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3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上海市2023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诗阅读专题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8分)_______(宋)王琪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1分
试题预览
古诗阅读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 (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    )。(1分)
A.《词余精选》        B.《古诗源》        C.《宋人中调选粹》        D.《长短句百首》
13.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    )。(2分)
A.望江南•桂魄        B.江城子•赤乌      C.扬州慢•冰鉴         D.望海潮•玉钩
14.整首词视角多变,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孟浩然                                   (唐)韦应物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两首诗的体裁均为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数都是五个。
B. 两首诗的创作原因都是因为诗人漂泊在外遇到旧游。
C. 两首诗的诗句都有倒装现象,且倒装之后效果甚佳。
D. 两首诗的创作手法相同,即意象叠加、视听觉结合。
13. “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短歌行赠王郎①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樟②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①王郎曾为司直,今不得志,欲西上成都谒当事,求一职。王郎别公往成都,公于其临行时,作此以劝之。②豫樟:豫、樟。两种高大的乔木名。
12.以下古诗选集中,最有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首是(    )。(1分)
A.《古诗源》 B.《古诗菁华》    C.《随园诗选》 D.《近体诗集》
13.对诗歌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酒酣”:这里借助“酒酣”,写出了王郎意气奋发,拔剑起舞,唱出慷慨悲歌。
B.“趿珠履”:古有穿珠履见赵使,此处告戒王郎不要为了“趿珠履”而奔走权贵之门。
C.“仲宣楼”:语出王粲《登楼赋》所登之楼为“仲宣楼”,以此点明送别之时,之地。 
D.“青眼”:晋阮籍待贤者以青眼,借此希望王郎能够遇到知己来施展自己的奇才。
14.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情感。(5分)
上海市青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7分)
湘夫人祠①
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②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③。
【注】①湘夫人祠:传说中,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南下追思,溺湘水而死,后人立湘夫人祠(又名湘妃庙)以祀。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②馨:香。③筠:竹。
12.下列可能收录这首诗的一项是(    )。(1分)
A.《五言古诗选》  B.《五言律诗选》  C.《五言排律选》  D.《五言绝句选》
13.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碧水春”一景,不仅映衬湘妃庙的四壁萧条,更含蓄道出诗人天地无情的感喟。
B.“虫书”与“燕舞”写实,“玉佩藓”与“翠帷尘”写虚,虚实结合,寓意深婉。
C.“蘋”是一种香草,第六句“借渚蘋”有馨香,继承了“香草美人”的书写传统。
D.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转而叙晚泊凭吊,七、八两句复从庙中咏叹,得开阖之美。
14.诗歌首句“肃肃”与《蜀相》次句“森森”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4分)
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听泉》二首
〔明〕袁中道 
其一                            其二
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        月色入水滑,水纹带月洁。
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        疾流与石争,山川为震裂。
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        安得一生听,长使耳根悦。
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12.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作品属于(   )。(1分)
A.律诗          B.绝句         C.乐府          D.古诗
13.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清新自然      B.古朴典雅     C.含蓄深沉      D.质朴苍劲
