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余姚市高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余姚市高风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l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
试题预览
余姚市高风中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l975年10月,身患癌症的周恩来,在做完最后一次手术后,让邓颖超找来《长征组歌》的唱片,在熟悉的旋律中与病魔相搏。长征,就是以这样丰厚的典藏和精神的光芒,给人以追忆、启迪和力量。
②80年前,我们党领导红军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如果说长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摇篮,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那么长征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③“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透过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饱含深情的期许,我们应更加珍视长征的历史馈赠,更加坚定走好新长征路的时代担当。长征精神展示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是我们党取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的最高体现”。
④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有人感叹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有人认为“长征是中共党史上最壮丽的一页”,还有人拿长征比较,“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⑤长征精神是用血与火熔铸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红军官兵几乎平均每天一次遭遇战。徐向前在回忆百丈关大战时说:“附近的水田、山丘、深沟,都成了敌我相搏的战场,杀声震野,尸骨错列,血流满地。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反复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拉响手榴弹,与冲上来的敌人同归于尽。”
⑥长征精神是用生与死锻造的。4支长征大军,出发时总人数为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到长征结束仅剩5.7万人。湘江战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多人,担负后卫的红34师,原有7000余人,仅剩下90多人。无数个“军需处长”为了战友甘愿以命换命,无数红军官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业。
⑦长征精神是用苦与乐冶炼的。聂荣臻元帅曾说:“碰到了困难,人们就想起长征,想想长征,就感到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以战斗之频、河山之险、给养之难、病疫之侵、霜雪之冷,考验着红军官兵的意志与耐力。然而,就是这支每时每刻与死神打交道的队伍,休息时,有的读马列经典,有的表演《红军舞》,有的用法语唱《马赛曲》、用俄语唱《国际歌》……到处洋溢着乐观、友爱和热情,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
⑧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闯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读懂、汲取长征精神,就应该经常检视自己可否拥有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激情,可否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可否保持“千锤百炼不怕难”的韧劲。
⑨远离长征的枪林弹雨,沐浴时代的杏花春雨,我们只有像红军那样闯关夺隘、像红军那样心系人民、像红军那样紧密团结、像红军那样艰苦奋斗,才能在新长征路上展现出强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辛士红《读懂长征的精神力量》,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有着丰厚的典藏和精神光芒。
B. 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 人,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C. 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D.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周恩来总理身患癌症期间与病魔相搏就是典型的例证。
B. 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前辈用血与火熔铸的,是4支长征大军用生与死锻造的,是红军战士用苦与乐冶炼成的。
C. 《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D. 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 近日,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电影《红色往事》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 “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这样说。
D.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某地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当地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A    2. D    3. B    
4. 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②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③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④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能力。
B.“都对长征给予了最高的评价”错误。太过绝对。依据材料一第④段原文“80多年来,不同国家、不同职业、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对长征的解读从未停止”,“都”范围扩大,“最高的评价”不合文意,原文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人对长征的正面解读。
C.“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三段原文为“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并列关系,并非因果关系。
D.“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错误。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的方式很多,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D.“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②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三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
B.只是指出《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并没有说明它所体现出长征精神具有的时代意义。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如材料三中,“怎么看待来时 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由这些内容可以概括为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
如材料三最后一段“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当遇到挫折,遭受压力时,可以想想长征的不易,以此来鼓励自己;
如“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把自己和国家融为一体,朝自己的目标前进;
最后结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来看,可以参加各种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了解红军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影响,鼓励自己勇敢向前。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大战中的插曲(节选)
聂荣臻
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留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好象并不遥远。百团大战中,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亲——井陉火车站的日本副站长,受了重伤,经抢救无效殁命,她们的母亲也在炮火中死亡。部队从战火里救起她们的时候,那个不满周岁的女孩伤势很重,经过我们的医务人员及时抢救和治疗,她脱离了危险。前线部队不能带着两个孩子参加战斗,他们请示我如何处理,我答复他们: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挥所来。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置她们。至于究竟怎样办,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吧。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半天工夫,部队就派人把两个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挥所。我先抱起那个受伤的婴儿,看到伤口包扎得很好,孩子安详地睡着,我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这个孩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那个稍大些的孩子,很讨人喜欢,我牵着她的手,拿来梨子给她吃。小孩子还挺有意思,开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冲洗了以后,她才接了过去。
把两个孩子安顿下来,我让炊事员做了一盆稀饭,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我问她叫什么名子,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其实,这个小姑娘叫美穗子。她1980年来我国探望的时候,对我说,在日本话中,“兴子”的发音和“死了”的发音相近,当时她很小,问她叫什么名子,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只知道说“妈妈死了”,翻译就由此认为她叫“兴子”了。
【文本二】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姜维朴编文
这里是百团大战的一个侧面,井陉煤矿一片火海浓烟。侵略者妄想用疯狂的屠杀把人民征服,在血洗的土地上建立恐怖的强权。
炮火再猛也挡不住英勇的老三团,孩子的哭声却震动了战士的心弦。啊,年轻的母亲已被夺走了生命,赶快抢救孤儿脱离危险。
不满周岁的妹妹得到中国母亲照看,四岁姐姐却不吃不眠惊恐不安。怎样才能使幼小的心灵感到温暖,这件特殊的任务落到战士封奇书的面前。
难怪十七岁的小封有些畏难,谁听说八路军战士当起日本儿童保育员?语言不通,又不懂生活习惯,病倒了孩子,责任可怎么承担……
首长的叮咛使小封勇挑重担,小姑娘的哭声把战士的心震撼,尽管一句话也不相通,从那悲伤的目光,战士领会了万语千言。
兴子啊,乖孩子,快擦干泪水,叔叔一定把你送到妈妈身边,喝下这杯冲好的奶粉,老炊事班长还为你准备了早点。
也许“妈妈”一语触动了伤痛,小姑娘的哭声更难以收敛。首长和同志们都来看望,会说日语的王干事好不容易把姑娘劝转。
兴子啊兴子,请唱一支歌吧,让叔叔的心稍稍放宽。你看这美丽的土地已经洒满了中华儿女的血泪,为什么又把日本人民的苦难增添?
