但由于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C.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D. 对于科学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对常识和理性的呼唤,才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语境有“桃花已难觅踪影”,可见是春天快要过去,使用正确。
B.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语境有“报道不及时”,使用正确。
C.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语境歌颂的是年轻科学家的勇气,褒贬色彩失当。
D.雪中送炭:指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困难或危急时,给人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常识和理性对于精神匮乏的国度来说是很及时、重要的,使用正确。
故选C。
5. 下列文学常识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被誉为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也是拉丁美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
B.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对世界文学作出巨大贡献的托尔斯泰还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
C.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核心学说有“兼爱”“非攻”。
D.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曾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错,《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故选A。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请问其目    目:细则           ⑤复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②天下归仁焉  归:称赞           ⑥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
③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           ⑦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要求
④贼其君者也  贼:伤害           ⑧故天下交相爱则治         治:治理
A. ①③⑦ B. ②④⑥ C. ③⑤⑦ D. ①⑥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⑤复:补救。句意:补救众人的过失。
⑦要:求取。句意:不是想要在同乡朋友中求取名誉。
⑧ 治:安定、太平。句意:天下人能彼此相爱就会天下太平。
排除有⑤⑦⑧的选项。
故选B。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其有四体也/犹有不孝者乎
B. 则所用之异也/质胜文则野
C. 民之从事/火之始然
D. 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察乱何自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犹”,动词,如同、好像;/副词,还、仍然。句意:就像有四肢一样。/还能有不孝的人吗?
B.“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顺承,就。句意:那么它的用处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
C.“之”,都作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人们从事事业。/火刚开始燃起。
D.“当”,恰当、适当,这里指有和无合理搭配;/同“尝”,尝试。句意: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的空缺处。/尝试考察祸乱是由什么引起的。
故选C。
8. 下面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争也君子
A. 郁郁乎文哉
B.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D.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是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君子之争。
A.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文郁郁乎载。句意:文章写得非常好。
B.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句意:有一个善长制作防止手龟裂的药物的宋人。
C.不是特殊句式。句意:天下无道很久了。
D.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同情心是仁的开端。
故选D。
9.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答案】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见”,显露;“明”,显明;“彰”,彰显;“伐”,夸耀;“矜”,夸耀。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材料二
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地“启蒙”。《论语》是讨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敞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矿,忽然,蹦出一颗宝石。
正是那种谦卑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千百年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构,调侃,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调侃、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教授的嘴里说出来,磕绊都不会打一下。
《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却也令《论语》成为令人窒息的教条。鲁迅曾激愤地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一个世纪过去,在读书上,“拿来主义”已经媚俗,看看国人的书架已经列满了外国书。然窃以为,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会回到希腊去找思想资源,“温故知新”也应越来越先锋起来。
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处是,那种教条化的传统已经被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一切复零,从头开始”“怎么都行”“唯我独尊”摧毁,烟消云散。《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礼失而求诸野”,《论语》回到了“野”,可以像它刚刚说出来的时代那样去倾听,去拜读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颜渊、子路、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
(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子形象。
B. 《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
C. 《论语》不作结论性的“指示”,却成为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及国民性格的“指示”,彰显了以“文”化人的魅力。
D. 《论语》“温故而知新”一说,与西方文艺复兴汲取古希腊文化养料有相似之处,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以“氛围感”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
B. 材料二中,针对《论语》这一经典被随意调侃、否定的现状,作者以口语化的文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
C. 材料二以随笔式的语言,论及《论语》成为经典、经历失位、回归生活语境的过程,看似零散琐碎,实则脉络清晰。
D. 两则材料都力图拉近《论语》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从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对传统经典进行创新性阅读。
12. 下列选项与材料二的立场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 《几何原本》是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张卜天根据数学史家希思的英译本,将其翻译为中文。
B. 《史记》涉及许多历史材料,但司马迁并没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汉朝的语言讲述历史,并于其中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
C. 在公祭孔子大典上,两百位身着传统服饰的儒生分列曲阜尼山孔庙道路两侧,朗诵《论语》,展现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
D. 河南卫视播出了端午特别节目《洛神水赋》,片中“洛神”绝美登场,娉婷袅娜,衣袂翩跹,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神韵。