14. 两诗都善于调动感官体验多角度描写,而侧重点各有不同,请对此加以赏析。(5分)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圆月③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④。
未缺⑤空山静,高悬列宿⑥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此诗作于天宝15年(756)秋,因安史之乱,杜甫被禁长安,亲属避乱在鄜州。②虚幌:轻薄透明的帷帐。③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流寓夔州。④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⑤未缺:指圆月。⑥列宿:众星。

12.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1分)
A.五绝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曲子词
13.对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两诗以月为题,以月色统摄全篇。
B.两诗音律和谐,篇章法度谨严。
C.两诗意境清冷,思亲之情真挚。
D.两诗语言平易,景物人物转换自然。
14.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5分)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剑客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翻①嫌易水②上      ②轻仇不足论      ③细碎动离魂      ④勇死寻常事
【注释】 ①翻:反而。  ②易水:水名。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好友高渐离击筑以表离别之情。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13.下列关于本诗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景物烘托人物    B. 风格直率奔放    C.对比凸显人物    D. 咏史寄托缅怀
14.清代黄白山认为删除本诗后四句,作为绝句更好,前四句“写剑客行径风生。赘后四语,其妙顿减。”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看法。(5分
古诗阅读专题
上海市长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8分)
   _______ (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叶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12.以下诗词选集中,可能收录这首词的一项是(    )。(1分)
A.《词余精选》        B.《古诗源》        C.《宋人中调选粹》        D.《长短句百首》
13.小宁打算沿用所咏对象仿写这首词,以下适合他选用的词牌和标题是(    )。(2分)
A.望江南•桂魄        B.江城子•赤乌      C.扬州慢•冰鉴         D.望海潮•玉钩
14.整首词视角多变,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12.D(1分)      13. A(2分)
14.答案示例:上阕“云叶开时冰吐鉴”写仰视所见之圆月,“浪花深处玉沉钩”写俯瞰所及之缺月。按常理,月的圆缺本有渐变过程,不应同时出现,作者却用变换视角的方法,使上下圆缺的画面同时出现,对比鲜明,触发人事无常的思考。下阕所写又由圆缺的月形聚焦到月中丹桂,联系起嫦娥的传说,视角丰富且切换自然,使人生聚散无常之思更显深沉、悠远。(5分)
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唐)孟浩然                                   (唐)韦应物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两首诗的体裁均为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数都是五个。
B. 两首诗的创作原因都是因为诗人漂泊在外遇到旧游。
C. 两首诗的诗句都有倒装现象,且倒装之后效果甚佳。
D. 两首诗的创作手法相同,即意象叠加、视听觉结合。
13. “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12. C(2分)
13.(6分)答案示例:“树”相对于“叶”具有整体、直立、高大等特点,树一旦群聚则有宏大、阔远的效果;而“叶”相对于“树”具有零散、轻薄、绵密而小的特点。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因为风在树间和风在叶间吹出的声音效果不同,树间的风猛烈,而叶间的风凄厉,根据诗上下句,诗人远离故土,孤身一人,在相思明月的朗照下,在猿声四起,江水急流声的包围下,内心凄楚无比,已经到了男儿落泪的真伤心地步。“叶”的形象更符合孤单、弱小、飘零的诗人感受。
相反,韦诗颔联中的“树”则不能改为“叶”,“树”的整体感与前一句的“人”正好相对,有互文效果,人与树都进入萧瑟的衰老之境。而人之将老与颈联中的孤独、尾联中难得老友相聚时对过往的回忆,融为一体,使韦诗传达出复杂的人生况味。
上海市松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短歌行赠王郎①司直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樟②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注】①王郎曾为司直,今不得志,欲西上成都谒当事,求一职。王郎别公往成都,公于其临行时,作此以劝之。②豫樟:豫、樟。两种高大的乔木名。
12.以下古诗选集中,最有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首是(    )。(1分)
A.《古诗源》 B.《古诗菁华》    C.《随园诗选》 D.《近体诗集》
