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随堂限时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小二黑结婚》随堂限时练(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小二黑结婚》限时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
试题预览
《小二黑结婚》限时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注],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天下幸甚。唯匈奴未譬圣德,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夫勤而不息亦怨,劳而不休亦怨,怨恨之师,难复责功。臣伏睹将帅之情,功臣之望,冀一休足于内郡,然后即戎出命,不敢有恨.。臣愚以为“师克在和不在众”,陛下虽垂念北边,亦当颇泄用之。圣王之政,必因人心。
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刨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惟陛下哀矜!
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注]召信臣:西汉时曾任南阳太守,做了许多为百姓谋福利的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B.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C.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D.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珪授爵/所不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敕,意为帝王的诏书、命令,“敕晓”在文中的意思是皇帝告诫晓谕。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视事三年”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任治理三年。
C.比,意为挨着,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不同。
D.恨,意为怨恨,与《报任安书》中“恨私心有所不尽”中的“恨”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杜诗在担任侍御史期间,杀掉了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的萧广,受到皇帝的赏赐,后又受皇帝派遣去讨伐贼人杨异。
B.杜诗任南阳太守时,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过上了较为富足的生活,深得百姓爱戴,被人们比作召信臣。
C.杜诗认为将领们辛勤劳累无休止地坚守边疆将会有怨言和不满,很难再要求他们为国立功,应当轮换调用将帅。
D.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再长期担任要职,功臣难免怀恨在心,于是上疏请求降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唯匈奴未譬圣德,陵虐中国,臣恐武猛之将虽勤,亦未得解甲囊弓也。(4 分)
                                                                                          
                                                                                          
(2)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4 分)
                                                                                          
                                                                                          
5.请简要概括杜诗的优秀品质。(3 分)
                                                                                          
                                                                                          
                                                                                          
