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川省盐亭中学2022年秋高2021级第一学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地区:四川总分:150分年级:高二类型: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王羲之所谓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
试题预览
四川省盐亭中学2022年秋高2021级第一学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地区: 四川 总分: 150分 年级: 高二 类型: 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王羲之所谓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文人士大夫历来就有崇尚“闲”的传统,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对“闲”做了这样的阐释:“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让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安静下来,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的世界。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的“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内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这种“斗室”有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由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的三希堂仅有八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身心讬毫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取得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
中国山水画有一些主要的题材,通过这些题材传达出大致相同的含义。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通过类似的象征物传达一定的意境。了解了这些题材,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
除了主题、相对固定的模式、类似的象征物之外,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还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笔墨是指对毛笔和水墨的运用。透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不仅能让观者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一幅画是一个人,一幅画是一个意境。观者既是在品画,也是在品人;既是在品味别人,也是在品味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观者通过画家营造的山水世界,完成了一次卧游,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远行。
早在唐代,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千百年来,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在从自然界学得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中国山水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从而让人完成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卧游”是欣赏中国山水画最常用的词语,其最终是要让欣赏者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B. 故宫中三希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讬毫素”就是对“卧游”一词最恰当的注解。
C. 宋元之前的画作,以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为主;明代中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
D. 了解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题材,就能让观者与画家完成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是什么——怎么做”的顺序逐层深入地对“卧游”展开论述。
B. 明代高濂的《燕闲清赏笺》中对“闲”从心、身两个角度作出了阐释。
C. 文章以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为例,论述了“斗室”对欣赏山水画的作用。
D. 文章多处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这增添了作品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不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幅立轴作品不适合在斗室内欣赏,因为这些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的距离都是有要求的。
B. 中国山水画家往往会选择同类题材,采用相似的手法,营造类似的画面,传达大致相同的含义。
C. 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及画家的审美旨趣都能让欣赏者从面家对毛笔和水墨的运用中判断出来的。
D. 面家从自然界习得画法,通过心裁,让画面传达深远的意境,营造出一个能让欣赏者卧游的山水世界。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最恰当的注解”错,文章第三段原文“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C.“宋元之前的画作”错,文章第四段原文“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
D.“让观者与画家完成精神层面的沟通和交流”错,原文“观者与画家之间就能完成最基本的精神层面的沟通”。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述了‘斗室’对欣赏山水画的作用”错误,文章以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为例是为了直观展示什么是“斗室”。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B.“选择同类题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山水画有一些主要的题材,通过这些题材传达出大致相同的含义。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通过类似的象征物传达一定的意境”,“同类题材的作品,画家在表现手法的选择上、在画面的营造上也是类似的”不等于“中国山水画家往往会选择同类题材”。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对我们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要牢记嘱托,牢固树立“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大力践行“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坚持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的发展共识。我们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解决好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对标国内外最高水平,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重视发挥种业集团的行业引领龙头作用,要重视推进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时俱进,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致力于种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早日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我们还要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通过引导餐饮行业提供小份菜、开展形式多样的爱粮节粮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光盘”理念存之于心、践之于行,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摘编自《南方日报》2022年3月8日《聚焦“国之大者”守护粮食安全》)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宣布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就是要回答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问题。