叔叔把河滩上的弹坑变成“大水库”,叔叔捉来鱼儿和兴子游玩……悲伤和恐惧从孩子心头慢慢消逝,阵阵笑声响起在古月河畔。(注:古月河在河北平山县古月村附近)
初升的朝阳多么明媚,遍地的野花向小姑娘点头召唤。叔叔帮你捕一对蝴蝶,好带给小妹妹做个纪念。
蝴蝶啊你可懂小姑娘的心愿,你快把女儿的笑声送到妈妈耳边;蝴蝶你还要告诉小妹妹,好心的叔叔会帮助我们团圆。
这一夜小姑娘睡得十分香甜,她梦见八路叔叔领着爸爸妈妈和小妹妹来到古月河边。叔叔在灯光下飞针走线,抢在秋风之前让姑娘换上新衣衫。
一身中国衣裳是这样可体,小姑娘心里更觉得温暖,低低地用日语向叔叔问候,叔叔只顾把姑娘梳洗打扮。
一日三餐叔叔给姑娘端汤喂饭,在叔叔身边姑娘越觉得饭菜香甜。每等到姑娘把饭菜吃完,炊事班长笑声朗朗,满面皱纹都舒展。
眼看小姑娘恢复了健康,同志们都把小封夸赞,姑娘也好像明白大家的心意,“叔叔!叔叔!”用中国话连声呼唤。
为什么古月河今天分外明亮?为什么钻天的杨树奏着欢快的乐章?为什么小姑娘的歌声那样动听?啊!原来是叔叔带领她去把妹妹探望。
小妹妹长得又白又胖,见了姐姐咿咿呀呀地拍着手掌。姐姐一遍一遍地把妹妹亲吻,中国妈妈止不住眼角闪着泪光。
太行山的初秋天高日朗,聂司令员凯旋归来把小姐妹探望,温暖的怀抱,香甜的梨汁……一对异国孤儿仿佛回到了父母身旁。
山村早已夜阑人静,独有这里亮着灯光。伟大的胸怀波涛激荡,苍劲的笔锋写下盖世华章。司令员的信汇聚了千山万水的控诉、反抗,一副挑筐担起了多少正义的力量。让那些罪恶的心在挑筐前战栗吧,而苦难的人民——从太行山到九州岛却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让我们把远离的小姑娘再仔细看望。滚滚的消沦河啊慢一点奔流,你那满含血泪的波涛可曾谱下这友谊的篇章……
【注】文本二根据刊登千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的报道《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编写。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回忆过去,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叙述,流露出作者理性又真诚的感情。
B. 文本一中聂荣臻照料孤女,给孩子找哺乳期妇女、拿来梨子给孩子吃、用小勺喂稀饭等细节,表现了聂荣臻将军的深明大义、宽广胸怀。
C. 文本二中兴子从难以收敛地哭泣到睡得十分香甜的转变,表明兴子内心从恐惧悲伤到感恩的心理变化。
D. 文本二中看着姐姐亲吻妹妹,中国妈妈止不住的泪光的一幕,表现了战争苦难中亲情和人性的美好。
6. 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二“火海浓烟”和“天高日朗”前后对比,表现日本侵华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和八路军取得胜利后人民的美好生活。这样的景物描写在文本一和文本二还有不少。
B. 文本二中“蝴蝶啊”“兴子啊”“太行山啊”等“啊”带有强烈的呼告色彩,不仅体现作者对中国崇高人道主义的热烈颂扬,也自然而然把读者带入充满温情的氛围。
C. 文本二采用四行诗体的形式,在简约的字句中叙述故事,增添细节描写;同时,作者也抒发了热烈的情感,在关键之处喊出高昂的主题语句,让读者充分感受正义的力最。
D. 文本二标题中的“松柏”和“樱花”带有浓厚的象征意味。“松柏”象征着高尚的以聂荣臻为代表的八路军将士,“樱花”则象征着纯真美好的日本小姑娘。二者并立,美感交互,意蕴深长。
7. 简要分析文本二的语言特色。
8. 文本二保留了文本一喂饭吃梨的真实细节,也虚构了文本一中没有的捉鱼捕蝴蝶的细节,请分析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
【答案】5. D    6. A    
7.  (1)声律优美,an韵和ang韵的交替运用,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声声悦耳。(2)多处“啊”的使用,具有呼告色彩,情感饱满。(3)文中多使用整句,句式整齐,长于抒情,表达了对日本小姑娘的关爱和对将士们的钦佩。(4)拟人手法的使用,面对着“蝴蝶'“太行山”等深情讲述将士们对日本小姑娘的无限牵挂。(5)设问修辞的使用,对“明亮“的古月河的一问一答,引人思考,也使文章变化有波澜。(6)诗化的语言,细腻亲切,满含深情,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8.  (1)从真实细节角度分析:文本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选取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件喂饭吃梨,不仅体现了对回忆录真实性特征的尊重,也体现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原则。(2)从虚构细节角度分析:增加了虚构的捉鱼捕蝴蝶等细节,表现了善良细致耐心的解放军战士封奇书形象和天真可爱的儿童天性的日本小姑娘的形象特征。(3)从真实和虚构结合的角度分析:对小姑娘喂饭吃梨等物质生活的照顾和捉鱼捕蝴蝶等精神层面的双重关照,深化了人道主义关怀的主题。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第三人称”错,文中以“我”为叙事主体,应为“第一人称”。 