二、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 题。
在寒冷的极区,你.举目瞭望,常常看到_______、五光十色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_______,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_______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6.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C.你年纪虽小,已经很懂事了,要是肯答应,你可以帮我另一个忙。
D.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这对你对我都不好。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题。
中阮老宁
刘立勤
① 老牛一辈子都不能理解老宁。
② 老宁从学员班毕业时,不仅声音倒仓[注]唱不了戏,体形也变了,膀粗腰圆屁股大,上舞台是没戏了。老团长就让他学中阮。
③ 老团长说了中阮的历史,又背白居易的诗:“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然后捞过一把中阮,当场弹拨了一曲《春江花月夜》。那柔和圆润富有诗意的音色、宽广的音域,立马揪住了老宁的心。老宁答应了。
④ 那一刻,同学老牛杠了一句:
⑤ “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
⑥ 老宁不管,乐乐呵呵地弹起中阮。他看起来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其实心细如发。老团长教他学中阮时,他不仅学习技法,还研究乐器的历史与特性。尤其是在弹奏曲目时,他喜欢畅想音乐创造的意境,从而使自己的演奏入情入景情景交融,给人带来无尽的美感。
⑦ 记得那一年中秋,老宁约了几个好友去仙娥湖赏月。我们看着月亮,吃着月饼,品着美酒,老宁演奏了一曲《彩云追月》。其时风轻云淡,月光如水,湖面的水波轻轻拍打着小舟,乐声超尘拔俗,仿佛把我们的魂儿都收走了。
⑧ 中阮再好,在乐队里也只是可有可无的伴奏乐器,不像二胡扬琴锣呀鼓呀不可或缺。老宁常常被老团长喊去敲小锣,或是充当舞台督导。老团长也给他排过中阮独奏《渔舟唱晚》,终是曲高和寡应者寥寥。老宁心里有点儿落寞。他就想学作曲,老牛又来了一句:
⑨ “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
⑩ 老牛唱不了戏玩不了乐器,在办公室跑业务,到处签合同,红得像燃烧的煤球。他想让老宁和他一起跑业务,老宁懒得搭理他,一门心思学作曲。
11 老宁懂音乐,更懂花鼓戏。他作曲的花鼓戏《雨神》在省里会演一下子就唱响了,竟然获得一等奖。老宁高兴呀,天天抱着中阮,把《雨神》的曲子弹得风生水起。他给自己打气:“老宁,继续努力,再整出几部更好的作品。”然而剧团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别说排戏演戏,连工资都发不下来了。
12 后来,老宁的同学帮忙,把他调到了博物馆。博物馆闲,老宁闲得腰痛,就找领导说他想去做田野调查,收集文物。我们那里是个穷地方,哪有什么文物?倒是流传着不少花鼓民歌。花鼓民歌真是好听呀,流莺啼鸣一般婉转。人总得干一点儿啥吧,老宁计划收集民歌。
13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牛。老牛当罢了团长又当上文化局副局长了,他希望得到老牛的支持。老牛却来了一句:
14 “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
15 老宁犟,你不支持,他也要干。
16 真开始收集了,有人就知道了民歌的价值。歌手唱民歌是高兴,张开嘴巴说唱就唱。可当老宁拿着笔记本和录音机上门收集民歌时,好多歌手却只是默默地笑,就是不开口唱。老宁再次上门时,就买份礼物,或是给份工钱,他们就咿呀咿呀唱起来了。歌儿真的好听,老宁高兴了,可他的工资就不够花了,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17 老宁不管不顾。唱花鼓唱民歌的多是一些老人,再不收集就失传了。老宁又把歌手请到县里,他掏钱报销路费食宿,还要给工钱。幸亏老婆开了一家小饭馆,来者有地方吃肉有地方喝酒。钱不够用,他就偶尔拉开饭馆的抽屉抽几张油乎乎的票子。偶尔得到一首好歌,他便手舞足蹈,然后抱着中阮坐在大院门口弹奏起优美的曲调。
18 过了十几年吧,老宁收集的民歌资料装了大半间屋子。看到那些资料,他想,如果不整理整理印出来,真应了老牛的话,没啥用了。要是自己整理出版,可能得卖房子,或者盘出老婆的小饭馆。那时,老牛已经是文化局局长了。他又找到老牛,老牛还是那句话:
19 “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
20 老宁觉得有大用处呀。他四处“化缘”寻求支持,这才发现那东西真的没用——道士化缘能给人消灾祈福,和尚化缘能给人许个来生,民歌能给人带来什么?我们那里也是真穷,偶尔遇上一两个懂行的答应支持,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21 老宁和自己赌上了,弄不来钱就自己贷款,自己整理,掏钱请人打印,一头浓密的黑发渐渐成了荒漠沙滩。得知昔日的同学在省里当上了领导,老宁就背着那些资料找到了老同学。老同学对老宁的工作大加赞赏,便从省里寻求支持,给县领导写信提议拨款,在报纸上发文章鼓动呼吁。
22 老宁高兴得又弹奏起了中阮。
23 书终于出来了,皇皇十大卷。老宁总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真是高兴呀,费心吃力地抱了一套书给老牛送去。此时老牛已经是分管文化的副县长了,老宁想让他感受一下花鼓民歌的魅力。
24 可牛副县长坐在椅子上动都没动,只是云淡风轻地来了一句:
25 “呵呵,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
26 老宁听了,笑了一声,抱起那套书转身就走了。
[注]倒仓,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青春期“变声”过程是专业演员职业生涯的重要时期,过渡不好嗓子就“废”了,再不能唱戏了,很多人倒仓失败后从事了其他相关的工作。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老宁开始收集花鼓民歌之后,歌手们才懂得民歌的艺术价值,可见,老宁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B.老宁四处“化缘”时发现民歌真的没用,“民歌能给人带来什么”不仅写出普通人的想法,也透露出老宁对自己的怀疑。
C.小说写中阮、花鼓戏等魅力独特,传承久远,但是在新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受到了冲击,暗含着作者对人们的警示。
D.老宁最后抱起书转身就走,表明他终于明白他和老牛追求不同,离开前的“笑”则隐含着他对老牛坚守目标的佩服。
9.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唱花鼓民歌的歌手向收集民歌的老宁“索要”报酬一事,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起到突出主要人物老宁的作用。
B.老牛有比较强烈的功利心,不重视“无用”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却一直做文化领域的相关领导,具有讽刺意味。
C.作者在讲述老宁达成心愿的故事时,不断设置困难,这种尽量拉开故事到达终点距离的技巧,正是小说成功的重要手段。
D.小说中多次出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叙述故事真实自然,自始至终叙述“我们”的所见所闻。
10.“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这句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6 分)
                                                                                          
                                                                                          
                                                                                          
                                                                                          
                                                                                          
11.作者为什么以“中阮老宁”为小说标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 分)
                                                                                          
