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开学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泥沙的历史河床。端午节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着葛蒲,赛龙
试题预览
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开学考试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泥沙的历史河床。端午节是 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着葛蒲,赛龙舟, 祭屈原,回娘家探亲,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 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 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 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 他的爱国情怀、执着刚般如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 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 午。门前艾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等。诗人陆 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譬,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细节, 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 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 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观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 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 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
解。尤其是我国,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 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  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  也是情感化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 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 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  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 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 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 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 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
 
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 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在 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慈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 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满足现  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 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卒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 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 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 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 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 难以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程 序依次展开,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 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 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 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 的文化财富。
B.  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  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  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 丰富的享受。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  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
性均有影响。
C.  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 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  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 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殷尧藩的“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是对节俗背后的平凡生活的热爱。 B.  卢照邻的“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表达了对诗人屈原的怀念。
C.  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中,传统的粽子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情趣和快乐。
D. 苏轼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中,沐浴芳兰汤是为了除秽驱病。
4. 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产生冲击的具体表现。  ( 4 分 )

 
5.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将举行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敬老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沿着河走
冯艺
①路够远的,坐了很久的车,然后,沿着一条河边上走。山谷很窄,窄得像一条长蛇。  那年,要不是父亲下决心领着我回老家一趟,我真不知道,老家竟在深山里,很荒僻,却很 美。河的两岸青山耸峙,河水中岩石要么只露出一点点,要么干脆没在水中。河水顺着蛇一 样的山谷流淌着,很远,不知尽头。老家破旧的房子建在河边,打开门,就看到绕着稻田流 淌的河水。阳光停留在岸边竹子的末梢,原始稻作田里耕牛悠闲地时而低头啃着青草,时而 抬起头来独自哞哞,似乎向我讲着一些远离喧哗的事情。平时,父亲总是对我们尽情地说起 那些艰难岁月走过的十万大山,却从来没有向我们谈过家门田园的一湾碧水。老家永远是游 子难以释怀的归宿。父亲离开几十年后第一次回到老家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这条小河  边上的时候。我想,在这之前一个个寂寞和相思煎熬的夜晚,父亲一定会常常梦见这条小河, 这清激河水, 一定是他儿时常常眷顾的地方,因为这条小河是村里孩子的游乐场,天天都能  掀起一波波喧嚣的水花。天快黑了,忙碌了一天的母亲们记起了孩子,在一片呼唤或责骂声 中,玩得正乐的孩子们一个个不舍地从河里走了上来。
②那天,走进家门,父亲再也回不到童年,面对着老屋中堂墙上挂着的爷爷奶奶的相片, 走过枪林弹雨和心灵摧残不曾流过一滴眼泪的父亲,却无法堵住泪水的闸门。屋外那粼粼的 水声,让他的心似有无边的寂寞和凄凉,受尽苦难的父母早已如水远去,家也随着他们而远  去了。 目之所及的景物,令父亲奔涌般的泪水如湍急的河水,在他的心里搅起圈圈旋涡。  
③在现在说起来快要让人忘记的日子里,父亲循着小河流水的方向,用一个青年的热渴, 敞开了深藏的夙愿。可是他看到的是人们艰难的、日复一 日的生活,他背负了忧患和创伤。 也许他曾经把流过家门的河作为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倾听者,看着身边流过的河水,想要找  寻心中的上善之水,更找寻哪一条河可以成就他梦中的奔腾不息和汹涌跌宕。
④终于有一天,他沿着河走,翻山而去,看远方是更高更大的山峦,目光看着小河远去, 心一点一点地沉重了起来,于是,有了一种血性的升华。从此,他知道了“国家”的概念,  他要把生命的激情平摊于天宇之下。他离开了老家,去寻找更大的江河。然而,战争给人类 带来的一定是苦难,要么是死亡,要么是无处寻觅的离乱。对许多人而言,留在老家终日牵 肠挂肚的父母,就像挂在墙上的相片,脸上布满纵横交错的、深深的皱纹。我感到一般人的 皱纹都长在额头和眼角的周围,而他们却连双颊都不曾空着,犹如老家的崇山,皱皱折折,  深邃而深重。战争使多少人的骨肉,不是草草浅埋在荒山野岭,便是漂泊千里,音讯香无。  可是,当一个时代结束,又一个时代诞生时,远在深山的父老双亲想到的便是燃香一炷,祈  望青烟上天,给那个混沌世间中死去的亲人捎去战争终结的消息,也呼唤着活着的儿子早早  回家。
⑤在老家的祖屋,我把视线停留在两位老人安静的照片上,我想象着,在艰难日子里拉 扯大的两个孩子决意离家那一刻他们的心情。我给他们点上一炷香,拿在手上,想起了曾经 背过的那首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生活在太平盛
 



