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文言文阅读:序跋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初予以子袁子(袁枢)同为太学官,子袁子录也,予博士也,志同志、行同行、言同言也。后一年,子袁子分教严陵。后一年,予出守临漳相,见于严陵,相劳苦相乐,且相楙①以学。子袁子因出书一编,盖《通鉴》之本末也。予读之,大抵搴②事之成,以后于其萌;提事之
试题预览
文言文阅读:序跋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初予以子袁子(袁枢)同为太学官,子袁子录也,予博士也,志同志、行同行、言同言也。后一年,子袁子分教严陵。后一年,予出守临漳相,见于严陵,相劳苦相乐,且相楙①以学。子袁子因出书一编,盖《通鉴》之本末也。予读之,大抵搴②事之成,以后于其萌;提事之微,以先于其明。其情匿而泄,其故悉而约,其作窕而摦③,其究遐而迩,其于治乱兴亡,盖病之源、医之方也。予读《通鉴》之书,见事之肇于斯,则惜事之不竟于斯。盖事以年隔,年以事析,遭其初莫绎④其终,揽其终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盖编年系日,其体然也。今读子袁子此书,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未既而继之以叹且泣也。
嗟呼!由周秦以来,曰诸侯、曰大盗、曰女主、曰外戚、曰宦官、曰权臣、曰夷狄、曰藩镇,国之病亦不一矣,而其源不一哉。盖安史之乱则林甫为之,藩镇之乱则令孜之为也。其源不一哉,得其病之源则其医之方矣,此书是也。有国者不可以无此书。前者有奸而不察,后有奸而不悟。学者不可以无此书。进有行而无征,退有蓄而无宗。此书也,其入《通鉴》之户欤!虽然觌人之病戚人之病理人之药得人之病至于身之病不懵焉不讳焉不医之距焉不医而缪其医焉古亦稀矣彼暗而此昭,宜也。切于人纾于身,可哀也夫。
淳熙元年三月戊子严陵杨万里叙。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序,中华书局1955年版)
文本二:
世之论者率曰:“经以载道,史以记事,史与经不可同日语也。”夫道无不在,散于事为之间,因事之得失成败,可以知道之万世亡弊,史可少欤!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节选自《新注资治通鉴序》,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年版)
[注]①楙(mào):美盛,兴旺。这里是互相切磋,使学问渊博的意思。②搴(qiān):拔取。这里是选择的意思。③窕而摦:留有余地而宽敞博大。窕(tiǎo),不充满。摦(huà),宽大。④绎(yì):抽丝,引申为寻究事理或连续不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觌人之病/戚人之病/理人之药/得人之病/至于身之病/不懵焉/不讳焉/不医之/距焉不医/而缪其医焉/古亦稀矣/
B.虽然觌人之病/戚人之病/理人之药/得人之病/至于身之病/不懵焉/不讳焉/不医之距焉/不医而缪其医焉/古亦稀矣/
C.虽然/觌人之病/戚人之病/理人之药/得人之病/至于身之病/不懵焉/不讳焉/不医之距焉/不医而缪其医焉/古亦稀矣/
D.虽然/觌人之病/戚人之病/理人之药/得人之病/至于身之病/不懵焉/不讳焉/不医之/距焉不医/而缪其医焉/古亦稀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国家人才的场所。
B.《通鉴》,是《通鉴纪事本末》的简称,是南宋袁枢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C.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民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
D.淳熙,南宋孝宗赵春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年号,为宋孝宗于圜丘祭祀大赦天下时所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万里与袁枢同时为官,这篇序文从两人在仕途奔波中密切交往的深厚友谊写起,接着叙写杨氏初读《通鉴纪事本末》的收获和体会。
B.从记述方式看,本末体能够在一篇之中反映出某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而编年体因史料被年代隔开分散,一篇之中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C.“如生乎其时,亲见乎其事”,杨万里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对《通鉴纪事本末》的现实功用做了极为形象的概括。
D.袁枢著书分目特别注意“治世”,侧重升平时期的意向显而易见,对分裂时期也留意期间的祸乱,尤其注意到了每个朝代各自的兴衰荣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源不一哉,得其病之源则其医之方矣,此书是也。
(2)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5.南宋人赵与筹说:“读《通鉴》者如登高山、泛巨海,未易遽睹其津厓;得《本末》而阅之,则根干枝叶,绳绳相生,不待反复它卷,而了然在目中矣。”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叙其篇目,曰:
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杌嵬琐、奸回凶慝【1】之形,可幸而掩也。
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为治天下之本。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以为治天下之具。而为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记者岂独其迹也?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乎?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
夫自三代之后为史者,如迁【2】之文,亦不可不谓隽伟拔出之才、非常之士也。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何哉?盖圣贤之高致,迁固有不能纯达其情而见之于后者矣,故不得而与之也。迁之得失如此,况其他邪?
