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华容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时量150分钟,共150分。答题前,考生要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条形码横向平整地粘贴在规定区域。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
试题预览
华容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卷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时量150分钟,共150分。答题前,考生要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条形码横向平整地粘贴在规定区域。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 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
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
1. 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
B.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 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D. 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与土地分不开。
B. 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区别。
C.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化,同时推动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D. 进入21世纪前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原因就是国家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B. 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
C. 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D. 振兴乡村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农业转型也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让农业有吸引力。
4. 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 为什么说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
【答案】1. C    2. D    3. C    
4. “新”体现的三个方面:①打造新农村;②发展新农业;③培育新农民。    
5. ①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②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③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错误,原文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B.“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错误,这是“机械的团结”的特点。
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是“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并没有比较两者。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原因就是国家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错误,原文是“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错误,原文是“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干已给出答题范围,在材料三,根据第二段“乡村振兴就是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可得出打造新农村;
第三段“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可得出发展新农业;
第四段“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可得出培育新农民。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得出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
“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可得出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可得出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演变
[英]约翰•高尔斯华绥
濛濛细雨,从剧院里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倒有不少双轮和四轮马车驶过去,有的停在路边上,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有的想都没想惹我们注意,而每辆出租汽车看上去却都搭上了乘客。在皮卡迪利广场,我们再也等不下去了,便只好叫住一辆四轮马车,让它带着我们慢悠悠地走完一段漫长的路程。
一阵轻微的西南风从敞开的车窗吹进来,风里有一种变化的气味,那种潮湿的气味四处弥漫,甚至侵袭到各个城镇的中心,使善于观察它们形形色色活动的人想到一种无休无止的力量永远在呼喊:“变下去!变下去!”可是,马蹄单调不变的嗒嗒声,窗子的吱吱声,车轮在地上颠簸的嘎登嘎登声,不紧不慢地,吵得我们昏昏欲睡,终于到家的时候,我们简直都快睡着了。
车费是两先令,在交给车夫之前,我们站在灯光下,这才偶然抬起了头。这个车夫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脸又瘦又长,下巴和下垂的灰须仿佛永久贴在他那蓝色旧大衣竖起的领子上。不过他脸上最显眼的特征还是腮帮子那两道沟,又深又空,看上去那张脸是由一些没有黏着肉的骨头拼成似的,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盯着他那匹马的尾巴。我们中间有一位把车钱递给他,他把钱接了过去,什么也没有说。但我们正走进花园大门时,却听见他开了口:“谢谢您啦!您可救了我一命。”
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一句怪话,便又关上了大门,走回到马车跟前来。
“情况糟到这个地步吗?”
“是啊,”车夫答道,“到头啦——这差使。现在没人需要我们了。”于是,他扬起鞭子,打算把车赶走。
“像这样糟有多久了?”
车夫又垂下了手,仿佛乐于让它歇一歇似的,文不对题地回答说:“我赶了三十年车。”
接着,他又盯住马尾巴发起呆来,只有一个个问题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来说说他自己。
“我倒不怪出租汽车,我谁也不怪。让我们赶上了,就这样赶上了。”
“你们真快断顿了吗?”
车夫苦笑了一下,那两个深坑之间的笑容实在奇特,恐怕很难在一张人脸上看得到。
“可以这么说,”他说道,“唉,才有多少呢?今儿个,我拉上你们之前,只挣了十八便士;昨儿个挣了五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而我一天得挣七先令交租车费,那还算是便宜的。有很多车主都破产关门了,一点也不比我们强。他们这会儿撇下我们,再容易不过了,你总不能教铁石心肠发慈悲吧,能吗?”他又苦笑了。
我们中间一个人低声说,公众都爱乘坐出租汽车。
车夫转过脸,透过黑暗凝视着下边。
“公众?”他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唉,他们都要坐出租汽车。那是很自然的。他们坐在那里面来来去去快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嘛。我等了七个钟头才拉上你们。你们那会儿正找出租汽车。人们叫不到出租汽车时,才坐我们马车,所以通常他们的脾气都挺大。”
“我们都为你难过,谁也想不到——”
他低声打断我们的话:“难过也顶不了饭……眼下没有谁能给我找个活儿干了。我干这活儿年头太长了。还有什么别的路可以走呢,可能也只有进济贫院。”
听着我们抱怨世道似乎太残酷,他又苦笑了。
“是呀,”他说得很慢,“对我们是狠了一点,我们根本没有招惹谁呀。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让我来说的话。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我想过了,想不清有什么道理,但也只能这样了。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我也说不准,会不会为再赶不了车心里难受,这太让我丧气了。”