我国分别在新中国成立初和改革开放后进行过两次土壤普查。时隔多年重启这项普查,最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粮食安全。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粮食产量高,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国际粮食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央反复强调,“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还需要掌握土壤现状和变化趋势。在人们印象中,江南是鱼米之乡,但目前的真实状况是,耕地持续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佳,雨水充足,粮食作物可以一年二熟甚至三熟,但北方光照和雨水则差了不少,粮食作物多为一年一熟,这对耕地产能有很大影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现有19.18亿亩耕地,但位于6度以上坡度的耕地占近23%。
此外,土壤质量、健康安全是各方关心的大事。我国耕地利用强度比较高,化肥用量相当骇人。农业农村部提供的数据显示,4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2倍,但化肥用量增加了6.2倍。同时,耕地盐碱化、强酸化都比较严重。因此,土壤污染状况、是否重金属超标等,都就要先盘点清楚。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如何修复和利用耕地就有了方向。
(捕编自《中国经济网》2022年3月2日《做好土壤普查护航粮食安全》)
材料三:
今年起,四川将全面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启动相关考核。5月1日,四川首部保障粮食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给出端牢“天府饭碗”的新举措。
《条例》进一步厘清了粮食安全“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重点是压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并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如何保障四川粮食安全?《条例》提出,夯实内部稳产增产基础,制定跨区域调粮举措。
其中,对内的重点是采取“长牙齿”的办法保护耕地并确保“良田粮用”,做到“仓中有粮”。具体来说,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等,严禁单位、组织和个人闲置、撂荒耕地。同时,在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前提下,确立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商业库存和自主储粮的大储备制度。
对外方面,明确四川粮食调剂品种余缺,建立健全粮食产销合作机制,制定引粮入川措施,从而实现四川粮食供需平衡。
《条例》的施行,意味着四川粮食安全保障进入全面依法治理新阶段。
(摘编自《四川日报》2021年5月2日《〈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正式实施》)
4. 下列对“粮食安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B.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必须要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
C. 种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只有充分依托科技,才能实现种源的自主可控。
D. 我国耕地持续北移,这意味着相同面积耕地 生产效能是有所降低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要关注粮食的生产和储存,又要把好粮食消费的大门,双管齐下,确保粮食安全。
B. 《条例》是我省首部保障粮食安全的地方性法规,让我省在粮食保障上有法可依。
C. 我省粮食安全保障在《条例》实施之前,是没有厘清各级部门的相关责任的。
D. 我省要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内部粮食生产和协调跨区域调粮是同等重要的工作。
6. 2021年底,四川某地接到有关耕地使用的投诉,如果你是调查组成员、你会从哪些方面展开调查?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法规落实情况。《条例》自5月1日开始实施,耕地使用是有法可依的。
②耕地面积调查。是否存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现象。
③土壤质量调查。重点是土壤污染状况、是否重金属超标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A.“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粮”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的表述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选项忽略了“主要”一词。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没有厘清”错,材料三第二段提到的是“《条例》进一步厘清……”。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依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坚持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的发展共识。我们要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可概括为:调查耕地面积,看是否存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现象。
依据“耕地盐碱化、强酸化都比较严重。因此,土壤污染状况、是否重金属超标等,都就要先盘点清楚”可概括为:调查土壤质量,特别是土壤污染状况和是否重金属超标等。
依据“今年起,四川将全面实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并启动相关考核。5月1日,四川首部保障粮食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给出端牢‘天府饭碗’的新举措”可概括为:调查事实,看是否合法合规。
(三)现代文阅读I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灾年
李娟
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
大地上所有的耕地都紧紧傍依在这条河的两岸,所有道路也紧贴河岸蔓延,所有村庄更是一步都不敢远离。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如寒夜中的人们傍依唯一的火堆。
什么都离不开水。这条唯一的河,被两岸的村庄和耕地源源不断地吮吸,等流经我家所在的阿克哈拉小村,就已经很浅窄了。若是头一年遇上降雪量少的暖冬,更是几近断流。因为在北疆,所有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
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去年冬天的降雪量据说还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还没开春,地区电台的气象广播就预言:今年旱情已成定局。到了灌溉时节,田间地头,因抢水而引起的纠纷此起彼伏。大渠水阀边,日夜都有人看守。轮到哪块地浇灌时,哪块地的主人便日夜守着水阀不敢离开。被褥也铺在水渠边,提防睡觉时水流被人截走。
暖冬不但是旱灾的根源,还会引发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大家都说,不够冷的话,冻不死过冬的虫卵。
此外,大旱天气令本来就异常贫瘠的戈壁滩更加干涸,几乎寸草不生。南面沙漠中的草食野生动物只好向北面乌伦古河畔的村庄和人群靠近,偷吃农作物。这也算得上是严重的农业灾害之一。
然而,正是这一年,我妈独自在乌伦古河南岸广阔的高地上种了九十亩葵花地。这是她种葵花的第二年。葵花苗刚长出十公分高,就惨遭鹅喉羚的袭击,几乎一夜之间,九十亩地给啃得干干净净。
虽说远远近近有万余亩的葵花地及打瓜地都被鹅喉羚糟蹋了,但谁也没有我妈损失严重。
一来她的地位于这片万亩耕地的最边缘,直接敞向南面的荒野,因此最先沦陷;二来她的地比较少,不到一百亩,没两下就给啃没了。而那些承包了上千亩的种植大户,他们地多,特经啃……最后多少会落下几亩没顾上啃的。
——当然咯,也不能这么比较……
我妈无奈,只好买来种子补种了一遍。
天气暖和,又刚下过雨,土壤墒情不错,第二茬青苗很快出头。 
然而地皮刚刚泛绿时,一夜之间,又被啃光了。
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
没多久,第三茬种子重复了前两茬的命运。
她听说野生动物归林业局管,便跑到城里找县林业局告状。
我妈伤心透顶,不知找谁喊冤。
林业局的人倒很爽快,满口答应给补偿。但是——
“你们取证了吗?”