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3】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礼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著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
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
(取材于曾巩《南齐书目录序》)
注释:【1】慝:邪恶,罪恶。【2】迁:司马迁。【3】缋:通“绘”。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叙其篇目                 叙:作序
B.而为法戒                    戒:戒除
C.周万事之理                 周:综括
D.其言至约                    约:简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史之所以作也                              使由之者不能知
B.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                    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
C.小大精粗,无不尽也                       故不得而与之也
D.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          数世之史既然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乱其实                  有的窜乱了那些历史事实
B.郁而不发                  思路阻滞不通畅
C.其任可得而称也        他的能力与良史之名相称了
D.以为治天下之具        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措施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曾巩校勘萧子显著《南齐书》时所作序文,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观。
B.曾巩认为“良史”应该满足四个条件:见识广博,思想合用,才智出众,文辞精妙。
C.撰写唐虞二典的史官是圣人的门徒,因而他们执笔写作都能言词简洁,紧扣史实。
D.司马迁是一位俊逸英伟、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史学家,却无资格进入良史行列。
10.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不惜哉”的感慨?请结合全文分条简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影楼诗集序
【清】查慎行
《秋影楼诗集》者,余房师东山汪公①所作也。
癸酉秋,公举京兆,与余同出德清徐先生、庐陵彭先生之门。后三年丁丑,公成进士;又三年庚辰,以第一人及第,而余坎壤失职,连不得志于有司。惟公于聚散之际,执手欷歔,所以劳苦而慰勉之者,甚真且挚。
迨壬午冬,余被召入内廷,癸未三月,倖举南宫②,实出公分校礼闱本房所荐。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余拜,公答拜,终不肯以师道自处,仍以执友待之。
甫一月,而余扈从赴口外,公亦于是年八月奉太安人③南归。明年车驾渡江,特命公居家食俸,校刻《全唐诗》。丙戌七月,书局未竣,而公讣忽至。余时适请假葬亲,急装遄返,取道虞山,哭公于寝,遗孤尚在乳抱,太安人出编见属,余受而藏之。会还朝期迫,匆匆未暇付梓。
及癸巳秋,长假返乡,及检诸箧笥,亟命楷书生缮写,仿宋本开雕,距公下世已八年矣。追维癸酉以后托同谱者十年,在门墙者四年,其间执弟子礼,从容邸舍,亲承色笑者,无过一月中之三数日耳。此余于校阅之下,不禁抚卷心伤,泪流承睫者也。
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若夫公诗之体格,位置当在大历以后、长庆以前诸名家间。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
【注】①东山汪公:汪绎,字玉轮,号东山。②南宫:古代称代尚书省,后亦借指礼部。③太安人:汪绎之母。安人,朝廷给妇人封赠的称号。清制,六品官之妻得以封安人。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B.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C.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D.刻既成/敬识始末/以板归诸/公子俾藏于家/集凡九卷/每卷篇什多寡不同/皆公所手定/庸仍其旧使/公子知先人手泽存焉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师:明清乡试、会试时,分房阅卷的同考官被录取的生员尊称为房师。
B.内廷:清朝,内廷通常指乾清门内,皇帝召开臣下、处理政务的地方。
C.礼闱:闱,试院;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会试,因为由礼部主持,故称礼闱。
D.同谱: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做官者,文中指在同一年做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影楼诗集》是汪绎的作品集,一共九卷,本文是作者为该诗集撰写的序言。全文清徐简古,然一往情深,低回无穷。
B.文章记叙作者与汪绎若干年间的交情,赞美汪绎的出众才华,表现了汪绎忠于友谊、谦退不矜等高贵品性,感人至深。
C.汪绎中举三年后考中进士,庚辰年以第一名的成绩及第。对因任官未尽职责而仕途坎坷的作者,汪绎安慰劝勉,情真意切。
D.汪绎受命居家领取俸禄,校印《全唐诗》,尚未完工而身亡。作者闻讯,前往吊唁,汪绎的母亲拿出汪绎的诗作托付给作者。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释褐,登堂修敬,公迎笑曰:“吾两人平时契分何等,今乃以此礼见邪?”
