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延边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延边州202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共8页,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
试题预览
延边州202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共8页,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标度,为文艺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近年来,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
无论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还是扶贫攻坚主旋律题材剧《山海情》,抑或是讲述中国抗疫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都是有口皆碑的文艺佳作,多时空、多维度展示了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卓越历程,映现出用奋斗成就梦想、以实干赢得幸福的时代底色。
这些作品为何会“出圈”,受到广大群众的追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生活,希望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情感温度、获得生活启示、激发精神力量。正是文艺工作者自觉地融入人民奋斗的时代征程中,文艺创作实践积极融汇于民族复兴大业中,用心用情地描述我们所处时代的丰富多彩,才能为中国奋进、人民奋进、民族奋进留下炽热的记录。“相比玄幻、穿越等题材,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扎根实际、源自人民,充满了烟火气。用心投入、用情体验、用力表达,不辜负时代的作品才更容易打动人。”胡智锋说。
在报告文学和长篇小说创作中,与党的革命史和新中国的发展史有关的文艺作品更是精彩迭出。何建明的《革命者》,丁晓平的《红船启航》,余艳的《守望初心》等,都在历史场景的复现中凸显了党史、新中国史中的重要事件或重要人物。文学创作一直是文艺事业的重心所在,这些作品别具精神的内力与艺术的魅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与诸多的启迪。
随着文化发展的丰富和多样化,文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伟大时代与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充满张力的建设性关系。文学属于社会,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再简单地在“自律性”审美逻辑中“任情”生长,而是在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自由而解放的辽阔天空中实现升华,呈现出新意义。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的“另一种存在”,从批判和否定现实存在的审美意义和合理性倾向,转变为一种耦合式、合作式的“生产性”相互关系,生活因此更加充满希望。
(摘编自段丹洁《中国文艺奏响时代奋进凯歌》,《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8日)
材料二: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展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普通人、家常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足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流行,说明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就能创作出更多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摘编自赵梦《以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人民日报》2022年5月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创造提供了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B. 作者认为,现实主义作品扎根实际、源自人民、充满了烟火气并且是作家用心投入、用情体验、用力表达的结果,更容易打动人。
C. 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只是在“自律性”审美逻辑中“任情”生长,还要在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自由而解放的氛围中升华。
D.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从社会热点和民生关切中获取灵感,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所以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精神生活的需求是优秀现实文艺作品受到广大群众追捧的重要原因。
B. 伟大时代与文艺创作之间呈现建设性关系。文学艺术反映伟大时代,伟大时代为文学艺术提供创作资源。
C. 两则材料中都提到文艺创作要扎根生活、源自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创作成功的关键。
D.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艺术和时代的关系。材料一侧重谈时代对文艺的影响,材料二侧重谈文艺能展现时代气象。
3. 下列选项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提出的“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山海情》聚焦脱贫致富主题,将扶贫工作难以开展的现实困难真实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B.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孙少安和孙少平等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C. 《大江大河》中的宋运辉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但其成功的背后均是时代转折的大幕起伏。
D. 《跨过鸭绿江》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平和而理性的现代性解读,展现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开阔视野。
4. 在2019年的文艺社科界委员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典喻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答元九书》)。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白居易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5. 如何创造出不辜负时代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C    
4. ①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创造提供了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白居易的观点一方面强调“合为时而著”,即立足时代,当今中国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都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映现时代底色。
②文艺创作应扎根社会实际,用心用情用力表达。白居易的观点另一方面强调“合为事而著”,即反映现实,扎根生活,关注民生,以充满烟火气的作品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声。
③伟大时代与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充满张力的建设性关系。白居易的观点在今天仍能给文艺工作者以启示,文艺的创作与发展,要符合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自由而解放的时代精神。    
