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高考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3届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高考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3届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高考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0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
试题预览
2023届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高考诗歌比较阅读专题训练
0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
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
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
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
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答案】B项
【解析】B项“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中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
【解析】颈联写送别离好朋友,时间上恰又逢八月中秋时节,本该团聚的时节,却要离别,以聚衬别,增添忧愁。秋风吹动,两岸芦花,飒飒飞舞,更是伤心不舍,无限忧愁。诗人通过写秋天飞舞的芦絮,渲染一种伤感的氛围,强化离愁别绪。尾联写诗人远远地遥望好朋友别去的船帆,直至再也看不见,日暮傍晚,斜阳满江,只剩下滚滚长江空自奔流。远去的船帆,日暮的斜阳,滚滚的长江,刻画了诗人无尽的不舍,满腔的离愁。

0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引
洪适
    子月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答案】B项
【解析】B项“不以为意”“志不在鱼”“壮志难酬”错误。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所以对巨鱼漏网,渔人并非不以为意,而是无可奈何;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渔人是旷达的,对于巨鱼漏网,渔人委心任运,超然物外,并没有壮志难酬的无奈。
4.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江雪》中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明显地带有某种政治色彩的隐士。而本词中的渔夫却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只要没有“人世多离别”,一家人能聚首在一起,纵使“衣百结”,也是快乐与满足的。
【解析】《江雪》中,在那寒冷而又纯洁寂静的环境里,老渔翁竟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所以这首诗歌展现的是一个超然物外、洁身自好、不向世俗妥协的渔翁形象,是一个隐士。《渔家傲引》的上片,渔人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既展现了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也可以看出渔人的旷达;下片“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衣百结”几句,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这首词中的渔夫是一个真渔人,他生活贫困艰辛,但又乐观旷达。 

0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千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辂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④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阅“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答案】A项
【解析】A项“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错,这几句是说千百年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只是因为人们为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感到悲伤。)
6.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②本词中“销锋镝”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③词人借“销锋镝”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解析】《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满江红•千湖怀古》的时代背景是南宋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销锋镝”是罢兵投降的表现;诗人因反对投降而被弹劾罢归,自然对此表达出讽刺、愤懑的情感。

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②,
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
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
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
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回施:回赠。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答案】C项
【解析】C项“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8.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③小荷含苞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

0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竹
[南朝•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
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
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
羞入上宫琴①。
谁能制长笛,
当为吐龙吟②。
【注】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
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
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
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
【答案】C项
【解析】C项“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错,五六句表达的是竹子既耻于作贵人缠缩情感的寄托之物,更不屑于充当权贵娱乐遣兴的工具,只愿怀抱坚贞之志。
10.《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
数竿苍翠拟龙形,
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
半山寒色与春争。
   (裴说《春日山中竹》)  
【答案】刘诗通过描写竹身居荒野、节节高耸向上等特点,赋予竹不事权贵、愿为知音者用的品性,借此表达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不肯趋附权贵依旧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以及渴望得遇明主有所作为的理想。裴说《春日山中竹》塑造了峭拔苍翠、生命力强的山中竹的形象,表达了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要顽强奋发的精神追求。
【解析】刘诗中,“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既传达出未遇于时的叹惋之情,更表白了坚贞自守的高洁情怀;“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可见作者不愿趋时取巧、自媚求荣的高尚情怀。裴诗中的竹,苍翠翘拔,敢与春争色,表现出一种顽强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0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
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登楼所见之景,勾连古今,营造了一种笼罩全篇的氛围。
B.颔联意在写“今”,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描绘了一时见闻。
C.颈联所写之景,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时间上并不连续。
D.前三联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历史兴亡、人事变迁之感。
【答案】B项
【解析】B项“意在写今”有误,这首诗是虚实结合,“勾连古今”“乌去鸟来,人歌人哭”也不只是“一时见闻”,这些景象都是古己有之,也是诗人平时既已积累的印象,只是登览时被触发了。
12.与汪尊的《五湖》“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扬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相比,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范蠡的缅怀仰慕之情。不同:杜诗表达了诗人无因会见范蠡、无法像他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汪诗则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善始善终做法的赞美之情。
【解析】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写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潮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寄托了诗人厌倦官场、寄情山水的归隐之志。而汪尊的《五湖》,结合“已立平吴霸越功”“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及注释内容的“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分析,范蠡帮助勾践平定了吴国,确定越国的霸主地位之后,就功成身退,驾舟于太湖做生意去了,有一个很好、很得人称羡的结局。江诗主要表达诗人对范蠡的“功成身退,善始善终”的做法的赞美之情。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范蠡的缅怀仰慕。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下一个『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名著《红楼梦》专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