(2)慎行,门下士也,何敢轻为伦拟,则以俟天下后世读其诗而论定之者。
15.作者收下汪绎的诗稿,为何八年后才开始刊刻?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左仲郛浮渡诗序
姚鼐
①江水既合彭蠡,过九江而下,折而少北,益漫衍浩汗,而其西自寿春、合肥以傅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邃之奇观。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往游者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寂历空港,更数千百年,直寄焉以有待而后发耶?余尝疑焉,以质之仲郛。仲郛曰:“吾固将往游焉,他日当与君俱。”余曰:“诺。”
②及今年春,仲郛为人所招邀而往,不及余。迨其归,出诗一编,余取观之,则凡山之奇势异态,水石摩荡,烟云林谷之相变灭,悉见于其诗,使余恍惚若有遇也。盖仲郛所云得山水之意者非□?
③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中夜乘流出濡须,下北江,过鸠兹,积虚浮素,云水郁蔼,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发声浪浪,矶碕薄涌,大鱼皆砉然而跃。诸客皆歌乎,举酒更醉。余乃慨然曰:“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太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大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吾志毕矣。”客有戏余者曰:“君居里中,一出户辄有难色,尚安尽天下之奇乎?”余笑而不应。今浮渡距余家不百里,而余未尝一往,诚有如客所讥者。嗟乎!设余一旦而获揽宇宙之在,快平生之志,以间执言者之口,舍仲郛,吾谁共此哉?
[注]左仲郛:字仲郭,安桐城人。浮渡:山名。该文是姚鼐为好友仲郛游浮渡山所作诗集写的序。
16.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邪 B.哉 C.乎 D.耶
17.作者认为怎样才能领略到山水自然的真意?(用自己的话回答)
18.姚鼐“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敬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海愚诗钞>序》),本文正是其作品中深得阳刚之美的一篇。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赏析“阳刚之美”。
19.有人认为作者于文末处才提“浮渡”本题,似与前文游离;亦有人认为此乃名家大笔,文笔跳脱,驾驭自如。你怎么看呢?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中山诗钞》序
高士奇
①尝考古直臣亮节,威棱严峻,不畏强御,非仅以猎取声势而已。□忠爱之忱根于性,□又有学识以济之。识高则审微知著,洞见本末,胸中如烛照数计,故能言之凿凿,略无畏葸瞻顾之态,《山公启事》①曰:“侍御史王启,识朗明正,后来之俊。”夫惟识朗,故明正。善乎巨源之言,可谓知人。
②雪海先生昔按两川,经理军务,绸缪周匝。方是时,吴逆拥重兵,专制西南。先生独与之抗,无少挠挫,且预识其有不臣心,非其天性恳笃,卓识过人,能如是乎?又唐中宗授谏臣制曰:“寒暑不易其心,始终勿亏其度。”期直节之有恒也。夫美玉经三火而增辉,贞松历严霜而弥茂,惟宝光动节,靡所假饰,以炫美一时,是以屡试而不变。先生自铁岭②归,复膺台秋,视鹾江淮,建节粤西,所历之地,声施煊赫,后先若符节焉。咦!本朝台谏,岳岳如先生者,诚不多觏,宜乎为宛平、蔚州两公所推重。圣天子知而用之,俾大展其蕴负也。
③夫言者,心之声也。文章小技,虽建勋策名者所弗尚顾。先生于政治之暇,读书讲学,喜论古今盛衰本末,与夫山川阨塞,辄成经世之业,以垂不朽,间发为诗歌,则浩浩落落,无意求工,而纵横豪迈,自不可及。盖先生之长留天壞,与日月争光者,在气节与事功,而炳炳竹素,使后之人得想见先生之性情学问者,端赖诗文以传也,今先生奄然物化,仲君中美③,示余斯集,挑灯读之,泫然泪下。因缀数言,不自知其不文云。
【注】①《山公启事》:山涛(字巨源)任吏部尚书时选用官吏都亲作评论,人称《山公启事》。②铁岭:郝浴被流放后,谪居铁岭十八年。③仲君中美:郝浴次子郝林。
20.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因     则 B.以     乃 C.其     而 D.夫       然
21.对本文引用《山公启事》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对山巨源选用官员标准的认可。
B.表达对侍御史王启正直品行的赞赏。
C.呼应上文作者对于学识重要性的强调。
D.引出下文对郝浴“卓识过人”的评价。
22.结合《清史稿•郝浴列传》以及本文两个语段的内容,下列能够对郝浴一生进行全面评价的一项是(     )