5. ①创作内容: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或者融入时代,深入人民群众,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②创作方法: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③创作目的: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近年来,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选项说成“必将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将已然变未然。
B.“作者认为,……”说法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原文中观点是胡智锋说的,不是作者认为的。
C.“不只是……还要……”说法错误,不合逻辑。由原文“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不再简单地在‘自律性’审美逻辑中‘任情’生长,而是在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和自由而解放的辽阔天空中实现升华,呈现出新意义”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简单地……而是……”,不是“不只是……还要……”。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文艺创作要扎根生活、源自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说法错误,无中生有。由文中“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可知,“扎根生活”不是社会主义文艺立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是指个人和时代的相互作用。微观个体汇聚成时代发展的洪流,时代的“大幕起伏”也成就了微观个体的人生。
A.表述侧重于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
B.表述侧重体现微观个体的奋斗历程;
C.表述侧重体现个人和时代 相互作用,体现了“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双向奔赴”这一观点。
D.表述侧重体现“现实题材要有开阔视野”。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指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即立足时代。由材料一“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标度,为文艺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近年来,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可知,新时代新征程为文艺创造提供了实践素材与创作源泉。当今中国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都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主题映现时代底色。
“歌诗合为事而作”指文艺作品应该为现实而创作,即反映现实。由材料一“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扎根实际、源自人民,充满了烟火气。用心投入、用情体验、用力表达,不辜负时代的作品才更容易打动人”可知,文艺创作应扎根社会实际,扎根生活,关注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表达,以充满烟火气的作品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为时代发声。
由材料一“随着文化发展的丰富和多样化,文艺与日常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伟大时代与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充满张力的建设性关系”可知,伟大时代与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充满张力的建设性关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在今天仍能给文艺工作者以启示,文艺的创作与发展,要符合历史进步的必然要求,体现自由而解放的时代精神。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从创作内容上,由材料二“在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在人民的奋斗中汲取创作的养分,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可知,创造不辜负时代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再可结合材料二“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确定答案为“融入时代,深入人民群众,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
从创作方法上,由材料二“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可知,在创作方法上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从创作目的上,由材料二“……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就能创作出更多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可知,其创作目的是彰显当代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豹子头林冲
茅盾
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
日间那个失陷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在林冲心窝里打滚。
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烙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
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
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
他从没到过所谓“边庭”。据乡村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的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他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
“边庭”哪!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
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的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献媚“胡儿”!一伙吮咂老百姓血液的恶魔!
林冲拿起拳头在床沿猛捶一下,两只眼睛睁得更大了:
“咄!边庭上一刀一枪!——哈!”
那个杨志不是还在做这样的梦吗?“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前是不明不白掉了官职,现在又想到高俅那厮手里弄回个官儿来!林冲现在是再也不信那些话了,他倒觉得杨志有点可怜。虽然他杨志只不过想封妻荫子,但这一片孤忠终要被辜负吧!那献媚妥协的行径,林冲只觉得太卑劣。他不想占便宜,可亦不肯忍受别人的欺侮。那时候,他要报复!才不管是高太尉、高衙内,或是什么陆虞侯,他简捷地要他们的命!自从那天冤屈地被做成发配沧州的罪案后,他除了报仇,什么幻想都没有。
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因此那个“白衣秀士”王伦要他交纳什么“投名状”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泼皮原也是高俅一类,不过住在水泊罢了。为个人的利害去杀一个无仇无怨的人不是豹子头的性情!可是形势所逼,他只好应承。
他原打算杀一个看来不是善良之辈的过路人,不料最后碰到这倒霉的杨志!
暴躁在林冲胸口炸开,他皱眉向墙上的朴刀一望,翻身离床,拿了朴刀,便开门出来。
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林冲低头倒提朴刀,只顾往前走。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顿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
林冲剔起眉毛,再往前走。然而一个“转念”——“到底要结果哪一个?”
这青面兽原也与自己无仇无怨,但不是无抵抗的善良百姓,林冲觉得在“刀枪无情”的理由下原是问心无愧的。可现在呢?这汉子虽已露出更卑污的本相,但若乘他睡眼蒙胧就一刀了事,也不是豹子头做的,须吃江湖好汉们耻笑哪!
遥望聚义厅前两排戈矛剑戟,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顶了江湖上好汉的招牌却在这里把持地盘,妒贤嫉能!