“取证?”我妈懵了“啥意思?”
“就是拍照啊。”那人微笑着说:“当它们正啃苗时,拍张照片。”
我妈大怒。种地的顶多随身扛把铁锨,谁见过揣照相机的?
再说,那些小东西警觉非凡,又长着四条腿,稍有动静就撒开蹄子跑到天边了。拍“正在啃”的照片?恐怕得用天文望远镜吧!
总之,这是令人沮丧的一年。
尽管如此,我妈还是播下了第四遍种子。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说起来,鹅喉羚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对它们来说,大地没有边界,大地上的产出也没有所属。
它们白天在远方徘徊,遥望这边唯一的绿色地域。
夜里悄悄靠近,一边急促啃食,一边警惕倾听……
它们也很辛苦啊,秧苗不比野草,长得稀稀拉拉,就算是八十亩地,啃一晚上也未必填得饱肚子。
于是有的鹅喉羚直到天亮了还舍不得离去,便被愤怒的农人开车追逐。它们惊狂奔跑,直至肺脏爆裂,最后被撞毙。
但人的日子又好到哪里去呢?春天已经完全过去,眼下这片上万亩的耕地仍旧空空荡荡。
无论如何,第四遍种子的命运好了很多。
似乎一进入七月,鹅喉羚们就熬过了一个难关,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去了哪里?哪里水草丰美?哪里暗藏秘境?这片大地平坦无物,其实,与浓茂森林一样擅于隐瞒。
总之,第四茬种子一无所知地出芽了,显得分外蓬勃。毕竟,它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灾年”面临着缺水灌溉的旱情、蝗灾及其他病虫害,野生动物偷吃作物等几大灾害,农业生产环境恶劣。
B. 作者在文章前三段用大量笔墨对乌伦古河进行描写,是为后文母亲种葵花的事件展开提供鲜活的生活场景。
C. 文章详略得当,如写前三茬葵花苗惨遭袭击,第一次详写损失严重并分析原因,第二次略写,第三次一笔带过。
D. “我妈”到县林业局告状的情节,以及迁怒工作人员的迂腐,表现了她伤心透顶,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8.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9. 文中的人们对鹅喉羚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运用拟人,写第四茬种子不知道先前的危险,无所畏惧地蓬勃生长。②第四茬种子命运好,出芽时有很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已没有了灾害。③它们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却是“我妈”种下的第四茬,是她的希望,是她坚持的回报。    
9. ①鹅喉羚是灾害的制造者,一次次糟蹋葵花苗,使人伤心无奈,甚至愤怒仇恨。②它们很可怜,为饥饿所驱,提心吊胆靠近农田,被驱赶,甚至撞毙,令人同情。③它们在恶劣环境中艰难求生,像人们一样生存不易却坚守希望,让人感叹。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B.“是为后文母亲种葵花的事件展开提供鲜活的生活场景”错误,写乌伦古河是为下文的灾害做铺垫。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一无所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第四茬种子人的情态。结合语境可知,第四茬种子所不知道的是先前的危险,所以才会“分外蓬勃”。“一进入七月,鹅喉羚们就熬过了一个难关,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所以这蓬勃生长的第四茬种子是母亲的希望,更会是母亲坚持的回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能力。
“葵花苗刚长出十公分高,就惨遭鹅喉羚的袭击,几乎一夜之间,九十亩地给啃得干干净净”“天气暖和,又刚下过雨,土壤墒情不错,第二茬青苗很快出头。然而地皮刚刚泛绿时,一夜之间,又被啃光了。她咬牙又补种了第三遍。没多久,第三茬种子重复了前两茬的命运”“我妈伤心透顶,不知找谁喊冤”“我妈大怒”,鹅喉羚是灾害的制造者,一次次糟蹋葵花苗,使人伤心无奈,甚至愤怒仇恨。
“说起来,鹅喉羚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它们也很辛苦啊,秧苗不比野草,长得稀稀拉拉,就算是八十亩地,啃一晚上也未必填得饱肚子。于是有的鹅喉羚直到天亮了还舍不得离去,便被愤怒的农人开车追逐。它们惊狂奔跑,直至肺脏爆裂,最后被撞毙”,鹅喉羚也很可怜,为饥饿所驱,提心吊胆靠近农田,被驱赶,甚至撞毙,令人同情。
“似乎一进入七月,鹅喉羚们就熬过了一个难关,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去了哪里?哪里水草丰美?哪里暗藏秘境?这片大地平坦无物,其实,与浓茂森林一样擅于隐瞒”,鹅喉羚在恶劣环境中艰难求生,像人们一样生存不易却坚守希望,让人感叹。