A.立脚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
B.发愤读书以圣贤为宗,才气卓荤有经济之志。
C.在蜀蜀祠,在淮淮颂,当世称之,后世扬之
D.吏事明敏,气节激昂:潜心圣学,为文奇崛。
23.结合文本,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百泉①《三州集》序
【明】王世贞
在昔唐宋时,朝士大夫称得罪去者,往往屈为荒远郡佐员外署置。其禄虽有之,仅自给妻子耳。为之上者,不以责其吏②能;为之下者,亦不谓其能吏我:以故鲜钱谷法比③、簿书期会之烦。其余日,则足以竭其工于诗。虽其诗之工,然不过以之发其羁孤无聊、磊落不平之思而已。其山川之奇丽,则辱之而为险恶;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如沈宋元白刘柳诸君子之言,固具在其探幽造微,穷变尽态,固不可以余说而废其工,然要之有出于叹老嗟穷、忧谗畏讥之外者乎?有能如风人④之所谓可以兴、可以群且怨者乎?
明世则不然。士大夫坐谪者,仅少镌其秩级,而不限以地之远近。为之上者,少优以礼而不废其事;为之下者,以叙迁之吏待之而忘其端。其外既有所縻于职,而内又无所大概于念,宜其人之工事而拙言也。夫明之诗,诚不足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而余乃复交致其不满者,何也?之唐而使风人之义渝也,之明是使天下无风人也。
吾郡以诗名天下,至嘉靖间最;嘉靖中诸名能诗者,独皇甫氏最;皇甫氏昆季四人,独子循先生最。先生绮岁通朝籍,三事公卿,皆折行而与之礼。先生既负才,有重名,然秉执劲节,多所抵牾。以故从虞部郎始谪佐黄州,稍迁南司勋部郎,辄又谪佐开州,量移婺州,最后迁滇宪以罢。
黄,故楚饶郡,又邻天子汤沐之邑;开,属魏,为三辅地;婺,属越,越又天下首藩。当事者虽不能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而先生亦不以谪故,遂厌薄其吏道。其为吏,亦竟不肯缘饰时好而诎其诗,其诗之工不待言。然要之志有所微动,则必引分以通其狭;气有所微阻,则必广譬以宏其尚。其山川风日,物候民俗,偶得其境以接吾意,而不为意于其境。盖先生之诗之工,取工于穷者也,非用其工于穷者也。吾不知其后先于风人,第于所谓兴与群与怨者,盖三复而略得之矣。先生庀材于江左,得格于大历,其为虞部,有《虞部集》;为司勋,有《司勋集》;中岁依白下释氏居,有《禅栖集》;宪滇,有《南中集》;归,有《还山集》;其所用,得罪为三州故,详自序中,兹不赘。
(选自《弇州四部稿》,有删改)
【注】①皇甫百泉:皇甫访,字子循,号百泉,与王世贞同为吴郡人。②吏:同“使”。③钱谷法比:钱谷,财政方面的事物;法比,法律条例。④风人:诗人。“风”为诗经六义之一,故以“风人”为诗人;孔子认为诗之本义在于“兴观群怨”。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B.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C.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D.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也叫序文、叙言、叙文、绪言、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B.秩级来源于先秦的稍食与月俸,与职务的繁简、职责的轻重相联系,具有职位分等的色彩,叙定同一系统内的职位等级。
C.虞部,为工部四部属之一,古虞人之遗职,在明代掌山泽、桥道、舟车、织造、券契、衡量等事。
D.汤沐之邑,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唐宋时期,往往将获罪的朝士大夫贬谪到荒僻偏远之地;朝士大夫们在被贬任上所作诗歌,内容主题往往不能超出叹老嗟穷、忧谗畏讥之外。
B.皇甫访既有才学又有名声,只是由于坚守节操而与人多有冲突,因而多次被贬;《三州集》收录的是他在黄州、开州、婺州这三个被贬任上所作的诗。
C.文章中论明代诗坛,认为有明一代诗词昌盛,其中以嘉靖年间为最;嘉靖年间能作诗之辈,以皇甫一家为最;皇甫一家兄弟四人中,又以皇甫访为最。
D.文章以唐宋开篇,继之以明世,进而至于皇甫访其人,行文脉络清晰;笔至皇甫访处,又叙其事论其诗,谓其得“兴群怨”之旨,读之深有余味。
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明之诗,诚不足以拟唐之工;然于臣子之节,亦即修矣。
(2)当事者虽不能尽知先生,其所以处先生,雅亦已胜唐。
28.皇甫访的诗歌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而诋他人之不能知。是其诗皆出于有意,而所为自然者,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①之中,反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而犹有可观者矣。又其甚者,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此诗之一变也。
