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试题预览
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
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
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于两种移位的合力:第一,西洋小说输入,中国小说受其影响而产生变化;第二,中国文学结构中小说由边缘向中心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吸取整个中国文学的养分因而发生变化。后一个移位是前一个移位引起的,但这并不减弱其重要性。没有这后一个移位,20 世纪中国小说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获得自己独立的品格,并取得突出成就。
在论述西方小说的启迪时,我有意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简化为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在“挑战——应战”的模式中理解中国小说形式的嬗变,以便详细勾勒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的转变的运动轨迹。而在论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时,我着重强调这两代作家主要不是接受中国古代小说,而是接受以诗文为正宗的整个传统文学的影响;在引笑话、轶闻、答问、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入小说以及借鉴“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中部分转变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我把西方小说的启迪与传统文学的转化作为论述重点,但并不否认文化背景的变迁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把纯形式的小说叙事学研究与注重文化背景的小说社会学研究结合起来,沟通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而又不流于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并非易事。
从表面看,晚清作家与“五四”作家的区别,表现在“五四”作家比晚清作家更多借鉴西洋小说技巧。如此说来,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演变的过程也就成了中国作家逐步掌握西洋小说技巧的过程。这未免把复杂的文学运动简单化了。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从林纾、吴趼人一直到辛亥革命后的鸳鸯蝴蝶派作家,都以为可以借用西方小说的叙事技巧而撇开其思想内容。殊不知抛开对个人内心生活的关注而学第一人称叙事,抛开现代人思维的跳跃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学叙述时间的变形,一切都成了变换“布局”之类的小把戏。与晚清作家比,“五四”作家转变思维方式,周作人谈“直译”、说“模仿”,鲁迅、沈雁冰学思想同时学技法。“五四”作家借助“拿来主义”冲破“中体西用”的限制,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新技巧只有在适合表现新人的新意识时,才可能真正被感知和利用。当然,晚清作家与“五
四”作家相比,距离不在具体的表现技巧,而在支配这些技巧的价值观念。作家对世界与自我认识有突破与革新,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才可能真正实现。“五四”作家突出小说中的非情节因素,借用容易产生强烈感情色彩的第一人称叙事,以及根据人物内心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这一切当然都是为了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个性。而所有这些,跟“五四”时代个性主义思潮之强调尊重个性、尊重自我无疑是一脉相承的。
单从社会思潮角度,当然也可以部分解释这两代作家的艺术革新的成败利弊,但很难真正体现“小说革新”的特点。因而我选择小说的书面化倾向作为影响于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文化因素来重点论述。中国小说主潮实际是由宋元话本发展起来的章回小说。白话利于叙事、描写乃至抒情,可章回小说脱不掉说书人外衣,作家就只能拟想自己是在对着听众讲故事。即使只是拟想的,那么作家就只好讲故事,而且只能以说书人口吻连贯讲述以情节为中心的故事。自觉把写作对象定为“读者”而不是“听众”,这是晚清才开始的。报纸、杂志的出版,使小说可以“朝脱稿而夕印行”,甚至下章还没动笔,上章已印成铅字与读者见面。书籍的大量印行,使作家不再谋求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是直接迅速地跟读者对话。由拟想中讲故事到明确地写小说,这一转变使作家得以认真考虑“写——读”这一传播方式可以容纳的各种技巧。说书人口吻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了:连贯叙述也不再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同样,小说也不一定非以情节为结构中心不可了。中国小说这一传播方式的转变一从口头化到书面化,无疑为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导言》)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在小说艺术革新中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展现出文学运动既有简单化又有复杂性的特点。
B.作者勾勒两代作家共同完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运动轨迹,目的是简化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
C.关注个人内心生活、现代人思维、作家主体意识与小说叙事技巧的紧密关联,是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前提。
D.小说由中国文学结构的边缘向中心移动,这一移位促使中国小说在短时间内获得独立品格,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的表现技巧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对此晚清作家有清醒准确的认知。
B.作者阐述了西方小说的启迪和传统文学的转化,二者是同一转变过程的不同方面。
C.晚清报纸、杂志出版周期缩短和书籍的大量印行,深刻影响小说叙事模式的演变。
