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対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试题预览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対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家”一词,较早见于《孟子》:“仲子,齐子世家也。”(《滕文公》下)赵岐注“世家”为“世儿卿大夫之家”。司马迁著《史记》,有“世家”一体,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后世言“世家”或“世族”者,大多据《孟子》和《史记》引申,泛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人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世家大族的形成有多种途径,如或因军功封侯拜相、子孙袭其封爵禄位而成,或以经商致富跻身官僚而成为一方望门,但是最普遍的还是由读书进入仕途而遗泽后代以成者。在封建社会,广为流传的这两句话:“满朝赤紫贵,尽是读书人。”极扼要地道出了文化在封建世家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封建世家在形成之后,为保持长久不衰,一方面是兼并土地,广积田产。但是,仅有田产,并不足以保住富贵与名望。如果政治上衰落,财产随时都有被势家夺去的危险,所以,比财产更重要的是要使后代子孙具有跻身官场、谋取显官要职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督子读书,尤其是那些由科场起家的世家大族,对文化尤为看重。
如果说在封建社会里家庭是社会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那么,世家大族在这方面显然施展着比一般家庭更大的作用,即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着传递文化的职能,并形成这样的运行轨迹:文化——仕宦——世家(官僚兼文化)——文化。这就是封建世家与文化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国封建时代的家族制极其强固。历代统治者为鼓励孝悌友爱等人伦道德,对世代同居之家常有褒奖,使聚族而居的封建家族制度得到强化。那种三世同堂、九代同居、珍重门弟与世系的特点,使家族由居住地域的稳定性形成一种超稳定形态。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稳定的人际团体,从而导致文化也像家族的延续一样,在一个稳定的群体内传递与延伸。
这样,在前面所说的文化运行轨迹中的后一个“文化”,也就具有了某种“家学”的特点。譬如:东汉时期统治者力倡经学,不少世家大族靠经学起家,竞相以经学传授后辈,于是,某一门经学便成了某个世家大族的“家学”。当时著名的世家有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宋代,理学称盛。金溪陆象山(九渊),其八世祖陆希声是唐昭宗时的宰相,至陆象山辈历二百年,家道已衰。但陆象山一辈兄弟六人中,象山、梭山(陆九韵)、复斋(陆九龄)三人皆精研理学,演为一代家学之盛,家世也赖此得以复兴。
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在《四书》《五经》和诗赋方面,农医百工之学很少问津。所以,世家大族器重和传播的文化,主要是一种以经学和文学为主的人文文化。
经学,在敲开仕途之门后往往被束之高阁,而文学由于具有交谊、记事、言志、抒情、咏物、唱和等多种功能,自然就成了士大夫及其眷属、子弟们日常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士大夫之流大多也是文学天地里的骄子。代有才人的现象更是屡见诸史籍。三曹、三苏自不必说金庸引以为自豪的“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家族史,更是近代以来世家文化兴盛的美谈。
(选自《世家•文化•文化世家》,作者:李真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世家”一词出现以来,其词义已经扩大,后世多指门第高、世代做官的显赫人家。
B. 世家只能通过立军功封侯拜相、经商致富跻身官场、读书进入仕途这三种方式形成。
C. 对于封建世家来说,政治权利比丰厚的田产更重要,它是封建世家保持长久不衰的根本。
D. 一个世家大族就是一个稳定的人际团体,这也是封建传统文化得以传递和延伸的重要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封建社会流传的两句话,是为了证明由读书进入仕途是世家大族形成的最普遍的途径。
B. 东汉时期统治者力倡经学的例子,更具体地阐述了封建文化具有某种“家学”的特点。
