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试题预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乙卷)
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末技”。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颍川钟皓、河东卫暠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魏晋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他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
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
(摘编自吕文明 《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
C.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而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
D.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B.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
C.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
D.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
B.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
C.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
D.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
【答案】1.D    2.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 ‘小道’‘末技’”,可见,原文中并没有与选项相关内容的表述,另外,书法包含在艺术之内。
B.“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错误,原文表述为,“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可见,原文只是说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
C.“因而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说法错误,原文表述为,“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颍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可见,选项是强加因果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证了草书的危害”错,由原文表述“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可以看出,应是论证了书法脱离儒家思想的危害。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错,由原文表述来看,“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应是王羲之的道家思想逐渐被儒家思想消解和吸收。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谈到三星堆遗址,常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来描述。将时钟回拨至上世纪20年代末,广汉太平场的燕道诚淘浚溪流,在溪底发现璧形石环数十枚及石圭、玉踪等,就此意外揭开了三星堆考古大发现的序幕。
沿着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时间轴线,193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那一年,由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籍学者葛维汉带队,在广汉太平场月亮湾进行了三星堆的首次发掘,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
时间来到了1986年,由于砖厂工人取土,于当年七、八月先后发现一、二号“祭祀坑”,随后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相关专家认为“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也由此掀起了一个国内外探索三星堆的热潮”。
(摘自《考古三星堆》)
材料二:
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
比如,把青铜礼器作为一个文明最重要的价值承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质。无论是古埃及、爱琴文明、古印度,都没有将其上升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高度。而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从青铜礼器的形制看,夏代二里头的绿松石青铜兽面牌,在三星堆有类似发现,二里头的玉牙璋以及祭祀鬼神的陶孟,在三星堆也有大量分布。即使是在夏朝灭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礼制上保守着中原传统。
从商代礼制上讲,这次新发现的祭祀坑中,有中原式青铜尊出土。尊是酒器,殷人重酒,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曾指出,酒在商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也被古蜀人所接受。……
因此,结合这次三星堆的新发现可以看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
(摘自李竞恒《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证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分支》)
材料三:
三星堆的IP解化之路来之不易。我们都知道,由于缺乏文字和史料记载,三星堆的IP在价值转化时又无法像秦文化的兵马俑、清文化的故宫等一样实现更大化。因此,三星堆迫切需要通过现代流行表达方式,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推动三星堆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
谈及主要做法,三星堆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要从多个维度,多元化打造这个超级IP。比如积极推出各类三星堆文艺文学作品。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现在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网游、电影、动漫。构建文创产品体系方面,三星堆独特神秘的古蜀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都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此外还需打造全媒体“网红”、传统媒体比如央视、纪录片、大面具上春晚等;其次是一些真人秀和创新节目,比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第三是自媒体,通过三星堆的两微一抖,用互联网思维做博物馆。最后要立足品牌合作,打造全球重量级IP。目前,三星堆博物馆与众多国内外头部授权机构合作,开展授权联名合作,实现品牌的强强联合、互推共赢。接下来,三星堆文创将系统推进与各类品牌的合作,树立高端形象。
(摘自肖婷源《三星堆:古蜀文明与文创产业碰撞融合打造现象级IP》)
4.下列对“三星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20年代末燕道诚陶浚溪流,在溪底发现了石环、石圭、玉琮,这说明三星堆的发现是一场意外。
B.因为三星堆发掘出的多数青铜文物前所未见,所以相关专家认为它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
C.上世纪30年代,由葛维汉带队,在太平场月亮湾进行的三星堆首次发掘,出土文物众多,意义重大。
D.尊是酒器,因为殷人重酒,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曾指出,酒在夏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使是在夏朝灭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礼制上保守着中原传统,说明古蜀在夏代或者之前就与中原有文化交流。
B.三星堆发掘出土了一颗雕刻有中原式云雷纹的象牙,这说明三星堆文化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不是异域文化。
C.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玉璋等,不仅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好奇心,还为盗墓小说等网络文学提供了写作素材。
D.人们对“三星堆”的关注,不仅展现了人们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6.围绕“三星堆”话题,上面三则材料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说说这三则材料对你有何启发。(6分)
【答案】4.D    5.C    
