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3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3(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综合训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汉高帝十一年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被佗书,行南海尉事。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
试题预览
【2023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文言文综合训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汉高帝十一年五月,诏立秦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使陆贾即授玺绶,与剖符通使,使和集百越,无为南边患害。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被佗书,行南海尉事。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生至,尉佗箕倨见陆生。陆生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陆生卒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高后四年夏五月,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南越王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欲倚中国击灭南越。”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败数县而去。文帝元年。初,隆虑侯灶击南越,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喻领。岁余,高后崩,即罢兵。赵佗因此以兵威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帝复使陆贾使南越,赐佗书曰:“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服领以南,王自治之。愿与王分弃前恶,终今以来,通史如故。”贾至南越,南越王恐,顿首谢罪,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于是下令国中曰:“汉皇帝贤天子。自今以来去帝制、黄屋、左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B.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C.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D.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答案】C
【解析】原文标点: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且休之”与“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的“休”字都有“停止”之意。
B.“夷灭宗族”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两句中的“夷”字含义不同。
C.“会暑湿,士卒大疫”与“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两句中的“会”字含义不同。
D.“终今以来,通史如故”与“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答案】C
【解析】两句中的“会”字都有“恰逢”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海尉任嚣临死前任命赵佗为南海尉,后来赵佗出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汉高帝为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南越王。
B.赵佗初次接见陆贾,傲慢无礼,陆贾彰显天子恩德,阐明利害关系,劝说赵佗,赵佗听后,立即站起来向陆贾谢罪。
C.隆虑侯周灶率军攻打南越国,无功而返;汉军撤退后,赵佗将闽越、西瓯、骆越收归自己的权力范围,并自称皇帝。
D.汉文帝罢免博阳侯,派人慰问赵佗的堂兄弟,将赵佗祖先的坟墓修好,提出五岭以南土地由赵佗治理,令赵佗谢罪称臣。
【答案】A
【解析】“汉高帝为表彰他的功绩”错误。根据文意,汉高帝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是为了稳定赵佗,保障汉朝南方边境安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译文:
(2)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虽王之国,庸独利乎?
译文:
【答案】(1)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并且面向北面称臣才是,而您竟然要凭着刚刚缔造的、人心还未安定的越国,在此不屈服。(关键点:“郊迎”“新造未集”“屈强”)
(2)当时长沙国苦于受到侵害,南郡尤为严重。这样做,即便是大王的越国,又怎能只获利益(而不受损害)呢?(关键点:“苦”“庸”“利”)
5.对于汉朝与南越“隔绝器物”一事,南越王赵佗怎么看?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简要说明。(4分)
答:
【答案】
第一问:他认为这是长沙王欲借高后之手灭亡南越国的计谋。
第二问:他发兵攻打长沙国,打败几个县的守军后撤军。
参考译文:
汉高帝刘邦十一年五月,下诏书封立秦朝南海尉赵佗为南越王,派遣陆贾前去授予赵佗印信绶带,与他剖符盟约,互通使者,让他安定百越各部,(让他们)不要成为南方边境的祸患。当初,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快要死了,召来龙川县令赵佗,为赵佗写好任命书,让他掌管南海尉的事务。秦朝灭亡后,赵佗立即出兵进攻并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陆贾来到南越,南海尉赵佗两腿伸开坐在那儿接见他。陆贾劝赵佗说:“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县。汉朝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而不帮助天下去诛杀暴逆,朝廷的将相想出兵诛伐您,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过战争的劳苦,所以暂且休兵,派我前来授予您君王的印信,与您剖符盟约,互通使者。您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并且面向北面称臣才是,而您竟然要凭着刚刚缔造的、人心还未安定的越国,在此不屈服。