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2023学年凌源市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
试题预览
2022-2023学年凌源市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诗歌鉴赏单元、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角度来讲,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所秉持的都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三大流派均未给人赋予宇宙中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也都没有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独立存在。人工智能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并非大自然的产物。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不应毫无限制地随意发展,其发展应受到引导。甚至有时为了使生命的自然属性得到尊重,其发展应受到一定抑制。这正是许多中国思想家所主张的观点。正是因为中国人受到自身哲学传统中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强大影响,中国人并未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强烈的恐慌心理,中国人也并不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一方面,许多中国思想家并不相信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发展到超越人类智能的程度;另一方面,机器或动物在个别方面能够超越人类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人对此类现象并不感到奇怪。在道家文化中,长生不老者等超级存在形式并不罕见,人工智能或某种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智慧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超级存在形式。一些儒家学者希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人类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当中,他们已经开始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的伙伴或朋友了。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容忍度较高。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深受《周易》影响,他指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一切都在变化中。因此,即便我们面临极艰难的局面,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以促进未来新局面的形成。”而带有佛教色彩的思维方式也许是一些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而产生强烈恐慌心理的另一个原因。
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共同特征在于都主张人应该自律、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并在实现内圣的道路上作出无止境的努力。因此,许多中国思想家认为,在当下这个思考人类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时刻,在当下这个人类就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存威胁展开讨论的时刻,我们需要回顾自己的过去并意识到也许问题的症结就在我们自己身上:除非我们能够在伦理道德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并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否则人类是无法制造出在道德上令人满意的人工智能产品的。
人类而临的全球性挑战正在不断增加,也许我们应该拓宽思路,从古代的哲学传统中获得启示。为了制造出“人类友好型”的人工智能或其他前沿科技产品,我们必须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容、和谐、对人类充满同情的全球体系。
(摘编自宋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材料二: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料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工智能。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有助于让技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很多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亿万网民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原料”,这大大加速了技术的迭代与创新。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可以预见,作为引领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超以往历次工业革命。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在思考、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时站在全球高度,用洞悉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长远眼光来审时度势,进而找准自身位置。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系统。从历时层面看,智能革命与前几次技术革命有着本质差异。从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到信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是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是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虽然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距我们尚远,但我们应运用前瞻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
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其对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与技术快速走在前面相比,相关的法律规范、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社会治理构建则相对滞后。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我们应加快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步伐,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李彦宏《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对于西方,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对人工智能产生强烈恐慌心理的一个原因,是思维方式带有佛教也彩。
B. 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共同特征让许多中国思想家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也需要自省、反思并承担责任。
C. 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等因素使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址。
