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四市高三一模(第一次教学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23年3月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四市高三一模(第一次教学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202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2023年3月注意: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尝试着去
试题预览
2022~202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  文
2023年3月
注意: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三十年前,布拉克曾更直白地说过,绘画并非矢志于“重新建构一个别致的事实”,而是矢志于“建构一个图像性的事实”。如此看来,绘画就不是对世界的模仿,在对肖像画的美的经验里并没有画作与模特是否“相像”这回事。即使画家在画真实的物件时,他的目的也从来都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画布上制作出一场自足的景象。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于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
面对一幅画,关键不在于找到更多的关于此画之主题、关于此画起源处历史情境的参考线索,关键在于——正如对物本身的知觉那样——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无需任何话语、无需任何推理——形成这样一个严格的有序整体:我们即使不能够理解这一整体,也会觉得其中没有任何的随意之处。
(摘编自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的世界:论哲学、文学与艺术》,王士盛  周子悦译,人民出版社2019版)
材料二:
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大眼睛、黑辫子、苍松与小鸟,这些具特色的对象在儿童的心目中形象分外鲜明,他们所感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因此也可说是“错觉”。但它却经常被某些拿着所谓客观真实棍棒的美术教师打击、扼杀。
照相机发明之前,手工摄影实际上便是绘画的主要社会功能。我一向认为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哈尔斯等西方古代大师们其实就是他们当时社会杰出的摄影师。这并非抹杀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伟大的古代杰作除具备多种社会价值外,其中必有美之因素。很“像”,很“真实”,或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万万,如果不美,它们决无美术价值。现代美术家明悟、理解、分析透了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及其条件,扬弃了今天已不必要的被动地拘谨地对对象的描摹,从画“像”工作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绘画发展中的飞跃。如果说西方古代艺术的主体是客观真实,那么现代绘画则是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集中精力捕捉潜伏在客观物象中的美,并将它奉为绘画的至尊。毕加索从古希腊艺术中提炼出许多造型新意,他又将德拉克洛瓦的画作翻新,好比将一篇古文译成各种文体的现代作品。我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始终是要表现对象的美感。
造型艺术成功表现动人心魄的题材和可歌可泣的史诗,中外美术史中不胜枚举。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来总结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美术作品有自己的造型美意境。当我看到法国画家沙凡奴的一些壁画,其间有丛林、羊群、沉思的人们、正缓缓驶过小河的轻舟……我陶醉在作品的形象意境中。我完全不记得每幅作品的题目,我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无题。我国诗词中也有不少标为无题的作品。无题并非无思想性,只是意味深远的诗境难用一个简单的题目来概括而已。绘画作品无题当更易理解,因形象之美往往非语言所能代替,何必一定要用言语来干扰无言之美呢!
(摘编自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赏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画作,让我们重新感知“惯熟的”物件。
B. 艺术品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它的所有符号以及细节都体现着它的存在。
C. 古代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家对其所处社会的真实记录。
D. 我国传统绘画对客观物象美感的艺术表现,值得现代美术家去分析明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绘画作品的意义是由画家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画布上呈现的,它无法被定义和分析,只能交由欣赏者去凝视和知觉。
B. 如果只是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背景等画布之外的线索,去理解他们的作品,那是无法真正欣赏绘画和艺术的。
C. 如果我们不明白知觉学派的要义,就无法找到合适的观看艺术品的方式,自然也就无法欣赏“超过了客观的尺度”的儿童画,
D. 材料二将绘画作品的无题和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无题作比较,是为了说明绘画的形象之美更能体现意味深远的境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B.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C. 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D.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4. 在论述“绘画的形式”问题时,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试简要概括。
5. 下图为吴冠中的抽象水墨作品《奔流》。有人认为:“儿童的胡乱涂鸦和现代派绘画大师的抽象画看起来一样,但其实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A    
4. 材料一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论述绘画的形式和主题不可分,要通过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去理解意义。材料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现代绘画要寻求对形式美的发挥与创造。    
