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西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语文开学考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试题预览
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语文开学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主要还是由社会和技术要素引起的,“处境”一词似乎可以包括这意思。
对于变迁的概念,我也想作一注脚。变迁是一个替易或发展的过程,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若要描写这过程,方便的是比较这两种状态的差别。但这是须在后起的局面多少已成形的时候才能有此方便。中国社会未来一定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没有人敢说,所以我只能先说明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关于新兴的方式则除了可以观察者外,只能参考所采取的新的要素在其他社会里所引起的变迁了,我并不愿承认中国从西洋传入了新工具必然会变成和西洋社会相同的生活方式。我不过是借镜西洋指出这可能的趋向。
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个说法固然需要更精细的解释,不能单从字面上做文章,但是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让我以这一句笼统的说法为出发点,进而说明农业处境的特性和在这处境里所发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我所说的匮乏和丰裕,并不单指生活程度的高下,而是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断的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这两种经济所养成的基本态度是不同的,价值体系也是不同的。匮乏经济主要的态度是“知足”,知足是欲望的自限。丰裕经济所维持的精神是“无餍求得”。关于西洋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餍求得”精神的关系,我不必在这里详述。我在这里想用同样方法来分析的是匮乏经济和知足观念的关系。
传统匮乏经济的形成有着许多条件。首先,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少是直接用人力取给于土地的。土地经济中的报酬递减原则限制了中国资源的供给。其次,我们可耕地的面积受着地理的限制。北方有着戈壁的沙漠,而且日渐南移,黄沙覆盖了农业发祥地的黄河平原。西方有着高山。东方和南方是海洋,农夫们缺乏航海的冒险性。中华腹地,年复一年地滋长着人口,可耕的可说都耕了。悠久的历史固然是我们的骄傲,但这骄傲并不该迷眩了我们为此所担负的代价。这个旧世界是一个匮乏的世界,多的是人,少的是资源。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似乎适合于中国的情势了。但是我却常觉得并不够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口会这样多,使他们生活程度不能不降得这样低。人究竟不是普通的动物,依着生物原性去增加他们后裔的。中国人口的庞大实在是农业经济所造成的,在利用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去经营农业的时代,这也许是不能避免的现象。农作活动是富于季候性的。在农忙时节,很短的时间中,必须做完某项工作,不能提早,也不能延迟。若是要保证在农忙时节不缺乏劳力,在每一个区域之内,必须储备着大量人口,农忙一过,农田上用不着这些劳力了,但是这批人口还得养着。生产是季候性的,消费却是终年的事。农田不但得报酬所费的劳力本身,而且还要担负培养和储备这些劳力的费用。农业和工业性质的不同也分出了担负的轻重,表现出来的是人多资源少的现象。
我这种分析并不想把价值观念只视作客观经济处境的心理反映。观念是文化中不能分的一部分,是一种帮助社会位育处境的力量。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而且对于物质享受的爱好,本是人性之常,但是这种精神并不能使人在这处境中获得满足,于是有知足安分的观念发生了。这观念把人安定在这种处境里。我并不是在批评这种观念,我不过想了解这观念。
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的儒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对它的领会。我常觉得我们这位“万世师表”所企图的是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结构中有着各种身分(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分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社会结构本是人造的,人造的东西都可以是一种艺术。社会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身分安排定当,大家安分地生活下去,人生的兴趣就在其中——“吾与点也”。人生的鹄的若在“游于艺”的话,我们似乎必须有一套社会结构。这结构的创立固然需要合于艺术的原则,大同之境,而人也需要安分的精神。这精神就是“礼”,我很想翻译成英国人民所熟习的sportsmanship。Sportsmanship是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动地服从于这地位的应有的行为,也就是“克己”。在北平街上,有些门上还可以看到“知足常乐”四字。快乐是人生的至境,知足是达到境界的手段。
我并不知道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但是知足的态度使他们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尤其是一种不说明目的地的“进步”。唯一对于技术有兴趣的是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我在这里并不能对中国传统思想多作介绍,我想指出的是知足、安分、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与传统的匮乏经济是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摘编自费孝通《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是用现代西方工业处境的生活方式代替传统农业处境生活方式的过程。
B. 在中国传统处境中,虽然生活水平低下,缺少发展的机会,发展希望渺茫,但人们却能知足。
C. 农业社会中,生产力落后,有大量劳力才能不误农时,这导致中国出现人多资源少的现象。
D. 不安分不知足,追求物质享受,乃人之常情,但在匮乏经济中,这种愿望却没法得到满足。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受地理资源限制的环境中,年复一年滋长着的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优势,而是其负担。
B. 作者主要从学术上客观分析了中国人知足安分的传统观念,而涉及情感的成分则较少。
C. 作者认为,我们可以描述和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样子,但不能预测中国社会未来的样子。
D. 中国传统社会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是由匮乏经济和由其滋生的观念来共同维持的。
3. 下列各项,能作为论据证明文中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 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没有兴趣 ,他只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甚懂农事的人。