林冲睁圆怒目向四下眺望。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争不成给王伦那厮把持了一世,却叫普天下落魄好汉,被压迫的老百姓,受尽腌臜气!
重下决心,林冲挺起朴刀,托开左手,飞步抢过聚义厅前,便转向右首耳房奔去。
“来者是谁?”
听到这声吆喝,林冲摆开步式,朴刀在怀,定睛前瞅。
“呀,林教头,是你!”
巡夜的小喽啰做出一副吃惊的脸相。林冲眼瞅着不说话。不是没了主意,却是在踌躇:他不忍多杀不相干的人。
“林教头,半夜三更到这里做什么?”
一句平常询问蓦地勾起误入“白虎堂”那回事,抬头一望,明明是“聚义厅”,不是“白虎堂”!
“林头领好武艺,这早晚也还打熬力气!”
林冲竟下意识点头,随即耳根发热,渐愧有生以来第一次说谎。
看着喽啰走远的背影,林冲倒提朴刀,头微微下垂,踏着冻雪,又走回卧房去。心中再次估量:腌臜畜生的王伦自然不配做山寨之主,但谁配呢?要有胆略,有见识,江湖闻风拜服才配哪!不乏自知之明的林冲想法和提刀出房时颇不同了。这被压迫者的圣地固然需要一双铁臂膊,但更需一颗伟大的头脑。
“梁山泊又不是他的!我在此又不是替他卖力!只是这地方可惜!”
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
1930年8月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取材于《水浒传》,但是对于“豹子头林冲”的形象塑造又有所突破:林冲的性格中既有朴实善良、隐忍安分的一面,又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B. 小说一开篇就写林冲因为白天杨志的话难受得睡不着,但是并没有直接交代杨志说了什么,增加了故事的悬念感,这是作者有意在叙事中留下空白。
C. 林冲有优柔寡断的一面:他既“莽撞粗拙”又“粗中有细”;既不怕流血,又不肯杀人;既曾安着“杨志那样的心思”,又嘲笑杨志“可怜”“卑劣”。
D. 小说结尾处写林冲对自我和梁山泊的反思,有助于表现他内心被压抑而逐渐觉醒的意识,同时也使读者对林冲以及其所处社会环境有了更深刻思考。
7. 关于文中林冲为递交“投名状”而纠结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敦厚的本性与刺杀的意志始终处于紧张的矛盾中,表现为林冲行为的延宕。
B. 林冲最终还是因为不忍心杀害无辜的喽啰,而一并放弃了刺杀王伦的想法。
C. 无论对杀杨志的犹豫还是对“投名状”的怀疑都体现了林冲的中庸处世之道。
D. 这部分不但是造成林冲与王伦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8. 茅盾先生评价《水浒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是“不以描写自然风景为本身目的”的。本文中的几处环境描写也有这样的特点。请选择三处并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 在《水浒传》中,“梁山泊林冲落草”一章对林冲的心理刻画只有“心内自己不乐”和“心内好闷”等寥寥几笔。但本文在林冲的心理刻画上改动很大,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C    7. A    
8. ①“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营造了夜晚冷清寂静的氛围,烘托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他夜不能寐,不禁思考起自己的出身、理想和现实问题。
②林冲想象中的画面:“无边无垠”“水草肥沃”和“胡笳声动”“只剩下烧残的茅屋”运用对比,使边壮美的画面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人物身上的反抗性奠定了现实基础。
③“宿雪”“朔风”“大柏树上一群鸟”“几点疏星”“半轮冷月”等林冲夜闯聚义厅前 肃杀的环境描写,衬托了主人公愤懑而坚定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闯聚义厅做铺垫。
④“港汊环抱,四面高山”写林冲眼中的“雄伟去处”梁山泊,用林冲的感受写梁山泊“进可攻,退可守”的独特地理优势,与下文“只是这地方可惜”相照应。
⑤文末是典型的环境描写,以“清脆画角声”体现梁山泊有士卒的现实,以“寒冽的晨气”表现季节特征,以“呜咽发响”烘托林冲沉重的心情。    
9. ①人物上,作者将心理分析的方法带入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细致的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原著中林冲内心焦灼、郁闷,是末路英雄的形象,而本文中经过改动,林冲有了细腻的心思、纠结的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侠义英雄的形象。
②情节上,本文以林冲的心理活动为线索,有利于串联起林冲一生的遭遇,使情节更加合理、真实、完整。原著中这一段的故事情节是平淡的,本文中故事情节是依赖心理活动描写展开的,杀与放杨志,闯与离聚义厅都因心理活动描写而有了依据和道理。
