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题(高一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级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试题预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级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经典应当包括儒家、佛教、道教经典,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
B.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偏狭。
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圣贤、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考虑历史、文字学名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的名著佳篇等。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
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心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
D.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
3.中国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根据文意,说说作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我们,应当如何阅读中国经典?(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职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她这一声真能喝得千门万户开,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
“玉麦粑粑——!”
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都长得很秀气。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下面衬着新鲜的绿叶。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下一点盐,蒸熟,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大小亦如之,有一点淡淡的甜味。这东西和西洋可以说是毫无瓜葛,不知道何以命名曰“西洋糕”。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淡而无味,虚泡不实。买椒盐饼子的多半是老头,他们穿着土布衣裳,喝着大叶清茶,抽金堂叶子烟,一边嚼着这种古式的点心,自得其乐。西洋糕则多是老太太叫住,买给她的小孙子吃。这玩意好消化,不伤人,下肚没多少东西。当然也有其他的人买了充饥,比如拉车的,赶马的,在茶馆里打扬琴说书的瞎子……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饼子和糕分别放在木盆两侧,上面盖一层白布,白布上放一饼一糕作为幌子,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但是他没有上过学。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母亲给人家洗衣服。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外婆还会给人刮痧、放血、拔罐子,这也能得一点钱。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椒盐饼子西洋糕!”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这些马每天由马夫牵到郊外去遛,放了青,饮了水,再牵回来。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据说这是明建文帝被逼死的地方),他很爱看这些马。黑马、青马、枣红马。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它总不好好走路。马夫拽着它的嚼子,它的钉了蹄铁的马蹄踏在石板上,郭答郭答。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好听,爱学他。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摹仿:
“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又不含什么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大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不远就是大西门了。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他跟杨老板请了几个小时的假,把卖剩的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忽然回过头来看看。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
“捏着鼻子吹洋号!……”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有多处对不同行业的叙写,详略不一,而重点写一个过早就业的孩子,使得“职业”这一标题的内涵更为深远。
B.开篇用不少笔墨描述中年女人和苗族少女,既表现了颇具特色的当地生活风俗,也为后文卖糕饼孩子的出场作了铺垫。
C.主人公卖糕饼的孩子早孤、失学,但他十分懂事尽职,毫不贪玩,辛苦繁重的工作使他早早失去了孩童的童趣与童心。
D.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模式,情节上没有设置典型的矛盾冲突,所用语言充满生活气息。
5.请简要赏析文中反复出现吆喝叫卖声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既写出了“人世的苦辛”,也写出了“人生的温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巢记
陆游
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客有问曰:“鹊巢于木,巢之远人者;燕巢于梁,巢之袭人者。今子幸有屋以居,牖①户墙垣,犹之比②四屋也,而谓之巢,何耶?”
陆子曰 :“子之辞辩③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④,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⑤,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⑥未造夫道之堂奥⑦,自藩篱之外而妄议⑧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选自《陆游集》)
[注]①牖(yǒu):窗户。②比:连接,接近。③辞辩:意为说话有道理。④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⑤觌(dí):相见。⑥侪:同辈、同类人。⑦堂奥:厅堂和内室。这里指学问的高深之处。⑧妄议:胡乱议论。
7.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吾/饮食起居 B. 间有/意欲起
C. 未尝/不与书俱 D. 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
8.以下选项中全部说明陆游喜爱读书和实践探索的一组是(     )(3分)
① 牖户墙垣,犹之比屋也    ②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③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④ 乃引客就观之    ⑤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     ⑥天下之事,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陈(       )(2)就(       )(3)书(       )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1)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者写《书巢记》是要警示什么样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9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①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②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③春耕。
注释:①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②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③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首联中“吹断檐间积雨声”一句,领起下文对春晴之日山村景致、山民生活的描写,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颔联中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披䋈帽”与“挂铜钲”分别从形、声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颈联写景生机盎然,桃花鲜艳、竹篱矮矮、垂柳袅娜、小溪清澈与尾联农人忙春耕,共同构成一幅生动、和谐的乡野春景图。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13.本诗采用多种手法描写山村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性默写(8分)
