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审题人:备课组长: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
试题预览
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备课组长: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具有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材料二:
“历史想象力”,不仅是一个诗歌“写什么”的功能概念,同时也是“怎么写”的本体概念。“历史想象力”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和当下关怀,对生存、个体生命、文化之间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有深度理解和自觉挖掘意识,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处理时代生活血肉之躯上的噬心主题。“历史想象力”,应是有组织力的思想和持久的生存经验深刻融合后的产物,这样的诗是有巨大整合能力的诗,它不仅可以是纯粹的和自足的,同时也会把历史和时代生存的重大命题最大限度地诗化。它不仅指向文学的狭小社区,更进入广大的有机知识分子群,成为影响当代人精神的力量。
丰富的想象力,是一切艺术的主要特征。但是,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诗歌话语固有的具体生存语境压力和词语使用的全部历史留下的语义积淀,决定了我们在衡量诗歌文本中的想象力的价值时,必须同时将其对“历史生存的命名力”考虑进来。所以我们要讨论的有关先锋诗歌“想象力”问题在当下的含义,无疑应当将“历史想象力”作为重点之一。
(摘自陈超《重铸诗歌的“历史想象力”》,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寅恪先生认为治学之时,需借助历史的想象力,入古人之境,才能比较准确、深刻地评论古人的学说。
B.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C.历史想象的构造性,体现在入情合理地追叙真人真事和赖以说明问题的“想象的共同体”两个方面。
D.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祛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与艺术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但仍应确保其真实性。
B.胡适“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论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都旨在说明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
C.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想象力的价值。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针对“历史想象力”这一内容展开,不过二者所涉及的领域并不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历史想象力范畴的一项是(   )
A.小说《鼠疫》描写了一个北非城市突发鼠疫后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表现了勇者“知其不可而为之”、坚持正义的精神。
B.瓦特看到开水沸腾,壶盖跳动便猜想有看不见的东西推动了壶盖运动,通过反复观察得出是水蒸气的力量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C.李白在《登太白峰》中写到自己在日落时分登上太白峰,听到太白星向他问候,并且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大门,让他与月亮无比接近。
D.莱特兄弟拆开父亲送的“蝴蝶玩具”,大胆设想除了鸟、蝴蝶等动物之外,人工制造的物品也可以飞天,最终发明了飞机。
4.红学研究中曾有过的“索隐派”有哪些错误的做法。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5.怎样衡量现代诗是否具备优秀的“历史想象力”,请结合我们学过的诗歌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进谏
麦浪闻莺
那天午后,我是被府中一浪盖过一浪的吵闹声给惊醒的。
我很恼火,同时也深感意外。我,荀息,晋国的上大夫自入仕以来,一直秉承尽忠王事之志,展平生所学,夙夜为大王参赞军机,伴君东征西讨,使得大晋在十数年间尽灭骊、耿、霍、魏、狄戎等周边小国。后来,我又复献假道伐虢之计,先后用了五年时间,灭掉了强敌虞和虢,这就是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始末,从而使我大晋岿然屹立在纷乱的春秋时代。当然,我在追随大王成就宏图霸业之时,身心日益疲惫,年老体衰。特别是长年征战烙在我肌体内的刀伤箭疼,一到雨季就会发作,令我苦不堪言。为此,我不得不向大王告假,想颐养一些时日。
为给自己营造一个清静的休养环境,我特地奏请大王恩准,在府门外挂了块“谢绝拜访”的牌子,并严令侍卫把守。
然而,这天午后,看来我是无论如何也小寐不成了,因为我的侍卫惊慌失措地跑进来禀告说:“右将军毕万他们,已持剑闯进客厅了!”
我素知,毕万将军是个很威猛的人,曾追随大王出征灭过霍、魏和耿三国。凯旋后,大王便将魏地赐给了他。此时,他不待在封地,怎么还会带着人闯进我的府第呢?难道,他想谋反,并诛杀于我?
为此,我当即披衣而起,拖着病躯拄着竹杖出来质问毕万说:“将军意欲何为?
