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成语填空试题限时练1(教师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2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成语填空试题限时练1(教师版)(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①。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
试题预览
    (2022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   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   ②  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   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答案:                                                  
【答案】①顺理成章  ②难以言喻  ③迫不及待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里考查在语句中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成语运用一般可以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还可以从词义的度,用提及语素与词义轻重的方法解题,还可以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搭配对象、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这里主要采用根据上下语言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成语。第1处填“顺理成章”,表达自己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和大家一样,进照相馆照相。第2 处用“难以言喻”,来描述照相时身处幽暗环境时,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同时照应后面的“牵动人心、令人神往”。第3处填“迫不及待”,前面照应“惦记着这件事,兴奋的晚上睡不着“,后文呼应“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而等待”。
(2022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博物馆已经发生了   ①  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为,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  ②     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  ③  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  ④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观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答案:                                                                   
【答案】(1)天翻地覆(2)遥不可及(3)身临其境(4)尽收眼底   
【解析】 第一处,由“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修饰“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
第二处,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处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由此可以想到“遥不可及”;“遥不可及”,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
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可知,此处是说借助虚拟技术让妇好墓葬全部收入眼底,由此可以想到“尽收眼底”;“尽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2022新高考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                                                  
【答案】①不解之缘    ②秘而不宣   ③屡见不鲜(或司空见惯)
【解析】第①处填“不解之缘”,体现科学家与航天事业密不可分的关系。第②处用“秘而不宣”,来描述在欧美国家潜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之主观效果分析题专训(1)』  下一个『2022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成语填空试题限时练1(学生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