如果汉朝知道了,挖掘烧毁您先人的坟墓,灭了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率十万大军逼临南越,那时南越人杀了您向汉朝投降犹如反掌一样容易。”于是赵佗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陆贾谢罪。陆贾最后授赵佗为南越王,命令他向汉朝称臣,奉行汉朝的约定。汉高后四年夏季五月,汉朝有关官员请求禁止向南越的关市输出铁器。南越王赵佗说:“高帝立我为王,互通使者,贸易往来不断。现在高后听信汉臣的谗言,视我们蛮夷为另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肯定是长沙王的计谋,他想依仗中原的力量攻击灭掉我南越国。”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打败几个县的守军后,撤军离去。汉文帝刘恒元年。当初,隆虑侯周灶率军攻打南越国,恰逢暑热潮湿季节,士兵中装下瘟疫,部队无法越过山岭。过了一年多,高后去世,汉军便撤回。赵佗乘机炫耀兵威,并用贵重的财物贿赂网地有瓯、骆越,使他们归属南越国统治,南越国东西有一万余里。赵佗乘坐天子用的车,自称皇帝,一切与汉朝皇帝相闻汉文帝又派陆贾出使南越国,带去文帝赐给赵佗的亲笔书信,书信中说:“前不久,听说大王致将军隆虑侯周灶书饮请求保护你的亲兄弟,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的职务。朕因你信里的要求,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你在真定处的堂兄弟,朕已派人去慰问,并整修好你祖先的坟墓。前几天,听说大王在边境发动军队,不停地侵扰劫掠。当时中沙国苦于受到侵害,南郡尤为严重。这样做,即便是大王的越国,又怎能只获利益(而不受损害)呢?朕愿意将王州以南的土地,由大王自行治理。我愿与大王捐弃前嫌,从今以后,像以前一样互通使者。”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良的很害怕,叩头谢罪,表示愿意奉行文帝的诏令,永为汉朝的藩臣,按时纳贡。于是赵佗在南越国下令说:“汉朝皇帝国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废除帝制、黄屋、左翥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钦娶湖阳樊重女,生三男:縯、仲、秀。兄弟早孤,养于叔父良。演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荐!汉,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縯召诸豪桀计议曰:“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众皆然之。于是分遣亲客于诸县起兵,縯自慰春陵子弟。诸家子弟恐惧,皆亡匿,曰:“伯升杀我!”及见秀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凡得子弟七八千人。刘縯欲进攻宛,至小长安聚,与甄阜、梁丘赐战。时天密雾,汉军大败。秀单马走,縯弟仲及宗从死者数十人。縯复收会兵众,还保棘阳。阜、赐乘胜留辎重于蓝乡,引精兵十万南渡潢淳,临泚水,阻两川间为营,绝后桥,示无还心。新市、平林见汉兵数败,阜、赐军至,各欲解去,縯甚患之。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演即与秀及李通造其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众推王常。縯见常,说以合从之利,常大悟曰:“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縯遂与常深相结而去。常还,具为余将成丹、张卬言之。丹、印负其众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乎!”常乃徐晓说其将帅曰:“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下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即引兵与汉军、新市、平林合。縯 大飨军士,设盟约,休卒三日,分为六部。十二月,晦,潜师夜起,袭取蓝乡,尽获其辎重。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B.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C.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D.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恃勇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答案】A
【解析】原文标点:王莽苛酷,积失百姓之心,民之讴吟思汉,非一日也。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若负强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
B.“众皆然之”与“沛公默然”(《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相同。
C.辎重,原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箱包行李,后用于指军队携带、运输的物资。
D.“绝后桥”中的“绝”是“断开”之意,“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是“渡过”之意。
【答案】B
【解析】“众皆然之”中的“然”是“认为••••••对”之意,“沛公默然”中的“然”是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演有远大志向,他希望联合天下英雄豪杰,推翻王莽政权,光复汉朝,让百姓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状况。
B.刘縯率军进攻宛城,与甄阜、梁丘赐交战,由于刘縯指挥不当,刘縯的军队大败,刘縯的数十个族人战死。
C.刘縯率部退守棘阳,面对甄阜、梁丘赐占据交通要道,新市、平林的士兵打算逃走等问题,刘縯忧心忡忡。
D.王常通过分析王莽政权存在的问题、下江兵的不足之处、南阳刘姓家族的优势,说服将领们与刘联合作战。
【答案】B
【解析】原因解释错误。根据文意,主要原因是大雾弥漫。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縯即与秀及李通造其壁。
译文:
(2)下江诸将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
译文:
【答案】(1)适逢下江兵五千余人抵达宜秋,刘縯就与刘秀及李通一起到他们的营寨拜访。(关键点:“会”“造”“壁”)
(2)下江兵的将领们向来敬重王常,于是都道歉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几乎陷于不义!”(关键点:“素”“谢”“几”)
10.刘縯要发动春陵子弟起事,春陵子弟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他们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转变?请简要说明。(4分)