14.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李白在《行路难》中吟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表达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的条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       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警示我一辈子。
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       ,劝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守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历尽沧桑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育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即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熠生辉。
(         )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曾因二人的家书而感喟:我应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       ,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       的平常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少不更事     侃侃而谈     一视同仁    衣食住行
B.羽毛未丰     娓娓道来     一视同仁    布帛菽粟
C.少不更事     娓娓道来     事无巨细    衣食住行
D.羽毛未丰     侃侃而谈     事无巨细    布帛菽粟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家书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
B.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C.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
D.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家书中蕴含的真情十分打动人心,就像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和受益。
B.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
C.让人称颂和受益的是家书的教益,而家书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
D.家书中蕴含的真情能够打动人心,其中的教益更是让人称颂和受益。
18.压缩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字。(4分)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课程设置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推荐了10个任务群。根据不同学段,各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如烹饪与营养任务群,新课标建议1~2年级学生可在教室开展削水果皮、泡茶等活动,了解水果、饮品的营养价值,学习后能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5~6年级学生要会用简单的烹饪方法制作两三道家常菜,参与从择菜、洗菜到烧菜、装盘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家人需求设计一顿餐食的营养食谱。
新课标提出,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朱光潜《谈人生与我》一文曾提到两种人生观,一种是“观戏人生”,一种是“演戏人生”。朱光潜主张选择观戏人生,用静穆观照人生的精神,体现了“超世观世”的人生观;而鲁迅认为,“国难当头,风沙扑面,虎狼成群”,大丈夫当持“匹夫”之责,怎可以讲“静穆”“超脱”?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比较这两种人生观,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022级高一新生入学测试(语文学科) 试题答案
 
1.B
B项,“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错误,文章第一段说“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原文是“有人说”,选项以偏概全。故选B。
2.D
A项,“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身,用道教思想治心”错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的是“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由此可知应是“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
B项,“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该信息无中生有,文中未说“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
C项,“它们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错误,选项以偏概全,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并非全部。故选D。
3.①将经典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理解其价值与意义;②对经典里传统的思想、原则及知识要结合时代,活学活用,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每点2分)
4.C “辛苦繁重的工作使他早早失去了孩童的童趣与童心”错。看马、在无人的巷子里吆喝“捏着鼻子吹洋号”正是其童趣与童心的体现。
5. ①环境作用:用反复出现的吆喝叫卖声,生动展示了当地民俗生活图景;
②情节结构作用:照应标题“职业”,作为行文线索串接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反复出现的吆喝叫卖声使文章层次鲜明,节奏感强。
③人物形象作用:有利于塑造诸多底层劳动人民勤劳质朴与主人公尽职懂事的人物形象;
④主题表达作用:在吆喝声中,流露出作者对老百姓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劳动人民的欣赏与同情,对卖糕饼孩子的同情与怜爱。(写出三点得6分)
6. (1)人世的苦辛:①文章再现了文林街街头诸多底层劳动人民为生活而奔波的“苦辛”;②主人公身世孤苦,十一二岁就被迫谋生,整日奔忙。(2分)
(2)人生的温暖:①诸多底层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热爱生活,努力过活;②主人公工作懂事尽责,又不失童趣与童心;③作者善于挖掘诗意,描写了诗化的生活,以温暖的笔墨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欣赏。(写出两点得4分)
7.B “间有意欲起”意思是“偶或有意想起身”,“意”是“有”的宾语,所以“有”和“意”不能分开。
8.B
9. ①陈列    ②走近,靠近    ③写  
10(1)我已经衰老而且多病,但仍不放弃读书,我把我自己的居室取名叫书巢。(得分点:置,废弃、舍弃、放弃;名,名作动,命名)
(2)但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得分点:积槁枝,堆积枯枝;不得行,不能行走)
11. 做学问要考察学问的精微高深之处,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随便议论,很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犯下轻浮浅薄的毛病。(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已经年老而且多病,仍不放弃读书,把自己的居室取名叫书巢。有客人问我说:“喜鹊在树木之上筑巢,它的巢远离人群;燕子在屋梁之上筑巢,它的巢常常接触人群。现在您有幸有屋子居住,屋室有门窗墙壁,还可以连接其他的屋室,可是你却称它为巢,这是为什么呢?”
       陆子说:“您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您没进过我的屋子。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客人离去之后,我叹息说:“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我们这些人如果没有到道的精微之处去考察、研究,却在藩篱之外胡乱议论,那可以吗?”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自警。

12. B  挂铜钲也是形似,从形的角度写初日。
13. ①比喻,拟人。用“披絮帽”与“挂铜钲”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东风“知”我,桃花“含笑”拟人,赋予“东风,桃花”人的心理、神态,使东风“桃花”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②远近结合,颔联描写远景,颈联描写近景,由远及近,展现山村风景的美好和生机。
③动静结合,“竹篱短”“沙水清”静景清新秀丽,“野桃笑”“溪柳摇”动景活泼自在,动静结合,突出山村自然景物的美好怡人。(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5. C
第一空处,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羽毛未丰:比喻还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长沙市南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十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