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山水田园类(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田家留客行范成大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直截了当地劝说路过田家的人,不要嫌弃农舍窄小,要
试题预览
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留客行
范成大
行人莫笑田家小,门户虽低堪洒扫。
大儿系驴桑树边,小儿拂席软胜毡。
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
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直截了当地劝说路过田家的人,不要嫌弃农舍窄小,要看到它干净整洁。
B.诗中所写大儿帮诗人将驴拴在桑树边,小儿将坐席拂拭干净,极富生活气息。
C.“雪花”比喻新收的白米,形象贴切;“看客”不是来看望客人,而是款待客人。
D.从题目中的“行”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中间两联不需要对仗,押韵也比较自由。
2.“好人入门百事宜,今年不忧蚕麦迟”表现了田家怎样的情感和品格?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晏村居
石介
岁晏有余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注】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
【注】臛:肉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岁暮之时家有余粮、饮食无忧的场景,表达出了喜悦之情。
B.颔联承接第二句,对仗工整,叙写了室内餐桌上有美酒佳肴的场面。
C.颈联转写室外,写出蔬菜、茶叶已经发芽,但长势不佳,令人担忧。
D.本诗将景、事、情融为一体,描写农家生活恬淡自然,有陶渊明之风。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三冬。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醉滴小槽红①。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②稳似王公。一笑等鸡虫。
【注】①小槽红,一种红曲糯米酿制的酒。②语出《汉书•梅福传》:“变名姓,为吴市门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栗甘鲜”、“鲂鳊肥美”紧扣“好”字来写家乡物产之丰饶,勾画了一幅风俗画面。
B.词人认为做个农人乘坐轻便板车在田间劳作或者做个看守市门的小吏也和贵族一般惬意。
C.上片“醉滴”和下片“一笑”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作性,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
D.这首词语句浅白有味,雅俗相宜,善用对偶,自然生动,将故乡田园生活描写得很温馨。
6.本词蕴含的情感很丰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是对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的艺术再创造。
B.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境界,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C.诗歌描绘的画面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D.诗的后四句从渔人的视角写桃花源,隐含了《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内容。
8.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且为饭;诗,则酿而且为酒也。”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请你谈谈,与《桃花源记》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张谷①田舍
〔唐〕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②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③,前村酒可赊。
注:①张谷:华山谷名。②碓:水碓,舂米的工具。③稔:谷物成熟,丰收。
(1)颔联“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具体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0.根据诗歌的前两联,概括邻人的形象特点。
11.诗歌后两联,写了一幅江村送别的情景,流露了诗人访邻的快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快乐?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13.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居偶作
贯休①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②。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③。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美前程未可涯。
[注]①贯休,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②烟霞,即山水胜景。隐居之人往往酷爱山水,有烟霞痼疾。③赊,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本诗将说理与写景相结合,表现诗人在野居生活中体味的禅道与禅趣。
B.诗人认为修道重在修心,内心高淡清虚,无心于道,才能道与人合一。
C.颔联反对“有意向人”,点明只有远离尘俗,身处名山胜水才能得道。
D.诗歌忌讳重字,本诗却多次使用重字,体现出禅居诗语言通俗的一面。
15.本诗颈联富于诗意与禅趣,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南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②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③收新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②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缓慢。③尝面:品尝新面。
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上阕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其“绿”。
B.上阕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表现出了盎然意趣。
C.“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上的景象: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农桑丰收在望。
D.这首词运用豪放的笔调,将景物与农事描写得自然连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17.词的上阕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鞚:马笼头,代指马。
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开篇就描绘了夜行山道的情景:驱马疾驰,柳露拂衣,连衣衫都沾湿变重。
B.栖沙白鹭目眯影动,活泼鱼虾入人梦中,虽然是词人想象之辞,但又人情入理。
C.夜深人静,星疏月明,在溪边浣纱的女子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越显美丽轻盈。
D.浣纱人“笑”“背”的神情与动作描写,生动展现出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
19.词论家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作为此中高手的辛弃疾,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1.“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半”交代了村行时间是春色烂漫的季节,“南阳西”交代了村行的地点。