B. 孔子视稼穑为“小人”之事,而孟子也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 庄子在主张限制欲望、让人知足这一点时,认为以“有限”去追求“无限”,无聊而且危险。
D. 商鞅提出“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对耕战之士必须按“任其力不任其德”。
4. 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阐述中国传统农业处境的特性和在这处境里所发生的价值观念的?请简要分析。
5.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礼”是如何形成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1. A    2. C    3. C    
4. ①将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匮乏经济”与工业处境的特性“丰裕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匮乏经济”的本质特征。②以儒家、墨家思想观点和对现实农作活动的考察为例,指出知足、安分、克己等价值观念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共同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的局面。    
5. ①传统中国是农业国家,可耕土地受地理的限制,长期处于匮乏经济状态;②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于是儒家根据安分精神这一社会需要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③这种结构让每个人安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并服从相应的社会规范,这就形成了“礼”。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但人们却能知足”错,根据原文第七段内容可知,在传统处境中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
C.“这导致”强加因果,“生产力落后”和“中国出现人多资源少的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D.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此处讲的是“知足安分”观念产生的背景,并不是说“追求物质享受”的想法无法得到满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能预测中国社会未来的样子”错,从原文“我不过是借镜西洋指出这可能的趋向”可知,中国未来的样子是可以预测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观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知足安分的观念。
A.指出孔子不懂农事,对生产技术不感兴趣,不能证明文章观点。
B.强调儒家对农业和体力劳动的轻视态度。不能证明文章观点。
C.强调庄子主张知足、安分。这可以证明文章中,中国传统社会具有知足安分的观念的观点。
D.商鞅反对游手好闲的儒生,提倡表扬做出实际贡献的人,不能证明文章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结合“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断的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匮乏经济主要的态度是‘知足’,知足是欲望的自限”可知,将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匮乏经济”与工业处境的特性“丰裕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匮乏经济”的本质特征。
②结合“农作活动是富于季候性的。在农忙时节,很短的时间中,必须做完某项工作,不能提早,也不能延迟……农业和工业性质的不同也分出了担负的轻重,表现出来的是人多资源少的现象”“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的儒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对它的领会”“唯一对于技术有兴趣的是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可知,以儒家、墨家思想观点和对现实农作活动的考察为例,指出知足、安分、克己等价值观念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共同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的局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少是直接用人力取给于土地的。土地经济中的报酬递减原则限制了中国资源的供给”“我们可耕地的面积受着地理的限制”“这个旧世界是一个匮乏的世界,多的是人,少的是资源”可知,传统中国是农业国家,可耕土地受地理的限制,长期处于匮乏经济状态;
②结合“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而且对于物质享受的爱好,本是人性之常,但是这种精神并不能使人在这处境中获得满足,于是有知足安分的观念发生了”“我常觉得我们这位‘万世师表’所企图的是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结构中有着各种身分(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分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可知,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于是儒家根据安分精神这一社会需要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
③结合“身分安排定当,大家安分地生活下去”“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动地服从于这地位的应有的行为,也就是‘克己’”可知,这种结构让每个人安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并服从相应的社会规范,这就形成了“礼”。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大姐既关心母亲,又愿参加小弟弟的洗三典礼。况且,一回到娘家,她便是姑奶奶,受到尊重;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个有出息的小媳妇,既没给娘家丢了人,将来生儿养女,也能升为老太太,代替婆婆——反正婆婆有入棺材的那么一天。她渴望回家。是的,哪怕在娘家只呆半天儿呢,她的心中便觉得舒畅,甚至觉得只有现在多受些磨炼,将来才能够成仙得道,也能像姑母那样,坐在炕沿上吸两袋兰花烟。①是呀,现在她还不敢吸兰花烟,可是已经学会了嚼槟榔——这大概就离吸兰花烟不太远了吧。
有这些事在她心中,她睡不踏实,起来的特别早。也没顾得看三星在哪里,她就上街去给婆婆买油条与烧饼。在那年月,粥铺是在夜里三点左右就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的。据说,连上早朝的王公大臣们也经常用烧饼、油条当作早点。大姐婆婆的父亲,子爵,上朝与否,我不知道。子爵的女儿可的确继承了吃烧饼与油条的传统,并且是很早就起床,梳洗完了就要吃,吃完了发困可以再睡。于是,这个传统似乎专为折磨我大姐的。
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她不由地说出来:“喝!干冷!”这种北京特有的干冷,往往冷得使人痛快。即使大姐心中有不少的牢骚,她也不能不痛快地这么说出来。说罢,她加紧了脚步。身上开始发热,可是她反倒打了个冷战,由心里到四肢都那么颤动了一下,很舒服,像吞下一小块冰那么舒服。她看了看天空,每颗星都是那么明亮,清凉,轻颤,使她想起孩子们的纯洁、发光的眼睛来。②她笑了笑,嘟囔着:只要风别大起来,今天必是个晴美的日子!小弟弟有点来历,洗三遇上这么好的天气!