                                                                                          
                                                                                          
                                                                                          
                                                                                          






周五晚自习12.23课外限训参考答案
1.D【解析】句意:按照道义我不敢随便假意请求辞职,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等到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杜诗的确有所补益的时候,再授以较高官职,即使授予爵位,也不推辞。恳请陛下哀怜体谅!
“苟冒虚请”是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力”作主语“能经营”作谓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
2.A【解析】A.“敕,意为帝王的诏书、命令”错。敕,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选项表述绝对。“‘敕晓’在文中的意思是皇帝告诫晓谕”说法错误,“敕晓”在文中的意思是杜诗告诫晓谕下属萧广。
3.D【解析】D.“杜诗认为自己在治理、教化百姓的过程中确实有不称职的地方”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及文末“帝惜其能”可知杜诗有才能,可见杜诗上书请求辞职所说,“牧养不称,奉职无效”,只是一个自谦的借口。
4.(1)只有匈奴还没有被圣德感化(领悟到圣德),肆意欺凌我国中原地区百姓。臣担心威武勇猛的将领虽然辛勤守卫边境,也没能脱下盔甲,收藏起弓箭。
(2)建武八年,我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陛下加给我异常的恩典,不允许辞职。  
【解析】(1)“唯”,只有;“未譬圣德”被动句,没有被圣德感化;“陵虐”,肆意欺凌;“中国”,我国中原地区;“勤”,形容词作动词,辛勤守卫;“解甲”,脱下盔甲;“囊弓”,收藏起弓箭。
(2)“功德”,形容词作名词,有功之人;“殊恩”,异常的恩典;“放退”,辞职。
5.善于治乱,治理有方;生活节俭,清廉公平;体恤百姓,以民为本;审时度势,顾全大局。
【解析】根据原文第1段“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綮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蔚灭”可知杜诗善于治乱,治理有方;
根据原文第2段“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可知杜诗生活节俭,清廉公平;
根据原文第2段“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般足”可知杜诗体恤百姓,以民为本;
根据原文第5段杜诗给皇帝上疏的内容“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可知杜诗审时度势,顾全大局。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政权更迭时,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慌。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将萧广杀掉,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木戟,又派他去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拜授为成皋县令,到任治理三年,建树的政绩尤其显扬。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活节俭,施政清廉公平,以惩罚强暴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疏说:
陛下显耀地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成就了宏伟的功业,这是天下极大的幸事。只有匈奴还没有被圣德感化,威胁着西、北两处边境地区,肆意欺凌我国中原地区百姓。臣担心威武勇猛的将领虽然辛勤守卫边境,也没能脱下盔甲,收藏起弓箭。辛勤而无止息将会有怨言,劳累而无休止也会有不满,有怨忿的军队,难以再要求它立功。臣观察将帅的心情,功臣的期望,都盼着不再打仗,希望以在内地郡县任职得到轮休为满足,然后再受命出征,他们才不会有怨忿的情绪。臣下认为“出师成功在于团结而不在人多”,陛下虽然顾虑北部边境之事,也应当稍微轮换交替着调用将帅。圣明的君王施政,必定要依据人的心理。
臣下杜诗暗自思忖,本来是一个掾吏属吏之才,正遇陛下创立大业。贤良能干的人都在外打仗,朝廷里人才缺乏之际,(我才)受到极大恩宠,(只是我)教化百姓不称职,任官又没有功绩,长期占居官位,使得功臣心怀怨恨,我实在惶恐不安。建武八年的时候,曾上书请求退位让给有功之人,陛下加给我异常的恩典,不允许辞职。臣杜诗蒙受的恩德极深,按照道义我不敢随便假意请求辞职,如果不能实现(辞职)的愿望,那么臣愿辞退大郡的官职,担任低一些的职务。等到臣下身体强壮,有能力处理繁杂艰难的事务,而且任用臣下杜诗的确有所补益的时候,再授以较高官职,即使授予爵位,也不推辞。恳请陛下哀怜体谅!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最终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6.A【解析】“在寒冷的极区,你举目瞭望”,文中的你是泛指,没有具体到某个人。
A.“你”泛指,没有具体到某个人。B.“你”特指焦裕禄。C.“你”特指某个人。D.“你”特指鱼。
