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材料一: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
试题预览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季节的把握。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最关心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带的北斗七星则是最受注目的星辰。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国古人,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边界为“上规”。其中随天旋行有几颗璀璨的星辰,名为北斗。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
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小雅•大东》曰:“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部分。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曰:“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为杓。”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
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我国至少战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辰的天文坐标。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网的总绳索,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纲”,或书作“天罡”。有纲则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斗在天空旋转也有旋天纲之说。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中与太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
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这种观测法被《鹖冠子》记载了下来:“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淮南子•天文训》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样,通过初昏观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
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这种斗柄所指的循环,历经二十四向,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相应。
北斗星在北天旋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周日视运动,一日一夜即“跑完”一周。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
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天文观测体系,如日的影长、月之盈缺、太阳的黄道运动、恒星的中天测时、岁星纪年以及辰星正四时等,北斗斡旋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在古人眼中,就是一座举首可见的巨型天文钟。
(摘编自秦建明《北斗七星与斗建考》)
材料二:
“北斗”是党中央亲自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凭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
同样是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我国起步晚、底子薄,明智选择分步走。北斗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组织研究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采用的轨道星座构型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北斗一号建设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一号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盖的成功经验,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骨干,兼有中圆轨道卫星的混合星座构型。北斗三号系统将“混合星座构型”发扬光大,建成拥有24颗中圆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为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了全新范式。
北斗系统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除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外,还能进行短报文通信,开创了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如今,北斗三号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系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基础上,区域短报文发送能力一次提高近10倍,支持用户数量从50万提高到1200万,而且能实现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此外,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还可以提供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抚今追昔,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速度”、展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有了“北斗”,中国人问天、巡地的底气就更足了。
(摘编自《中国北斗全球梦圆——写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之际》)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人们会各自通过对自己熟知的天象与星辰的观测,去获得天时信息,所以古埃及人、玛雅人、爱斯基摩人关注的星辰各不相同。
B. 中国历史上有各种天文观测体系,观测北斗斡旋运动是其中最实用的一种,北斗星就像一座巨型天文钟,蕴含多种掌握时间的技巧。
C.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有了‘北斗’,中国人问天、巡地的底气就更足了。”此句中,前后两个“北斗”均是指星辰和北斗系统。
D. 北斗系统成绩显赫,其中北斗三号在兼容北斗二号功能的基础上,支持用户数量提高1200万,实现了40个汉字的全球短报文通信。
2. 下列对材料相关结构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提出观点后,分别从北斗的形状、构成及以斗定时法几个层面展开,结尾收束总结、呼应开篇。
B. 材料二指出北斗工程探索出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后,主体分三个层次展开,结尾总结全篇、点明意义。
C. 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大量的文献引用使得二者在观点论述时更有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D. 两则材料虽然文体不相同,但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模式。
3.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以斗定时之法”的一项是(   )
A. 《指南车赋》曰:“北斗在天,察四时而行度;司南在地,表万乘之光融。”
B. 《宋史•乐志》曰:“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
C. 《夏小正》曰:“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D. 《春秋运斗枢》曰:“斗,一天枢,二旋,三玑,四权,五衡,六开阳,七摇光。”
4. 两则材料在语言特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材料二说“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 A    2. C    3. D    
4. 语言都准确严密:材料一是学术论文,为了准确呈现北斗的相关知识,多直接引用相关典籍,谨严而有说服力;材料二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主要通过具体数据的引用来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语言都生动形象:材料一运用了喻证法,如“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明珠般的北斗七星”等,使语言于谨严中见灵动;材料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弯道超车”“全球梦”发扬光大”“独门绝技”“多面手”等表述,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5. ①结合起步晚、底子薄的国情,选择分“三步走”的战略;②独树一帜,坚持走“混合星座构型”的特色发展之路;③开创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更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斗寒图[注]
冯骥才
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但对于他,我毫无办法,似乎只有等待这场悲剧的来临。
现在,祸事果然临到他的头上了。他怎么样了呢?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帖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像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鹞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像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摩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我斜瞅他一眼,只见他的嘴角用力向下一撇一撇,不知是浑身用力之故,是嘴里没有嚼尽的干辣椒所致,还是一种苦涩心情的流露。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
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
老沈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上几朵花儿,补上蕊。花满蕊饱,艳丽如洗,光艳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毅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像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
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
“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嘛!”
