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新诗派作家看来,古代诗歌为满足格律声韵之要求的文辞雕琢藻饰,必然弱化真实情义的表达,文字优先的诗歌技术表演,势必遮蔽或淹没意义的书写。因此,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开宗明义就是主张今日文学改良“须言之有物”。这里的“言”,主要指的是作为媒介、工具的语言之“言”。他所谓之“物”,一是情感,二是思想,若“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近世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有鉴于传统诗歌中的因文害意,文意本末倒置,所以,选择语言变革成为白话新诗运动倡导者的共识。白话新诗倡导者把情感与思想的真实表达视为新诗区别于传统诗歌的内在品质。
现代白话自然平实,能赋予新诗真实品格。1920年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选《分类白话诗选》出版(许德邻编辑)。该诗选序言指出:自从汉魏六朝、初唐之后,“诗的束缚和矫揉造作的弊病,一天深似一天”,“做旧诗的人,十九都有雕琢堆砌的毛病”。形式上的花样、万变不离其宗的陈规、固化的形式“把自然的神韵和真实的意义都掩藏起来,只求合着古人的步趋和种种的假面目。所以,无论如何悲壮感慨,或裔华典丽,总觉得是做作,是“假的诗”,不是'真诗'”。而白话新诗把内在的真实看作诗的最重要品质,“白话诗的好处,就是能扫除一切假做作,假面目,有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形式上的“美”,虽不能十分满足,但是纯任自然,总觉得是“真实的”,不是“假做作'的。这就是新诗与旧诗精神上的优劣”。
中国新诗之新,首先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精神,确立一种新的品格,这种精神与品格的灵魂就是“真实”。许德邻认为,真实与纯洁、自然是白话诗的三种精神元素。在这三者中,真实是核心,真实是纯洁的保证,自然是真实的体现。在他看来,新诗有了这三种精神元素,就会自有一种自然的神韵、天然的音节、合着人心的美感。也正是这样的新诗价值观,奠定了五四时期白话语言、自然音节、自由诗体等新诗形式得以确立的思想根基。这种以真实为核心,建立在现代白话基础之上的自然、纯洁的新诗精神(也包含着早期新诗的理想诉求),总体上为新诗的建构确立了新的价值理念与现代思想准则。 
五四新诗人将真实视为诗歌的生命。真实的品质是新文学家从道德建设的角度为新诗树立的标准,目的是建立新诗的思想传统。刘半农在为《分类白话诗选》所作的“序”中指出,格律诗的出现使后来的诗人“灵魂中本没有一个“真'字”,“现在已成假诗世界。其专讲声调格律,拘执着几平几仄”,“自有这种虚伪文学,他就不知不觉与虚伪道德互相推波助澜,造出个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时,在《摩罗诗力说》中标举摩罗诗人“率真行诚,无所讳掩”,揭露建立在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礼教诗学规范:“中国之治,理想在不撄”,“情”不能逾“礼”,诗要“止乎礼义”,而摩罗诗人“凡一字一辞,无不即其人呼吸精神之形现,中于人心,神弦立应”。郭沫若在1920年与宗白华讨论新诗时认为:“我们的诗若是出于“矫揉造作”,不过是些园艺的盆栽。”诗是人格的表现,“人格比较圆满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在新文学家看来,真实是新诗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新诗现代价值观的核心。
白话的真实品格是新诗自由特征的必然体现,自由的新诗培育于真实的土壤。在俞平伯看来:“真实和自由这两个作诗的信念,是连带而生的。因为真实便不能不自由了,唯其自由才能够有真正的真实。”自由既是诗人的精神取向,也是其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我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表现出自我,在人类中间的我,为爱而活着的我。”这种对真实和自由的双重诉求,宣示了五四新诗人要挣脱传统格律的束缚,舒放心灵、解放自我的渴望,是白话新诗现代变革的精神源泉。
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有弱化的趋势,有的诗人认为诗歌就是语言的艺术,把诗歌视为文字技术的操演,在文字游戏中掩饰思想的空泛与苍白。也有人在世俗主义、日常美学的口号中书写琐屑的生活,在与现实生活隔绝的天地里咀嚼怀念乡土与传统风雅的况味,没有现实生活的真挚感受,缺少与读者交心的心灵对话,更不关心社会发展。从整体上看,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正在弱化,有的诗歌格局比较狭隘,诗歌精神也显得苍白贫弱。“五四”开创的诗歌传统-真实,是当下诗歌需要的强心剂,言之有物,是复活新诗气象的良药。新诗格外需要关注现实生活、关心百姓悲欢,需要与读者心灵的真实交流,需要诗人用真诚的力量与发现真理的慧心建设新一代诗歌的艺术殿堂。
(摘编自王泽龙《新诗语言诗学传统及其当代启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话新诗派作家认为古代诗歌追求文辞雕琢藻饰会弱化真实情义的表达,为了突出意义的抒写,胡适提出“言之有物”的主张。
B.胡适所说的“物”,一是情感,二是思想,他认为“物”是美人的灵魂、脑筋;近世文学之衰微,主要是因为文章缺乏情感、思想。
C.白话诗的好处,就是能扫除一切假做作,虽然“美”的方面有些遗憾,但是给人感觉是“真实的”,这是新诗形式上的优点。
D.新文学家认为真实是新诗现代价值观的核心,为了建立新诗的思想传统,他们从道德建设的角度为新诗树立了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德邻的新诗价值观,为五四时期一些新诗形式得以确立提供了思想根基。
B.刘半农认为格律诗的出现使后来的诗人灵魂失真,并造出“现在的假诗世界”,是虚伪文学。
C.自由和真实代表了诗人精神、艺术的双重追求,体现了五四新诗人对传统格律的挣脱和对解放自我的渴望。
D.如果一首诗对文字技术的操演胜过思想的充实,就不具备诗歌的真实性品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当下诗歌的真实性品格正在弱化”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作家认为诗歌是高雅的艺术,只写给能看懂的人欣赏。
B.有些作家很排斥“圈子之外的人”,不喜欢诗歌的多元化。
C.有些作家关注自己的吃喝拉撒睡,意图用诗凸现真实的自我。
D.有些作家流连于田间地头,描写乡土风貌,书写传统生活。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在新诗派作家看来,“作假诗”会产生哪些危害?请简要概括。(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静静的产院(节选)
茹志鹃
这三间房子,再也不是普通的三间房子了,这是一所幽静整洁的产院。
“这不是跟医院差不多了吗?”谭婶婶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从自己三十九岁做寡妇想起,想到现在进产院……第二天,她起了一个大早,把自己脑后那个发髻剪掉了,短短的头发,杂着几根半白的发丝,显得又庄严又精神。大家见了她,也好像带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
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从容容地做助手。医生也夸奖她,有的甚至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觉得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谭婶婶心里翻腾了一阵,望着电灯,恨不得立时来一个产妇,她真想在电灯光下面接接生,就像在城里的医院里一样……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是好朋友,她高兴地接过行李,安排她坐下,心里却有些奇怪,这里电灯刚装上没几天,这孩子一进门,怎么就知道有电灯,即使知道,那她又怎么晓得开关在哪里?好像产院有电灯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谭婶婶开始是奇怪,随后就觉得有些不大入味。
电灯光下,荷妹大眼睛亮晶晶地东看西望。把地上的一大捆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放到里面角落里。谭婶婶又不由得高兴了,这孩子在城里住了一年,倒还没有娇惯。
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好!”谭婶婶答应着,心里暗暗地称赞,这丫头做事倒像个大人,老扎认真。走到门边,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就在荷妹对面坐下。
“这产院负责附近两个大队的产妇。跟我一起工作的,还有一个周嫂嫂。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作兴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烧, 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说着似乎还不够,就站起身来,开了电灯,带荷妹去参观。
她知道开了电灯看,效果会更好。先走进西边一间产妇住的房间,房间相当大,靠边放着五个铺位,床是各式各样的,有单人小铁床,有相当大的木板床,但都放得很合适,收拾得干干净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谭婶婶看了看她,觉得她问题太多,但也没说什么就领荷妹出来。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心里又是一个不快,但她还是把三屉桌上的三个抽屉通通抽开,想展览一下里面的东西。这里面有橡皮手套,有冬天产妇生产时穿的棉腿套,有各种针药,补血的,止痛的,止血的,还有几针麻醉针剂,这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标明着产院发展的各个阶段。但是荷妹根本没有理解婶婶的意图,她歪了头,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发现什么。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最后,她索性跑出去看什么东西了。
