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全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专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全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专练(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下册期末复习之翻译句子《齐桓晋文之事》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3.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5.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6. 抑王兴甲兵,
试题预览
高一下册期末复习之翻译句子
《齐桓晋文之事》
1.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6.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7.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8.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9.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10.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11.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庖丁解牛》
1.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3.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烛之武退秦师》
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3.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鸿门宴》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3.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6.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谏逐客书》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3.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6.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7.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8.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9.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谏太宗十思疏》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


5.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9.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答司马谏议书》
1.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2.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阿房宫赋》
1.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3.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
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3.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5.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6.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7.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8.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9.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11.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参考翻译
《齐桓晋文之事》
1.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谈到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2.安抚老百姓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便没有人能抵御他了
3.《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测到。’──(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
4.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这样去做)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转动。
5.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他)到他人身上罢了。
6.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的生命受到危害,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之后在心里才痛快么。
7.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还不足,哪里还顾得上(或者: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
8.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的。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
9.你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
10.我(的确)不是吝惜那钱财而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了。
11.用秤称,这样以后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这样以后才能知道长短。
12.(大王)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13.所以圣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向上足够用来侍奉父母,向下足够用来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跟随国君走了
14.慎重办理学校教育,把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
15.老年人穿丝衣服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不会有这样的事情。

《庖丁解牛》
1.我所追求的是天道(或者: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
2.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
3.那牛骨节间有空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4.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烛之武退秦师》
1. 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2.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 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4. 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张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到损害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5.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达到这个地步的。依靠他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代替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鸿门宴》
1.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的告诉了他。
3. 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
4. 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闭了贮藏财物、兵甲的处所,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5.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
6. 范增多次向项王递眼色,多次举起他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回应。
7. 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8. 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总在沛公身上啊。
9. 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天下人都背叛他。
10.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谏逐客书》
1、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2、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3、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4、既然这样做,那么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5、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在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在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6、现在竟然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7、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8、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9、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谏太宗十思疏》
1、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2、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穷的福禄。
3、(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4、(历代)所有的帝王,都承受着上天的重大使命,没有不(因为)深深地忧虑而治国成效显著,功业建成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取得天下容易而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2022年-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文学类阅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