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快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恳。
“什么?”
“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这幅画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
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忽疑虑重重地说:
“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
“为什么?”
“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
“不!”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为了什么,便对潘大年说:“画你可得收好了。别给人乱看!”
潘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听他这话,我便放心回家去。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
(选自中篇小说《斗寒图》,有改动)
[注]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公开批评,赵雄断言老沈的画里包藏着“反党”的毒箭。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祸事果然临到他的头上了”,“祸事”指赵雄已经盯上了老沈,“果然”表现了“我”对老沈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B. “头发硬,总有--些不服帖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表面写老沈的外在,实则写他的性格。
C. 潘大年郑重诚恳地要求老沈把《斗寒图》送给他,是因为潘大年认为这幅画是老沈的代表作,这幅画很值得收藏。
D. “我”画了多年的画,但从未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因为“我”受到了老沈精神的感染,从中得到了人生启示。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交代了时代背景,丰富了老沈的形象。
B. 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和侧面烘托手法,塑造了画家老沈作为艺术家的典型形象。
C. 老沈挥毫创作《斗寒图》是本文描写的重点,突出了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彰显了老沈的性格,也有助于故事情节展开。
D. 结尾处潘大年 话让“我”放心了,照应了开头“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表达了“我”为大家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8. 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9. 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的观点,主张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了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体现了哪些人性美。
【答案】6. C    7. A    
8. ①小说故事由“我”来讲述,叙述内容更真实可信。②“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随着“我”的见闻,情节得以展开。③“我”的“揪心”、关心和“放心”等系列行为,衬托出了老沈傲岸不屈的性格,使老沈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④通过“我”的见闻和感受,表现那个时代艺术工作者对艺术追求的坚守,凸显了对文艺工作者美好品格赞美的主题。    
9. ①善良真诚。文中“我”、潘大年、范瑛担忧、关心、保护老沈,体现了人性美。 ②宁直不屈。面对歪曲评价恶意中伤,老沈没有屈服,而是激情奔涌、挥毫泼墨,作《斗寒图》。 ③执着追求。老沈坚持自己的画找不出什么毛病,表现出他对艺术创作的不改初心、执着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宣宗大中年间,以翰林学士、工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澳既视事,豪贵敛手。国舅郑光庄吏恣横,积年租税不入,澳执而械之。上于延英问澳,澳具奏其状,上曰:“卿何以处之?”澳曰:“欲置于法。”上曰:“郑光甚爱之,何如?”对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欲以清畿甸之积弊;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上曰:“诚如此。但郑光殢我不置,卿与痛杖,贷其死,可乎?”对曰:“臣不敢不奉诏,愿听臣且系之,俟征足乃释之。”上曰:“灼然可。朕为郑光故挠卿法,殊以为愧。”澳归府,即杖之;督租数百斛足,乃以吏归光。上欲幸华清宫,谏官论之甚切,上为之止。上乐闻规谏,凡谏官论事、门下封驳,苟合于理,多屈意从之;得大臣章疏,必焚香盥手而读之。教坊祝汉贞,滑稽敏给,上或指物使之口占,摹咏有如宿构,由是宠冠诸优。一日,在上前抵掌诙谐,颇及外事,上正色谓之曰:“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自是疏之。会其子坐赃,杖死,流汉贞于天德军。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诸乐工欲为之请,曰:“罗程负陛下,万死,然臣等惜其天下绝艺,不复得奉宴游矣!”上曰:“汝曹所惜者罗程艺,朕所惜者高祖、太宗法。”竟杖杀之。上临朝,接对群臣如宾客,虽左右近习,未尝见其有惰容。每宰相奏事,旁无一人立者,威严不可仰视。奏事毕,忽怡然曰:“可以闲语矣!”因问闾阎细事,或谈宫中游宴,无所不至。一刻许,复整容日:“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乃起入宫。令狐绹谓人曰:“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B.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C.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D. 乐工罗程/善琵琶/自武宗朝已得幸上/素晓音律/尤有宠程/恃恩暴横/以睚眦杀人/系京兆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B. 租税,旧时指农民向国家租借土地耕种时,需要缴纳给国家的地租。
