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
试题预览
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开学摸底考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有生命的躯体是由骨、肉、筋、血构成的。“骨”是生物体最基本的间架,由于骨,一个生物体才能站立起来和行动。附在骨上的筋是一切动作的主持者,筋是我们运动感的源泉。敷在骨筋外面的肉,包裹着它们而使一个生命体有了形象。流贯在筋肉中的血液营养着、滋润着全部形体。有了骨、筋、肉、血,一个生命体诞生了。 
    中国古代的书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情感和想象里体会到客体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 
    许慎《说文》序解释文字的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孽乳而浸多也。”文和字是对待的:单体的字,像水木,是“文”;复体的字,像江河杞柳,是“字”,是由“形声相益孽乳而浸多”来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 
    写字在古代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表出“物象之本”,这也就是说物象中的“文”,就是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和物象的相互关系里的条理:长短、大小、疏密、朝揖、应接、向背、穿插等等的规律和结构。而这个被把握到的“文”,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成为美学的对象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书(繁体作“書”)字从聿,“聿”就是笔,篆文,像手把笔,笔杆下扎了毛。殷朝人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从殷朝发明了和运用了这支笔,创造了书法艺术,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到唐代各门艺术都发展到极盛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独独宝爱晋人王義之所写的《兰亭集序》,临死时不能割舍,恳求他的儿子让他带进棺去。可以想见在中国艺术最高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所占的地位了。 
    这是怎样可能的呢?我们前面已说过是基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孽乳浸多”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所以唐人的一首绝句若用优美的书法写了出来,不但能使我们领略诗情,也同时如睹画境。诗句写成对联或条幅挂在壁上,美的享受不亚于画,而且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像中国其它许多艺术那样。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材料二: 
    书法艺术是客观世界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一种反映,也就必然地要表现出书法家的某种思想感情。这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美的感受是同人们对整个社会生活的看法,同人们的世界观、审美意趣和审美理想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深深地浸透着一定的思想感情。书法家以为什么美,什么不美,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是分不开的。所以,当书法家通过文字的书写而表现出他对客观事物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某种感受的时候,他也就同时表现了和这种美的感受相联系的某种思想感情。如王義之的《兰亭集序》,表现了一种平和、自然、含蓄的美,古人说它给人的感受是“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种美,是同东晋相当一部分士大夫主张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道家思想分不开的。 
    书法艺术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在一些情况下还同书法家所写的文字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古人在论到唐代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时说:“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其承家之谨……”颜真卿书法的那种严整的结构和刚正的用笔,的确是同颜真卿所写的那些内容严肃的碑文互相配合的,给人一种凛凛然的严正的感觉,表现了还处于兴盛时期唐代统治阶级的一种崇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客观事物的形体美和动态美是多种多样的,它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思想感情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王義之的《兰亭集序》和《丧乱帖》就有不同的美,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但不论怎样,书法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始终不能脱离他对现实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感受,只能通过他对现实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反映而表现出来。如果脱离了对现实的形体美和动态美的反映,那就无从表现,即使表现了出来,也决不会为人们所欣赏。 
                                              (摘编自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书法家通过一定的书写方法与书写工具来表现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使汉字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B.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认为,汉字的最初形态是象形字,而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 