5. ①儿童的涂鸦主要凭感受与感觉,而画家的创作是通过独特的手法,用各种各样的细节构成“有序整体”,并非随意创作。②儿童的涂鸦是乱涂乱画的成果,而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画家有意识地跟原有绘画理念作斗争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和超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体现在艺术家对其所处社会的真实记录”错,原文“伟大的古代杰作除具备多种社会价值外,其中必有美之因素。很‘像’,很‘真实’,或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万万,如果不美,它们决无美术价值”,可见古代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对社会真实地记录,而在于展现出“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它无法被定义和分析”错,材料二“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可见它能够被定义和分析;
C.“如果……就……”逻辑关系错误,材料一“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可见懂得知觉学派的要义,是我们懂艺术作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作比较”“是为了说明绘画的形象之美更能体现意味深远的境界”错,材料二“我陶醉在作品的形象意境中。我完全不记得每幅作品的题目,我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无题。我国诗词中也有不少标为无题的作品。无题并非无思想性,只是意味深远的诗境难用一个简单的题目来概括而已”,可见绘画作品的无题和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无题是类比,目的是证明美的意境很难用语言去准确表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是从艺术欣赏角度告诉我们,绘画的意义超越客观真实的现实,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以及展现出的美。
A.意为如果评论画好与不好以形态相似度为标准的话,其见地与小孩子差不多。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CD都是从“作画”的角度说的,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于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可知,材料一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论述绘画的形式和主题不可分,要通过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去理解意义。
由“如果说西方古代艺术的主体是客观真实,那么现代绘画则是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集中精力捕捉潜伏在客观物象中的美,并将它奉为绘画的至尊”“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来总结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美术作品有自己的造型美意境”可知,材料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现代绘画要寻求对形式美的发挥与创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二“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和材料一“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于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关键在于——正如对物本身的知觉那样——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无需任何话语、无需任何推理——形成这样一个严格的有序整体:我们即使不能够理解这一整体,也会觉得其中没有任何的随意之处”可知,儿童的涂鸦主要凭感受与感觉,而画家的创作是通过独特的手法,用各种各样的细节构成“有序整体”,并非随意创作。
由“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他们所感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和材料一“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如此看来,绘画就不是对世界的模仿……即使画家在画真实的物件时,他的目的也从来都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画布上制作出一场自足的景象”可知,儿童的涂鸦是乱涂乱画的成果,而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画家有意识地跟原有绘画理念作斗争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和超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桃树下金银花
弋  舟
迄今为止,我没跟谁说过我曾在十七岁时干过一个下午的快递员。
那年我十七岁出头,差不多算是从张桓(初中毕业后就去送快递的同学)那小子手里抢了一匹铁马,一路风驰电掣而去。本来也没什么目标,非要说有的话,我心里最初的方向纯然只是“透口气儿”之类的情绪而已。临近高考,你能明白我干嘛会想这么干。
结果是电动三轮车上载着的包裹驱策我将纯然的心理地标换成了玉林街。没错,那儿正是这件包裹需要派送的地址。我想,这并不难找。
然而,我迷失在四月的时光里了。玉林街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迷宫啊。不过我才不在乎呢,不在乎被绕晕,不在乎妇女、闲汉、剃头匠次第在我眼前打转,不在乎骑着赤兔马却走了麦城。作为一个失败的胖子,我从来不在乎铩羽而归。
几圈之后,我看到一家杂货店门口蹲着个跟我一样胖的女孩,她穿了件阔大的老头衫,却长发披肩。
“我找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舍。”
“找去呗。”
她一出声,我就知道我遇见了一个同伙。她的那种腔调,冷漠、无理,有点儿幸灾乐祸和缺心眼儿,诚然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腔调。“胖子,这里压根就不可能有飞机场。全是楼,全是楼啊。”
她盯着我身后的三轮车。我善意地错开一点儿,以便让她看得分明。我常常自诩为是一堵墙。你要知道,仗着一副庞然的身板儿,我可没少跟世界作对。怎么说呢,嗯,金风玉露,对她我却有股惺惺相惜的爱惜。
我示意她过来,瞅瞅车顶上的那只包裹。她倒是大方,凑过来看。
“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舍。”
“玉林街。”她重复一遍,“你完了,胖子。”
“难道这儿不是玉林街吗?”
我错开一步,看她身后的门牌号。没错啊,玉林十巷七号。旋即,我便知道我是真的完了。以“玉林”之名,至少有十巷之多,而这个包裹的单子上只大而化之地写着“玉林街”。
她当然是笑起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人冲着我笑,甚至我自己对着镜子冲自己笑,我都是不惮以恶意来揣测的,但此刻我不觉得她带有讥讽。
果不其然,她拍打着我的肩膀,说道:“没事儿,就一起找找呗。”
推着电动三轮车走了大约十分钟后,她指着排污沟边浓荫蔽日的树木说:“核桃树开花了嗦。”
顺着她的胖指头瞧,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了一种树。这树,大约有二十多米高,树皮灰白,纵向排列着浅纹,花苞完全颠覆我对花朵固有的认知,只在顶部有那么一点儿花的意思。
“我家地里种了好多核桃树。”她说。
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
“真不错。”我赞叹道。
她话头一转说:“还有金银花,我妈在核桃树下还种满了金银花。”
我一时有些转不过弯儿,仰着的脑壳不由自主地埋下来,好像生怕一不小心践踏了那核桃树下的金银花。没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知道啥是金银花不?”
