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祈qǐ祷脂zhì膏笨拙zhuó荫yìn庇B.怂恿yǒng摈ìn弃娇嗔chēn遒qiú劲jìngC.遏è止拾掇duō包扎zhā尴gān尬D.碾niǎn压吝啬qiáng奇葩pā脑髓su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
试题预览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qǐ祷         脂zhì膏      笨拙zhuó       荫yìn庇
B. 怂恿yǒng     摈bìn弃       娇嗔chēn      遒qiú劲jìng
C. 遏è止         拾掇duō       包扎zhā        尴gān尬
D. 碾niǎn压      吝啬qiáng     奇葩pā         脑髓su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祈祷”的“祈”应读作“qí”;“脂膏”的“脂”应读作“zhī”;“笨拙”的“拙”应读作“zhuō”。
B.全正确。
C.“拾掇”的“掇”应读作“duo”;“包扎”的“扎”应读作“zā”。
D.“吝啬”的“啬”应读作“sè”;“脑髓”的“髓”应读作“suǐ”。
故选B。
2. 下列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拢罩        誉写          峥嵘岁月          鹤立鸡群
B. 窒息        橘子洲        礼上往来          鼓瑟吹笙
C. 精粹        滥用          呼天枪地          义气风发
D. 自诩        稠密          心驰神往          开卷有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拢罩”中的“拢”应改为“笼”,“誉写”中的“”应改为“誊写”;
B.“礼上往来”中的“上”应改为“尚”;
C.“呼天枪地”中的“枪”应改为“抢”,“义气风发”中的“义”应改为“意”;
故选D。
3.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 一项是(   )
A. 为将事故的危害减到最小,相关领导应对迅速,下车伊始便认真查看具体情况,指挥调度,赢得了群众和媒体的普遍好评。
B. 有些所谓的“理论家”,惯于引经据典,故弄玄虚,把本来简单明了的理论搞得复杂难懂,以显其学问的高深和立场的正确。
C. 李彦宏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向前看两年的眼光。跟风、赶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
D. 不管理由多么冠冕堂皇,破坏文物的行为都是不可容忍的;另外,保护文物卓有成效的人,也必须获得公允评价和公平对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下车伊始:刚下车,意指官吏刚到任所、比喻刚到所任职工作的地方。句意指领导去到事故现场,因此与句意不符。
B.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那一套,使人迷惑。此处指把理论弄得让人迷惑,使用正确。
C.残羹冷炙:指吃剩的汤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此处指跟风的结果,使用正确。
D.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此处指理由貌似正确,其实并非如此,使用正确。
故选A。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游客文化体验、特色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B. 全球2000多位科学家经过跨国的联合攻关和数年的不懈努力,人类史上首张清晰的超级黑洞照片终于在今年面世,引起广泛关注。
C.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为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D. 琳琅满目的远古海洋生物化石、承载“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宋元福船”复原模型等珍宝,将在坐落于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题中,A项,“扩大……吸引力与知名度”搭配不当,“吸引力”应是“提高”,即改为“提高……吸引力与知名度”。B项,“全球2000多位科学家经过……,人类史上首张……”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科学家”,“经过……”是介宾短语,在句中做状语,由此可见句子中没有谓语,这一句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另起话头,以“照片”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可以改为“经过全球2000……努力”。C项,“旨在……为目的”结构混乱,该句把“旨在……”和“以……为目的”两句杂糅到一起,二者可以留其一。故选D。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  。  。  。  。  。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 ①③②④⑤⑥
B. ①⑥③②④⑤
C. ⑤①⑥③②④
D. ⑤③②④①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衔接排序的能力。
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要瞻前顾后。
所给语段话题是“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
分析所给六个句子,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鲁迅作品中的“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分析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⑤①⑥③②④。
故选C。
6.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当时以曹操父子为中心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B.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作品质朴刚健,气势雄浑,被王安石称为“文起八代之衰”。
C.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D.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他似匕首如投枪的大量杂文也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B.“被王安石称为‘文起八代之衰’”错。“文起八代之衰”,是苏东坡给予韩愈的称赞语。
故选B。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 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道士顾笑, 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7.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者薄暮            薄:迫近 B.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C. 而卒莫消长也       卒:最终 D. 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8.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不知东方之既白         霜露既降
D. 客有吹洞箫者           今者薄暮
9. 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 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 《赤壁赋》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 《赤壁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赤壁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D. 《赤壁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赤壁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12. 翻译下面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答案】7. B    8. C    
9. A    10. B    
11. D    12. (1)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中流,听凭它漂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2)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危:高。句意:攀上筑有猛禽高窝的悬崖。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在。句意: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一起互相枕着、压着睡在船中。
B.介词,从;介词,表被动。句意:月亮从东山上缓缓升起。/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C.都是副词,已经。句意:不知道东方天色已经发白。/霜露已经降下。
D.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表示时间,相当于“……的时候”。句意: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今天傍晚。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掠予舟而西也”中的“西”是名词作动词,向西飞。句意:掠过我们的小船向西飞去。
A.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船和船桨的人,不是他善于游泳。
B.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句意:用箕畚把它运动渤海的边上去。
C.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辱。
D.名词作状语,从东面。句意: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一条鱼,(这条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但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到家我就跟妻子商量。
“今者薄暮”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排除AC;