答:
【答案】
第一问:起初都害怕,纷纷逃避躲藏;后来内心逐渐安定,不少人愿意参与起事。
第二问:他们看到一向谨慎忠厚的刘秀也参与起事,他们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
参考译文:
刘钦娶湖阳樊重的女儿为妻,生下三个儿子:刘 縯、刘仲、刘秀。兄弟三人早早就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刘縯性情刚毅,慷慨大方有高尚节操,自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之后,刘 縯时常愤愤不平,心怀光复汉朝的志向,不侍奉家人、经营家产,反而变卖家产,来结交天下的英雄俊杰。刘 縯召集当地豪杰商量说:“王莽凶残暴虐,百姓分崩离析,而今又连年大旱,到处兵荒马乱,正是上天灭亡他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他说得对。于是分别派出亲友宾客到各县起事,刘縯自己则发动春陵的子弟。各家子弟都感到害怕,纷纷逃避躲藏,说:“刘縯害死我!”等到看见刘秀身着红衣,头戴大冠,改穿将军服,都吃了一惊,说:“谨慎忠厚的人也干上了呀!”心里才逐渐安定。共集结子弟七八千人。刘縯打算进攻宛城,挺进到小长安聚,与甄阜、梁丘赐交战。当时,大雾弥漫,刘縯率领的汉军大败。刘秀单骑逃命,刘縯的弟弟刘仲及刘姓宗族一同死亡的有数十人。刘 縯又集结兵众,退到棘阳据守。甄阜、梁丘赐趁着胜利把物资留在蓝乡,率领精兵十万南渡潢淳,到达泚水,在潢淳与泚水之间扎营布防,断开身后的桥梁,表示决不回师的决心。新市兵、平林兵看到汉兵多次遭到挫败,而甄阜、梁丘赐的军队要大举进攻,纷纷打算逃走,刘縯 十分担心。适逢下江兵五千余人抵达宜秋,刘 縯就与刘秀及李通一起到他们的营寨拜访,说:“我们希望见下江的一位贤明将领,商议大事。”下江兵众推举王常。刘 縯见到王常,陈述联合作战的好处,王常大大省悟,说:“我愿挺身而出效力,辅佐大业成功。”刘縯于是与王常深相结交,告辞而去。王常回来,把他的想法告诉下江兵的其他将领成丹、张卬。成丹、张印自负他们兵力强大,说:“大丈夫既然起事,应该自己当主子,为什么受别人控制呢?”王常于是不慌不忙地向他们解释:“王莽苛刻残酷,不断丧失民心,百姓歌唱吟咏,思念汉朝,已经不是一天的事了。兴起大事业,必须下顺民心。如果仗恃自己强大勇猛,感情用事,为所欲为,即使得到天下,必然会再失去。以秦王朝和西楚霸王项羽的势力,尚且归于灭亡,何况而今我们这些平民,在山林水泽聚集成群,如果也任情纵欲,那是走灭亡之路。而今,南阳那刘姓家族起兵,观察他们派来跟我们商谈的这几位,都有深谋远虑,有王爵和公爵的才能,与他们合作,必然成就大功。”下江兵的将领们向来敬重王常,于是都道歉说:“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几乎陷于不义!”立即率军与汉军、新市兵、平林兵会合。刘縯用丰盛的酒食招待军队,订立盟约,让士兵休息三天,然后把军队分为六路。十二月三十日,军队秘密行动,乘夜出发,攻取蓝乡,把甄阜、梁丘赐军队的物资全部夺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等众共八万拒之。冬,十月,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坚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谢琰劝石丛序言士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遇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蹇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秦王坚收集离散,比至洛阳,众十余万。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
B.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
C.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
D.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
【答案】D
【解析】原文标点: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洞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六十干支之首。古代以天干地支纪日或纪年。甲为十天干之首,子为十二地支之首。
B.刺史,官职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刺史掌管刑狱案件审理。
C.尚书,尚书令,始置于秦,西汉沿置,本掌文书及群臣章奏。魏晋以后事实上为宰相之任。
D.洛阳,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夏朝、商朝、西周、西晋、隋朝、唐朝等王朝曾于此建都。
【答案】B
【解析】“刺史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理解错误。刺史行使监察之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秦派数十万兵进攻东晋,兵力优势明显,苻坚想不战而屈谢石之兵,派朱序前去游说谢石,可惜所托非人,朱序此行起了反作用。
B.谢玄起初惧怕梁成,朱序之行之后,谢玄不再惧怕,派刘牢之率兵进攻梁成,取得胜利,刘牢之又分兵切断秦军退路,令秦军崩溃。
C.苻坚和苻融在寿阳城上误把八公山上的草木当作晋兵,心生畏惧;在肥水之战中,秦兵听到风声和鹤鸣,以为晋军到来,昼夜奔逃。
D.秦军逼近肥水列阵,有地利之优势,在东晋使者和前秦诸将的建议下,苻坚、苻融同意将军队后撤,并付诸实施,结果酿成兵败大错。
【答案】D
【解、析】“在东晋使者和前秦诸将的建议下”错误。根据文意,前秦诸将反对将军队后撤。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2)秦兵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
译文:
【答案】(1)如果移动军阵稍微退后,让晋兵能够渡河,来一决胜负,不是很好吗?(关键点:“陈”“少却”“善”)
(2)前秦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士兵,遍布旷野,阻塞河流。(关键点:“蹈藉”“蔽”“塞”)
15.朱序助晋攻秦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①他建议谢石等人趁秦军各路军队尚未完全集结攻击秦军。②他在秦兵后撤时大喊“秦兵大败了”,令秦军军心大乱,狂奔乱逃。
参考译文:
