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产生必将为汉字设计带来更加丰沛而鲜活的生命力,为汉字之美再添全新维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0日刘时燕《汉字设计,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 材料二 汉字是意美、形美、音美“三美”兼具的文字,历代书法家创造的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和审美理念。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造出一些拙劣的字库字体产品,亟待规范。 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字体出现在公共空间,不但不能体现汉字之美,反而会降低全社会的审美水平,不利于大众汉字书写规范意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并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当汉字被应用于出版、影视、媒体、展览、广告等面向社会公众的领域时,使用规范应该是基本要求,在网络空间也同样如此。公共空间中的汉字规范而优美,会在无形中营造美的氛围,提升大众的审美素养。 规范是美的基础。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对字库设计者和相关企业来说,需要强化把关意识,提升审美水平,放下浮躁的心态,更好创新。同时,政府应加强行业引导,指导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出规范用字倡议,遴选推荐优秀字体,引导出版、影视、媒体领域提升自觉意识,落实各项要求。同时,有必要加强标准研制,指导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研究,推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立项、编制工作,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25日张贺《以规范书写呈现汉字之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文化热”持续升温,汉字设计形成了多元的设计体系,发展格局呈现多维度态势。 B. 在现代汉字的设计中,字体设计师将汉字进行主观缩放,会构建新的视觉焦点,让汉字的语义指向有所改变。 C. 三维动态字体设计往往由数字技术支撑,需要创作者既掌握平面设计的要领,又能对新媒体技术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D. 根据国家法律,网络公共空间也应承认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文字的法定地位,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故宫博物院院徽标志整体“天圆地方”,生动表现故宫之“形”,既充满设计巧思和艺术趣味,又能彰显中国智慧。 B. 康熙字典体、颜体、柳体等极富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比常见的宋体字、黑体字更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 C. 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拙劣字库字体作品不但不能体现汉字之美,还会降低全社会的审美水平,并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D. 规范汉字使用,需要字库设计者、企业、政府等多方努力,加强行业引导,加强标准研制,为规范用字提供技术支持。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作品与设计维度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4. 汉字设计可以通过哪些做法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 材料一主张以多元的汉字设计来呈现汉字之美,材料二则主张以规范书写来呈现汉字之美。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1. B 2. A 3. D 4. ①意象上:以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用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进行意象表达。 ②字体上:将富有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转化为字库字,通过创新设计激活古老汉字文化魅力。 ③形式上: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面介入,让传统样式呈现现代感。 ④技术上:运用平面设计和新媒体技术,将汉字重组,使其更有生命力。 5. 不矛盾。因为提倡规范汉字的使用,反对的是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乱象,并不拒绝个性化的多元的汉字书写。而多元的汉字书写,也需要以规范的汉字使用来提升审美水平。所以规范是多元的前提,两者并不矛盾。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将汉字进行主观缩放”错误。由原文“字体设计师们……将汉字局部进行主观缩放,构建新的视觉焦点,从而改变文字的语义指向”可知,材料说的是“局部”,选项表达的是整个汉字。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B.“更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错误。由原文“当计算机字体中常见的宋体字、黑体字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多样化的字库字设计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许多极富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陆续被设计师们整合并转化为字库字,如深受大众喜爱的康熙字典体、颜体、柳体等”可知,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书法字体比常见字体“更”能满足信息传播需求。 C.“还会降低全社会的审美水平,并对青少年产生误导”错误。由原文“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字体出现在公共空间,不但不能体现汉字之美,反而会降低全社会的审美水平,不利于大众汉字书写规范意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也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可知,材料给出的前提是“字体出现在公共空间”,而选项忽略了这个限制条件。错误。 D.“需要字库设计者、企业”错误。逻辑混乱,混淆了分属于不同主体的职责。如:扩大范围,张冠李戴,材料并未要求字库设计者、企业加强行业引导,这主要是政府的职责。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应用 能力。 A.李冠林《五谷丰登》对应的是“空间维度,形式的探索”,作品融合了传统的合体字形式,将寓意吉祥的繁体字词组进行外在形态与内在含义的双重融合。对应文中“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位介入”“以剪切手段分割文字,形成局部或整体的位移与重叠,使其产生错位感”。因而错误。 B.王加号《秦砖汉瓦系列•百家姓》对应的是“价值维度,字体的繁盛”,图片展现的是一系列将秦砖汉瓦的纹样细节融人骨骼的字体。在“秦砖汉瓦”为主题的字库字设计中,设计师王加号将传统纹样进行提炼和转化,并结合汉字字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再创作。因而错误。 C.靳埭强《字与笔,恩重如山》对应的是“文化维度,汉字的意象”中的“设计师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汉字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的意象表达,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体现“汉字整体结构的意向表达”。因而错误。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设计师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汉字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的意象表达,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可知,以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用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进行意象表达。 由原文“许多极富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陆续被设计师们整合并转化为字库字,如深受大众喜爱的康熙字典体、颜体、柳体等”“一批字体设计师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激活了古老汉字的文化魅力”可知,在字体上,将富有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转化为字库字,通过创新设计激活古老汉字文化魅力。 