于是他又一次举起鞭子。
这一次,他说了声“真谢谢你们啦”,就用鞭子磕了磕马的肋部。那个被遗忘了的牲口像从梦中被唤醒似的迈动了腿,开始把马车从我们面前拖走。他们在灯光衬出的一丛丛树影之中,非常缓慢地沿路而去。
在我们的头上,云朵像艘船一样正乘着带有变化气味的风,疾速地驶过黑河似的天空。马车看不见了,那股风依然把那即将消失的车轮慢慢转动的声音送到我们耳边。
(选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从剧院里出来,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每辆出租汽车看上去却都搭上了乘客”,预示着“我们”只能乘坐马车。
B. 小说中描写“风里有一种变化的气味”“一种无休无止的力量永远在呼喊”,渲染一切都在变化的氛围,象征时代变迁。
C. 小说描写车轮声的缓慢沉闷和“我们”昏昏欲睡,真切地表现了马车的缓慢节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人们方便快捷的生活需要。
D. 小说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穷苦人们的同情和对社会的严厉批评。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描写马车“有的停在路边上,有气无力地招呼我们”,表现了马车生意难做,与出租车生意忙碌形成对比,为下文的故事情节作铺垫。
B. 小说具体描写马车夫的外貌形象,尤其突出“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等特征,形象地表现了马车夫情绪的低落和生意的艰难。
C. 小说描写马车夫在谈话过程中多次“扬起马鞭”这一细节,既表现了马车夫的职业习惯,又表现了马车夫对谈话内容感到厌倦,急于离开。
D. 小说结尾“云朵像艘船一样正乘着带有变化气味的风,疾速地驶过黑河似的天空”一句,既描写自然环境,也暗示了社会环境,与前文相呼应。
8. 请概括本文主人公马车夫的形象特征。
9. 小说以“演变”为题意蕴深刻,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 D    7. C    
8. (1)生活艰辛;(2)有感恩心;(3)对时代演变感到无奈;(4)对前途迷茫。    
9. (1)“演变”在文中指由马车变为出租车;(2)时代发展演变(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的必然;(3)有些人和事物会被淘汰,作者对此感到无奈和同情;(4)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演变。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
D.“作者对社会的严厉批评”错误,文中没有体现,属于过度解读文本,这篇小说主要是展现时代发展演变中穷苦人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穷苦人的同情,并不是批评讽刺社会。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厌倦”错误,由车夫所说的话以及“车夫又垂下了手,仿佛乐于让它歇一歇似的”这一表现可知,车夫是乐于和“我们”交谈的,“扬起马鞭”是马车夫的职业习惯。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由“这个车夫看上去有六十岁上下,脸又瘦又长,下巴和下垂的灰须仿佛永久贴在他那蓝色旧大衣竖起的领子上。不过他脸上最显眼的特征还是腮帮子那两道沟,又深又空,看上去那张脸是由一些没有黏着肉的骨头拼成似的,中间深陷出一双眼睛,一点儿神采也没有”“您可救了我一命”“今儿个,我拉上你们之前,只挣了十八便士;昨儿个挣了五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而我一天得挣七先令交租车费,那还算是便宜的”可以看出马车夫的生活是艰辛的,以六十岁上下的高龄来做马车夫,而且瘦弱,认为我们所付的钱救了一命,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马车夫的生活是相当艰辛的。
(2)由我们付给车费时马车夫的表现来看,“谢谢您啦!您可救了我一命”,最后临走之前“他说了声‘真谢谢你们啦’”,他付出劳力,我们付出金钱,这本是理所应当之事,而他反复向我们道谢,这表明他有感恩之心。
(3)由“我倒不怪出租汽车,我谁也不怪。让我们赶上了,就这样赶上了”“对我们是狠了一点,我们根本没有招惹谁呀。可是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让我来说的话。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我想过了,想不清有什么道理,但也只能这样了”可以看出,面对时代的演变进步,马车夫是无奈的。
(4)由“还有什么别的路可以走呢,可能也只有进济贫院”“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我也说不准,会不会为再赶不了车心里难受,这太让我丧气了”可以看出,马车夫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感到迷茫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丰富意蕴的能力。
理解标题的意蕴,一般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逐步挖掘。
首先理解标题的字典意思。“演变”指发展变化。
然后到文中找到“发展变化”的对象。
由“我们简直搭不上一辆出租汽车。倒有不少双轮和四轮马车驶过去……这差使。现在没人需要我们了……他们都要坐出租汽车……人们叫不到出租汽车时,才坐我们马车”可知,这“演变”是说交通工具的变化,即由马车变为出租车,也是职业的变化,马车夫被司机替代。
由“一件东西来了,就把另一件东西挤走了,就这样挤下去”可知,这“演变”还是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这是时代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由“我们的末路很快要到了——不会有多久”可知,在演变的过程中,终有一些人或事物会被淘汰,但这是历史的必然,对此作者是同情而无奈的。
结合全篇来看,要想在时代的演变中不被淘汰,就需要与时俱进,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考生可以结合这些方面分析标题的意蕴。
二、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使用的年号,皇帝年号可以纪年,新皇帝即位一般要改年号。
B. 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致仕,指入仕当官。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都是相同意思。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13.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14. 课内翻译: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老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差别。    
14. (1)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我希望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小司仪官。
(2)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善事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他境”前省略介词“于”,“(于)他境”作“窜”的补语,“盗悉窜他境”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诘盗”是“移书”的目的,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致仕,指入仕当官”错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致事”、“休致”等也都指官员辞职归家。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错误,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可知,曾公亮认为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此项事务,于是推荐他,是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处理),并非使者偕同赵滋前往调解的。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此禁物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强”,强盗行为;“间”,区别。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会”,诸侯之间的盟会;“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上一个『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南京市“校际联合体”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