D.写作对象定位发生转变,中国小说呈现出书面化倾向,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限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一项是 (3 分)
A.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多次使用笑话、轶闻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
B.刘鹗《老残游记》引游记入小说,以旅行者游历踪迹贯穿情节发展始终,进行叙事。
C.鲁迅《祝福》根据叙述者“我”的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
D.鲁迅《狂人日记》以日记体形式展示狂人错乱的心理状态,揭露礼教“吃人”本质。
4. 与晚清作家相比,“五四”作家为什么能在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技巧上取得突破?请根据文章进行概括。(4 分)
5. 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对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研究?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以故破军亡将失齐;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故敢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于是燕王复以乐毅子乐间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B.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C.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D.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北至河上/尽复得齐城/而迎襄王/于莒入于临淄/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郡县,起源于春秋时期,后来作为地方管理两级行政单位,皆属中央管辖。
B.燕惠王的“惠”指仁慈爱民有惠于百姓,与齐湣王的“湣”同属“美谥”。
C.不佞,本意指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也指没有才能,用来谦称自己。
D.客卿,官名,春秋战国时授予在本国做高级官员的非本国人,是一种尊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乐毅联合赵、楚、韩、魏、燕等国的军队讨伐齐国,齐国战败,但最后只有乐毅独自率兵追击齐兵。
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了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燕惠王派人指责乐毅,说他只为自己考虑是可以的,但是没有考虑报答燕昭王对他的知遇之恩。
D.乐毅举伍子胥与吴王阖闾、夫差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两代国君认知不同,对待臣下的态度也不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4 分)
(2)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4 分)
10.燕惠王“召乐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
蜀山道中     史谨
塞上秋光向晚多,无边胜槩① 入吟哦。
太行旧畏羊肠险,驿路今从鸟道过。
眼底故人无鲍叔,军中诸将有廉颇。
羁愁忽共云烟集,几处猿声出薜萝。
[注释]  ①胜槩:亦作“胜概”。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多”与“无边”相呼应,说明塞上胜景无限,并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感慨。
B.颔联“鸟道”一词表现了蜀道的险峻,与李白《蜀道难》中“鸟道”作用相似。
C.“鲍叔”之典说明诗人此时无知己好友相伴,对句“有廉颇”则消除了这种伤感。
D.本诗从塞上的景象写到羁旅愁情,内容充实,语言质朴自然,结构清晰谨严。
12.诗歌尾联在情感表达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 ”这一句,和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一句,
都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借助侧面描写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极富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综合运用(3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小题。
老字号,        ,“老”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字”蕴涵了深厚的文脉,“号”传承着良好的口碑。从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到青岛啤酒、东阿阿胶,从内联升的布鞋、全聚德的烤鸭到
英雄牌钢笔、飞鸽牌自行车,        繁多的老字号延续了世代相传的技法和匠心,承载着人们的美好记忆和情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民族特色品牌的生动载体。
老字号以独特品质、精湛技艺为形,以诚信理念、历史积淀为神,形神兼具,源远流长。“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经营理念,成就了 350 多年“世
界的同仁堂”。张小泉秉承“良钢精作”祖训,其剪刀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质、技艺决定着品牌的高度,人文内核决定其影响的深度。不管经营环境如何改变,若背离创设的初心、弃置经典的延续,老字号只能是        。鉴往知来,循道致远,老字号以不变应万变的“独家秘诀”,就在于核心技艺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坚守,让情怀        , 经典生生不息。
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凭着老字号动辄就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勇于创新,主动求变,顺势而为。我国网民规模庞大,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不小。(    ),若无法在互联网终端占据一席之地,终难存续发展。触网简单,翻红不易,老字号要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超越自我,才能塑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辉煌。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望文生义  品目  无米之炊  一脉相承