C. 文章分析了封建世家保持长久不衰的做法后,进一步阐述封建世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D. 文章围绕“世家”“文化”“世家文化”展开论述,其中“世家”是全文论述的重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家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中一股极为重要 力量,他们只能通过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B. 封建社会中,文化以“文化——仕宦——世家——文化”的轨迹运行;前后两个“文化”含义相同。
C. 恪守孝悌友爱等人伦道德的世家大族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鼓励和褒奖,因而封建家族制度极其强固。
D. 世家大族既不器重也不传播农医百工之学,是因为这些学问不是封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它是封建世家保持长久不衰的根本”错。原文第三段“封建世家在形成之后,为保持长久不衰,一方面是兼并土地,广积田产。……所以,比财产更重要的是要使后代子孙具有跻身官场、谋取显官要职的能力”,由此看出,并未说政治权利是封建世家保持长久不衰的根本。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是为了证明由读书进入仕途是世家大族形成的最普遍的途径”错。原文第二段“在封建社会,广为流传的这两句话:‘满朝赤紫贵,尽是读书人。’极扼要地道出了文化在封建世家形成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看出,是为了说文化在封建世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的作用。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他们只能通过文化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错。过于绝对化,原文第三段“如果政治上衰落,财产随时都有被势家夺去的危险,所以,比财产更重要的是要使后代子孙具有跻身官场、谋取显官要职的能力。为此,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督子读书,尤其是那些由科场起家的世家大族,对文化尤为看重”,据此看出,文中说重要的是跻身官场、谋取显官要职的能力可巩固政治地位,因此尤为看重文化。
B.“前后两个‘文化’含义相同”错。原文“他们的主要做法就是督子读书,尤其是那些由科场起家的世家大族,对文化尤为看重”“在前面所说的文化运行轨迹中的后一个‘文化’,也就具有了某种‘家学’的特点”,由此看出,一个说读书学文化,一个说具有“家学”的特点前后两个“文化”含义不同。
D.“世家大族既不器重也不传播农医百工之学,是因为这些学问不是封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封建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在《四书》《五经》和诗赋方面,农医百工之学很少问津。所以,世家大族器重和传播的文化,主要是一种以经学和文学为主的人文文化”,是说很少问津,并非不传播农医百工之学。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卡尔•林奈,那位给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做出了分类的伟大的瑞典生物学家,将昆虫单独放在了一个类群里,部分原因是他相信它们根本没有脑。也许那并不是很令人惊讶,因为如果你把一只果蝇的头掀掉,它还是能近乎正常地活上好几天,能飞、能走、能交配。当然,最终它会饿死,因为没有嘴就意味着没有食物。昆虫能在没有头的状态下存活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在头部有一个主脑,还有一条贯穿整个身体的神经索,神经索的每个节点上都有“迷你大脑”。因此,不管脑袋在不在,很多功能还是能行使的。
昆虫有智力吗?呃,这取决于你所说的智力是什么。根据门萨高智商俱乐部的理论,智力是“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时,恐怕没人会再主张说昆虫有资格成为高智商俱乐部的成员了,但事实上,它们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有些事情我们原本认为是真正拥有大脑的大型脊椎动物的专利,结果也在我们这些小小朋友的能力范围之内。
但并不是所有的昆虫都生而平等,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些生活单调、栖境简单的昆虫是最不灵光的,如果你大半辈子都只是安逸地窝在动物的巢穴中,把用来吸血的吻部扎进一条血管里,那你确实不需要所罗门的智慧。然而,如果你是一只蜜蜂、胡蜂或者蚂蚁,那就需要更多的智力了。最聪明的昆虫是那些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寻找食物,并且彼此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那些与很多其他全体一起生活在一个社群里的。这些小动物必须不断地做出判断:那边那个黄黄的东西是藏有甘甜花蜜的花朵,还是一只有点饿了的蟹蛛?我能否独自把那根松针抬走?还是需要我们几个一起?我需要喝一口这个花蜜给自己续航,还是应该把它带回家给妈妈?