13.对诗歌用典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酒酣”:这里借助“酒酣”,写出了王郎意气奋发,拔剑起舞,唱出慷慨悲歌。
B.“趿珠履”:古有穿珠履见赵使,此处告戒王郎不要为了“趿珠履”而奔走权贵之门。
C.“仲宣楼”:语出王粲《登楼赋》所登之楼为“仲宣楼”,以此点明送别之时,之地。 
D.“青眼”:晋阮籍待贤者以青眼,借此希望王郎能够遇到知己来施展自己的奇才。
14.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情感。(5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学常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学常识知识掌握熟练,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用典修辞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每个选项的诗句,判断所用表达技巧是否与题干中诗句相同,做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诗,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要言之有据。
【解答】(1)A.《古诗源》由沈德潜选编,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诗选集。因本诗是盛唐杜甫作品,不在编选范围之内,故不选。
B.《古诗菁华》,查无考,仅从题目上看,符合“优秀的古体诗”即可,故可收录本诗。
C.《随园诗选》,“随园”是清代袁枚的号,《随园诗选》应选录袁枚的诗,不该收录杜甫的诗。故不选。
D.《近体诗集》,“近体诗”指唐代的律诗和绝句,本诗不属于近体诗,句式不整齐,不押韵。故不选。
故选:B。
(2)A.“王郎意气奋发,拔剑起舞”理解错误,“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可见不是“意气奋发”。
故选:A。
 (3)诗人送别王郎,寄寓深沉。诗中写王郎拔剑起舞,斫地悲歌的不得志之意,诗人用“我能拔尔”对他表示了劝慰之情;又用夸张的笔墨写王郎奇才,认为他一定能“得诸侯”“趿珠履”,表现了对友人的赞赏、肯定和鼓励;送别之处春色盎然,反衬出离别的愁绪;最后在对友人的厚望中,又表现自己年老体衰壮志未酬的悲哀之情。

答案:
(1)B
(2)A
(3)寄寓的情感有:对王郎的劝慰之情;对友人的赞赏、肯定和鼓励;离别的愁绪;自己年老体衰壮志未酬的悲哀之情。

译文:
    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赏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点评】赏析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上海市青浦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7分)
湘夫人祠①
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
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
 晚泊登汀树,微馨②借渚蘋。
 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③。
【注】①湘夫人祠:传说中,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南下追思,溺湘水而死,后人立湘夫人祠(又名湘妃庙)以祀。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②馨:香。③筠:竹。
12.下列可能收录这首诗的一项是(    )。(1分)
A.《五言古诗选》  B.《五言律诗选》  C.《五言排律选》  D.《五言绝句选》
13.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碧水春”一景,不仅映衬湘妃庙的四壁萧条,更含蓄道出诗人天地无情的感喟。
B.“虫书”与“燕舞”写实,“玉佩藓”与“翠帷尘”写虚,虚实结合,寓意深婉。
C.“蘋”是一种香草,第六句“借渚蘋”有馨香,继承了“香草美人”的书写传统。
D.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转而叙晚泊凭吊,七、八两句复从庙中咏叹,得开阖之美。
14.诗歌首句“肃肃”与《蜀相》次句“森森”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4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
12.B(1分)
13.B(“玉佩藓”“翠帷尘”写实,自成对比,凸显湘妃庙的颓败与荒凉)(2分)
14.答案示例:“肃肃”表现了湘夫人祠萧条的特点,“森森”表现了武侯庙周边柏树茂盛繁密的特点1分,虽然表现的环境特点不同,但借助叠词的语言形式均渲染了冷肃森严之意1分,开篇摄人心魄,既表达对后世冷落先贤的忧伤1分,又隐含对自己受冷落际遇的共鸣/湘夫人和诸葛亮的敬仰1分。(评分说明:1点1分,共4分)

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听泉》二首
〔明〕袁中道 
其一                            其二
一月在寒松,两山如昼朗。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欣然起成行,树影写石上。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独立巉岩间,侧耳听泉响。        月色入水滑,水纹带月洁。
远听语犹微,近听涛渐长。        疾流与石争,山川为震裂。
忽然发大声,天地皆萧爽。        安得一生听,长使耳根悦。
清韵入肺肝,濯我十年想。
12.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作品属于(   )。(1分)
A.律诗          B.绝句         C.乐府          D.古诗