C. 畿甸,畿,靠近国都的地方;甸,郊外;“畿甸”指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D. 教坊,我国唐代开始设置的管理宫廷音乐、舞蹈、戏曲等的官署。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宣宗从谏如流,只要谏官 谏言合乎道理,他大都虚心接受。如谏官劝阻他去华清宫游玩,他就依从了谏言没有去。
B. 唐宣宗坚持原则。乐工罗程犯法,诸乐工虽可惜罗程的琵琶绝艺,但认为他罪该万死,唐宣宗最后顺从诸乐工之意用杖刑处死了他。
C. 唐宣宗礼遇群臣,为政勤勉。他临朝听政时接待应对群臣犹如接待宾客,即使是左右近侍,也不曾见过他有倦怠的面色。
D. 唐宣宗富有威严。他上一刻还和颜悦色地与宰相聊闲话,下一刻就会严肃地告诫他们不可辜负皇恩,令狐绹每次奏对都会汗流沾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郑光庄吏积年为蠹,得宽重辟,是陛下之法独行于贫户,臣未敢奉诏。
(2)我畜养尔曹,正供戏笑耳,岂得辄预朝政邪!
14. 请结合文本概括韦澳的形象特征,并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如果郑光的庄吏多年为蠹害,却能得到宽宥免于死刑,这样陛下所制定的法律只是施行于穷困的民户身上,我不敢奉陛下的诏命去办事。
(2)我养你们(这群乐工),只是要你们提供戏笑而已,怎么能任意干预朝政呢!    
14. ①不畏权贵,秉公执法。
②国舅郑光的庄吏犯法,他也敢于逮捕,即使有皇帝求情,也判其杖刑,令其交足租税才放人。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5.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6. 这首诗的颈联尤为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15. B    16. 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 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 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 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颈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于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 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阻隔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4)《大学之道》中提到性情安和才能思考周全,思考周全才能处事合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②.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③. 钟鼓馔玉不足贵    ④. 但愿长醉不愿醒    ⑤. 千里孤坟    ⑥. 无处话凄凉    ⑦. 安而后能虑    ⑧. 虑而后能得    ⑨. 慎终如始    ⑩. 则无败事
三、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_________、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华大地上到处灾荒战乱,百姓_________,少年时他就被迫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虽然少不更事,但每当看到沿路举家逃难、面如菜色的同胞,看到荒芜的田野和_________的土地,他的内心总会泛起一阵阵痛楚。报考大学时,他就对父母说,他要学农。母亲听了,吓一跳,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你以为好玩儿呢?但他是真正爱上了农业,死活要学,还摆出大道理: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最后,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
做梦容易,但要把梦变成现实,则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和努力。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_________,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肝胆相照    颠沛流离    童山濯濯    处心积虑
B. 肝胆相照    颠沛流离    满目疮痍    呕心沥血
C. 相濡以沫    羁旅漂泊    满目疮痍    呕心沥血
D. 相濡以沫    羁旅漂泊    童山濯濯    处心积虑
19. 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还摆出大道理”后的冒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袁隆平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并把这些缺点概括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
B. 他高兴地回答:他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过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C.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
D.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B    19. B    
20. 参考答案: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
②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
③把袁隆平“乡村教师”与“名满天下”“颠覆世界权威”与“专注田畴”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王维与李白、杜甫一比,就马上可以看出其间的差距。
李白、杜甫是“大”的,王维显然是“小”的。大小之差的原因在于①    ,承担越大,境界当然也就越大。李杜是以自己的心灵去承受这个世界的苦难与折磨的,他们甚至主动地把世界的荒谬与民生的不幸承担到自己身上,直至使自己的心灵不堪重负。此时他们发出的,就是震撼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  下一个『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