D. 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当下的人工智能尚属于弱人工智能阶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不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是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坚信人工智能发展会受到限制。
B. 基于伦理秩序的考量,一些儒家学者希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人类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当中,成为人类亲密的伙伴或朋友。
C. 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预计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超过去的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
D. 智能革命与以往几次技术革命迥异,某种程度上,前者以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为特征,后者以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为特征。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真正先决条件是海量数据,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可以预测并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
B. 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说“这些机器的趋势是要在所有层面上取代人类,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C. 当苹果公司开发与人类交流的智能软件Siri时,乔布斯提出Siri是人类与机器合作的一个最朴实、最优雅的模型。
D. 2019年6月,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4.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如何“不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5. 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中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1. A    2. C    3. D    
4. ①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工智能。②以世界眼光认识人工智能。③用前瞻思维认识人工智能。④从伦理角度认识人工智能。
5. ①两则材料都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其发展应受到一定的引导和限制。②两则材料都认为人工智能应与人类伦理秩序相融合,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③两则材料都认为应从伦理道德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反思,让技术造福人类,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
(二)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才艺术家
[美]罗比•戈德伯格
在一大宗生意遭受严重的失败后,克里斯•埃尔斯先生心脏病复发了。对一个76岁的老人来说,这是很危险的。所以,为了他的健康着想,他的私人医生卡斯威尔决定阻止他再去做买卖,并给他安排了一名私人护理。然而,他总是跟护理对着干。
卡斯威尔医生决定对他采取一种新的疗法。
“画画!你让我画画?真是太荒唐了!”埃尔斯失声说道,看着医生的目光充满了怀疑。
“老伙计,这可是一门艺术。当然,我不是让你一本正经地去搞艺术。只不过是画着玩儿罢了,会对你的身体有好处的。”医生笑着说道。
埃尔斯盯着医生,好一会儿才极不情愿地说道:“好吧。”
第二天,一位来自艺术学院的高才生被带到了埃尔斯家。埃尔斯正坐在客厅等着他。
“埃尔斯先生,我叫斯温。我们现在就开始,好吗?”年轻人边说边把蜡笔和纸放在桌子上。
“好吧。但是,画什么呢?”埃尔斯粗声说道。
“就画壁炉上的花瓶吧。您先来试一试,好吗?”斯温微笑道。
埃尔斯用颤抖的手拿起一支蜡笔,左画一道,右涂一道,最后画了一条粗线把末端连起来。
“埃尔斯先生,作画时眼睛得看着您要画的物体才行。”斯温笑道。
埃尔斯不耐烦地重新拿起蜡笔。斯温开始耐心地指点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埃尔斯眯起眼睛看着自己的大作说道:“呵呵,这玩意儿还有点意思。”
斯温看着那个画得很不像样的花瓶,笑道:“埃尔斯先生,如果您喜欢,我就常来。”
“我正有此意呢。”埃尔斯说道。然后他拿起护理为他准备好的药片,一股脑儿地全塞进嘴里。这让护理惊诧不已。
从此,周一、周三、周五的下午,斯温都会准时来到埃尔斯的家里。他不但教老头儿画蜡笔画,还教他画水彩画和油画。
埃尔斯似乎真的迷上了这种艺术。他非常用功,还经常拖住卡斯威尔医生不放,大谈特谈那些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
医生很高兴。这种疗法十分有效,埃尔斯再也不去从事那些盈亏莫测的买卖了。艺术成了医治重症的灵丹妙药。医生决定进行他的下一步计划——让埃尔斯和斯温一起去美术馆参观。
埃尔斯欣然接受了医生的建议。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埃尔斯和斯温来到著名的莱斯洛普美术馆。在那里,埃尔斯兴致勃勃地观赏了那些画家的杰作。离开美术馆后,他脑海里有了一个想法。
当斯温再次来到埃尔斯家时,埃尔斯拿出他的一幅新作,宣布:“我决定把这幅画送到莱斯洛普美术馆参加夏季的展出。”
莱斯洛普美术馆的夏季作品展是一个档次很高的美术展览,全美国的画家都把能得到莱斯洛普奖当作一生莫大的荣耀。听到埃尔斯的宣言后,斯温差点没跳起来。他眼前的这幅名为《密林》的画就像是把一盆色拉油用力地往墙上一泼后留下的一片污斑。
“这会成为人们的笑料。我们得制止他。”斯温痛苦地对卡斯威尔医生说道。
“那不行!如果那样做,我对他的治疗可能就前功尽弃了。”医生反对道。
令人惊讶的是,《密林》被接受参加莱斯洛普美术馆的夏季画展了。“不只是埃尔斯,连莱斯洛普美术馆的人也都疯了。”斯温心想。
幸好,那幅画被挂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一天下午,斯温偷偷来到菜斯洛普美术馆。他悄悄来到那幅《密林》前。这时,刚好有两个学生也走了过来,当他们看到那刺眼的污斑时,不禁笑了起来。作为该作品的作者的老师,斯温觉得无地自容,仓皇而逃。
展览结束的前两天,邮差给埃尔斯先生送来了一封信,信封很特别,看起来像是公函。当时,斯温、卡斯威尔和护理都在埃尔斯的房间里。
“小伙子,麻烦你给我念念。我的眼睛不好使。”说着,埃尔斯把信递给斯温。
“埃尔斯先生,本馆很荣幸地通知您,您的作品《密林》获得莱斯洛普美术馆2008年夏季美术作品展风景画一等奖。莱斯洛普美术馆。”斯温念完,惊呆了。
医生和护理也呆住了。好一会儿,医生激动地说道:“祝贺您啦,埃尔斯先生。您在绘画方面的艺术天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现在您总该承认,艺术比做生意顺心得多吧!”“艺术算什么!”埃尔斯高声说道,“交作品时,我就花大价钱把美术馆的人收买了!”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期)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从埃尔斯生意失败心脏病复发写起,随后由医生之口提出艺术治疗法,接着围绕埃尔斯因病学画画展开。
B. 埃尔斯干净利落地吃药,而且持之以恒地作画,最终还获得美术展风景画一等奖,这表明艺术治疗法效果突出。
C. 斯温觉得《密林》如同色拉油被泼墙上后留下的一片污斑,这为下文两个学生看到这幅画作时的笑做了铺垫。
D. 结尾处强烈的反差会令人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埃尔斯的行为就是对文章标题“天才艺术家”的最大否定。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在选材上紧扣现实生活,选择了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以小见大,来表现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B. 小说塑造人物手法多样,除了正面描写外,还有侧面描写,比如以斯温来衬托埃尔斯的形象。
C. 小说结尾处写埃尔斯的画作出人意料地获得一等奖,旁人惊叹,照应了题目,也引发了读者思考。
D. 小说语言描写较多,人物语言简洁且个性突出,这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8. 埃尔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天才艺术家”为题有何妙处?
