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记叙类文言文专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备考:记叙类文言文专练(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记叙类文言文专项练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医戒李东阳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乃解。
试题预览
记叙类文言文专项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医戒
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①,形日就惫。医谓:“为瘵②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乃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噫!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积,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惟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倘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注】①薾:衰弱。②瘵(zhài):病。此处指脾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形日就惫(马上)        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B.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收集)    第以今日之事观之(只是)
C.吾计且穷矣(将)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忧虑)
D.世之徇名遗实(谋求)    王者不却众庶(拒绝)
2.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河海不择细流 B.及春而果差
C.藉寇兵而赍盗粮 D.技经肯綮之未尝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形日就惫        蚕食诸侯
B.却宾客以业诸侯        风乎舞雩
C.吾得兄事之        道芷阳间行
D.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君安与项伯有故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脾病焉             殆有甚焉
B.乃相谓曰        相去四十里
C.则脾土必重伤        今取人则不然
D.因录以自戒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6.请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倘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③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注释】①文与可:苏轼表兄兼好友,名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竹,曾画筼筜谷偃竹图赠苏轼。筼筜谷,在陕西洋县西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同任洋州知州,曾在此谷中筑亭。②蜩(tiáo)腹蛇蚹(fù):蝉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蚹。③扫取:画得。
7.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B.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C.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D.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其古字形像一人伸开两臂丈量的样子,因伸开两臂的长度约合古代八尺,故一般认为八尺为一寻,也有说六尺或七尺为一寻的。
B.“与可厌之”中“厌”字意思是厌烦,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可厌烦前来求画的人,“厌”字与《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的“厌”字含义相同。
C.“投诸地而骂”中“诸”字意思是之于,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可把丝绢抛在地上骂,“诸”字与《后赤壁赋》“归而谋诸妇”的“诸”字含义相同。
D.箨龙,是竹笋的别称,还可称为“竹萌”“竹雏”“竹胎”等等。“箨”指笋壳,色黄而有光泽,故而过去文人将其称为“锦箨”,意思是笋的外壳如锦缎般漂亮。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述了文与可的一大段画论。作者意在通过对文与可绘画理论的推崇来表达自己对文与可的怀念之情。
B.文中写到“袜材萃于子”“万尺竹之辩”“太守馋笋”等,这些调侃打趣戏笑,恰好反映了作者与文与可亲密无间的深挚感情。
C.文中叙写文与可拒人求画、以绢为袜和转荐他人之事,表现了文与可的淡泊率真。作者是在颂扬文与可的道德人品。
D.本文为悼念亡友之作,可第二段尽是戏笑,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是以乐写哀,与下文的哀哭映照,更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收到了倍增其哀的效果。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2)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苏轼以吟诗有讥讪。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台差官追取,是时李定为中书丞,对人太息,以为人才难得,求一人可使逮轼者,少有加意。于是太常博士皇甫僎被遣以往。僎携一子、二台卒,倍道疾驰。驸马都尉王诜,与子瞻游厚,密遣人报苏辙。辙时为南京幕官,乃亟走价往湖州报轼。而僎行如飞,不可及。至润州,适以子病求医,留半日,故所遣人得先之。僎至之日,轼在告,祖无颇权州事。僎径入州廨,具靴袍,秉笏立庭下。二台卒夹侍,白衣青巾,顾盼狞恶,人心汹汹不可测。轼恐不敢出,乃谋之无颇。无颇云:“事至于此,无可奈何,须出见之”轼议所以服,自以为得罪,不可以朝服。无颇云:“未知罪名,当以朝服见也。”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语人心益疑惧。轼曰:“轼自来殛恼朝廷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辞,乞归与家人诀别。”僎始肯言曰:“不至如此”无颇乃前曰:“太傅必有被受文字。”僎问谁何。无颇曰:“无颇是权州。”僎乃以台牒授之。及开视之,只是寻常追摄行遣耳。僎促轼行,二狱卒就直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此事无颇目击也。
(选自《孔氏谈苑》)
文段二: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曰:‘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独不能如杨子云处士妻作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余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语/人心益疑惧
B.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语/人心益疑惧
C.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语/人心益疑惧
D.轼亦具靴袍/秉笏立庭下/无颇与职/官皆小帻列轼后/二卒怀台牒柱其衣/若匕首/然僎又久之不语/人心益疑惧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在文中是指代理官职,意思相同词语的还有“摄”“行”“兼”。
B.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在汉代,常称郡廨,公廨。
C.殛,从“歹”,本义是杀死,诛杀。文中是触犯,冒渎的意思。
D.东封,汉武帝曾东至泰山行封禅事,后“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用绘声绘色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辅时的情景,反映了封建官场的冷酷和残忍。
B.两篇文段记述苏轼的表现大相径庭。文段一中他显得举措迂拙,书生气十足。文段二临别他仍能作诗宽慰妻子,表现其从容大度。
C.文中祖无颇表现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在气势汹汹的皇甫僎面前他大胆地索要公文,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显示了他非凡的胆识。
D.文段一文末写到“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既形象地表明了百姓们对苏轼的爱戴,也含蓄地表明了表明了作者的立场。
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是时李定为中书丞,对人太息,以为人才难得,求一人可使逮轼者,少有加意。