C.与西洋笔相比,中国毛笔具有历史悠久、用材独特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中国书法在历代不断有伟大发展。 
D.《兰亭集序》表现出平和、自然、含蓄之美,这与王義之受到道家随顺自然、委运任化的思想的影响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研究颜真卿《中兴颂》碑的拓本,我们可以了解他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B.象形性贯穿汉字发展的全过程,使汉字具有丰富的形象意境,可与绘画娘美。 
C.只要认真感受客观事物的美,普通人也能写出《兰亭集序》这样的书法作品。 
D.同一汉字在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的写法未必相同,就因作者具体情感不同。 
3.下列关于书法的观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B.点画如高峰坠石,横画如千里阵云,竖画如万岁枯藤。 
C.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D.草书尤重筋节,若一溜直下,则筋节亡矣。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提出作者观点的方式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论证效果?(4分) 
5.《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颜惟贞所书的碑,右边是一部分碑文的拓片,其内容为:“(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请结合两篇材料中的美学观,点,简要分析这块拓片的书法艺术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南渡记[注] 
宗璞
中国军队撒离北平后,炮火停了。香粟斜街三号宅院里似乎又恢复了事变前的秩序。但这只是表面上,忽然不用担心炮火,人们心里都空落落的难受。吕老太爷最初几天仍认真地要报纸看,他不相信已成为历史的事实。他照常坐在书桌前,用放大镜仔细在字里行间寻找我军反攻的消息。八月九日这天,报纸很晚才来。他忍不住对莲秀说,撤退也许是宋哲元施展的妙计。打开报纸看时,赫然两行大字:“日军昨由永定朝阳广安三路入城。”还登载了日军司令告市民书,写着“本司令现在入城来维护治安”,最后是“请放心吧”。那就是说,侵略者命令被侵略者放心地听他宰割!从这天起老人不再看报,每到读报时间就在椅上呆坐。 
   八月中,澹台勉受命离开北平到武汉商讨南边的电业。他走后,绛初用全力安排这座宅院中的生活,她不知道正常的生活能过多久,但总要尽力维持。玮玮等三个孩子头几天都蔫蔫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渐渐生活正常,绛初又来督促功课,也安排了玩耍的时间。玮玮开始琢磨怎样玩。 
    后楼中躲避炮火的邻居,早已回家。荒凉多年而热闹几天的后院,重归寂静。玮玮却发现了小夹道的锁可以用铁丝桶开,随时可到后院而不必麻烦刘凤才。这天午睡起来,他照例飞一般跑到西小院,见嵋和小娃也刚起来,小娃正因为什么对赵妈发脾气。赵妈知道他平素最讲道理,现在这样,孩子实在也不顺心呵。她一点不恼。 
   “咱们上后园子玩玩。”玮玮带几分神秘地说。 
    后园里毕竟经过一番整理,雨路从杂草丛生的地面分明地弯过去,路旁不知何时挖了一个坑,里面有不少纸灰。他们弯到楼后,在那条干涸的小溪边玩。那里已由吕贵堂收拾过了。两边的蓬蒿已除去,显出弧形的“岸”。玮玮铲土,堆成各种形状:方的是楼,长的是飞机制造厂,圆的是碉堡。帽和小娃帮着搬鹅卵石,小手不断倒换着把石子堆在土丘边,然后受命装日本人,玮玮装中国军队,一阵机关枪把一以当千的日本兵打得落花流水。 
    “躺下!躺下!你们都死了!”玮玮得意地大叫,两个孩子不愿躺在地上,愣愣地站着。 
    “我要发一个战报!”玮玮大声说,“公公看了一定高兴,歼灭敌军两千人!” 
    “我们来写战报吧。”帽机灵地拉着小娃的手跳过小沟,跑到楼台下。她敏捷地从抽屉中找出纸笔,坐下来写,又抽出几张纸给小娃:“你也来。”玮玮便不深究装死问题,一同来起草战报。经过三方讨论,拟出战报如下:“香粟集团军总司令澹台玮率将孟灵已孟合己击毙入侵日寇两千人。”帽又说:“你也代表一千人。”遂将笔轻轻一提改为三千,小娃高兴地看着小姐姐有诺大本事,大声喊:“打赢了!打赢了!” 
    三人正玩着,有人走上台阶。原来是绛初和弦子,刘凤才挑了一大挑书报杂志跟在后面。“原来你们在这里!”孩子说,“妈妈,告诉他们吗?”绛初看见玮玮满头的汗,心浮气躁的样子,有些责怪,绷着脸不说话。孩子遂又说:“玮玮你这样大了还玩打仗,小娃玩玩还差不多!”“要不是打日本人,我才不玩这个。”玮玮说。绛初乃道:“你十二三的人了,领着弟妹在大太阳底下折腾什么!如今北平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巡警通知说让把有一点犯禁的书报都烧了,过几天说不定要搜查。你们都懂事了,烧了什么,不能说,也不用跟公公说,他要生气。”这时刘凤才已经在楼前路旁坑里点起火,把一堆书报抖落开放进火坑。玮玮才明白这坑的用途,呆呆看着火苗窜起来,吞食着周围毫无抵抗力的纸张。其中有不少是历史书,凡有日本字样的都拿了来,还有三民主义、孙中山讲演集等。烧着烧着,刘凤才拿起一大张纸投入火中。 
    这纸好熟悉!玮玮跳过去一把抢出来,果然是他画的地图,外国军队侵略图。 
   “怎么烧我的地图!”玮玮生气地抱住这张纸。 
   “是我拿来的,我是要和你商量的,”绛初尽量放轻了声音说,“凡有一点可能惹事的书都烧,何况你这明写着侵略的地图。好孩子,以后打走日本人,咱们再画。”绛初伸手拿那张图。玮玮退后一步不给,说:“日本人为什么要管我们家的事?”孩子冷笑道:“这就因为我们是亡国奴!”“亡国奴!凭什么说我是亡国奴!”帽和小娃站在玮玮旁边,帽拉拉他,轻声说:“因为北平让日本人占了呀。” 
    正闹着,弗之夫妇从柳树下走出来,小娃忙跑过去拉住碧初的手把脸藏在她身后,碧初的一件家常墨绿绸衫马上湿了一片,帽也泪莹莹地靠过来。弗之走过去拿过玮玮手中的地图,说:“你爸爸不在家,靠你照顾妈妈姐姐,该帮着料理,不该生事。北平保不住,怎能保住一张地图!烧了这张图,以后收复真正的土地。”又从待烧书报中检出一面青天白日旗,说:“这也是要烧的了。”说着把旗覆在图上,郑重地放在火中,肃立静默。众人不觉都肃立,默然看着火舌缓慢地吞噬着旗和图。图的纸边卷起来,黑色的纸灰竖立着,火舌过去许久才落下。旗当中的白日烧着了,火苗在燃烧的太阳下也是白的,几乎看不见。刘凤才用木棒桶一桶,那白日渐渐化为灰烬,火苗在青天上爬行。 
   “不肖!不肖子孙!”弗之痛心地克制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眼泪从玮玮好看的眼睛中夺眶而出。他让泪水肆意流着,并不去擦。他不得不目视这样的焚烧,不得不参加这样的对亲爱的古老的北平城的祭莫,不得不忍受对他自己和祖国尊严的践踏! 
