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渤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滨州市渤海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获得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
试题预览
  滨州市渤海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一)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使人在这三方面得到调和的发展,以获得完美的生活。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乐主义者。这三种人都非全人,而是精神方面的跛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多受诗和艺术的熏染,人就会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变成情感的奴隶。近代哲学家卢梭怀疑文艺,因为他把文艺看作朴素天真的腐化剂。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认定情感是恶的,理性是善的,人要能以理性镇压情感,才可达到至善。这种观念何以是错误的呢?人是一种有机体,情感和理性都是天性固有的。若情感让理性压下去,便是一种损耗。人好比一棵花草,要根茎枝叶花实都得到平均的和谐的发展,才长得繁茂有生气。有些园丁不知道尽草木之性,用人工去歪曲自然,使某一部分发达,另一部分受摧残。这种畸形发展是不健康的。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尽量得到调和发展,以造成一个全人。
美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论语》提及的诗、礼、乐,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规范,形成生活上的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这与西方哲学家柏拉图是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因为柏拉图误认为美育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道德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必须怡情养性,而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
许多人把自己置于忙碌的生活中,认为世间一切美好可能只局限于肤浅的认知上,甚至嫌生活烦闷无聊,见不着人生世相的新鲜有趣,就剑走偏锋,将低俗、无底线等言谈举止当作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还洋洋自得,沾沾自喜,自诩是“世外高人”。但真正的艺术家却比我们一般人要更准确、真挚、敏锐地把握住世间的美。我们“见”不着的美,他们“见”得着,并且他们“见”得到真正的美,还能说得出其中玄妙。像一位英国诗人所说的,他们“借他们的眼睛给我们看”。这种眼界的解放给我们不少的生命力量,让我们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值得活下去。朱子有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所写的是一种修养的胜境。美感教育给我们带来“源头活水”,使人吸收生命的活力,甄别美丑,引人向上。
(摘编自朱光潜《谈美感教育》)
材料二:
在我们中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后来朱熹在《诗集传序》中对此作过描述:“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可见周代统治者已经重视诗、乐(艺术、审美)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指出,“性者生也,日生而日成之也”“目日生视,耳日生听,心日生思”,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日积月累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直到20世纪初,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才借鉴西方,追随时代要求,逐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的美育观。力倡现代美育的第一人蔡元培1901年在《哲学总论》一文中率先引入“美育”一词,他反复强调,“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梁启超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一种“拿趣味当目的”而不是当“手段”的教育;“情感教育最大利器,就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这揭示出美育是借助艺术,通过打动人们情感、滋润人们心田而达到教育、感化人的目的的。而美育所激发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感,因为它是认识、评价等理性因素与情感、想象力等感性因素和谐展开的整体心理过程形成的一种审美愉快。王国维则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他提出实施美育,以促进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三位先驱对美育的认识和界定不一定全面、完善、准确,但为我们确立的美育以塑造人们美好心灵为根本宗旨的观点,现在仍然没有过时。
(摘编自朱立元《把握美育内涵,塑造美好心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的功用就在顺应人类求知、想好、爱美的天性,力求使人在这三方面和谐发展,从而获得完美的生活。
B.我们古代儒家在美感教育的认识上和柏拉图的观念是相同的,认为善与美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
C.真正的诗人能发现平常人看不到的美,读者可以借他们的眼睛去发现美,从而感到人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D.西周已经将礼乐纳入教育之中,“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中运用喻证法,以园丁扭曲草木本性的事例,论证失去美育,将使人们畸形发展,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B.朱熹《诗集传序》中描述西周时期诗乐盛行,民风井然,说明西周时的统治者最早意识到美育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C.王夫之“日生日成”说,肯定人可以通过后天养性提高人格修养,这和中国现代美育观倡导的观念有相通之处。
D.蔡元培、梁启超和王国维等人提出的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很高的价值,并没有过时。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对“美育”阐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育涵盖美和善,其目的是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是实现德育的工具,地位仅次于德育。
B.美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必须通过动之以情的方式来实施,其效果是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
C.美育是通过艺术等审美活动来改变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从而培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末试卷


上一个『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山东省潍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模拟测试(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