社会性昆虫会进行分工,分享经验,还会用一种先进的方式来“互相交谈”。这需要思考能力。引用查尔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的话“蚁脑乃是这个世界上的最不可思议的物质原子之一,也许比人脑更加不可思议。”他说这句话时还不知道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蚂蚁能够向其他蚂蚁传授技能。
长久以来,教学能力一直被视为我们人类所独有的,这几乎是先进社会的明证。有三条具体标准可以把教学和其他交流区别开来;必须是一种仅在老师遇到一个“无知”的学生时发生的活动,必须包含老师的付出,必须让学生比自己摸索学习得更快。这个术语被用于交流概念和策略,因此蜜蜂的舞蹈一般不被看作教学行为——它更多是关于过程。
然而,人们发现蚂蚁能够通过一个叫作“前后跑”的过程,教给其他蚂蚁一些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有经验的蚂蚁为其他蚂蚁指明通往食物之路。这种情况出现在一种欧洲蚂蚁——白翅切胸蚁身上,它依靠树、石头等地标还有气味线索,来记忆从蚁丘到一个新的食物来源的路线。为了让多只蚂蚁都能找到食物,一只知道路的雌蚁(所有工蚁都是雌性)必须教会其他蚂蚁找路。
老师跑在前面带路,但要不时停下来,等它那些因为要花时间记路标,所以跑得慢一些的学生。当学生再次准备好时,它会用触角去碰老师,然后它们就继续踏上旅程。这种行为无疑满足了“真教学行为”的三大标准:这项活动只出现在老师遇到一个“无知”的学生时,包含着老师的付出(它必须停下来等待),而且让学生比自己摸索学得要快。
(摘编自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昆虫的奇妙生活》)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肯定了卡尔•林奈对于人类这个物种的分类,也认可他把昆虫单独放在一个类群里的做法及其理由。
B. 根据门萨高智商俱乐部的理论,昆虫确实不具备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昆虫根本不具备真正的智力。
C. 昆虫之间的智力有差异,在不同地方寻找食物并紧密联系的昆虫,比生活单调、栖境简单的昆虫灵光得多。
D. 文中“前后跑”意思是一只昆虫在前面带路,当后面的昆虫跟不上时,就停下来等它追上,然后继续往前走。
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举果蝇的头被掀掉后还能活几天的事例,是为了证明果蝇具有生存的智慧,它除了有一个主脑外,还有许多“迷你大脑”。
B. “这些小小朋友”“最聪明的昆虫”“分享经验”等拟人化的说法包含了作者对这些小昆虫的情感,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趣味性。
C. 下面的发现可以作为证明第四段中心观点的材料:蚂蚁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改变行动策略,通过联合来应对威胁,完成复杂任务。
D. 第一段中的“迷你大脑”和第四段中的“互相交谈”以及第五段中的“无知”,这三处所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
6. 昆虫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本文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D    
6. ①昆虫具备生存智慧,能为自己留有生存后路。
②部分昆虫也具有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
③昆虫能够观察到环境的变化,并能够学会分工协作、分享经验。
④昆虫也具有教学能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也认可他把昆虫单独放在一个类群里的做法及其理由”理解片面。根据后文“昆虫能在没有头的状态下存活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在头部有一个主脑,还有一条贯穿整个身体的神经索,神经索的每个节点上都有‘迷你大脑’”,可知作者并不认为部分昆虫没有脑。
B.“昆虫确实不具备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昆虫根本不具备真正的智力”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但事实上,它们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有些事情我们原本认为是真正拥有大脑的大型脊椎动物的专利,结果也在我们这些小小朋友的能力范围之内”可知,部分昆虫具备智力因素。
D.“当后面的昆虫跟不上时,就停下来等它追上”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老师跑在前面带路,但要不时停下来,等它那些因为要花时间记路标,所以跑得慢一些的学生”可知,昆虫“老师”并不是只有在“学生”跟不上时才停下。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大意,赏析作品的语言艺术的能力。