“不知道,”我说,“——噢不,我知道,冲凉茶的咯。”
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胖胖地对撞了一下。
“它还叫忍冬花。”她说,“因为开出来的花先是银白色的,再变成金黄色,才被叫成了金银花。”
她停了话头,发出一声缥缈的叹息,“马上五月了,田里的金银花就要采摘了。”说完这话,她便离我而去,仿佛直接去往田野里摘金银花去了。
只要想象一下当你从某个动人的、关键还是与某个人共享着的蓝图里突然被遗弃,你就会明白我当时的滋味。我当然是回不过神儿,何况我还推着辆电动三轮车,于是只能傻在那儿不动。这个胖子方才还因为有了另一个胖子的加盟而变得怀有了温情和善意,变得不再觉得自己纯然就是一个失败的胖子,变得鄙视自己的摇钱树思想,变得对植物学发生了轻微的兴趣,变得萌生了一丝去见识田园风光那种自己经验之外景致的愿望——变得就像他自己的一身肥肉那样柔软。
当年,在四月的玉林街上,你可曾看到过一个被雷懵的、茫然无措的失败的胖子?那天我骑着一辆抢来的电动三轮车,拼命地找,拼命地找。我找的既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
我找到了,它在玉林六巷一号。我完全相信,今天你若是按图索骥,依然会在此看到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今天看一定显得寒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堂皇的所在,然而最初入住的扎根者,肯定也壮志凌云,对未来抱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妄想。
那天黄昏,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
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
(节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七岁的“我”,在一次送快递的过程中,邂逅了一位从农村来城市的女孩,令“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B. “我”觉得胖是自己失败的表现,却又常常以此为傲,仗着“庞然的身板”“跟世界作对”,体现出一种矛盾的自我认知。
C. 女孩与萍水相逢的“我”谈论核桃树和金银花时,生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与她后来突然“离我而去”不无关系。
D. 听了女孩对金银花的描述,“我”的脑海中出现“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的幻觉,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玉林街迷路时,反复强调自己“不在乎”,不以为意和淡定背后,是掩藏不住的深深的挫败感。
B. 小说的叙述语言活泼俏皮,又不失抒情意味,体现了一位十七岁少年对现状不满、又天真单纯的个性。
C. 核桃树和金银花带给“我”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百合花》《哦,香雪》中也有贯穿全文起类似作用的物象。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口吻,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有时相互交叠,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富。
8. 小说在“我”找到职工宿舍后,以大段的内心独白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对“我”而言,核桃树和金银花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③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    
9. ①核桃树和金银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②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③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错,“没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是“我”被她的描述所感染,有些忘情。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贯穿全文”错,本文中的核桃树和金银花不是线索事物,没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今天看一定显得寒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堂皇的所在,然而最初入住的扎根者,肯定也壮志凌云,对未来抱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妄想”可知,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作者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
结合“我找的既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可知,“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
结合“那天黄昏,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可知,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相互交叠,“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中事物形象的意蕴的能力。
结合“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
结合“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胖胖地对撞了一下”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
结合“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身长六尺余,面黑如铁,一足偏跛。持辨风生,举辞如云,以经济自负,常轻视章句儒,众中常自许曰:“孙炎男子,岂死蒿下耶?”会江淮大乱,今皇帝①渡江来金陵,闻炎名,召见与语,累千数百言,劝上延揽贤士,以成大业,上甚悦之。
己亥十一月,擢行省都事。是年十二月,会师克处州,择守者,咸以处在山泽间,盗贼凭结不解,难其人。上既才炎,遂以炎为处州总制,钱谷兵马之籍,悉以委之,不取中报,且以敕牒未署者付之,听其辟任。炎至,召城中民列阶下,谕之曰:“元之不为天佑,人共知之,今四海裂为七八,然吾观其志,皆无以生民为心者,得天下者,必吾主上也。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民叩头拜谢,誓不敢二心。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民赖以安,人人谓愿得孙使君治吾郡。
时秀民有才能者,皆伏居山谷中不肯出,炎为书遣使者招致之,而故中丞刘基、章溢、知府叶琛皆为处士所推。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不起,以一宝剑送炎。炎作诗以为剑当献之天子,我人臣不可私受,封还之。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基不答,逡巡就见,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之事如倾峡,滚滚不休,基乃深钦叹之曰:“基自以为胜公,观公议论如此,基何敢望哉!”炎遂致基于京师。
壬寅二月,贼将李某、贺某叛,炎被擒。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以 雁斗酒噉炎曰:“以此与公诀。”炎拔剑割雁,举卮酒曰:“嗟乎,我乃为鼠辈所陷,尔死,犬豕且不尔食。”贼持刀视,炎饮酒自如,贼叱其解衣,炎骂曰:“此紫绮衣,主上赐者,吾当服以死。”勿解,引枕而卧。贼不忍,伺其睡乃害之。
事闻,上嗟悼,以某年月日葬于金陵南门外聚宝山。
(方孝孺《孙伯融传》,有删改)
[注]①今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B.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C.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D.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融,“伯”表示排行;“融”字取自火神祝融,体现与名“炎”在意义上的联系。
B. 敕牒,一般指古代君王下达的诏书,属于国家公文,文中是指朝廷颁布法令的文书。
C.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皆海,故称;亦指天下、全国各处,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也可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炎虽然足有残疾,但善雄辩,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他看不起治章句之学的儒士,不甘心默默无闻地老死民间。
B. 在群雄纷争的年代,孙炎建议朱元璋广揽贤才,到任处州后,听闻刘基才名,立即亲自登门拜访,可见其远见卓识。
C. 处州盗贼纠集,孙炎到任后安抚百姓,告诉他们朱元璋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3年江苏新高考一模语文名句名篇理解型默写汇编』  下一个『2023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