13. 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诗歌都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清新自然      B.古朴典雅     C.含蓄深沉      D.质朴苍劲
14. 两诗都善于调动感官体验多角度描写,而侧重点各有不同,请对此加以赏析。(5分)
12.D
13.A
14.第一首以听觉为主、视觉为辅。前四句先以松写月,为听泉勾画出一个空旷清静的环境,然后由远及近地描写泉声的变化,意在突出泉水清爽天地、洗濯肺腑的陶冶功能。第二首以视觉为主、听觉为辅。前六句写月光洒落在石头上、流淌在泉水中,犹如凝结的霜花和成片的白雪,七、八两句由视觉转向听觉,描摹水石相激、山川震裂的听觉效果,一视一听,一静一动相互烘托,表现听泉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答题要点:感官如何调动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情感1分
感官调动如何不同2分(侧重听觉、侧重视觉(2分)、第二首有听觉视觉触觉,第一首没有(2分)、两首都有听觉视觉(1分)、如果有一首错了仅对的一首给分)
结合文本展开分析2分(第一首重在泉声变化1分,第二首扣住皎洁or全面描述了景物1分)
情感1分(只要一首写对即可,愉悦/悠闲放松/心灵的洗涤/澄澈舒畅,但喜欢/归隐不给分)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②,双照泪痕干。
圆月③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④。
未缺⑤空山静,高悬列宿⑥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此诗作于天宝15年(756)秋,因安史之乱,杜甫被禁长安,亲属避乱在鄜州。②虚幌:轻薄透明的帷帐。③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流寓夔州。④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⑤未缺:指圆月。⑥列宿:众星。

12.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1分)
A.五绝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曲子词
13.对两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两诗以月为题,以月色统摄全篇。
B.两诗音律和谐,篇章法度谨严。
C.两诗意境清冷,思亲之情真挚。
D.两诗语言平易,景物人物转换自然。
14.两首诗的尾联在艺术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比较赏析。(5分)
12.(1分)B
13.(2分)D
14.(5分)《月夜》虚写想象中的妻儿望月思亲,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尾联设想未来月下双拥、离泪照干的画面,“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将当下分离的痛苦与未来团聚喜悦在想象中叠加,互为映衬,拓展了诗歌的时空,加深了情感。《圆月》写自己主观视角下的月下物像,尾联联想想象万里之外故园的松桂也正沐浴月色清辉,借松桂(飘香)表达时空同处时的思乡之情;由眼前实景到想象中虚景,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两诗尾联都是虚写,在想象中结尾,一首想象未来,直接抒发亲人团聚的渴望;一首以景传情,含蓄表达思乡之意,各有意趣。
说明:尾联写法、效果各2分,比较1分

上海市崇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剑客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分)
①翻①嫌易水②上      ②轻仇不足论      ③细碎动离魂      ④勇死寻常事
【注释】 ①翻:反而。  ②易水:水名。荆轲入秦行刺秦王,燕太子丹饯别于此,好友高渐离击筑以表离别之情。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①②④③
13.下列关于本诗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景物烘托人物    B. 风格直率奔放    C.对比凸显人物    D. 咏史寄托缅怀
14.清代黄白山认为删除本诗后四句,作为绝句更好,前四句“写剑客行径风生。赘后四语,其妙顿减。”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所学知识阐述你的看法。(5分
12.B
13.D
14.参考示例一:我赞同这一观点。前四句通过典型的连贯的动作行为的刻画以及独特的风雪背景烘托映衬,展示了一位痛饮狂歌后出门报恩的剑客形象,把剑客的英勇神态、轻仇报恩的心事表露无遗。充分地体现了绝句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后四句中对剑客“勇死”“轻仇”的议论以及意在以荆轲对比凸显剑客的内容,并没有超出前四句的意蕴之外,同时表达也显得过于直白,缺乏蕴藉。
参考示例二:我不认可这一观点。诗歌后四句以“勇死”“轻仇”的议论,深化了剑客有胆有识、意气风发的形象。同时,以荆轲刺秦离别之时细腻缠绵的悲情与剑客对比,使剑客形象更进一层。与前四句刻画的典型形象相得益彰,体现了律诗在情感结构上起承转合的流转变化特点。如果改为简短绝句,则会把作者逐步深化的意脉隔断,不能够充分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评分说明:认可与否不作评分要求,依据理由是否充分评分。理由角度:前四句内容概括1点、后四句内容概括1点、绝句形式优缺点分析2点、律诗形式优缺点分析2点。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上海市2023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