D.“这三处所使用的引号有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说法有误。第五段“必须是一种仅在老师遇到一个“无知”的学生时发生的活动”中的“无知”指的就是知识内容有所欠缺,选用的是本义,这里用引号,是表示强调。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所引的果蝇的例子“昆虫能在没有头的状态下存活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不仅在头部有一个主脑……很多功能还是能行使的”可知,昆虫具备生存智慧,能为自己留有生存后路。
根据第二段“但事实上,它们的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有些事情我们原本认为是真正拥有大脑的大型脊椎动物的专利,结果也在我们这些小小朋友的能力范围之内”可知,部分昆虫也具有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
根据第三段“最聪明的昆虫是那些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寻找食物,并且彼此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换句话说,就是那些与很多其他全体一起生活在一个社群里的”“这些小动物必须不断地做出判断”可归纳出:昆虫能够观察到环境的变化,并能够学会分工协作、分享经验。
根据第四段及后文的内容“这需要思考能力”“他说这句话时还不知道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蚂蚁能够向其他蚂蚁传授技能”“然而,人们发现蚂蚁能够通过一个叫作‘前后跑’的过程,教给其他蚂蚁一些技能”可归纳出:昆虫也具有教学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大姐既关心母亲,又愿参加小弟弟的洗三典礼。况且,一回到娘家,她便是姑奶奶,受到尊重: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个有出息的小媳妇,既没给娘家丢了人,将来生儿养女,也能升为老太太,代替婆婆——反正婆婆有入棺材的那么一天。她渴望回家。是的,哪怕在娘家只呆半天儿呢,她的心中便觉得舒畅,甚至觉得只有现在多受些磨炼,将来才能够成仙得道,也能像姑母那样,坐在炕沿上吸两袋兰花烟。是呀,现在她还不敢吸兰花烟,可是已经学会了嚼槟榔——这大概就离吸兰花烟不太远了吧。
有这些事在她心中,她睡不踏实,起来的特别早。也没顾得看三星在哪里,她就上街去给婆婆买油条与烧饼。在那年月,粥铺是在夜里三点左右就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的。据说,连上早朝的王公大臣们也经常用烧饼、油条当作早点。大姐婆婆的父亲,子爵上朝与否,我不知道。子爵的女儿可的确继承了吃烧饼与油条的传统,并且是很早就起床,梳洗完了就要吃,吃完了发困可以再睡。于是,这个传统似乎专为折磨我的大姐。
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她不由地说出来:“喝!干冷!”这种北京特有的干冷,往往冷得使人痛快。即使大姐心中有不少的牢骚,她也不能不痛快地这么说出来。说罢,她加紧了脚步。身上开始发热,可是她反倒打了个冷战,由心里到四肢都那么颤动了一下,很舒服,像吞下一小块冰那么舒服。她看了看天空,每颗星都是那么明亮,清凉,轻颤,使她想起孩子们的纯洁、发光的眼睛来。她笑了笑,嘟囔着:只要风别大起来,今天必是个晴美的日子!小弟弟有点来历,洗三遇上这么好的天气!
想到这里,她恨不能马上到娘家去,抱一抱小弟弟!
不管她怎样想回娘家,她可也不敢向婆婆去请假。假若她大胆地去请假,她知道,婆婆必定点头,连声地说:克吧!克吧!(“克”者“去”也)她是子爵的女儿,不能毫无道理地拒绝儿媳回娘家。可是,大姐知道,假若她依实地“克”了,哼,婆婆的毒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不,她须等待婆婆的命令。
命令始终没有下来。首先是:别说母亲只生了一个娃娃,就是生了双胞胎,只要大姐婆婆认为她是受了煤气,便必定是受了煤气,没有别的可说!第二是:虽然她的持家哲理是: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可是,门口儿讨债的过多,究竟有伤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尊严。她心里不大痛快。于是,她喝完了粳米粥,吃罢烧饼与油条,便计划着先跟老头子闹一场。可是,佐领提前了溜鸟的时间,早已出去。老太太扑了个空,怒气增长了好几度,赶快拨转马头,要生擒骁骑校。可是,骁骑校偷了大姐的两张新红票子,很早就到街上吃了两碟子豆儿多、枣儿甜的盆糕,喝了一碗杏仁茶。老太太找不到男的官校,只好向女将挑战。她不发命令,而端坐在炕沿上叨唠:这,这哪像过日子!都得我操心吗?现成的事,摆在眼皮子前边的事,就看不见吗?没长着眼睛吗?有眼无珠吗?有珠无神吗?不用伺候我,我用不看谁来伺候!佛爷,连佛爷也不伺候吗?眼看就过年,佛桌上的五供擦了吗?