6.(一)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时间轴线;材料二通过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再次证明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材料三论述了要通过现代流行的表达方式,把古蜀文明与文创产业相结合,推动三星堆文化的传播。
(二)启发:①要重视对考古发掘的研究;②要善于利用文物史料;③将历史与现代对接,我们会产生归属感,增强了文化自信。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酒在夏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错,根据原文“酒在商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原文说的是“商代”,选项换成了“夏代”。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还为盗墓小说等网络文学提供了写作素材”错,根据原文“出土了青铜面具……也由此掀起了一个国内外探索三星堆的热潮”“三星堆独特神秘的古蜀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都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知,并没有说为盗墓小说等网络文学提供写作素材,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将时钟回拨至上世纪20年代末,广汉太平场的燕道诚淘浚溪流,在溪底发现璧形石环数十枚及石圭、玉踪等,就比意外揭开了三星堆考古大发现的序幕”“沿着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时间轴线,193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那一年,由时任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的美籍学者葛维汉带队,在广汉太平场月亮湾进行了三星堆的首次发掘,出土器物及残件600余件”“时间来到了1986年,由于砖厂工人取土,于当年七、八月先后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可知,材料一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时间轴线。
根据材料二“不少人认为,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种异域文化。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即使是在夏朝灭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礼制上保守着中原传统”“因此,结合这次三星堆的新发现可以看出,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可知,材料二通过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再次证明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
根据材料三“三星堆迫切需要通过现代流行表达方式,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推动三星堆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三星堆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要从多个维度,多元化打造这个超级IP。比如积极推出各类三星堆文艺文学作品。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现在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网游、电影、动漫、构建文创产品体系方面,三星堆独特神秘的古蜀文化和丰富的文物都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知,材料三论述了要通过现代流行的表达方式,把古蜀文明与文创产业相结合,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推动三星堆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
第二问要求说说这三则材料对你的启发,只要能结合文本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如材料一介绍了不同时间点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的发掘内容,不同的时间考古发掘的内容让大家对三星堆的认知更加清晰了,从而启发我们要重视对考古发掘的研究。
根据材料二“但从大量中原式样的青铜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纹来看,都仍在中国本土文明范围内”“从青铜礼器的形制看,夏代二里头的绿松石青铜兽面牌,在三星堆有类似发现,二里头的玉牙璋以及祭祀鬼神的陶孟,在三星堆也有大量分”“从商代礼制上讲,这次新发现的祭祀坑中,有中原式青铜尊出土。尊是酒器,殷人重酒,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曾指出,酒在商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义。这一点也被古蜀人所接受”可知,材料二通过三星堆新出土的文物,再次证明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分支,从而启发我们要善于利用文物史料。
根据材料三“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现在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网游、电影、动漫、构建文创产品体系方面”“此外还需打造全媒体‘网红’”“其次是一些真人秀和创新节目”“第三是自媒体”可知,要通过现代流行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解读三星堆,推动三星堆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从而启发我们要将历史与现代对接,我们才会产生归属感,才会增强文化自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的母亲
老舍
母亲的娘家是北平德胜门外,土城儿外边,通大钟寺的大路上的一个小村里。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但是与我同辈的兄弟们,也有当兵的,作木匠的,作泥水匠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了;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一岁半,我把父亲“克”死了。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象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老母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如有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节选自老舍《我的母亲》)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始写道母亲村里一共有四五家人家,都姓马。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以及他们的职业,是为衬托“母亲劳作的辛苦”。
B.文中“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我把父亲‘克’死了”,这表明“我”给母亲带来了灾难并犯下了过错。
C.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迫,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她亲自去贺吊。足见母亲的好客和善良。
D.“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运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愧疚。
8.母亲给了“我”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三次写道了“泪”,请分析它们的不同含义。(6分)
【答案】7.B    
8.①母亲的勤劳、爱清洁、守秩序等美德给了“我”一生良好习惯的影响;
②母亲的善良、乐于助人、认真等优点培养了“我”独特的性格;
③母亲内心坚强、临危不乱等品质给了“我”精神和生命的教育。    9.①“她的泪会往心中落”写出了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②“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写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和不舍(或者“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③“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写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和感动。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我’给母亲带来了灾难并犯下了过错”错误,灾难和过错并不是“我”带来的。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可见,母亲的勤劳、爱清洁、守秩序等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新高考II卷)语文试题』  下一个『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B(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