没想到,毕万竟流了泪,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并抽出佩剑横在自己的颈脖说:“荀大夫哇,您得救救大晋哪!不然,我就死在您面前……”其他大臣也全都呼啦啦地跪下来,如丧考妣般号啕大哭说:“荀大夫哇,您得救救我大晋哪,呜呜呜。”
我一时惊愕万分,便踉跄着挽起了毕万,请他断断续续地讲述事情经过——
也就是在公元前672年的九月间,大王晋献公率大军攻打骊戎国,不仅将骊戎的众多城池纳入我大晋版图,也将一对妩媚娇艳的姊妹花揽入了怀中——也就是骊戎国的第一美人骊姬和她的妹妹骊紫。大王自此如获至宝,对这对姐妹花宠爱有加,遂成天沉迷于酒色,不谋朝政,不圈进取。这还不算,大王为进一步获得美人欢心,竟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令强征十数万青壮年劳力,花费银粮无数,意欲修筑两座九层高台,以供与两位爱妃歌舞游宴。
“难道,就没有一个大臣劝阻么?”我恼怒至极,“即便大王为政有失,我们做臣子的,可要劝阻哇!”
“当然有”,毕万擦拭着眼泪说,“前四日,左将军赵夙入殿进谏,被大王厉声斥责逐出;前三日,里克大人进殿劝谏,被大王廷杖四十逐出;今日朝会时,大王竟令刀斧手将魏御史斩于宫门外……”
“嗬,那,那右将军你,为什么不上殿进谏呢?”我立时感到一阵眩晕。天啦,大王这是怎么了?我愣了愣,强按着胸中的愤懑白了毕万一眼说:“将军乃大王的心腹爱将,明知事态的是非曲直严重,不尽臣责以正君听,倒要横颈自刎于我堂前,是何居心呢?”
毕万瞬时涨红了脸,一边呜咽一边辩解道:“我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哪,怎能提剑上殿进谏﹖再说,大王已将魏御史立斩于宫前……”
我顿时悲愤难抑,顺势推搡了毕万一把说:“我等既为人臣,无论是为君王计,还是为天下安,均应耿言直谏,匡正大王的过失,怎能趋利以避之?我这就进宫去。”
晋王宫前,旌旗猎猎。抬望眼,但见王旗杆上,一颗长发飘飘的头颅,正迎风翻滚。可怜的魏御史啊!我猛地咳嗽起来,心在滴血,便顿了顿手中的竹杖,佝偻着腰身疾步拾级而上。
此时,大王正在欢悦地饮酒。他见我大步上前,便颔首对我说;“荀大夫别来无恙?爱卿不在府中静养,怎的就进宫了呢?”接着,他突然断喝道:“若是再为筑高台扬国威之事而来,寡人必斩其首,啖其血!”
我的血又凝固了一层。我就拱手说;“大王,这些天,老臣在家静养时,练就了一个小把戏,就是把棋子堆起来,再在上面摆鸡蛋,且纹丝不动,今特来献之。”
大王的脸一时阴晴不定起来。少顷,他就说:“那爱卿可以一试。”我放下竹杖,盘腿坐下。先一一摆好12个棋子,然后再往棋子上一个个放鸡蛋。
骊姬和骊紫先是掩嘴惊呼起来说:“哟,荀大夫,小心哪!”
大王也随之惊呼说:“小心小心,危险哪!”
我轻轻地放下手中的鸡蛋,缓缓地站起身,复又跪倒在地说:“大王啊,棋上累卵可重来,大厦将倾难收哇!君不见,我大晋本就地贫民瘠,近年来开疆拓土,更是耗费甚巨。现如今十数万人筑高台,来年谁来种地交粮呢?还有,秦楚齐燕等强敌一直环伺周边,只待我大晋一朝内乱。您说,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儿吗?”
大王听了,顿时吓白了脸,对我长揖到地说:“寡人即刻下诏,停筑九龙台就是。”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息追忆了自己在晋十数年的光辉事迹,协助晋君“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勾勒出他忠心为国又机智过人的形象。
B.“毕万竟流了泪,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表现了其人虽然忧心国事但性格懦弱,故不敢去进谏,只能求助荀息。
C.在荀息进谏之前,已有多位大臣因此遭到迫害,但并未阻止他劝阻君主的决心,衬托出荀息的忠君不二,大义凛然。
D.“我的血又凝固了一层”,表明荀息在听到晋君的呵斥后更为寒心,同时也越发冷静继而采取了更委婉的劝谏方式。
7.文中对数位大臣因劝谏而下场凄惨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间的推进,劝谏的大臣结局越发悲惨,反映出晋君的脾气越发暴躁。
B.大臣们前赴后继地劝诫君主,正是他们忠君爱国的体现。
C.对旗杆上魏御史头颅的特写,说明荀息有感于谏臣的死亡,对晋君充满了仇恨。
D.以大臣之忠心与君王之残暴作对比,突出了对于君主劳民伤财、残害忠良的批判之意。
8.在传统的史传作品中,为了凸显记叙的真实客观,叙述者多藏匿于文本之外,但此篇小说却以“我”的口吻徐徐道来,你认为这种写法有何妙处?