B.顾名思义  品类  无本之木  一脉相承
C.顾名思义  品目  无米之炊  一以贯之
D.望文生义  品类  无本之木  一以贯之
1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老字号即便深耕大众消费领域
B.老字号固然深耕大众消费领域
C.大众消费领域即便有深耕的老字号
D.大众消费领域固然有深耕的老字号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凭着老字号动辄就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顺势而为,主动求变,勇于创新。
B.凭着老字号动辄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主动求变,勇于创新,顺势而为。
C.老字号凭着动辄就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主动求变,勇于创新,顺势而为。
D.老字号凭着动辄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顺势而为,主动求变,勇于创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8 小题。
古树是村落的旗帜——一棵树长到这么大,如同祖先那般苍老,不吭声也能受到景仰。大凡古树,树洞都特别大,储存了一村人的秘密。每个人也觉得将秘密储存在树洞里,比烂在自己肚子里要清洁得多。而今,古树的寂寞如同村子的寂寞,没有什么秘密可以储存了,人们到远方去,把秘密也带走了,反倒是一些外乡人,因一棵古树,慕名从远方来,指望能读懂它的沧桑。往往在近观之后,我会走得远一些,从远处看它的全貌——南方的妩媚往往缘于有如同古树这般的骨感突兀,使妩媚不至于坠入俗格。一棵古树,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被谄媚为“好看”的,但人们还是欣赏它此时已遭受摧残的容颜——一个人的精神如果若此,就不必担心为万物所挠败了。古树内含奇倔兀傲的硬气,往往与冠盖的柔和青绿表里不一,表面眉清目秀衣袂飘飘,实则绵里藏针。
一个城市的变化,人通常一贯是高楼拔地、道途通畅来言说的,树木置身于这些坚硬与坚硬之间被忽略了。它们新旧相杂,高低错落,积极地填充着视觉中的荒漠。人们对一棵树通常不会有太多的依恋和期待,以为它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一棵树在笃定沉静中分明具有不动之动的力量,只是不易察觉。
17. 下列各项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8.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第一段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贾宝玉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
从而对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
B.在训导人们方面,它摒弃了“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样一句富于理性和符合公正原则的精辟格言。
C.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
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它的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地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小题。(共 3 小题,10 分)
[   ]绍兴广场的护城河向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呈现了。见到它,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在被高楼[   ]着的宽敞的柏油马路上行走,我常常觉得自己走在一具巨大的僵尸上,紧张、空虚、不知所措。而在狭窄的老街上闲走,我会无限地放松和陶醉。这种时刻,(     )。
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走起来就长了,长得仿佛没有尽头。[   ]它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它这种弯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仪态万千。
真正的老屋[   ],它们保持房屋原来的状态,格局是老格局,窗户是老窗户。如果不是有现代的人闪现在房子里,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鲁镇,听见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晚呼唤宝儿的哭声,         ,         。这是鲁镇,是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不会消失的鲁镇。
19.依次填入下列文中带横线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沿着  簇拥  况且  不胜枚举
B.随着  簇集  况且  比比皆是
C.沿着  簇拥  而且  比比皆是
D.随着  簇集  而且  不胜枚举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你觉得那街简直像丝带一样,它轻柔地延伸着,等着你抚摸条条纹理。
B.你觉得那街分明像布匹一般,它平静地铺展着,等着你踩平它的褶皱。
C.你觉得那街简直像潜龙一般,它静静地伏卧着,等着你唤醒它的活力。
D.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它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踏出阵阵水花。
2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仿写两句话,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Ⅳ
22.阅读下面示意图和文字,补写对话内容。(6 分)
 
张生:你好,我正在罗马旅行,我的护照丢失了,我应该如何补办护照呢?
使馆客服:你好,   ①   ?不同的情况补办方式不一样的。
张生:噢,我是自由行旅客。我应该怎么办呢?
使馆客服:    ②   。
张生:我已经在当地警察局报了警了,并且收到证明了,我现在要做什么?
使馆客服:   ③   。
张生:好的,谢谢!

