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饶平侨中2022-2023学年高二级语文第一阶段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
试题预览
饶平侨中2022-2023学年高二级语文第一阶段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词作,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而且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蕙风词话》卷一)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首选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 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 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很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
D.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两则材料论证了材料一人品与文品并重的中心观点。
B. 莫砺锋举李、杜、苏、辛四个例子,论证了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代人而言是有重大意义的。
C. 有人认为陆机说的“诗缘情”与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纲领是矛盾的,但孔颖达认为,两者是合一的,莫砺锋认可孔颖达的说法。
D. 读者在阅读唐宋词的过程中会代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
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B. 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C. 刘熙载《艺概》:“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
D.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潘岳(晋代诗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潘岳的字)拜路尘。”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5. 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答案】1. D    2. C    3. D    
4. 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     
5. ①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萏”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
②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
③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 选项内容颠倒了二者关系,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而是创作出的作品“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能力。
A. “这两则材料论证了材料一人品与文品并重的中心观点”错误。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是“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作者举叶燮和沈德潜的例子论证的是阅读古诗能够了解古人的心态和人生态度。
B. “论证了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错误。原文是说“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指的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
D.“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表述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没有指出这样容易解读过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
D. 元好问这首诗是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批评、嘲讽了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安仁”是潘岳的字,“拜路尘”讽刺潘岳趋炎附势。叶燮的观点是“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两者观点不一致。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1)结合“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2)结合“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结合“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分析,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
(2)结合“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
(3)结合“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材一:
敏探春兴利除弊
平儿进入厅中,他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平儿笑道:“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罢了。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juān免除)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木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
三人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宝钗正在地下看壁上的字画,听如此说一则,便笑道:“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李纨笑道:“好主意。省钱事小,第一有人打扫,专司其职,又许他们去卖钱。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再无不尽职的了。”平儿道:“这件事须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也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去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
选材二: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衣包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平儿丰儿等忙着替侍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自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走王善保家的,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探春姊妹和平儿讨论头油脂粉钱等浪费颇多,由此可以看出贾府奢侈铺张之甚。
B. 探春去赖大家玩乐时,发现很多不起眼的事物都值钱,说明她观察细致入微且敏慧。
C. 平儿提出让探春说出改革治理的方案,是因为王熙凤生病后不再管理贾府的事务。
D. 探春骂王善保家的,“你打量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你们姑娘”指贾迎春。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语言通俗明白却底蕴深厚。如,宝钗笑道,“三年之内无饥馑”,引自《四书》中“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等。
B. 作者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更偏向于从日常的生活中挖掘不平常的意义,如多写儿女私语、愚妇口舌等。
C. 选材二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使人物的真实性情一下子显露出来,如展现了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的小人嘴脸。
D. 选材二中,平日里毒辣的王熙凤识趣地让着探春,给她陪笑脸,对探春的人物形象塑造起到一个对比突出的作用。
8. 有人说,在贾府这个表面花团锦簇的封建大家族中,探春扮演着“先觉者”的角色,请结合选文,谈谈她的先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9. 选文二中,探春说自己“歹毒”“没有气性”,真是如此吗?试根据小说内容,分析探春的性格特点。
【答案】6. C    7. D    
8. ①探春能看到家族的弊端,兴利除弊。如看到头油脂粉钱等重重叠叠,钱费两起,就直接蠲免这些银子;看了赖大家的花园,改革大观园的管理方案:把大观园分包给婆子媳妇,使之以权,动之以利,下人们无不尽职,把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为贾府增加一点收入。②预感贾府败亡的趋势。探春痛心家族内部混乱,做出抄检自家人的丑态,自杀自灭起来,预感家族最终会一败涂地。    
9. 不是。①精明能干。如管理家事,蠲免银子,料理园子,井井有条。②有责任担当意识。如搜检时只许搜阅自己的东西,不许搜她的丫头,并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③果敢刚毅,勇于反抗。如敢于顶撞凤姐,当王善保家的来翻她的衣裳时,探春一巴掌打下去,并指着她大骂。④鄙视奸谗小人,不畏权势。骂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实际在骂王善保家的背后势力邢夫人。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C.“是因为王熙凤生病后不再管理贾府的事务”错,平儿提出让探春说出改革方案,是不想把王熙凤推到风尖浪口上,王熙凤虽然生病,但仍有管理贾府的权力,探春只是暂时代理管家。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对比”错,王熙凤起到衬托 的作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在。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看到头油脂粉钱等重重叠叠,钱费两起,就直接蠲免这些银子。又如“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看了赖大家的花园,改革大观园的管理方案:把大观园分包给婆子媳妇,使之以权,动之以利,下人们无不尽职,把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生产性的种植园,为贾府增加一点收入。这些说明探春能看到家族的弊端,兴利除弊。
“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预感贾府败亡的趋势。探春痛心家族内部混乱,做出抄检自家人的丑态,自杀自灭起来,预感家族最终会一败涂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由“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可知探春精明能干。
由“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可知探春有责任担当意识。
由“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可知探春果敢刚毅,勇于反抗。
由“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可知探春鄙视奸谗小人,不畏权势。
综上所述,探春并不是“歹毒”“没有气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B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C.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D.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
B. 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C. 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D. 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广西玉林市十中(玉林高级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江苏省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