想到这里,她恨不能马上到娘家去,抱一抱小弟弟!
不管她怎样想回娘家,她可也不敢向婆婆去请假。假若她大胆地去请假,她知道,婆婆必定点头,连声地说:克吧!克吧!(“克”者“去”也)她是子爵的女儿,不能毫无道理地拒绝儿媳回娘家。可是,大姐知道,假若她依实地“克”了,哼,婆婆的毒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不,她须等待婆婆的命令。
命令始终没有下来。首先是:别说母亲只生了一个娃娃,就是生了双胞胎,只要大姐婆婆认为她是受了煤气,便必定是受了煤气,没有别的可说!第二是:虽然她的持家哲理是: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可是,门口儿讨债的过多,究竟有伤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尊严。她心里不大痛快。于是,她喝完了粳米粥,吃罢烧饼与油条,便计划着先跟老头子闹一场。可是,佐领提前了遛鸟的时间,早已出去。老太太扑了个空,怒气增长了好几度,赶快拔转马头,要生擒骁骑校。可是,骁骑校偷了大姐的两张新红票子,很早就到街上吃了两碟子豆儿多、枣儿甜的盆糕,喝了一碗杏仁茶。老太太找不到男的官校,只好向女将挑战。她不发命令,而端坐在炕沿上叨唠:这,这哪像过日子!都得我操心吗?现成的事,摆在眼皮子前边的事,就看不见吗?没长着眼睛吗?有眼无珠吗?有珠无神吗?不用伺候我,我用不着谁来伺候!佛爷,连佛爷也不伺候吗?眼看就过年,佛桌上的五供擦了吗?
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端着细炉灰面子,到了佛桌前,婆婆已经由神佛说到人间:啊!箱子、柜子、连三(一种有三抽屉的长桌)上的铜活就不该动动手吗?我年轻的时候,凡事用不着婆婆开口,该作什么就作什么!
大姐不敢回话。无论多么好听的话,若在此刻说出来,都会变成反抗婆婆,不服调教。可是,要是什么也不说,低着头干活儿呢,又会变成:对!拿蜡扦儿杀气,心里可咒骂老不死的,老不要脸的!那,那该五雷轰顶!
大姐含着泪,一边擦,一边想主意: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去请教婆母怎么作这,或怎么作那。她把回娘家的念头完全放在了一边。③待了一会儿,她把泪收起去,用极大的努力把笑意调动到脸上来:奶奶,您看看,我擦得还像一回事儿吗?婆婆只哼了一声,没有指示什么,原因很简单,她自己并没擦过五供。
果然是好天气,刚到九点来钟,就似乎相当暖和了。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阳光是那么亮,连大树上的破老鸹窝看起来都有些画意了。俏皮的喜鹊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喳喳地赞美着北京的冬晴。
大姐婆婆叨唠到一个阶段,来到院中,似乎是要质问太阳与青天,干么这样晴美,可是,一出来便看见了多甫(骁骑校)养的鸽子,于是就谴责起紫乌与黑玉翅来:养着你们干什么?就会吃!你们等着吧,一高兴,我全把你们宰了!
④大姐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她连叹口气的权利也没有!