“状如松江之鲈”中的“状”是句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赤壁赋》以梦醒结”“《后赤壁赋》以入梦结”错,《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是以入梦结;《后赤壁赋》“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是以梦醒结。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2)“反”,通“返”,返回;“放”,放任、放纵;“听”,听凭。
参考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临皋。有两位客人和我同行,经过黄泥坂。这时候,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已经落光,我们的身影映在地上,我们抬头可以望见明亮的月亮。主客相顾而笑,一路行歌互相唱答。
不久,我叹息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就算有酒却没有菜肴;月光皎洁,微风清爽,应该如何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一条鱼,(这条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但是从哪里能弄到酒呢?”到家我就跟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很久了,为了应付你随时的需要。”
于是(我们)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之下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奔流不息的吼声,陡峭的崖岸高达千尺。山峦很高,月亮就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石头就显露出来了。时间才过了没有多久,(上次游览时所见的)江河和山岭已变得再也认不出来了。我于是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高峻的山岩,拨开茂密的乱草,蹲坐在状若虎豹的山石上,跨过状如虬龙的古木,攀上筑有猛禽高窝的悬崖,往下俯视大江。两位客人不能跟随着我(到此处)。我高声长啸,草木(被)震惊,山谷回响,风起浪涌。我也感到忧愁悲凉,肃然惊恐,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中流,听凭它漂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四周望去,觉得冷清寂静。恰好有一只孤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面飞来。(它的)翅膀像车轮一样,(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色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白色上衣,(它)戛戛地长叫着,掠过我们的小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用羽毛编织成的衣服,步履轻快地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你是谁)了!昨天夜晚,一边飞一边鸣叫着从我们的小船上空经过的,不就是您吗?”道士回头笑了笑,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看,却看不到他在哪里。
三、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作品,回答各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作者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南唐后主,词中描写的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
B. 一个“又”字,将词人的万端愁情与春花秋月联系起来,国破家亡的苦痛使作者历尽折磨。
C. “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作者把思国之情与悲情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词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D. 作者写出了沦为阶下囚的苦痛哀思,将伶工之词转为士大夫之词,将愁绪写得意脉相连,无尽无休。
14. 《虞美人》的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13. C    14.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水来比喻作者无穷无尽的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虞美人’是本词的题目”说法错误。“虞美人”是词牌名。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将作者无穷无尽的愁绪比作春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句中的“春水”与前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中“春花”“东风”相呼应,点明季节特点。这一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愁绪”的浓烈非常难于表达,但经作者的这一比喻,将抽象的“愁绪”用大家都见到过的滚滚江水来代替,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无边无际、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四、名篇默写 10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者,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3)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4)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5)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6)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
(8)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 
(9)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
(10)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 舞幽壑之潜蛟    ④. 寄蜉蝣于天地    ⑤. 哀吾生之须臾    ⑥. 挟飞仙以遨游    ⑦.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⑧. 樯橹灰飞烟灭    ⑨. 一尊还酹江月    ⑩. 虽一毫而莫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受”“冯”“壑”“潜”“蜉蝣”“须臾”“挟”“遨”“瞬”“樯橹”“尊”“酹”。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孤城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 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滴滴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
B. 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被扔在小城里”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里的“陷”字, 都极富表现力, 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慌心理。
C. 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
D. 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被小狗抛弃, 最终仍是孤独一人。
E. 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
17. “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
18. 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
【答案】16. AC    17. 标题“孤城”,一语双关。
①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②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18. ①交代了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②烘托了人物紧张、慌乱的心理。
③象征着人在城市里的迷失。
④是雾让李生强烈地感受到与亲人的阻隔。
⑤线索作用,串联故事情节,设置人物活动背景。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错,结合“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分析可知,李生不是正“准备回家”而被雾“吓慌了”,而是因大雾锁城而想回家;
C.“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错,文中只是写李生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并没有写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想法。
故选A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标题“孤城”,一语双关。
根据“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警察已经封了路”可知,“孤城”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根据“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分析,“孤城”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
根据“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李生哭喊起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分析,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1)由“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分析,“浓雾”交代了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由“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分析,“浓雾”烘托了人物紧张、慌乱的心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新疆兵团地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