甲子(初八日),前秦王苻坚出动长安士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旌旗战鼓前后相望,长达千里。九月,苻坚到达项城。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东晋下达诏令,任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任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等部众共八万人抗击前秦军队。冬季,十月,前秦卫将军梁成等人率领五万部众驻扎在洛涧,在淮河岸边设置栅栏来阻击从东面来的晋军。谢石、谢玄等人在距离洛涧二十五里处驻军,因畏惧梁成而不敢前进。苻坚派遣尚书朱序来游说谢石等人,认为:“强弱势力悬殊,不如马上投降。”朱序私下里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百万大军全部到达,确实难以与他们抗衡。如今趁各路大军尚未完全集结,应该赶快攻击他们;如果击败了前秦前锋部队,那么他们就丧失了士气,最终可以击败他们。”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话。十一月,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向洛涧进军,梁成已经在洛涧列阵以待。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水,攻击梁成,大败敌军,斩杀梁成。又分兵切断前秦军逃归必经的渡口,前秦步兵、骑兵全部崩溃,争相跳入淮河,死亡的士兵有一万五千人。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马,水陆接续前进。前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远望,只见东晋军队阵列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茫然若失,脸上开始流露出畏惧的神色。前秦军队逼近肥水列阵,晋兵无法渡过。谢玄派遣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却临水列阵,这是打持久战的办法,不是想速战速决啊。如果移动军阵稍微退后,让晋兵能够渡河,来一决胜负,不是很好吗?”前秦各将领都说:“我军人多而敌军人少,不如阻拦住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是率军稍微退后,让他们渡过一半人马,我用铁骑兵突然冲杀他们,就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如此认为,于是指挥军队往后退。前秦军队一退,就停不下来了。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兵渡河攻打前秦的军队。苻融骑马巡视军阵,想要率领后退的士卒,但是战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于是前秦军队崩溃。谢玄等人乘胜追击,抵达青冈,前秦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士兵,遍布旷野,阻塞河流。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兵将到,昼夜不敢歇息,穿行草地,露宿野外,加上饥寒交迫,死亡的士兵有十分之七八。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退后,朱序在阵后大喊道:“秦兵大败了!”前秦部众于是狂奔乱逃。朱序趁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来投奔东晋。前秦王苻坚收拢逃散的兵众,等到到达洛阳时,部众有十多万人。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姚崇,本名元崇,陕州硖石人也。圣历初,则天谓侍臣曰:“往者周兴、来俊臣等推勘诏狱,朝臣递相牵引,咸承反逆。近日周兴、来俊臣死后,更无闻有反逆者,然则以前就戮者,不有冤滥耶?”元崇对曰:“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今日已后,臣以微驱及一门百口保见在内外官更无反逆者。”则天大悦曰:“以前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说,甚合朕心。”其日,遣中使送银千两以赐元崇。时突厥叱利元崇构逆,则天不欲元崇与之同名,乃改为元之。俄迁凤阁侍郎。神龙元年,张柬之、桓彦范等谋诛易之兄弟,适会元之自军还都,遂预谋,以功封梁县侯,赐实封二百户。则天移居上阳宫,中宗率百官就阁起居,王公已下皆欣跃称庆,元之独呜咽流涕。彦范、束之谓元之日,“今日岂是啼泣时?恐公祸从此始。”元之曰:“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无几,出为亳州刺史。睿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时玄宗在东宫,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宋王成器为闲暇使,外议以为不便。元之同侍中宋璟密奏请令公主往就东都,出成器为刺史。玄宗乃上疏以元之,璟等离间兄弟,请加罪,乃贬元之为申州刺史。再转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为政简肃,人吏立碑均德。避开元尊号,又改名崇,进封梁国公。开元四年,山东蝗虫大起,崇奏曰:“蝗既解飞,夜必赴火,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除之可尽。自古有讨除不得者,只是人不用命,但使齐心戮力,必是可除。”乃遣御史分道杀蝗。蝗因此亦渐止息。九年薨,年七十二,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姚崇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
B.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
C.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
D.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
【答案】A
【解析】原文标点:自垂拱已后,被告身死破家者,皆是枉酷自诬而死。陛下令近臣就狱问者,近臣亦不自保,何敢辄有动摇?被问者若翻,又惧遭其毒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此获罪”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字含义不同。
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又称天官,掌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
C.“外议以为不便”一句中的“不便”译为“不方便”不妥,而译为“不合适”较为恰当。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的死。古代称帝王和王后之死为崩,大夫之死为卒,士之死为不禄,【答案】B
【解析】吏部又称天官,兵部又称夏官。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22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新题型综合训练2』  下一个『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之主观效果分析题专训(3)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