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端着细炉灰面子,到了佛桌前,婆婆已经由神佛说到人间:啊!箱子、柜子、连三上的铜活就不该动动手吗?我年轻的时候,凡事用不着婆婆开口,该作什么就作什么!
大姐不敢回话。无论多么好听的话,若在此刻说出来,都会变成反抗婆婆,不服调教。可是,要是什么也不说,低着头干活儿呢,又会变成:对!拿蜡扦儿杀气,心里可咒骂老不死的,老不要脸的!那,那该五雷轰顶!
大姐含看泪,一边擦,一边想主意: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去请教婆母怎么作这,或怎么作那。她把回娘家的念头完全放在了一边。待了一会儿,她把泪收起去,用极大的努力把笑意调动到脸上来:奶奶,您看看,我擦得还像一回事儿吗?婆婆只哼了一声,没有指示什么,原因很简单,她自己并没擦过五供。
果然是好天气,刚到九点来钟,就似乎相当暖和了。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阳光是那么亮,连大树上的破老鸹窝看起来都有些画意了。俏皮的喜鹊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喳喳地赞美着北京的冬晴。
大姐婆婆叨唠到一个阶段,来到院中,似乎是要质问太阳与青天,干么这样晴美,可是,一出来便看见了多甫养的鸽子,于是就谴责起紫乌与黑玉翅来:养着你们干什么?就会吃!你们等着吧,一高兴,我全把你们宰了!
大姐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她连叹口气的权利也没有!
在我们这一方面,母亲希望大姐能来。前天晚上,她几乎死去。既然老天爷没有收回她去,她就盼望今天一家团圆,连出嫁了的女儿也在身旁。可是,她也猜到大女儿可能来不了。谁叫人家是佐领,而自己的身分低呢!母亲不便于说什么,可是脸上没有多少笑容。
(有删改)
【注】《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描写了被圈养了三百多年的旗人整天提笼架鸟,斗蛐蛐,吸鼻烟,什么正经事都不做的寄生虫一般的生活。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姐婆婆一生气就要找人闹一通,一般都是先找她老头子,然后再找她儿子,都找不到时就找儿媳妇。逮着儿媳妇一骂就要骂好久,甚至连鸟儿都骂。
B. 大姐的丈夫是个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没有担当的人。他身为骁骑校,只会养鸽子,在他老娘要找人撒气时候,还偷了妻的两张新红票子到街上吃茶。
C. 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对天空高、蓝,阳光明亮,喜鹊喳喳叫等北京冬天美景的描写反衬出大姐婆婆内心的烦躁和刻薄。
D. 母亲经历几乎死去的风险生下儿子,她期望大女儿能够回家,但也预测到女儿婆婆不让她回家,虽然心里有些失望和不舒服,但也无可奈何。
8. 《正红旗下》见微知著,揭示了清末北京老城内旗人的生存危机。请结合选文中大姐婆婆这一人物作简要分析。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民俗世相”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答案】7. A    8. ①大姐婆婆家穷得靠借债度日,还满脑子等级观念,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身份为荣,讲究老规矩老理儿。
②秉持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的持家哲学,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    
9. ①选文于民俗世相的精雕细刻中,真实反映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
②在民俗方面,选文对旗人吃早点的传统、筛炉灰擦五供的家务等老北京风土人情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③在世相方面,选文通过对大姐家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刻画了朴实厚道能干而又受尽委屈的大姐,尖酸刻薄、好吃懒做的大姐婆婆等京城满族众生相。