7.①千姿百态  ②变幻莫测  ③叹为观止
第一空:依据后文“五光十色的极光”,可知前文也应该是形容极光的,并且与“五光十色”词义类似,故可填写“千姿百态”或“姿态万千”。“千姿百态”:形容事物或景色的姿态、形状多种多样。“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第二空:依据前文“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可知后文应为形容极光形成的景象变化多样,故可填写“变幻莫测”。“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很多不能预料,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第三空:依据后文“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可知极光的色彩组合成的景象超出人们的想象,形容超乎想象的美景可以用“叹为观止”或“赞叹不已”。“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
8.C【解析】A.“歌手们才懂得民歌的艺术价值”“老宁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回报”错。根据原文“真开始收集了,有人就知道了民歌的价值……可当老宁拿着笔记本和录音机上门收集民歌时,好多歌手却只是默默地笑,就是不开口唱。老宁再次上门时,就买份礼物,或是给份工钱,他们就咿呀咿呀唱起来了”,可以看出歌手们所谓知道的价值是向老宁要酬劳才恳录民歌,因此并非懂得民歌的艺术价值,老宁的辛苦也未得到回报。
B.“也透露出老宁对自己的怀疑”错。原文“老宁觉得有大用处呀。他四处‘化缘’寻求支持,这才发现那东西真的没用——道士化缘能给人消灾祈福,和尚化缘能给人许个来生,民歌能给人带来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老宁真正认识到民歌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民歌收集,百折不挠,而从世俗人的角度看,民歌不能给人带来具体现实的利益,所以并不支持。“老宁和自己赌上了,弄不来钱就自己贷款,自己整理,掏钱请人打印”,表明老宁执著传承民族文化的可贵精神。
D.“离开前的‘笑’则隐含着他对老牛坚守目标的佩服”错。老宁的“笑”表明老牛对自己做法的不认可并不在意,他有自己的坚守和执着,对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的追求和传承孜孜不倦,此处神态描写恰恰体现出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伟大。
9.D【解析】D.“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自始至终叙述‘我们’的所见所闻”错。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运用全知视角来写老宁的所作所为所想。
10.表现老牛的功利思想,与老宁对看似无用实则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的追求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表现出老宁在追求过程中遭遇不少困难,反复出现,又突出他的坚持;四次出现,贯穿小说始终,同时呼应开头“老牛一辈子都不能理解老宁”,使小说情节更加紧凑。    
【解析】“你弄那个东西有啥用!”这句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主题上看,此句反复出现,表明老宁在搜集整理民歌的过程中多次遇到困难受阻,突出传承传统文化的艰难,同时,又可以看出老牛对他做法的反问并未动摇老宁的决心,问句的反复出现,体现出老宁在文化传承上坚持不懈的可贵精神,总有一部分艺术传承人承担使命,给传统文化带来光明和希望。
第二,从情节结构上看,此句在文中四次出现,不断反复,贯穿了小说始终,同时又呼应开头“老牛一辈子都不能理解老宁”,这样使小说情节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紧凑。
第三,从人物形象看,这一句话说明老牛对老宁做法的不理解,也表现出老牛世俗的功利思想,老宁执着坚守做好艺术传承,对看似无用实则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热情地追求,与老牛急功近利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强烈对比,更突出老宁作为民族艺术的传承人,他热情、坚韧、执着,具有可贵的责任担当精神。
11.“老宁”点明小说主人公,贯穿小说始终;“中阮”是老宁快乐的源泉和心灵归宿;“中阮”代表着看似无用实则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文化,具有象征意义;用“中阮”称呼老宁,暗示老宁坚持不懈的追求,既可表现人物特点,又能表现主题。
【解析】首先,从题目的表层内容来看,点明小说主人公是“老宁”,老宁喜欢的乐器是“中阮”。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老宁”作为主人公,贯穿小说始终,是文中的线索性人物。
第三,从题目的深层内涵来看, “中阮”是老宁喜欢弹奏的乐器,同时也是他生活中快乐的源泉和心灵归宿;“中阮”是古老而又不大知名的古老乐器,代表着看似无用实则具有艺术价值的急需传承的传统文化,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用“中阮”称呼修饰老宁,暗示老宁对传统文化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可贵的百折不挠的传承精神,既突出人物热情、坚韧、执着的性格特点,又能有力地暗示主题。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升本班模拟试卷语文试题』  下一个『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情景默写(教师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