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宜城一中、枣阳一中等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宜城一中枣阳一中曾都一中襄州一中南漳一中河口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22.11.0109∶00-11∶30时限∶150分钟分值∶150分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
试题预览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曾都一中 襄州一中南漳一中 河口一中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 2022.11.01 09∶00-11∶30 时限∶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选择题答案用 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2021年 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
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 断亲” 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 断亲” 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 90后” “ 00后” 越来越疏于
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 断亲” 主要表现为“ 基本不走亲戚” ,而非正式断绝亲
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 轻人,“ 断亲” 现象也就越普遍。
那么“ 断亲” 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
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 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
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
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 利益冲突” 逐渐
超越“ 利益链接” 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 客观社会事实。
“ 内卷” 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
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
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 中亲戚“ 不在场” 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 断亲” 成为必然。
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加速城镇化进程后,有超 6亿人口陆
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 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家庭成员居住分离,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 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 断亲” 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8页) 
大。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
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方式,直接冲淡新
世代青年群体对亲戚之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了对亲戚的心理需要,青年 世代“ 断亲” 变得自然而然。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00后世
代的日常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也都在互联网中实现。特别是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
设日益完善,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基本上实现网络覆盖,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同一个互
联网世界。互联网让 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 人与网” 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
“ 人与人” 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坚持的社交方式,已经被青年群体逐渐放弃。 “ 断亲” 现象因“ 网络原住民” 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节选自胡小武《“ 断亲” 背后的亲缘关系重构》,有删改) 材料二:
青年群体“ 断亲” 之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将会走向何处?
中国人向来重视情谊,这体现在乡野、在市井、在家国,在一切人与人产生联系的场景
之中。也正因这份对情感的重视,类似亲缘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变淡等话题才屡屡
引发热议。理性观之,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深层次变革,各种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
磨合调整再建构的过程。比如,亲友虽生活在不同时空,但各种“ 欢乐一家人” 的微信群
里,莫不是热闹非凡。再如,随着城市家园居住日久,邻里之间确实不再“ 鸡犬之声相闻” ,但周末假期相约露营、抗疫期间彼此关照等,折射的何尝不是温暖关系的崭新回归。 越是陌生人社会,人们就会越渴盼温情,只要内心这份情感追寻不变,只要中国社会文化 的精神内核不变,便会有新的密切关系不断生长萌芽。
随着社会经验增长和心智成熟,身为家长的成年人必然遵循亲戚交往的基本伦理,逐
渐适应婚后更多亲戚的交往习惯。为人父母后,在围绕孩子哺育、教育、生活、成长等问题
方面,大多会形成中国式家长心理。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心里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懂礼貌、有
情商、合群、有朋友,这些心理期盼事实上包含一种“ 亲缘唤醒” 功能,表现为对自己繁衍
后代的自我认同,对血缘、亲缘关系有直接认知和生命体验。他们多数会逐渐适应“ 中国
式” 家庭亲缘关系规则,逐渐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和亲缘网络,最终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经 营和维系中国传统的亲缘关系。