                                                                    (有删改) 
    【注】本文节选自宗璞《南渡记》第三章。吕老太爷(吕清非)是前清举人,参加过同盟会,民国时曾担任国会议员,当日伪政府逼他出任伪职时,他愤而自尽。吕清非有三个女儿:长女吕素初嫁到外地;次女吕绛初嫁澹台勉,他们育有女儿孩子(澹台孩)、儿子玮玮(澹台玮);三女吕碧初嫁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越(字弗之),他们育有女儿离己(峨),灵己(帽)和儿子合己(小娃)。“七七”事变后,孟越携家南迁,任教于西南联大。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说“忽然不用担心炮火,人们心里都空落落的难受”,人们难受,是因为担心这短暂的平静之后,会有更激烈的战斗。 
B.作者详写焚烧的场面,连用“郑重”“静默”“肃立”“默然”等词语描写众人的神态,意在表现北平沦陷后大家内心的沉痛与仇恨。 
C.绛初主动把犯禁的书报和玮玮画的地图都烧了,还叮嘱玮玮不能让吕老太爷知道此事,这表明她是一个软弱无能、胆小怕事的人。 
D.文中的“不肖!不肖子孙!”是作者借孟越之口,表达对北平守军的强烈不满,对他们放弃抵抗、撤离北平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一段中写道“那就是说,侵略者命令被侵略者放心地听他宰割”,作者在叙事中插人议论,语含讥讽,以此表达对侵略者的痛恨。 
B.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善用伏笔照应,“路旁不知何时挖了一个坑,里面有不少纸灰”就是伏笔,后文烧毁书报等物的情节与之相照应。 
C.小说叙事点面结合,物象也具有象征意味;烧掉一堆书报是从“面”上写,而烧掉玮玮画的象征着国家尊严的地图是从具体的“点”上写。 
D.小说细节描写细腻生动,比如同是写孩子们的“哭”,小娃、嵋和玮玮的“哭”不相同,体现出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的差异。 
8.作者运用“儿童视角”来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南渡记》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的小说,他们在动荡的时代里,有无奈,也有坚守。请结合文本,对吕清非和孟越的“无奈”与“坚守”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萧何封侯,所食邑独多。功臣皆曰:“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张良为谋臣,帝使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候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亲爱,所诛皆生平所仇怨。今军更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B.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C.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D.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容,文中指空闲时随口聊天,现代多指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样子。 
B.剖符,古代帝王封赏时,将符一分为二,帝王和被封者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又称“采邑”“采地”。 
D.复道,字面意义指重复的道路,后来专指地面上有正向和对向的双向道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认为刘邦只能带兵十万,而自己带兵则越多越好,同时认为刘邦善于任用人才,驾驭将领,这也是自己被刘邦擒拿的原因。 
B.刘邦论功行赏,将萧何分封为侯,立有战功的群臣对此愤愤不平,刘邦以打猎为喻来说服众人,众人虽不敢再争辩,但内心还是不服。 
C.没有得到分封的将领人心浮动,议论纷纷,甚至出现谋反的迹象,张良建议刘邦赶紧分封雍齿,以稳定群臣的情绪,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 
D.司马光认为,张良作为刘邦的心腹谋士,在发现危机后没有及时禀报,只是在刘邦亲自察觉情况异常后才告知实情,这样处理问题是不妥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14.诸将想谋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郭郎中
孟 郊[注]
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
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
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
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注]孟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清寒终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的第一句借松柏起兴,通过写松树和柏树至死都不会改变,千百年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B. 诗的第三句的“更”字和第四句的“无”字表现力强,前者意为“更加”,后者意为“没有”,表现强大的精神力量。
C. 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常常弹奏乐器,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只有自己一人在欣赏。
D. 本诗是一首赠答诗,赠答诗与唱和诗有相似之处,前者是甲赠乙答,后者是甲唱乙和;两者在写作对象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16.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指出,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东西,“        ”。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百来条鱼在潭中都仿佛“         ”,在日光直照水底时,“        ",生动描绘了游鱼之态、潭水之清,笔法极妙,令人称绝。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提到,昔日英雄刘裕所住之地已是“         ,          ”,但他的英雄业绩依然引发人们瞻慕追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20题。
风景是历史间一种真实的存在,而过客只是时光里散落的尘埃。悠悠千载的黄鹤楼,坐在深深的流水边,回忆三国的那场云烟,还有唐宋的风月,明清的从前,就这样,过尽一段又一段的____________。看那烟波江上,一叶顺流而下的小舟,划过碧水长天,划过往事如烟,它所追子的又是怎样的一段永远?