(2)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15.文中是如何表现皇甫僎狐假虎威,装腔作势样子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行文可叙可议,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B.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常用于尊称死去之人,如先父、先烈、先哲等。
C.束发,指“收束头发”,清以前汉族男孩12岁时束发为髻,故也指“成童之龄”。
D.笏,我国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手板,可供记事,用象牙、玉石等制成。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补漏修缮后环境雅致。经修补改缮后,项脊轩环境优雅别致,白天室内明亮,庭中花木增光,人鸟和谐,晚上树影摇曳。
B.项脊轩见证了作者家族离衰。庭院本南北相通,祖辈们分家后,篱分墙隔,鸡犬袭扰,渐露衰态,客人往来也有着诸多不便。
C.项脊轩承载着祖母深情厚望。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寄予厚望,希望“我”能改变家族在科举考试中长期没有功名的境况。
D.项脊轩让作者深情追念亡妻。作者之妻曾向小妹们主动介绍项脊轩,妻死树茂,“我”提笔记下曾与之生活的场景,感念不已。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蜀茶法
蜀道诸司,惟茶马一台,最为富盛。茶之课利多寡,与夫民间利疚,他邦无由可知。予记《东坡集》有《送周朝议守汉州》诗云:“茶为西南病,忙俗记二李。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注:“二李,杞与稷也。六君子,谓思道与侄正孺、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钩、宋文辅也。”
初,熙宁七年,遣三司干当公事李杞经画买茶,以蒲宗闵同领其事。蜀之茶园不殖五谷,惟宜种茶,赋税一例折输,钱三百折绢一匹,三百二十折绸一匹,十钱折绵一两,二钱折草一围,凡税额总三十万。杞创设官场岁增息为四十万其输受之际往往压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刘佐体量多其条画于是宗闵乃议民茶息收十之三,尽卖于官场,蜀茶尽榷,民始病矣。知彭州吕陶言:“天下茶法既通,蜀中独行禁榷。况川峡四路所出茶货,比方东南诸处,十不及一。诸路既许通商,两川却为禁地,亏损治体,莫甚于斯。且尽榷民茶随买随卖或今日买十千,明日即作十三千卖之,比至岁终,不可胜算,岂止三分而已。佐、杞、宗闵作为敝法,以困西南生聚。”佐坐罢去,以国子博士李稷代之,陶亦得罪。侍御史周尹复极论榷茶为害,罢为湖北提点刑狱。利路漕臣张宗谔、张升卿,复建议废茶场司,依旧通商。稷劾其疏谬,皆坐贬秩。茶场司行札子督绵州彰明县,知县宋大章缴奏,以为非所当用。稷又诋其卖直钓奇,坐冲替。一岁之间,通课利及息耗至七十六万缗有奇,诏录李杞前劳而官其子。后稷死于永乐城,其代陆师闵言其治茶五年,获净息四百二十八万缗,诏赐田十顷。
凡上所书,皆见于国史。坡公所称思道乃周尹,永徽乃二张之一,元钧乃吕陶,文辅乃大章也,正孺、醇翁之事不著。
(节选自洪迈《容斋三笔》卷第十四)
[注]榷:专卖。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杞创设官场岁增息/为四十万/其输受之际/往往压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刘佐体量/多其条画/
B.杞创设官场/岁增息为四十万/其输受之际/往往压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刘佐体量/多其条画/
C.杞创设官场/岁增息为四十万/其输受之际/往往压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刘佐体量/多其条画
D.杞创设官场岁增息/为四十万/其输受之际/往往压其斤重/侵其加直/杞以疾去/都官郎中刘佐体量/多其条画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税一例折输”与“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输”字含义相同。
B.“亏损治体,莫甚于斯”与“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C.“佐坐罢去”与“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坐”字含义不同。
D.知县,官名。宋制,多派造中央官员知(主持)某县的行政等事务,简称“知县”。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考证了蜀茶专卖的有关史实,揭露了当时蜀道茶马台一些官员借实行茶叶专卖盘剥茶农的相关内幕。
B.李杞凭朝廷“经面买茶”的授权之便,在蜀地创设官办机构,蜀茶全部由官场专卖,给茶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C.蜀茶专卖制度实行以后,很不得人心,先后受到彭州知州吕陶、侍御史周尹、利路漕臣张宗谔等人强烈抨击。
D.本文为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一诗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背景资科,有助于读者对该诗相关内容的深入理解。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茶之课利多寡,与夫民间利疚,他邦无由可知。
(2)比至岁终,不可胜算,岂止三分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鲁亮侪
袁枚(清)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①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曰: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
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②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③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黄裌衫,戴貂蝉④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注】①白下:南京旧时别称。②霤,同“溜”,檐沟。③三藩:清初,明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继茂为靖南王,称作“三藩”。④貂蝉:冠饰。
2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            谒:拜见
B.清河道鲁之裕白事                      白:报告
C.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            睨:斜着眼看
D.鲁不谢,走出                           谢:表达感谢
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白须彪彪然/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若问云何/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C.公何之/夫天者,人之始也
D.则裕再往取印未迟/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B.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D.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27.下列语句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己未冬”中的“己未”用的是干支纪年法,这句的意思是“己未年的冬天”。
B.“甫下车而库亏何耶”中的“下车”的意思就是“官员刚刚到一个地方上任”。
C.“田公南向坐”和《鸿门宴》“亚父南向坐”,田公和亚父坐的都是最尊贵的位子。
D.“鲁免冠前叩首”中“叩首”是古人一种较隆重的礼节,意思是“以头叩地”。
2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是借葛闻桥之口讲述主人公鲁亮侪的生平事迹,最后一段用简笔补充交代鲁“武艺奇绝”的原因。
B.首段中“心异之,不能忘”几个字是引起后文的关键,二十年后在南京又谈到鲁亮侪,这才引出葛闻桥的介绍。
C.“掷印”“厉声”“竟怒马驰去”等细节把鲁亮侪对李令的愤怒描写得很生动,将鲁亮侪的形象塑造得有声有色。
D.作者选材极有特点,主要记叙鲁亮侪生平几件事,并没有过多渲染人物的武艺,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力量。
2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2)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
(3)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3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主人公鲁亮侪“奇”在何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高考语文语言基础运用复习:仿写句子』  下一个『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情境默写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