“ 人” 字一撇一捺,意蕴着“ 相互支撑” 的智慧。任凭时代变迁,人与人之间始终都需
要互动交往、友爱相帮、彼此温暖。为加固这份情感联结创造条件,人人相善其群,延绵千 年的中国温情必将在现代社会找到更好的存在方式。
(节选自“ 中廉在线” 《当代青年“ 断亲” 现象恐引发亲缘关系恶劣,需警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 断亲” 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了青年人身上,学缘关系也逐渐取代血缘关
系,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B.亲人拉起微信群、邻里之间相约露营、小区住户在抗疫期间彼此关照,这些都展现出
了中国社会文化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
C.传统中国社会常需要依赖亲戚关系取得互助资源,如今人们获得资源的方式更多元,
这也成了青年世代“ 断亲” 的原因之一。
D.当如今的青年人有朝一日成了家长,这些包含有“ 亲缘唤醒” 功能的心理期盼自然就
会让他们慢慢学会经营亲缘网络。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8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 断亲” 的问题,但是两者的侧重点有区别。
B.材料一对“ 断亲” 抱以一种明显的忧虑,相较而言,材料二的态度更客观理性。
C.“ 断亲” 现象可以说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社会过程中的一种衍生现象。
D.虽然互联网让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更原子化,但它其实也可以被用来维护亲情。
3.下列选项中,最贴合材料一观点的论据是(3分)
A.在温州农村,婚礼习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了———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
纱,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
B.台湾青年演员魏晖倪因为工作留在北京过年,除了为自己备好“ 一解舌尖上乡愁” 的
年夜饭,更与岛内家人早早约好“ 云上” 围炉、拜年。
C.湖南多家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 停课不停学” 的号召,免费开放在线
课程,助力“ 云课堂” 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家学习质量。
D.“ 今年读书父母终于不用再帮我向亲戚借钱了。” 来自千岛湖的学生戴建征接过杭州
福彩中心的 5000元助学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4.从《论语》中子路、曾皙等人侍坐时的亲近,到今天同学们毕业分离时的不舍,中国人一
直都看重“ 同窗” 情谊———学缘关系。请参照材料一的角度分析学缘关系在中国社会 非常重要的缘由。(4分)
5.在讨论当下青年人的“ 断亲” 现象时,有人说如今的小青年都厌烦亲戚,就是因为现在
的青年人普遍都很自私,对亲情很淡漠。这样的说法既不合事实,也有违逻辑。请运用 逻辑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反驳。(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父亲离休
石钟山
父亲在当满了四十七个年头的军人后,终于离休了。
从十五岁参军那天起,父亲一直预感到,迟早有一天,自己会战死在沙场上。父亲打
过无数次仗,先是和日本人打,又和国民党打,后来在朝鲜战场又和美国人打,一路拼杀过来的父亲,不仅没有战死于沙场,反而在战争中壮大了起来,后来竟当上了军区的副司令, 这也是父亲从没想过的。没有献身于战争的父亲,终于老了,无可奈何地住进了干休所。
有好一段日子,父亲坐卧不宁,如同困兽似的背着手,从这屋走到那屋,然后又从那屋
到另外一个房间,脚步显得凌乱而又拖沓。父亲的血压高,母亲不放心,不管他来到哪屋, 母亲都跟在后面。父亲一见母亲这样便气不打一处来,朝母亲吼:跟着我干啥,我又不是 小偷。
母亲辩白:老石呀,我没跟着你,我是怕你的病。
父亲:我的病咋的了,我这不是好好的么,别说活十年,二十年也没问题,老在家待着 还不得把人憋死。
母亲就忧郁地望着父亲,她真怕父亲憋出什么毛病来。
父亲长叹一声,几步来到客厅,又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抬眼望着窗外。此时的窗外阳
光普照,一派风和日丽。树上落着两只鸟,不知深浅地鸣唱着。父亲想起了他曾经的办公 室窗外,也有一片茂盛的树疯长着,树上也经常落着鸟,经常高高低低地唱,那时父亲的心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8页) 
情是愉悦的,累了的父亲,时常伸个懒腰,踱到窗前,逗树上的鸟。那时,父亲的日子是多
么充实呀。此时,父亲已完全没有了昔日的宁静和平和,他奋力地挥舞双臂冲树上的鸟 吼:滚,再叫老子毙了你们。
这是父亲的一句口头禅,已经说了好多年了。当连长时他说:冲上去,把小日本拼掉,
拼不掉小日本,老子就毙了你们。当团长时说:一营长,限你半小时之内,把高地给我拿下
来,拿不下高地老子毙了你。当师长时父亲仍说:老子毙了你。当军长时父亲仍说:老子 毙了你。
他的三个孩子还小的时候,经常在家里闹得鸡犬不宁。父亲回来时,孩子们管不住自
己的天性,仍疯仍闹,父亲就吼:都住嘴,再吵再哭,老子就毙了你们。孩子们起初不怕,待
父亲真的掏出手枪,把乌黑幽深的枪口对准他们时,他们都害怕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只
要父亲在家,他们个个都噤若寒蝉,从不敢大声说话。三个孩子一直到长大成人,心里仍 惧怕着父亲,离父亲远。父亲不在乎这些,那时他哪有工夫和一群孩子们说长论短。
此时,父亲却第一次想起了他的三个孩子。他转过头冲母亲说:三个孩子好久不来 了吧。
母亲不解地望着父亲,样子显得惶惑而又谨慎。父亲说:让他们来吧,热闹热闹。
这是父亲第一次说这样极具人情味的话,为了这句话,母亲差点感动得流下泪来,哽 咽地说:老石呀,那你就打个电话吧。
你打,你打,还是你打。父亲此时的神情显得有些羞涩,他不是不想打,是还没学会给
孩子打电话,不知在电话里该冲孩子们说点什么,更主要的是,他不知道孩子们家里的电话号码。父亲红头涨脸地把电话推给母亲,于是母亲就用一双激动得发颤的手拨打电话。
孩子们答应了,母亲兴高采烈地到菜市场去了一趟。父亲也显得有几分激动和不安,
背着手在几个房间里踱来踱去,也不时地来到厨房门口和正在择菜的母亲说上两句,父亲
说:咱那几个孙子、孙女都长大些了吧。在这之前,这些话题都是父亲不屑挂齿的,母亲在 历数孙子外孙女的时候,话题是喋喋不休的,眉宇间洋溢着幸福和自豪,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打断母亲的话茬,他不住地点头,似在听下级汇报什么大事,他听得很认真,其间不住地 点头。
临近傍晚,父亲显得很不安,他不停地照镜子,同时不停地梳理头发。孩子们上楼的
脚步声响起时,父亲正稳稳地坐在沙发上,他在办公室或家里接见下级或别的什么人时,总是稳稳地坐在沙发上看手头上的文件,连眼皮也不抬一下。起初父亲一直那么坐着,他以为自己也会那么一直坐下去,当母亲乐颠颠去开门时,父亲再也坐不住了,他站了起来, 向门口走了两步,神情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然而还是不由自主地站在了门口,摆出一副恭 迎的样子。
小儿子一身戎装地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突然觉得他顺眼而亲切,竟伸出手在儿子的 肩膀上拍了一下,孩子受宠若惊地冲父亲咧了咧嘴。
饭是女儿做的,晚餐时,父亲破天荒地没有把饭吃得那么快,而是一道饶有兴趣地把