【答案】6. B    7. A    
8. ①轻视画画艺术。最开始埃尔斯对医生提议画画很抗拒,最后得奖时又说“艺术算什么”。
②毫无绘画天分。埃尔斯学习画画非常用功,经常和医生大谈特谈线条、色彩,最终送去参展的作品却像一片油污。
③相信金钱至上。埃尔斯参观美术馆后,便决定把自己的作品也送去参展,他花大价钱收买美术馆的人,最终获得一等奖。
9. ①“天才艺术家”运用反语,褒义贬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天才艺术家”突出了作者对埃尔斯的嘲讽,具有幽默讽刺意味。
③“天才艺术家”表达了作者对金钱交换艺术行为的轻蔑,以及对这种社会现象的辛辣批判。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至如鹿门所疑于我本是欲工文字之人,而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此则有说。其不语人以求工文字者,非谓一切抹杀,以文字绝不足为也;盖谓学者先务,有源委本末之别耳。今有两人,其一人心地超然,所谓具千古只眼人也,即使未尝操纸笔呻吟,学为文章,但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绝无烟火酸馅习气,便是宇宙间一样绝好文字;其一人犹然尘中人也,虽其颛颛学为文章,其于所谓绳墨布置,则尽是矣,然翻来覆去,不过是几句婆子舌头语,文虽工而不免为下格。即如以诗为喻,陶彭泽未尝较声律、雕句文,但信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何则?其本色高也。自有诗以来,其较声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说最严者,无如沈约,苦却一生精力,使人读其诗,只见其细缚龌龊,满卷累牍,竟不曾道出一两句好话。何则?其本色卑也。且夫两汉而下,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秦汉以前,儒家者有儒家本色,至如老庄家有老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皆有本色。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是以老家必不肯剿儒家之说,纵横家必不肯借墨家之谈,各自其本色而鸣之为言。其所言者,其本色也。是以精光注焉,而其言遂不泯于世。唐宋而下,文人莫不语性命、谈治道,满纸炫然,一切自托于儒家。然非其涵养畜聚之素,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是以精光枵焉,而其言遂不久湮废。然则秦汉而上,虽其老墨名法杂家之说而犹传,今诸子之书是也。唐宋而下,虽其一切语性命、谈治道之说而亦不传,欧阳永叔所见唐四库书目百不存一焉者是也。后之文人,欲以立言为不朽计者,可以知所用心矣。
(节选自唐顺之《与茅鹿门主事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B.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C.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D. 熟观鹿门之文/及鹿门与人/论文之书/门庭路径与鄙/意殊有契合/虽中间小小异同/异日当自融释/不待喋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彭泽,古县名。陶渊明曾出任彭泽县令,文中“陶彭泽”即陶渊明。
B.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学术著作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C. 纵横家,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如苏秦、张仪。
D. 诸子,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指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写作很讲究文字,却从不要求别人讲究文字,对此,作者解释说,文字是要讲究的,但讲究文字和讲究内容有本末主次的分别。
B. 作者认为,心地超然、见识非一般的人,写文章直抒胸臆,如写家书,文章即使粗疏,但绝无迂腐寒酸的味道,这就是一种绝好文字。
C. 沈约作诗追求声律,雕琢句文,他用心最苦,并且创立学说最严格,但是他的诗作却让人觉得束缚、狭隘,满篇都找不出一两句好话。
D. 文中“如贫人借富人之衣”的比喻,意在指出唐宋以后的文人借助儒家大旗包装自己来讲述道理的实质,也揭露了儒家学说的虚伪。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之不如古者,岂其所谓绳墨转折之精之不尽如哉?