二、古诗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仆固怀恩阴结回纥、吐蕃叛。十月丙寅,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等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固在此乎?汝绐我耳,若果在此,可得见乎?”光瓒还报,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郭晞扣马谏曰:“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子仪免冐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酋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子仪亦下马,前执药葛罗手,让之曰:“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前功,结仇怨,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复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因说之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漫在野。此天以赐汝也。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曰:“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子仪竟与定约而还。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B.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C.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D. 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丙寅,天干地支的组合,古代可用它来纪年、月、日、时等,文中是用来纪年。
B. 天可汗,唐代我国西北少数民族为表达对唐太宗的拥戴,尊奉他为“天可汗”。
C. 捐馆,“捐”指放弃,“馆”指官邸,“捐馆”是官员去世的比较委婉的说法。
D. 畿甸,“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甸”指郊外,“畿甸”指京都及附近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子仪听说回纥、吐蕃军队联合攻唐出现矛盾,就派遣李光瓒前往劝说回纥共击吐蕃,但回纥人没有亲见郭子仪,不相信李光瓒。
B. 郭子仪前往回纥军营前,他的部下担心其安危,建议挑选精锐骑兵随从,郭子仪认为此举不利于劝服,最终勇闯敌营,晓以大义。
C. 郭子仪到达回纥军营后,首先解除武装,见到回纥首领药葛罗,拉着他的手,委婉地说他虽对大唐有功劳,但当下所为不合道义。
D. 回纥人认识到之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且认为郭子仪的谋划对自己一方有利,于是就与郭子仪签订盟约,吐蕃听说之后,撤兵离开。
13. 把文中画格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
(2)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我去用极诚恳的态度跟他们说,或许能侥幸使他们听从我的劝说,那就是天下的福分了。
(2)我被仆固怀恩蒙蔽了,辜负您实在太深,如今请让我攻击吐蕃来谢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守备”指守御防备,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
“争长”和“不相睦”的主语都是“回纥与吐蕃”,“争长”和“不相睦”是“回纥与吐蕃”的两个行为,中间要断开,据此排除C。
句意:回纥、吐蕃联军包围泾阳,郭子仪命令各将领加强守卫防备而不与敌军作战。此时,回纥和吐蕃听说仆固怀恩去世,已经开始争夺统治权,双方关系不和睦,分别设置营帐居住。郭子仪知道了这件事。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文中是用来纪年”错,根据原文“十月丙寅”,可知“丙寅”一词是用来纪日的。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委婉地说”错,由原文“让之曰”可知,郭子仪是在责备,并非选项所说“委婉地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幸”,侥幸;“见”,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则四海之福也”判断句,那就是天下的福分了。
第二句得分点:“为……所”,表被动,被……;“误”,蒙蔽;“诚”,实在;“谢过”,谢罪。
参考译文:
当初,仆固怀恩私下勾结回纥、吐蕃叛乱。十月丙寅日,回纥、吐蕃联军包围泾阳,郭子仪命令各将领加强守卫防备而不与敌军作战。此时,回纥和吐蕃听说仆固怀恩去世,已经开始争夺统治权,双方关系不和睦,分别设置营帐居住。郭子仪知道了这件事。回纥军队驻扎在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浙江省玉环市玉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