由原文“在文化交融互渗的大数据时代,现代汉字的设计则是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位介入的”可知,在形式上,从字形、结构、笔画、字义等全方面介入,让传统样式呈现现代感。 由原文“那么由数字技术支撑的三维动态汉字设计,则需要创作者在掌握平面设计要领的基础上,具备对新媒体技术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可知,在技术上,运用平面设计和新媒体技术,将汉字重组,使其更有生命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本题需抓住两个关键词“多元”和“规范”,根据材料内容探寻两者的真正关系。 最能体现关系的句子在材料二“然而,近年来,一些个人和机构为了追求标新立异、突出视觉冲击,忽视汉字的书写规范、书写技法和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故意将汉字笔画和结构进行粗俗、草率的夸张变形,创造出一些拙劣的字库字体产品,亟待规范”“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的字体出现在公共空间,不但不能体现汉字之美,反而会降低全社会的审美水平,不利于大众汉字书写规范意识和审美趣味的培养”“规范汉字使用,并不是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而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题中之义”,应以这些句子为基准,答清楚提倡“规范”反对的是“丑”“怪”,不反对“多元”; 而好的“多元”对“规范”也有所依靠,材料二“当汉字被应用于出版、影视、媒体、展览、广告等面向社会公众的领域时,使用规范应该是基本要求,在网络空间也同样如此”。 由此得出结论:两者的真实关系并非“矛盾”,而是“规范是多元的前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怀石投江[注]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 小媭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 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 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 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 (有删改) 【注】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屈原满脸泪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表明他对楚国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感伤。 B. 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热泪滚落,编织自己去远方主祭的谎言,这些细节都生动地体现了屈原的不舍与不忍。 C. 文中用“接”“抖”“戴”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屈原的装扮过程,他有尊严地赴死,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 D. 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问候,无不体现出屈原深受民众关心爱戴。 B. 老渔父的话表明当时楚国面临的艰难困境,也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 C. 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 D. 屈原最后 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8.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析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的心理,并阐释作者在文章最后以一颗明星“流向西北”收束全文的寓意。(6分) 9. 在课文《史记•屈原列传》(节选)中,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与渔夫展开了一段对话。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课文和此文哪一种处理效果更好?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6. C 7. D 8. ①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行三拜九叩大礼,表达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和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②一颗明星流向西北,用浪漫的笔法昭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也体现其拳拳爱国心至死不渝。 9. 示例一:此文好。①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②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 示例二:课文好。①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②和渔父的“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 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透过屈原的想象之景和他的动作行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的身份地位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去思考。 第二次,“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 “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一颗明星的陨落,暗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运用了浪漫的笔法,也体现屈原拳拳爱国心至死不渝。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比较出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然后针对两种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其作用和效果的侧重点。 如果认为此文好: 渔翁问“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他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老渔父见到屈原问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他关心的是百姓的前途命运,从内容上看,本文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 屈原面对渔翁的问询,“屈原点了点头”;面对老渔父的问询,“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 如果认为课文好: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把屈原和渔父“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②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③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①楮,一种树。②宋人,这里指宋君。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B.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C.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D. 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楚庄王,“庄”是谥号。春秋时期,齐、秦国君常称“公”,楚国国君常称“王”。 B. “苟有志则无非事者”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的“苟”含义相同。 C. “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古代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 D. “拜命之辱”与“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相同,都指授予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小人得势等方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