13. 在传统经典作品研习活动中,你所在小组需要完成《论语》导读资料的撰写任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为该导读列出要点。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①价值及特点简介:《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具有文学性,如简约生动的人物塑造方法,运用日常景物作比等。②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论语》,应与时代背景、个体经验相结合,在思考中形成个性化的体会,挖掘《论语》对当下生活的启示性意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错,由原文“然窃以为,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会回到希腊去找思想资源,‘温故知新’也应越来越先锋起来”可知,二者的原则并非“拿来主义”,而是认为传统文化可转化为先锋思想。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错,材料一第一段指出“它能让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此“氛围感”这一网络用语所表达的是对《论语》文学性的肯定。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立场是:以当代人的经验、思考解读经典,让经典与时俱进。
A.立场是借鉴外来文化,吸取其精华;
B.“并没有照搬史料,而是采用汉朝的语言讲述历史,并于其中渗透自己对文献的当代理解”,立场与材料二最为接近。
C.强调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刻与再现,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与材料二立场不一致。
D.强调 是对传统文化的复刻与再现,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与材料二立场不一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价值及特点简介:结合材料一“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材料二“《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可知,《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具有文学性,如简约生动的人物塑造方法,运用日常景物作比等。
②阅读方法指导:结合材料二“读《论语》要思,要体会”“《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论语》已从教条僵化中解脱出来,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因此,这个时代能读《论语》了。阅读《论语》,应与时代背景、个体经验相结合,在思考中形成个性化的体会,挖掘《论语》对当下生活的启示性意义。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而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①。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②,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之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分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14.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
B.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裕:渊博
C. 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       隆:盛大
D. 则亦有分矣               分:区分
1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孔子之道大而博/ 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
B. 仁者见之谓之仁/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
C. 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尊宋儒者之过也
D. 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方悔为古人所囿
1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
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
B. 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
C. 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
D. 致索解人不得
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
17.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 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 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 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18. 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答案】14. C    15. C    16. D    17. C    
18. 答案示例:①《论语》博大精深,不能断然认定宋儒之学就都是对的;②自己虽然不才,但也可能有所得;③宋儒们应该也希望后来者对其学说补过拾遗;④人们尊崇宋儒学说是因为现实中求功名的束缚;⑤读书人不愿或不能深入探求学问,难有真知灼见;⑥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使作者更坚定地认为不能墨守宋儒之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含义是需要记住的。如本题“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岂料后之隆以帝称哉”,意思是:哪里料到后人尊崇他为帝呢?隆,意思是尊崇。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本题要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项,“孔子之道大而博”中“而”,并且,连词;“若一闻异己者而即怒”中“而”,就,副词。二者意义用法不同。
B项,“仁者见之谓之仁”中“者”,……的人,代词;“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中“者”,与后面的“也”一起表示判断,不译。二者意义用法不同。
C项,“以求合圣人之道乎”中“之”,的,助词;“尊宋儒者之过也”中“之”,的,助词。二者意义用法相同。
D项,“岂料后之垂为法令哉”中“为”,是,动词;“方悔为古人所囿”中“为”,与后面的“所”一起表示被动。二者意义用法不同。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子的能力。实际上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要求选出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致索解人不得”中的关键词:致,导致,以至于;索,寻找;解,了解;得,能够。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至于找不到(不能寻找到)了解这个道理的人。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项,“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中“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说法绝对,据原文“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可知,作者只是对宋儒解释《论语》有些地方提出质疑,有自己的看法,觉得自己有些观点是合理的,并没有说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C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文本,了解文意。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
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先找作者相关的论述,再分析概括。据原文“孔子之道大而博”“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遽谓孔子之道尽是哉”可知,《论语》博大精深,我们千年之后不能只尊奉宋儒一派,说孔子的道理都对;据原文“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可知,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才,但是也可能有所体会,不可能宋儒之学全是对的,而自己的全是错的;据原文“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之道乎”可知,作者认为宋儒们应该也希望后来者对其学说进行纠正补过拾遗;据原文“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可知,很多人遵宋儒学只是因为谓了求取功名而并不是因它观点都是正确的;据原文“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者,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可知,作者认为现在天下的读书人不愿或不能深入探求学问,难有真知灼见,其实不是在尊崇宋儒之学,而是在尊崇法令;据原文“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为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可知,作者自己以往的求学经历让他更加坚定地认为不能对宋儒之学奉为圭臬,否则自己会被束缚,成为迂腐之人。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