B.“深明大义、宽广胸怀”错,细节表现了聂荣臻将军细心慈爱、 和善亲切。
C.“感恩”错,此时的幸子在叔叔的爱护下,从悲伤和恐惧中走出来,在温情中安心入睡。“感恩”属于过度解读,也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这样的景物描写”重点指的是对比的景物描写,这在选文一中没有出现。选文二中有其他景物描写,但是对比的不多见。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语言象的能力。
分析全文每一段每一句话尾字的押韵“烟”“权”“弦”“险”“安”“前”“员”“担”“言”“点”“敛”“转”“添”“畔”“念”“圆”“衫”“扮”“展”“亮”“光”“旁”“望”“章”等等可知,全文以an韵和ang韵为主,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蝴蝶啊”“兴子啊”“太行山啊”等“啊”带有强烈的呼告色彩,不仅体现作者对中国崇高人道主义的热烈颂扬,也自然而然把读者进入充满温情的氛围。
“悲伤和恐惧从孩子心头慢慢消逝,阵阵笑声响起在古月河畔”“为什么古月河今天分外明亮?为什么钻天的杨树奏着欢快的乐章?为什么小姑娘的歌声那样动听?”“温暖的怀抱,香甜的梨汁”“伟大的胸怀波涛激荡,苍劲的笔锋写下盖世华章”“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滚滚的消沦河啊慢一点奔流……”文中大量使用句式整齐的对偶句、排比句,结构相同或相似,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增强了抒情句的感染力。
“蝴蝶啊你可懂小姑娘的心愿,你快……蝴蝶你还要告诉小妹妹……”“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滚滚的消沦河啊慢一点奔流,你那满含血泪的波涛可曾谱下这友谊的篇章……”这里把蝴蝶、太行山、肖沦河人格化,作者深情的向它们倾诉对日本小姑娘的无限牵挂。
“为什么古月河今天分外明亮?为什么钻天的杨树奏着欢快的乐章?为什么小姑娘的歌声那样动听?啊!原来是叔叔带领她去把妹妹探望”这句话有问有答,是典型的设问句,引人思考。
“巍巍的太行山啊请闪开你的山梁,让我们把远离的小姑娘再仔细看望。滚滚的消沦河啊慢一点奔流,你那满含血泪的波涛可曾谱下这友谊的篇章”采用诗体的形式,语言具有诗化美,在优美的字句中叙述故事,增添了文采,使文章具有了诗词之意境、韵味,同时,这种语言也强化了作者热烈的情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体裁特征和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文本二属于文学性作品,“一日三餐叔叔给姑娘端汤喂饭,在叔叔身边姑娘越觉得饭菜香甜”“聂司令员凯旋归来把小姐妹探望,温暖的怀抱,香甜的梨汁……”解放军战士精心照料日本小姑娘,这是一种生活细节的描写,体现了文学性作品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所以文本二保留了文本一喂饭吃梨的真实细节;
“叔叔捉来鱼儿和兴子游玩……”“叔叔帮你捕一对蝴蝶,好带给小妹妹做个纪念”“蝴蝶啊你可懂小姑娘的心愿……”给小姑娘捉鱼、捕蝴蝶,借助蝴蝶倾诉对日本小姑娘的无限牵挂,这样的细节描写更符合孩子的天性,属于艺术的虚构,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适当的艺术虚构有助于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主题。
文学作品既要有生活的真实,也要有艺术的虚构,这样,才能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表现解放军战士对日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人道主义关怀超越了民族,给战争涂抹温暖而亮丽的色彩,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节选自《庄子》)
文本二:
子独不闻夫坎井①之蛙乎?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欤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②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趺还虷、蟹与科斗③”,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④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之加益;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十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