在我们这一方面,母亲希望大姐能来。前天晚上,她几乎死去。既然老天爷没有收回她去,她就盼望今天一家团圆,连出嫁了的女儿也在身旁。可是,她也猜到大女儿可能来不了。谁叫人家是佐领,而自己的身分低呢!母亲不便于说什么,可是脸上没有多少笑容。
(有删改)
【注】《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描写了被圈养了二百多年的旗人整天提笼架鸟,斗蛐蛐,吸鼻烟,什么正经事都不做的寄生虫一般的生活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姐婆婆一生气就要找人闹一通,一般都是先找她老头子,然后再找她儿子,都找不到时就找儿媳妇。逮着儿媳妇一骂就要骂好久,甚至连鸟儿都骂。
B. 大姐的丈夫是个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没有担当的人。他身为骁骑校,只会养鸽子,在他老娘要找人撒气的时候,还偷了妻子的两张新红票子到街上吃茶。
C. 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对天空高、蓝,阳光明亮,喜鹊喳喳叫等北京冬天美景的描写,反衬出大姐婆婆内心的烦躁和刻薄。
D. 母亲经历几乎死去的风险生下儿子,她期望大女儿能够回家,但也预测到女儿婆婆不让她回家,虽然心里有些失望和不舒服,但也无可奈何。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表现了大姐深受传统思想影响,愿意忍受委屈做一个乖巧的媳妇,并相信以后会有出头之日。
B. 句子②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大姐对刚出生的弟弟的牵挂和祝愿,也突出她回娘家的迫切心情。
C. 句子③中,大姐用极大的努力才由泪转笑,讨好似的询问婆婆,表现出她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性格。
D. 句子④中,用夸张手法突出大姐的胆怯和毫无家庭地位,句末的感叹号增强了作者对大姐的深切同情。
8. 《正红旗下》见微知著,揭示了清末北京老城内旗人的生存危机。请结合选文中大姐婆婆这一人物作简要分析。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民俗世相”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6. A    7. B    
8. ①大姐婆婆家穷得靠借债度日,还满脑子等级观念,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身份为荣,讲究老规矩老理儿。②秉持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的持家哲学,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    
9. ①选文于民俗世相的精雕细刻中,真实反映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②在民俗方面,选文对旗人吃早点的传统、筛炉灰擦五供的家务等老北京风土人情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③在世相方面,选文通过对大姐家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刻画了朴实厚道能干而又受尽委屈的大姐,尖酸刻薄、好吃懒做的大姐婆婆等京城满族众生相。④选文使读者身临其境,以一斑窥全貌,具体感知那个年代老北京底层旗人生活的艰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大姐婆婆一生气就要找人闹一通,一般都是先找她老头子,然后再找她儿子,都找不到时就找儿媳妇”错,文中只说是今天讨债人让她心里不痛快,她要去找老头子闹一下,没有说她一般情况下是个什么样子,以及找人撒气的顺序。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句子②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错,句②中“她笑了笑”表示动作,不是一种状态,所以不是神态描写,是动作描写,也看不出她回娘家的迫切心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
①由“大姐婆婆的父亲,子爵”“子爵的女儿可的确继承了吃烧饼与油条的传统,并且是很早就起床,梳洗完了就要吃,吃完了发困可以再睡”“门口儿讨债的过多,究竟有伤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尊严”这些信息可知,大姐婆婆家穷得靠借债度日,还满脑子等级观念,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身份为荣,讲究老规矩老理儿,大清早让大姐去给她买油条、烧饼,不高兴了就找茬,支使大姐干这干那。
②由“她的持家哲理是: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可知,她秉持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的持家哲学,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
大姐婆婆就是清末老北京旗人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旗人的生存危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文学短评、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
高中学生写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要亮明观点,然后从文中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价。
本题要求围绕关键词“民俗世相”写出你的短评思路。注意筛选出文中体现“民俗世相”的内容,再进行评价。
①选文通过描写大姐婆婆家的日常生活,于民俗世相的精雕细刻中,真实反映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
②在民俗方面,选文对旗人吃早点的传统、筛炉灰擦五供的家务等老北京风土人情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如“在那年月,粥铺是在夜里三点左右就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的。据说,连上早朝的王公大臣们也经常用烧饼、油条当作早点”“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
③在世相方面,选文通过对大姐家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刻画了朴实厚道能干而又受尽委屈的大姐,尖酸刻薄、好吃懒做的大姐婆婆等京城满族众生相。如开头写大姐清早去给婆婆买早餐,“起来的特别早。也没顾得看三星在哪里,她就上街去给婆婆买油条与烧饼”;写大姐不敢跟婆婆请假回娘家,“不管她怎样想回娘家,她可也不敢向婆婆去请假。假若她大胆地去请假……婆婆的毒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不,她须等待婆婆的命令”;写大姐受着婆婆的无端责骂干活,还要想办法讨好她,让她高兴,“老太太找不到男的官校,只好向女将挑战。她不发命令,而端坐在炕沿上叨唠:这,这哪像过日子!都得我操心吗?现成的事,摆在眼皮子前边的事,就看不见吗?没长着眼睛吗?有眼无珠吗?有珠无神吗?……眼看就过年,佛桌上的五供擦了吗?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大姐含着泪,一边擦,一边想主意: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去请教婆母怎么作这,或怎么作那”。
④通过细致描写,选文使读者身临其境,通过大姐婆婆家的生活状态,婆媳关系,人物特点,以一斑窥全貌,具体感知那个年代老北京底层旗人生活的艰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驷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器,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竟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 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 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 竟,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竟”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 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