饭吃下去。在这期间,大儿子的手机响了两次,父亲就指示说:在家里你把那玩意儿关了。 大儿子就关了手机。
总之,这次家庭聚会很成功。
父亲最后指示:星期日,都过来聚一聚,把孩子们都带来呀。
三个孩子喏喏点头。客厅里又空荡冷清下来,父亲心里却踏实多了,他第一次坐在沙 发里和母亲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部电视剧。
(有删改)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8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概述父亲的从军经历,那些战争的硝烟和历史的记忆成为故事展开的一种
特色背景。
B.“ 无可奈何” “ 坐卧不宁” 等词语形象地写出父亲离休时以及离休后处于心理调适期
的特殊状态。
C.父亲觉得小儿子“ 顺眼而亲切” 并“ 拍了一下” 他,是因为小儿子一身戎装勾起了父亲
的回忆。
D.父亲渴望见到孩子们,却不知如何去做,母亲给孩子们打电话,为后面的家庭欢聚拉
开了序幕。
7.下列对文本语言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线句子以“ 那时” “ 此时” 对举,承上启下,体现了父亲此时的失落和烦躁。
B.文末客厅的“ 空荡冷清” 与父亲的“ 踏实” 形成反差,凸显出父亲内心的喜悦。
C.文中两处“ 破天荒” 写出父亲态度的变化,由此看出父亲对天伦之乐的渴盼与珍惜。 D.口头禅“ 老子毙了你(们)” 在文中反复出现,表现出父亲性格上的简单粗暴。
8.在得知孩子答应回家后,父亲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
9.父亲是一名军官,作者却没有着力描写其作为军人果敢刚毅的一面,而是选择了其离休
后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来写,这样选材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三辅大饥,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民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壁清野。赤眉掳掠无所得,
乃引而东归,众尚二十余万,随道复散。三年,以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惭于受任无功,
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利,乃要冯异共攻赤眉。异日:“ 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
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 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
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
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
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
惊溃。追击,大破之于崤底。赤眉余众东向宜阳。帝亲勒六军,严陈以待之。赤眉忽遇大
军,惊震不知所谓,乃遣刘恭乞降,曰:“ 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 帝曰:“ 待汝以
不死耳。” 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
耳山齐。赤眉众尚十余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洛水,令盆子君臣列而
观之。帝谓樊崇等曰:“ 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
服也。” 徐宣等叩头曰:“ 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
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帝曰:“ 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帝令樊崇等各与妻
子居洛阳,赐之田宅。帝怜盆子,以为赵王郎中,后病失明,赐荥阳均输官地,使食其税 终身。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光武平赤眉》)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8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
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
B.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
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
C.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
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
D.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余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
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辅,又称“ 三秦” ,指西汉时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隋唐以后称“ 辅” 。
B.壁,泛指防御工事。坚壁清野,指对付敌人入侵的办法,坚固堡垒、清除郊野粮食以
困敌人。
C.日昃,古人依据天色变化来计时。指太阳偏西,地支计时中的未时,即 13点至 15点。
D.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专指在战争中失败一方以此表达甘愿受罚、投降的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汉末年,部分地区爆发大饥荒,乃至出现大小城镇空无人烟,累累白骨遍布乡野
的悲惨现象,幸存的百姓只能修筑营垒以图谋自救。
B.决战之日,冯异巧用伏兵击溃赤眉军并挥师乘胜追击,在崤底大败赤眉军,赤眉残部
继续向东溃退,最终陷人冯异军队的重围之中。
C.赤眉军走投无路,刘盆子带着丞相徐宣以及三十多名官员向刘秀投降,献出所得的
传国玉玺和绶带,上缴军械堆积如山。
D.刘秀在洛水边陈列大车,震慑降臣,后来将赤眉军诸位将领及其家属安置在了洛阳
一带,并且赐给他们宅院良田,让他们安享天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4分)
(2)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欲强相服也。(4分) 
14.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能够降伏强大的赤眉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①(其二)
王庭皀
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
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②,在处江山足护持。
【注】①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胡邦衡反对秦桧的妥协投降政策,上书宋高