谭婶婶把抽屉关好,她现在不想再给这姑娘说什么看什么了,心里闷闷的。
“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谭婶婶打断她说:“你来看看床铺吧!”说着转身走向东屋,指着一张空铺说:“周嫂不在,你就睡这里吧!”
“这不费事呀,婶婶,也不用花钱,装好了就不用提水,不用担水,只要一压,水就自己从竹管里流进来,好透了!”荷妹还是不懂眼色地跟在后面叨叨。
“荷妹,你刚来,还是看看再说吧!”说罢,谭婶婶就走进厨房,端消毒锅,封煤炉。
第一次见面,谭婶婶对荷妹的印象不能说好,但是要说坏,她也说不出坏在哪里,就是觉得不顺眼,不入调。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讲述了谭婶婶与荷妹在产院第一次见面的情形,表现出二人在思想上的冲突:一个对现状很满意,一个觉得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B.谭婶婶多次提到“打电话”并认为自己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是当机立断,这也说明她在思想上并不主动进取。
C.“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谭婶婶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工作,不仅说明产院工作繁重琐碎,更体现了她对荷妹的担心。
D.文章的语言增加了文本的可读性,有些语言充满地方色彩,如“老扎认真”“作兴”;有些语言生动形象,如“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7.关于文中“灯”的相关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荷妹一进门,就知道有电灯及开关位置,表现了荷妹作为新青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
B.“伸手啪的一声,把电灯扭熄,然后移过油灯”,一系列动作刻画出谭婶婶的节俭。
C.为了效果更好,谭婶婶开了电灯,因为谭婶婶想展示产院,满怀自豪之情。
D.电灯是一个道具,一面说明谭婶婶对产院现状的满足,一面引出荷妹的出场。
8.请简要概括文中谭婶婶的主要心理变化过程。(6分)
9.小说刻画荷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氏者,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
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②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③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讷遂不食,三日而毙。
【注】①劬(qú):劳苦。②欻(xū):忽然。③劙(lí):割。
(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B.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C.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D.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畜甘脆饵诚 隐畜:偷偷隐藏
B.诚愀然便去 愀然:不愉快,伤心 
C.余窃面倩邻妇为者  倩:请,央求
D.我何生焉 生:生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讷、张诚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继母牛氏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张诚,却对张讷苛责打骂。
B.张诚知道哥哥受母亲虐待,想方设法为哥哥送去食物,并认为哥哥体弱,不应太劳累。
C.张诚砍柴时手指被划破、鞋子被扎破也毫不顾惜,只想着第二天带斧子来提高效率。
D.张诚砍柴约一束之后就主动回到私塾,怕老师训斥他不得不告以实情,后获得老师的赞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译文:
(2)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译文:
14.张讷对弟弟的深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插秧歌
契此①
手捏青苗种福田②,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③,后退原来是向前。
【注】①五代时期的僧人,俗称“布袋和尚”。②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③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于秧苗成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叙事:手捏青青秧苗将其种进田里,一低头就能看见水中倒映的天空。
B.三、四句议论:秧苗需根须清净才能长成稻谷,插秧时感觉是后退,其实是前进。
C.诗歌在用词上朴素易懂;在修辞上采用通感,“稻”通“道”,耐人寻味。
D.与本诗相比,杨万里的《插秧歌》重在表现插秧的繁忙艰苦,更具生活气息。
16.请简要谈谈“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 ”两句,从视听角度描写环境特点,进而突出桃花源社会安定和平。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以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以比喻写国势危急和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18.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意思都可以用成语表述,请按要求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可以替换的成语。(3分)
①“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做某件事很快乐”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②“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③“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中“最清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19.下列对于文段中数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7”说明青藏高原面积广,“1/3”说明植被覆盖面广。
B.“手抓一把”“200颗”说明蒲公英种子个头小、重量轻、易采摘。
C.“29块钱的牛仔裤”体现了钟扬生活的朴素。
D.“5200米”“6000多米”体现采集的艰难、成绩的伟大。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按要求进行改写。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1)改为反问句(2分):        
(2)改为双重否定句(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① ,如果用人工去雄杂交,就得一朵花一朵花进行,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② 。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甚至有著名学者断言这“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袁隆平就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早在1926年,美国的琼斯就发觉了水稻杂种优势现象。最早开展这项研究的是日本的科学家,时为20世纪50年代。此外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也相继开始了这项研究。尽管实验手段先进,但都因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袁隆平不打算退却,他很清楚,进行这项研究,中国③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又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有辽阔的国土和充足的光温条件,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温室,育种者的乐园;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组织科研协作攻关;有党的正确领导,任何困难都可以组织力量克服。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
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斯大林
青年时的失败要比壮年时的胜利、老年时的成功更令人满意。---迪斯雷里
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鲁迅
以上是关于青年的几则名人名言,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其中的一则或几则,以“青春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0~12题,15题,19题,每小题3分)
1.C