④选文使读者身临其境,以一斑窥全貌,具体感知那个年代老北京底层旗人生活的艰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大姐婆婆一生气就要找人闹一通,一般都是先找她老头子,然后再找她儿子,都找不到时就找儿媳妇”错误,文中只说是今天讨债人让她心里不痛快,她要去找老头子闹一下,没有说她一般情况下是个什么样子,以及找人撒气的顺序。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原文“虽然她的持家哲理是: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大姐婆婆的父亲,子爵上朝与否,我不知道。子爵的女儿可的确继承了吃烧饼与油条的传统”“可是,门口儿讨债的过多,究竟有伤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尊严。她心里不大痛快”“不,她须等待婆婆的命令”可知,大姐婆婆家穷得靠借债度日,还满脑子等级观念,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身份为荣,讲究老规矩老理儿。
原文“虽然她的持家哲理是: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门口儿讨债的过多”可知,大姐婆婆好吃懒做,拿腔拿调,在维持家用上也秉持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的持家哲学,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高中学生写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要亮明观点,然后从文中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价。
本题要求围绕关键词“民俗世相”写出你的短评思路。注意筛选出文中体现“民俗世相”的内容,再进行评价。
原文“也能像姑母那样,坐在炕沿上吸两袋兰花烟”“现在她还不敢吸兰花烟,可是已经学会了嚼槟榔”“据说,连上早朝的王公大臣们也经常用烧饼、油条当作早点”“骁骑校偷了大姐的两张新红票子,很早就到街上吃了两碟子豆儿多、枣儿甜的盆糕,喝了一碗杏仁茶”等内容可知,选文于婆媳之间的关系,街上早点小摊等民俗世相的精雕细刻中,真实反映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
原文“在那年月,粥铺是在夜里三点左右就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的。据说,连上早朝的王公大臣们也经常用烧饼、油条当作早点”“佛爷,连佛爷也不伺候吗?眼看就过年,佛桌上的五供擦了吗”“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端着细炉灰面子”可知,在民俗方面,选文对旗人吃早点的传统、筛炉灰擦五供的家务等老北京风土人情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
原文“她睡不踏实,起来的特别早。也没顾得看三星在哪里,她就上街去给婆婆买油条与烧饼”“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大姐不敢回话。无论多么好听的话,若在此刻说出来,都会变成反抗婆婆,不服调教”“大姐含看泪,一边擦,一边想主意: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去请教婆母怎么作这,或怎么作那。她把回娘家的念头完全放在了一边”“大姐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她连叹口气的权利也没有”“子爵的女儿可的确继承了吃烧饼与油条的传统,并且是很早就起床,梳洗完了就要吃,吃完了发困可以再睡”“哼,婆婆的毒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老太太找不到男的官校,只好向女将挑战。她不发命令,而端坐在炕沿上叨唠”“啊!箱子、柜子、连三上的铜活就不该动动手吗?我年轻的时候,凡事用不着婆婆开口,该作什么就作什么”可知,在世相方面,选文通过对大姐家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刻画了朴实厚道能干而又受尽委屈的大姐,尖酸刻薄、好吃懒做的大姐婆婆等京城满族众生相。
原文“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她不由地说出来:‘喝!干冷!’”“这种北京特有的干冷,往往冷得使人痛快”“不管她怎样想回娘家,她可也不敢向婆婆去请假”“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大姐含看泪,一边擦,一边想主意”“大姐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她连叹口气的权利也没有!”“可是,她也猜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4届云南省高三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河北省泊头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