世的孟郊把母亲的心愿,把对儿子的爱表达得至真至诚,而乱世中我的奶奶是否知道自己的 儿子沿着河边走,就意味着将生离死别呢?浩浩人间,不论战争与和平,有孟母的母爱,就 有所有人的母爱,而处在战乱中的母爱更令人揪心扯肺。
⑥眼前的一切模糊了起来,香火成了一团火苗,轻轻跳动,这一团跳动的火苗,始终在 我的心中。同样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作家龙应台说过,所有的颠沛流离,都是从江河流向大海, 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发生在某一个码头,上了船,就是一生。我老家的小河没有码头,也没  有船,父辈沿着河走的历史已河水般无声地流过,如今一些章节无法书写,像风过无痕; 一  些字句无法印刷,像被水打湿,我看到的是月光下河水泛起的光耀,抚摸到时光照在心头那  丝丝寒意。
⑦沿着河走,是为了寻找更大的江河,也成为了一代代人对一段历史的万种滋味,那“隐 忍不言的伤”埋在历史的深处隐隐作痛。可是,我注定爱着老家深山里的这条小河,因为我 生命的根须就在岸上。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描述了父亲为了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离开家乡,离开家乡的小河,把生命的激 情献给“国家”的故事。
B. 父亲总是对“我们”诉说走过的十万大山,却不提及家乡田园的一湾碧水,因为他认为 那太平常,不值一提。
C.  经历过枪林弹雨和心灵摧残的父亲见到逝去双亲的相片,无法堵住泪水的闸门,这泪水 包含着复杂的情感。
D. 作者回忆了沿着家乡的小河走出了大山的父亲,几十年跌宕起伏的命运,展示了那个时 代,那段历史,引人思考。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第①段写沿着一条河边上走,经过像“蛇”般狭长的山谷,到了故乡,老家就建在河边, 既照应文题,又为下文做铺垫。
B.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触景生情,写出父亲对失去父母和家的悲痛,表达了父亲无 边的寂寞与凄凉的内心情感。
C. 第④段写战争造成了亲人的分离以及奶奶对儿子的牵挂,其主要目的是诅咒给人类带来 骨肉分离的苦难的战争。
D. 文章以现实与回忆相交织的方式叙述描写、抒发情感,表现了父亲离家追求梦想、饱受 离乱、思念家乡、渴望回家的人生。
8. 第⑤段中引用孟郊《游子吟》 一诗有何作用? (4分)

 
9. 本文标题“沿着河走”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 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 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 崩摧。洞天石靡,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 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 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顾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 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 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 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 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 成文,婉丽精切。 力士素贵,耻之,搏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 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 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  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 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 •李白传》)
10.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少益以学:年少时
B.  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确实
C.  转侧宿松、匡庐间:辗转流徙
D. 虎鼓瑟兮鸾回车:弹奏
11.下列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题惊叹他为谪仙。
B.  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
C. 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 D.  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
 



13.从文中两句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若两句都选,按第一句给分),用现代汉语翻译。(4分)
(1)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14. 诗人为什么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绘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陶渊明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带月”句意思是说披着月光扛着锄头回家。
B. “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草盛”句表明草长得比豆苗茂盛。 C.两首诗中描绘的画面荒凉、空寂,表现出萧索的意境。
D.两首诗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景物,从而使感情得到充分的抒发。
16. “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试结合诗句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两句在《沁园春 •长沙》中起过渡 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词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曹操《短歌行》中的“                   ,                     ”被唐代刘禹锡 《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3)“落叶”是秋的典型意向,在杜甫的《登高》中, “                 ”句描绘了落 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                    ”一句则直述自己年迈体病还孤身登高。
(4)苏轼在《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
                 ”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 “                  ”写其装束,表现了
他的儒雅风度。
 



(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一生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 好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                                ? ” 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 根茎般伸延的土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 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
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  (       )。他们甚至在春意       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
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      ,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  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        ,最让我高兴的是, 故乡开始  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  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星现的变化。对我自  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       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 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
A.  萦绕    花团锦簇    翻天覆地    凸现
B.  缠绕    姹紫嫣红    判若云泥    凸显
C.  萦绕    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    凸显
D. 缠绕    花团锦簇    判若云泥    凸现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
A. 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  B.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  C.  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庄稼中,搁在泥土里  D.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B. 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
C.  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的花草,滴翠的竹林。 D. 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下面这封书信有多处使用不规范或不得体,请找出五处并加以修改。  (5分)
尊敬的×××先生:
寄呈的《美玉生烟》已收悉,再三过目,深感敬佩。你深厚的古诗词功底,独到的解读 之法,对我的诗歌创作有些许帮助,我自愧不如。这里按你的要求,我冒昧地对几处作了改 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冬安!
××君 2019年3月16日
 




 
②                                                                          
③                                                                           
④.                                                                         
⑤                                                                           22.下面是某地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
 


 
23.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压缩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2分)
2020年7月10日,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由农业部立项支持、袁隆平院士领街的湖 南省淑浦县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亩产创造了1026.7公 斤的新纪录。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当日向袁隆平院士致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是 袁隆平院士率领一大批农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的结果。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初中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即使贫穷不美丽,但坚 信灵魂平等”的简爱,遇见奔走在黄土高原“敢闯敢干,富后帮贫”的孙少安,遇见不同价 值取向央击下“认真而又玩世,正直而又脆弱”的方鸿渐,遇见驰聘疆场坚守“彻底献身于 祖国革命事业”的保尔,赞叹水浒中一百零八将的心雄胆大、义薄云天,我们还穿越千年与 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诗意地相逢。
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 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    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 风貌和你的情感;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命题老师:章 丽 审题老师:万兴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下一个『《阿房宫赋》同步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