2.D


3.D
4.①引用论证,如引用许德邻所编书中序言论证“现代白话自然平实,能赋予新诗真实品格”。②对比论证,如将鲁迅对摩罗诗人“率真行诚,无所讳掩”的标举与对“中国之治”的批判放在一起,对比鲜明。③比喻论证。如将真实、言之有物比作当下诗歌的强心剂、良药,生动形象。(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若答“举例论证”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导致文学衰微。②只求合着古人的步趋和种种的假面目,形式固化,阻碍创新。③妨碍圆满人格的形成。④与虚伪道德互相推波助澜,造出不可收拾的虚伪社会。⑤维护旧传统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礼教诗学规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C


7.A
8.①对自己在产院的表现、处境满意。②看到是荷妹来产院报到,谭婶婶心里高兴,但对荷妹知道有电灯并晓得开关在哪里,又有些“奇怪”“不大入味”。③看到荷妹把行李一把拎起来扛上肩,“又不由得高兴”,称赞。④面对荷妹的多个疑问,谭婶婶感到不快、生气、郁闷。(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四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给分)
9.①正面描写。“翘起了像刷把似的小辫子,东张张,西望望”“'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荷妹一心扑在工作上,干劲、活力十足。(其中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只要答出两个便可给4分)②侧面烘托。谭婶婶的反应侧面表现出荷妹积极改进现状、热情专注于工作、胸无城府的特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D


11.D


12.D
13.(1)牛氏性情很凶悍,她总是嫉恨张讷,把他当奴仆养活,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关键词“每”“奴”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张诚默不作声,急急忙忙砍柴,汗水流到脸上也不稍稍休息。(关键词“刈”“少”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怕连累弟弟,不让他送食物。②多次阻止弟弟帮自己砍柴。③弟弟被老虎叼走,他奋力去救,没有成功就试图自杀,最后绝食而亡。(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年秋季高一年级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