来过的人__________,其间不乏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他们之中能让后人记住的却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相信许多的人来到这里,都是怀着_________的心境,放下对世间名利的追求,他们登楼望月,看烟波江水,并不希望会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__________。 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醉于仕途功名时,耗尽心力。到头来,反而是一场虚空。而你淡泊名利,寄兴山水,相忘江湖,却是不留名处自留名。
许多文人雅客来到这里,不知是寻觅那一去不返的黄鹤,还是追忆那乘鹤远去的古人?情可生景,景亦可生情,不同朝代的人,面对黄鹤楼,会生出不同的感慨。心境不同,所看到的景致也会不同,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情感来追溯过往,探索未来。人生本是这般,因为不复回返,才觉得充满了多姿的传奇,才会留下无边的向往。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3分)
A.白驹过隙   万万千干   高山仰止    足迹
B.白驹过隙    林林总总   风轻云淡    足印
C.似水流年   林林总总    高山仰止    足印
D.似水流年   万万千千   风轻云淡    足迹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然面世事就见如此,当你醉迷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反而是一场虚空。
B.然而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醉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是一场虚空。
C.然面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迷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反而是一场虚空。
D.然面世事就是如此,当你沉迷于仕途功名,耗尽心力,到头来,是一场虚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看一叶那烟波江上顺流而下的小舟正在追寻一段久远的记忆。”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 ~22题。
欣赏活动的深化,不仅要有反复涵泳和耐心品味的欣赏态度,   ①  阎立本如果没有高度的绘画修养,对于张僧繇的画,即使反复欣赏。也不可能达到那样入迷的程度。.某些技巧性较强、需要专门教育训练的艺术领域,如音乐、书法、大写意的中国画等,缺乏起码的艺术修养就很难欣赏。(        )
对于欣赏活动的深化来说,还要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②_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它渗透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美学评价。欣赏者如果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就不容易深入到艺术境界中去。正如陈继儒《杜少陵集》说:“少年莫漫轻吟味,五十方能读杜诗”一样,当然也不仅仅是年轻人,这是因为杜诗感时抚事,    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你要深入欣赏那些博大精湛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也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B.那些博大精湛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只要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就能深入欣赏他们。
C.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是你要深入欣赏那些博大精湛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的必要条件。
D.那些博大精湛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你要深入欣赏他们,也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无数画家都是在“变”与“守”两个维度中传达出审美精神的差异,成就不同的艺术个性。有的画家一生都在追求变化,不断创新,如国画大师齐白石五易画风,甚至“衰年变法”,其晚年的作品更加完美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画家却坚守自己的画风,将一种题材描绘到极致,如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油画家乔治,莫兰迪被人称为“那个画一排瓶子的画家”,当其他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时,他选择留在自己的家乡,和那些瓶瓶罐罐相伴,用静物阐释艺术的真谛。 
    上述材料对你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1.B
2.D
3.A
4.先指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结构及语言等要素体现了作家的审美趣味,提出论述话题接着从语言与人物故事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小说审美情趣的具体原因与表现:最后指出建立和坚守崇高的健康的审美立场,是作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怀。
5.①同: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②异: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各自的审美趣味。柳青是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路遥借助于作品的思想主题。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命运来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审美趣味。
6.B(A项“会有更激烈的战斗”欠妥,人们难受是因为北平的沦陷;C项“是一个软弱尤能、胆小怕事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期末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永安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