宗请斩秦桧,秦桧大怒,将胡邦衡贬往新州,当时士大夫“ 畏罪箝舌,莫敢与立谈” 。②黄庭坚曾写:“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描绘苏轼在惠州的生活。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8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 拄” 字与上句“ 支” 字相呼应,这两句与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精神不谋而合。 B.颔联上句“ 痴儿” 意指秦桧,下句转写胡邦衡,诗人倾向分明,写得披肝沥胆,正气浩然。
C.颈联正侧面相结合,既通过奸臣的反应侧面展现胡邦衡上书威力,又直接阐明其内
心忠义。
D.尾联用典,化用黄庭坚诗句,通过描绘苏轼因缘自适的精神状态,表现胡邦衡的知
足常乐。
1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论语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进酒》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扁舟” 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
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
 
①  的书写工具,使得人 
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黯然失色,近 
年来渐渐被人遗忘事情了,墨块更是被
 
②  ,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 落纸如漆,万古存真” 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徽墨
③    ,其身上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终于为虹关换来了“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的金字招牌。
在虹关寻墨,我不为藏墨之好,只是警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颗对文化敬畏的心。在寻
找徽墨中,不仅我揣摩到徽墨蕴含的千年底蕴,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出的古村文
化。这是墨润心灵的过程,这是沉醉馨香的过程,这也是国学照耀的过程。虹关,坐落在
和风细雨敲开的绿茵茵帷幔里,是徽墨润开的一首唐诗,深入其中穿越在一阕宋词里,时 光铺陈,岁月静好。
18.请在文中画线的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寻找微墨中,不仅我感受到徽墨蕴含的千年底蕴,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
出的古村文化。
B.在寻找徽墨中,不仅我揣摩到徽墨蕴含的千年底蕴,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
出的古村文化。
C.在寻找徽墨中,我不仅揣摩到徽墨蕴含的千年底蕴,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
出的古村文化。
D.在寻找微墨中,我不仅感受到徽墨蕴含的千年底蕴,也感受到浓淡相宜的虹关凸显
出的古村文化。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7页(共 8页)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小题。
研究大树对研究区域的生物群落演化以及生态适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个科学谜题———如何把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从树根里面送到高高在上的枝头呢?
比如说,科考队发现的不丹松,高度为 768米,换算成居民楼,大概相当于 25层楼的
高度,如果没有水泵提供压力,我们根本无法在如此高度享受自来水服务。那么没有水泵 
的大树
 
① ? 
最初,人们认为, ② 。所谓毛细作用,就是水会顺着很细很细的管道向上“ 爬” ,
这些管道越细,爬升的高度就越高。但经过计算发现,以大树输送管道(维管束)的尺寸 所产生的毛细作用,根本无法把水分送到几十米高的地方。
实际上,大树还真的有个“ 水泵” ———枝干顶端的叶子。叶子不停地向空气中释放水
汽,树干维管束的水分就会来补充,通过这样的传递,③ 。因为跟蒸腾作用有关,这种
特别的提升力就被称为蒸腾拉力。不过,这个供水系统究竟是如何常年运转的,为什么会
产生如此巨大的拉力,到目前还是个谜。这次发现的刷新纪录的树,对于我们研究植物的 生理,特别是水分和营养的运输的生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画线句中“ 水泵” 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在千山万水的随心所欲里,“ 交情” 似乎张口就来,“ 友谊” 好像信手拈来。
B.再孤独的内心,也不欢迎指手画脚的“ 友情司令” ;再热络的态度,也不必充当无微
不至的“ 友情保姆” 。
C.武汉,从来不是一座“ 孤岛” ;湖北,从来不是孤军作战。
D.“ 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 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
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22.请在文中画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论语• 子罕》有云:“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是孔子对自身修行的 四点高标准、严要求。
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译为:“ 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
执,不自以为是。” 他认为,什么是“ 我” ,是最大的问题,此处的“ 我” 应是“ 不自以为是” , 包括不自以为是和不以自己的得失、利益为原则或准绳。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己与周围人的观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字。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8页(共 8页) 
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2022——2023 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襄州一中 南漳一中 河口一中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1.C.【解析】A项的原文是学缘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而非“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B项对应原文“只要中国社会文化的精神内核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北剩州、荆门、襄阳、宜昌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