B.遍村柔桑,欣欣向荣。“过”写出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状态,活灵活现。
C.诗人戴着蓑笠唱着牧歌,看见篱边穿着红裙子的农家少女,充满了乡野情味。
D.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表现了农村的人情美。
23.诗歌的颔联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并说明其在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篇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双调】折桂令•田家
元•卢挚
沙三伴哥①来嗏②,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④上渰⑤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①沙三伴哥:村农名字。②嗒:句末助词。③涎刺塔:垂涎馋嘴的样子。④碌轴:石滚碾。⑤渰(yǎn):背朝上合扑之意。
24.《游山西村》中的“社”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篇作品都描写了_______生活场景。
25.陆游的诗有理趣,卢挚的曲有谐趣,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诗人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7.本诗中“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两句是什么含义?体现出了怎样的劳动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①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②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③尝面④收新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②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迟缓。③看看:转眼之间。④尝面:品尝新面。
2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了岸的“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盎然意趣。
C.下片由对水乡风光的指写转入对水乡农事的描写,首句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
D.“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景象:高地的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变得便宜,农桑丰收在望。
29.请比较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六)
陶渊明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锄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①。
【注】①三益:语出《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0.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东皋种苗、荷锄劳作,见禾苗遍野,归家之后酌酒自饮,辛劳之倦随之消减。
B.夕阳、巾车、暗路、归人、烟火、稚子等意象组合巧妙,虚实结合,画面温馨宁静。
C.“问君”两句借用设问,巧妙地将描写田居生活场景过渡到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悟。
D.全诗以时空转换为序,叙事抒情结合,“素心”二字收束全诗,表现诗人人生志趣。
3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兴①
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②系,不作拜车尘③。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注】①诗歌写于诗人被罢官多年的晚年时期。②结袜:《史记•张释之传》记载:“王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王生:处士,谓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③拜车尘:《晋书•潘岳传》记载:“岳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藜杖”“葛巾”与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竹杖芒鞋”“蓑”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相同。
B.诗歌以自叙的口吻,述说诗人在微风细雨之中,身背药囊,四处为乡邻施药、治病的情景。
C.“忘机鸟雀驯”借写山间与世无争的鸟雀明确表达诗人即便去官多年但依然希望被朝廷重用的理想。
D.“初夏”写诗人给百姓看病的季节,但诗人认为自己不是高贵的人,所以并不害怕天气热。
33.作为诗歌“诗眼”的第二联,除了使用典故,还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诗人对人生怎样的深刻理解?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①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
3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
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
35.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3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B.颔联描写渔家日常生活,妻子采摘桑叶,小儿买蓑衣,一家人辛勤劳作,各自忙碌。
C.颈联中“流船”“坠钓”的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莼菜茂盛和鲈鱼肥美的特点。
D.诗中作者融描写、叙事和议论于一炉,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塞山下的和乐渔耕图。
37.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写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皮诗与张词都描写了西塞山风景,两者所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
《红楼梦》(节选)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38.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
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
C.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
D.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
39.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
40.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



参考答案:
1.A
2.①表达了田家热情好客的心情;②展现了田家期盼有个好收成的愿望;③将“行人”视为“好人”,反映了田家纯朴善良的品格。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诗人直截了当地劝说路过田家的人”说法错误,诗人是在劝自己,不是劝他人。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结合“木臼新舂雪花白,急炊香饭来看客”可知田家用新米招待客人,表达了田家热情好客的心情;
“不忧蚕麦迟”意思是不用忧虑蚕吐丝迟、麦子生长迟,可知展现了田家期盼有个好收成的愿望;
“好人入门百事宜”,将“行人”视为“好人”,并且觉得会给自己家带来好运,于是殷勤款待行人,反映了田家纯朴善良的品格。
3.C