9.同样是规劝他人做自己不乐意的事情,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能言善辩的薛宝钗曾两次劝贾宝玉读书,都无一例外失败了﹔而在此篇小说中,荀息却在多位大臣劝谏失败的情况下,成功说服了晋君,试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
(三)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B.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道:遵行;实行
D.长善而教其失者也  长:发扬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为“句读”。“句”是指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读”是指一句话后面的停顿。
C.“六艺” 指儒学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中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D.《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等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在《师说》中,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风气,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C.《礼记•学记》提到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D.《礼记•学记》将“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了善学者借助师长的重要性;以设喻的方式,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14.材料三中,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论证。他将善于提问比作什么?觉得怎样才算善于提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满江红•暮雨初收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②。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云泉约,指与美丽的景色相约。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六句写傍晚泊船情景。暮雨暂歇,夜幕降临,泊船江边,江水平静,对面岛屿上,水蓼疏淡,阵阵苇风带来凉意。
B.上片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手法,桐江波静、蓼草疏淡、船载灯火是静景,舟船帆落、渔人飞艇是动景,这里的动反衬出环境的静。
C.下片中“桐江好”,回叙旅途所见,以“好”字涵盖桐江之美,从烟、波、山着笔,言简义丰,极为传神。
D.下片中的“归去来”化用了晋代诗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开头一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16.王粲,字仲宣,所作《从军行》有“从军有苦乐”一句。柳永以此典作结,隐含哪些“苦乐”?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为例论证万物都是永恒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____①____,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____②____,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倒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曳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瞬。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拟物    排比    比喻    引用
B.拟人    排比    借代    引用
C.拟人    排比    比喻    借代
D.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19.如果删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似乎前后文衔接更加紧密。你怎么看?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句话是说规矩既有工具性,也有规范性。既然树立了规矩,便要有规范。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以规范的形式书写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共识。书写汉字,除了有形, ①    ,这样才能形神兼备。这也是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特点。但在信息化时代, ②   ,认为只要会写汉字,笔画顺序错误、书写随意,并无大碍。殊不知,这样的看法是忽视了汉字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独特文化魅力,行不具,则神必失。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历久弥新。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汉字的“形”赋予其“神”更深厚的意蕴。因此 ③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字书写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
如果对每个汉字寻根溯源,其中的笔画都有示意,表形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形义关系。因此,书写规范对识字、读文、释意这一认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汉字本身就是天地万物变化莫测的写照。汉字形体犹如自然物象,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长有扁,有正有斜,有断有连,有高有低……我们不可断章取义,破形断字。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
B.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C.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D.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书写汉字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又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无数次的选择构成人生,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
——网络名言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也许能种养麦。终归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一位母亲的回答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D    2.C    3.C    4.①将事实纳入了假想的框架。(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5.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如昌耀的诗歌,郭沫若的诗歌,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群体或个人的体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想象力的价值”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想象力价值的决定因素,质量的高下决定了诗歌想象力的价值。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将事实纳入了假想的框架,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历史想象力’要求诗人具有历史意识和当下关怀,对生存、个体生命、文化之间真正临界点和真正困境的语言有深度理解和自觉挖掘意识,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处理时代生活血肉之躯上的噬心主题”可知,现代诗要具备优秀的“历史想象力”,就要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例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中:现代诗人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
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这些现代诗歌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那个时代群体或个人的体验。
6.B    7.C    8.①第一人称有助于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勾勒出荀息从惊到怒再到悲的复杂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充实。
②与全知视角相比,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而展开,直到最后才明了荀息是如何成功劝谏晋君的,增加了故事悬念。
③第一人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更为真实亲切。    9.①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