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余曰:“君之诗宗何代乎?曰:“否。”“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曰:“否。”“然则君之诗可观矣。”因出以示余。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他山晼晚②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余与世论诗多不合,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盖余昔读书山中,时当初夏,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啁啾之间乎?他山曰:“吾以待之后也。”因书而归之。
(选自清•戴名世《吴他山诗序》)
【注】:①坛坫:古时盟会的场所。 ②晼晚:日将西,日将暮。
2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其辞为方言鄙语/鄙:轻视
B.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訾謷:攻讦,诋毁
C.然则君之诗可观矣/观:欣赏
D.因书而归之/归:赠给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诋他人之不能知/石之铿然有声者
B.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之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故亏臣而自利
D.因出以示余/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
A.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B.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C.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D.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32.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他山犹欲争名”的一组是(     )
①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②僻事以为奥③奇字以为古④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⑤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⑥吾以待之后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戴名世为吴他山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其中,作者也谈到诗歌创作的主张。
B.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农夫细民之歌谣,并将其定位为方言鄙语,认为其一无是处。
C.吴他山年近八十,过来拜访作者。作者与之论诗,觉得他的诗颇有可观的地方。
D.作者婉转地讽刺了吴他山与当世之人争名的做法。对此,吴他山是不予认可的。
3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
(2)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
35.作者在选文中提出了哪些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见解主张?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文颖》序
(清)吴钟善
①巍然雄峙乎宇内,而尊莫与并者,曰五岳;发源乎昆仑,经西域而横贯乎秦、豫者,曰黄河;合川、楚之流,历赣、皖而东注于吴以入海者曰长江。屹屹崇崇,干霄柱空,浩浩渊渊,没地际天,此□大造之伟观也。若夫峨眉之峻,天台、雁荡之奇,武夷之曲,三峡之险,五湖之浩瀚,谈名胜者□翕然推为异境焉。至于山不必高,水不必深,地不书于图经,名不挂于人口,然曲折荡漾,独具胜概,骚人韵士穷幽揽奇,往往矜为创获,虽曰一方之美,□天地之气之所钟也。
②登高自卑,行远自迩,岂其游山必五岳乎?岂其观水必江河乎?今之论文者,不曰秦汉则曰八家,吾惑焉。夫渊懿朴茂,蔚然而深厚者,秦汉之茂矩也;沉郁顿挫,秩然而可法者,八家之盛轨也。然必墨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下一个『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游记类文言文专项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