4.作者对这样一个安定而丰裕的岁晏生活感到心满意足,也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同时与下文的真不羡形成巧妙对比,表现了自己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长势不佳,令人担忧”错误。“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冬天过后菜苗苗开始发绿了,阳春将至茶苞苞也露出鹅黄。表现“春近”的大地生机与活力,寄予作者的喜爱与期望。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首联点题,写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颔联写天虽冷而酒可御寒,还联想到藿头的美味可口。颈联写“菜”“茶”等植物,均冲破寒冷的地面,迎接春天。写出了农村丰收后丰裕、安然、愉悦的生活情境,作者为农人的丰收感到高兴。
尾联“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粱”表示自己不会因平民身份而去羡慕那些膏粱之徒,而他岁晏村居,能有此享受,已经心满意足。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喜爱之情。结构上,前三联所描绘的农村中丰收后的乐事,与“真不羡膏粱”形成对比,“膏粱”不足羡慕,表现了自己不贪慕膏粱的富贵生活、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5.C
6.①“甘鲜”“肥美”表现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②“输”“献”表达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③“醉”显示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④“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⑤“安如”“稳似”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⑥“一笑”体现对权贵的蔑视。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流露了词人借酒浇愁的苦闷”错误,体现的是诗人安享田园生活,蔑视权贵的情感。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梨栗甘鲜输地客,鲂鳊肥美献溪翁”,家乡出产梨子、栗子等甘鲜的食品,又有渔翁送来各类肥美的鱼。“甘鲜”“肥美”代指家乡物产,表现作者对家乡物产丰饶的喜爱;“输”“献”表明家乡百姓的劳动换来了这些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乡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醉滴小槽红”,酒喝醉了,洒在杯外。表面是醉于酒,“醉”实则显示的是对纯朴乡情和民风的恋念;
“识破了,不用计穷通”,看破名利,不再计较穷通得失,“识破”显示内心对得失不计较的豁达;
“下泽车安如驷马,市门卒稳似王公”,我的下泽车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安稳,隐居乡间无名无利身心安然似王公贵胄。“安如”“稳似”,表明此时作者身心放松,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一笑等鸡虫”,“一笑”,表明作者不再为名利牵绊,而安于乡间生活的自在、闲适,体现了对权贵的蔑视。
7.D
8.①《桃花源记》语言平淡(质朴),本诗语言凝练。“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几句高度凝练,概括了《桃花源记》中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
②《桃花源记》长于叙事,本诗侧重通过描写营造意境。本诗通过“繁花”“茂竹”等画面营造出欣欣向荣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向往、喜爱之情。《桃花源记》更侧重叙事,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
③《桃花源记》语言自由灵活,音乐性相对低;本诗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音乐性更强。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后四句从渔人的视角写桃花源”错。“樵客初传汉姓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是从桃源人的视角写的;“居人未改秦衣服”写渔人乍见“居人”,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是从渔人的视角写的。
故选 D。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桃花源记》语言平淡(质朴),本诗语言凝练。如《桃花源记》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语言明白如话,平淡简洁。而本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渔舟逐水”“两岸桃花”“夹古津”,高度凝练,概括了《桃花源记》中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
《桃花源记》长于叙事,本诗侧重通过描写营造意境。如《桃花源记》作为散文有很多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交代原因,中间又写了过程等,总之《桃花源记》更侧重叙事,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本诗则侧重营造意境,如“两岸桃花夹古津”,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又如“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通过“繁花”“茂竹”等画面营造出欣欣向荣的意境,表达诗人的向往、喜爱之情。
《桃花源记》毕竟是散文,语言自由灵活,音乐性相对低,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长句短句随意使用,也不讲究押韵;本诗音乐性更强。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
9.(1)通过描写一条幽静的小路进入清寒的竹林,小桥穿过茂盛的野花,描绘了一个清幽、淡雅的乡间美景,“寒竹”与“野花”皆不是富贵之物,小路小桥更显清悠之感渲染了一种田园风光的气氛。
(2)①身在官场中,却住在深山中,行为清廉节俭,表达了诗人高雅的品性。
②心灵沉醉在清幽的山色与乡野的气氛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农家生活的热爱。
③自述来年丰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一片安详、衣食无忧的生活的欣慰和对政治清明的赞赏。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意思是:一条小路蜿蜒进入清寒的竹林,一个小桥穿过茂盛的野花。诗人穿过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过小桥,边走边观赏清涧两岸盛开的野花。
“入”写出了春天里此处茂林修竹生机勃勃空气清新的景象,“穿”写出了春天此处野花遍地的美好可爱而又淳朴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而这一“入”一“穿”所引出的景象则又为下文描写张谷田舍生活的情景起了烘托和映衬的作用:就在“寒竹”和“野花”这样清幽、淡雅的乡间美景的“深谷”之中,生活着淳朴闲适的农家。
(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诗人在一个春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首句“县官清且俭”,指出了这个县的长官清廉正直、节俭爱民。身在官场中,却住在深山中,行为清廉节俭,表达了诗人高雅的品性。
②“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诗人穿过青翠竹林掩映的小径,走过小桥,边走边观赏清涧两岸盛开的野花。“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春水涨满了山涧,哗哗地流淌着;设在溪岸上的水碓,不停地转动、起落,发出渲闹的声音。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唱着一首五谷丰登的歌。接着,诗人步入桑树林。一架架木梯子斜靠在桑树旁边。农民们正忙碌着采摘桑叶。采桑要用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叙事类散文』  下一个『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序跋类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