(五)语言文字运用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4 题。(共 2小题,7 分)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温暖的家长里短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游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   ①   的眷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   ②   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 2021 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 世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过去的   ③   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更多人对方言的态度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定自信和更强烈认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益处良多。

2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为“人们对方言的态度转变,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坚定自信和强烈认同”,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 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青年科学家潘教授在他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领先世界,令世界同行感佩不已,但国内民众并不十分了解他的经历和精神。郑导演认为,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今天,如何对待科技创新典型,关系到一个民族科技的未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导向,因此想以潘教授为原型,将他的事迹拍成纪录片、搬上荧屏加以宣传;但潘教授却不同意,他认为核心技术研发不需要宣传,科学家需要的是“恒兀兀以穷年”的实干精神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消息传出,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如果你是郑导演,请给潘教授写一封信,说服他同意将其事迹搬上荧屏。
(2)如果你是潘教授的学生,请给郑导演写一封信,阐明潘教授不同意的合理性。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这展现出文学运动既有简单化也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中国小说叙事模式演变的过程也就成了中国作家逐步掌握西洋小说技巧的过程。这未免把复杂的文学运动简单化了。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可知,“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在小说艺术革新中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展现了文学运动中复杂性的一面。
B.选项因果倒置。由原文第二段表述“我有意把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简化为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在‘挑战——应战’的模式中理解中国小说形式的嬗变,以便详细勾勒晚清作家和‘五四’作家共同完成的转变的运动轨迹”可见,“简化西洋小说对中国小说的影响过程”是因,“勾勒两代作家共同完成中国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运动轨迹”是果。
C.“是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模式的前提”无中生有。原文说“殊不知抛开对个人内心生活的关注而学第一人称叙事,抛开现代人思维的跳跃与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学叙述时间的变形,一切都成了变换‘布局’之类的小把戏”,原文只是说抛开这些会学不好西方小说叙事模式,但不能体现这些是“前提”。
2.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对此晚清作家有清醒而准确的认知”说法错误。从文中第三段“晚清作家的根本缺陷是受社会思潮影响而无力突破‘中体西用’的格局,幻想接受新技巧而保留旧道德……”可以看出,对于“小说的表现技巧不能脱离思想内容而孤立存在”这一事实晚清作家是没有清醒而准确认知的。
3.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章第二段“在引笑话、轶闻、答问、游记、日记、书信等形式入小说以及借鉴‘史传’传统与‘诗骚’传统的过程中,有意无意中部分转变了中国小说的叙事模式” 可知。
A.选项中“使用笑话、轶闻来叙述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B.选项中“引游记入小说”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C.选项中“根据叙述者‘我’的感受重新剪辑情节时间,叙写祥林嫂的悲剧故事”属于“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不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D.选项中“以日记体形式展示狂人错乱的心理状态”属于中国小说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4. ①与晚清作家比,“五四”作家转变思维方式(1 分),把西方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接受(1 分);
②“五四”作家受到“五四”时代个性主义思潮(完全正确得 1 分)影响,转变支配小说技巧的价值观念,突破、革新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答到其中一点得 1 分),在学习西方小说叙事技巧上取得突破。
5. ①作者从中国小说受到西方小说影响(1 分)和其对传统创造性转化(1 分)的角度,展开小说叙事学研究,拓宽研究视野,贯通古今中外;
②作者从晚清作家与“五四”作家受社会思潮(1 分)和小说书面化倾向影响(1 分)的角度,展开小说社会学研究,注重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

二、古诗文阅读
6.C 解析:
7.B 解析:“惠”为美谥,“湣”古同“闵”,意为“昏乱”,为恶谥。
8.B 解析:赵国攻打燕国是燕惠王担心发生的事情。
9.⑴(4 分)之所以不及早攻下(1 分)两个城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1 分)(大意 1 分),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准备在齐国称王。(大意 1 分)。(“拔”、 “隙”各 1 分,大意 2 分)
⑵(4 分)我听说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  下一个『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