③手法上,大量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叙事的真实性,使读者更能沉浸其中。本文以主人公的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根据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能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
④主题上,通过将林冲内心的思想矛盾更加尖锐地展示出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使主题更突出。原著中情节抓大放小,重在把故事讲连贯;而本文中截取的这一部分是对经典的重塑,通过人物的自省与沉思,将大历史观融入了作品的反抗性主题中。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林冲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说明他“优柔寡断”。他的“莽撞粗拙”,是他农民和武夫出身赋予他的外在形象,“粗中有细”则可通过文本中大量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看出,这是他的内在形象;他不怕流血,但又不肯为了自己能在“梁山泊”落草而“无缘无故杀人”,这里是他有原则底线的表现;他曾安着“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随着阅历加深,林冲看清了现实,反抗意识觉醒,因此现在他嘲笑杨志“可怜”“卑劣”,这是人物成长成熟的表现,也不能说明他优柔寡断。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B.强加因果,林冲放弃了杀王伦的想法是在倒数第二段和第三段复杂的心理活动之后产生的,不是因为“不忍心杀害无辜的喽啰”。
C.林冲几次在杀人与不杀之间纠结矛盾,是他善良重义,心思细腻使然,不能说明他讲究“中庸处世”。
D.林冲向王伦递交“投名状”是二人矛盾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小说要表现的主要矛盾。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处,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月光冷冷”,营造了夜晚冷清寂静的氛围,前文写到“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此处冷冷的月光烘托了林冲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清冷的月光中,他夜不能寐,“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思考起自己的出身、理想和现实问题。
②处,“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这是林冲想象中的画面,“无边无垠”“水草肥沃”是壮美的边地图景,“胡笳声动”“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是残酷的现实图景,两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为人物身上的反抗性奠定了现实基础。
③处,“宿雪还没消融,白皑皑的,照得聚义厅前如同白昼;朔风又把残雪吹冻,踏上去只是簌簌作响”“大柏树上一群鸟忽然惊飞起来,林冲猛可顿住了脚步,抬头看,半轮冷月在冻云中浮动,像是泼皮涎着半边脸笑人。几点疏星远远地躲在天角,也在对林冲眨眼”是林冲夜闯聚义厅前的大段的环境描写,“宿雪”“朔风”“大柏树上一群鸟”“几点疏星”“半轮冷月”营造了清冷肃杀的氛围,衬托了主人公愤懑而坚定的心理,下文“到底要结果哪一个?”“林冲的杀心便移到了第二个对象。是那王伦!”写林冲起杀心,此处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闯聚义厅做铺垫。
④处,“好一个雄伟的去处呀!港汊环抱,四面高山,进可攻,退可守!”“港汊环抱,四面高山”写林冲眼中的梁山泊,说它是一个“雄伟去处”,“进可攻,退可守”,用林冲的感受写梁山泊的独特地理优势,与下文“只是这地方可惜”相照应。
⑤处,“这时清脆的画角声已经在寒冽的晨气中呜咽发响”文末的环境描写,“清脆画角声”暗示梁山泊有士卒,“寒冽的晨气”表现季节的寒冷,他不怕流血,但又不肯为了自己能在“梁山泊”落草而“无缘无故杀人”,“呜咽发响”烘托此时林冲沉重的心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人物上,结合“日间那个失陷了花石纲的青面兽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的在林冲心窝里打滚”“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流血,他不怕。但无缘无故杀人他亦不肯”“到底要结果哪一个?”可知,本文中的林冲有了细腻的心思、纠结的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侠义英雄的形象。作者将心理分析的方法带入作品,通过对人物的细致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