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后习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苏武传》课后习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文言文阅读语段一: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
试题预览
一、文言文阅读
语段一: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语段二: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刘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      坐:治罪,获罪
C.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
D.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谓相坐     何:副词,么
B.空以身膏草野     以:介词,凭借
C.后虽欲复见我     虽:连词,即使
D.匈奴之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4.下列对文言文相关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二作者刘向,西汉人,编订有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B.语段一作者班固,编写《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单于,古代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阏氏,是汉代匈奴君主及诸王正妻的统称。
D.苏武,字子卿,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留19年始终不投降,成为中国历史上坚守民族气节的爱国典范。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课内文本《张衡传》)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移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节选自《苏武传》)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珠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6.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衡下车,治威严
C.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7.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A.见犯乃死,重负国 B.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C.君何以知燕王 D.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8.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厚赂单于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汉亦留之以相当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范增数目项王
D.“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
9.关于以下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文中“天汉元年”,天汉是年号,元年是第一年。
B.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且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张衡,字平子,名与字字义相近。
C.关于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一句,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指封建社会大臣辞职,告老还乡;征拜指官员的征召任命。
D.“遂通五经,贯六艺”一句中,五经指《诗经》《尚书》《论语》《周易》《春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奉命出使,因事受到牵连。天汉元年,苏武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因受缑王等谋反事件牵连,被扣在匈奴。
B.苏武忠于汉朝,不惑于胁迫利诱。卫律试图以现身说法,诱导他投降;苏武面对胁迫利诱,先怒斥卫律,后以自残表坚贞。
C.廉颇诋毁相如,但是知错能改。他认为蔺相如只凭借口舌之劳,而官位比他高,为此愤愤不平;后认识到错误,负荆请罪。
D.蔺相如大度宽容,气度格局非凡。他不与廉颇一般见识,面对廉颇的无端辱骂,主动退让,因为在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答苏武书
李 陵
子卿足下: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贫困,独坐愁苦。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城,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战?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句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B.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C.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D.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土/视死如归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常用于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的敬称。
B.蛮夷、戎狄:古代中原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泛称。
C.先帝:本朝在位皇帝的亡父。
D.执事者:有职守之人;官员。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礼仪之邦,此后却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令人伤怀。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所以他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在被迫归降匈奴之后,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C.李陵在五将失道、独遇匈奴之时,以五千人对抗敌军十万人,竟能追亡逐北.斩其将帅,可见汉军将士骁勇善战、视死如归。
D.李陵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沫不因三败之辱自杀而最终复仇报辱来说明自己也曾想效仿前贤,奈何自己志向尚未实现,而怨谤已起,亲人被戮。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2)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3)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①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②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③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1)?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④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⑤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⑥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⑦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⑧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和苏武都在汉朝廷中做侍中,苏武被扣留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他主动请求单于派他去劝降苏武。
B.李陵见到苏武后,列举了汉武帝对不起苏武一家的种种事情以及苏家的悲惨遭遇,对此,苏武不为所动。
C.李陵和苏武谈起了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还谈到了汉武帝的残忍,劝说苏武不要为这样的皇帝守节,被拒绝。
D.李陵见苏武对汉朝廷如此忠诚,深为感动,对苏武的敬佩油然而生,对自己的投降行为深为愧疚。
17.李陵去劝降苏武,苏武是如何对待他的劝降的?
1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求:________________。
②说:________________。
③亡:________________。
④劾:________________。
⑤女弟:______________。
⑥夷灭:______________。
⑦分:________________。
⑧喟然:______________。
1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20.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及其所体现的情感。
21.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苏 武
李 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22.“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说说句中“苦”的含义。
23.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
24.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苏武传》中作者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气节。如写苏武的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这些细节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动人、高大的人物形象。
请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熟悉的场景,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四、基础知识
2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始以强壮出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欲因此时降武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为降虏于蛮夷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2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谓相坐           何:副词,多么
B.空以身膏草野        以:介词,凭借
C.后虽欲复见我       虽:连词,即使
D.匈奴之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出            会论虞常                       论:判罪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怨恨
C.自分已死久矣               分:职责            恐前语发                       发:暴露,泄露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2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1)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3)等到(孙叔敖)长大,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全国的百姓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6.C    7.A    8.C    9.D    10.B    
11.(1)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2)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12.C    13.A    14.B    
15.(1)自杀没有好处,恰恰只会增加羞辱,所以常常愤怒地忍受侮辱,就又苟且地活在世上。
(2)匈奴战败后,全国征兵,重新训练士兵,其强劲之势超出十万人。
(3)难道有背弃君主父母,舍弃妻子儿女,反而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人吗?
16.A    
17.李陵“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当李陵再要饶舌的时候,苏武以死相拒,并称李陵为“王”,一下揭去了朋友间叙旧谈心的幌子,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    
18.访求     劝说     同“无”     判决     妹妹     诛灭,这里指全家杀尽     料想,断定     慨然    
19.(1)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
(2)您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呢?
(3)现在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
(4)我李陵与卫律的罪行严重,无以复加!
20.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21.(1)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逝川”语出《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也可说是用典。
(2)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22.“苦”既是苏武“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忍饥挨饿的生活之苦,也是“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对故国的思念之苦,更是归期无望的煎熬之苦。    
23.最后四句描写了李陵送别苏武的情景, “怆”“泣”“血”等字表现了李陵和苏武一样,也有浓浓的爱国情怀。这样,将分别之情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4.老人在安静的环境里琢磨着他的手艺。拿起一块木料,先是顺着纹理仔仔细细地端详,用指腹摩挲着纹路,然后刨木。桶身处宽长,桶沿窄短,疏密有致。上墨线时,老人的手一下一下有规律地摆动,一道黑色渐渐成型,不用尺量,那定是精准的。可谓“超乎技而近乎道”。在满地盛开的刨花与原木清香中,老人指点着自己的江山。如梨园戏骨,一个转身便做到了极致。老人手中的箍桶,不是商品,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艺术品。
25.D  26.C  27.A  28.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苏武传》同步练习』  下一个『《致大海》课后习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