(2)虽其为术也驳,而莫不皆有一段千古不可磨灭之见。
14. 文章多次提到“本色”,“本色”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文章不如古代 人,难道是他们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熟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
(2)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但是无人不有一种千古不可消灭的见识。
14. 本色,即文章所表现出的思想见解,相对于声律、章法、技巧等文章的外在形式,它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参考译文:

熟读鹿门的文章,和鹿门与人谈论文章的书信,觉得其中所言主张和方法,与我的想法很是契合。虽然中间有些小小的不同,他日应当能融解消释,在此就不赘言了。至于鹿门对我有所怀疑,认为我本来是想工于文字的人,却不要求别人工于文字,这里则有说明的必要。我不要求别人工于文字,不是说要抹杀一切,认为文字绝不值得研求;而是说学者的当务之急,有本末主次的分别罢了。现在有这样两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谓有不同于古今一般识见的人,即使没有持纸笔苦思冥想,学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随手写出,像写家信一样,虽然时有粗疏轻率,但绝没有世间的俗气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于宇宙间的一种绝好文字;另一人仍然是尘世中人,虽然他用心专门学写文章,但他对文章的规矩布置,则尽其所能,然而翻来覆去,终不过是几句老妇人的舌上常语,文章虽然工整,却仍不免是格调低下的。就像用诗来打比方,陶彭泽没有专门计较作诗的声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随手写出,便是宇宙间第一等好诗。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本色高卓。自从有诗以来,追求声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创立学说最严格的人,没有比得上沈约的,他苦苦花费一生的精力,使人读他的诗,只见种种束缚和琐碎狭隘,整卷满篇,竟然没有说出一两句好话。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的本色卑下。况且两汉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难道是他们所谓规矩转折的精熟程度不能尽如古人吗?秦汉以前,儒家学者有儒家的本色,至于老庄家有老庄的本色,纵横家有纵横的本色,名家、墨家、阴阳家都有自己的本色。虽然他们奉行的学术很驳杂,但是无人不有一种千古不可消灭的见识。因此老庄学者必定不愿抄袭儒家的学说,纵横家必定不愿借用墨家的谈论,而是各自依据自己的本色相互争论,发为言论。他们所说的,都是他们的本色。因此他们的思想精华凝聚其中,他们的言论于是能不灭于世。唐宋以下,文人无不谈论人的属性命运,讲述治世的道理,满纸光彩耀眼,一切自然依托于儒家。然而他们平时没有很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积累,却掩头取尾,像穷人借穿富人的衣服,农夫装扮大商人的装饰,虽然极力装做,终究会丑态毕露。因此他们的思才精华空虚,他们的言论不久就湮没废弃了。那么秦汉以上,只有老、墨、名、法、杂家的学说还在流传,即现在现见的诸子之书。唐宋以下,只有一切谈论人的属性命运、讲述治世之道的学说未能流传,即是欧阳永叔所见到的唐四库书目内百不存一的那部分。后代的文人,打算用树立学说来使自己不朽的,可以知道他们所应用心的地方了。
(二)古化诗歌阅读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简卢陟①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②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①诗人作此诗时,安史之乱余波未平,还有节度使叛乱,不久后蜀之乱又起。简:写信。卢陟:韦应物的外甥。②哢:鸟鸣,鸟叫。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起笔写到的“白雪山”象征卢陟杰出的才能,流露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B. 颔联写卢陟因战事而烦恼不安,流落在淮海之滨的往事,表露出失意之情。
C. 尾联中的“慰风尘”暗含社会不安定、战事连连,诗人想借酒消愁的意思。
D. 本诗是诗人写给外甥的一封家书,整首诗语言简朴,看似平淡,实则情深。
16. 本诗与王维《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写到了山中的鸟,但在表情达意上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 C    16. ①王诗通过描绘宁静幽美的春山夜景,折射出盛唐时期安宁和平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之情。②韦诗通过清晨的雨露鸣叫的山鸟描绘了暮春之景,表明了诗人即便人生不得意,仍可从自然山水中获得一丝安慰的人生态度。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含蓄地表达思妇想给漂泊在外的丈夫传递信息也不能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看似写梦,实则是以前夫妻恩爱生活的一个生动写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②. 鱼龙潜跃水成文    ③.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④. 朝如青丝暮成雪    ⑤. 夜来幽梦忽还乡    ⑥. 小轩窗正梳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各地通过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业态资源融合、文化融合、业态融合、区域融合,形成了以红色为主题的多业态跨界叠加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各地充分发掘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积累了不少典型经验,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①之地,革命遗址遗迹与当地的自然风光②、红绿共融,成为“红色”与“绿色”业态融合发展③的条件。如江西的井冈山、湖南的岳麓山、四川的夹金山、河南林州的红旗渠等,通过整合绿色生态资源实现全域发展,在作为红色景区的同时成为休闲旅游胜地。也有不少红色景点分布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使其拥有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魅力。如湘西地区将红色历史文化与土家族、白族、苗族等民族文化结合,形成独有的人文地理风情。同时,很多红色景区作为红色教育实践,与教育培训、研学游学等业态紧密结合,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培训、展览、实践等一体化建设,提升了红色旅游产业链。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答案】18. ①山清水秀  ②相得益彰  ③得天独厚
19. 很多红色景区作 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与教育培训、研学游学等业态紧密结合,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培训、展览实践等一体化建设,延长了红色旅游产业链。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他并不是一位农民伯伯,而是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共和国少将张连印。退休后,他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
望着一片光秃秃的荒山张连印下定决心:“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兵,我想把植树造林作为自己退休后的最后一个战场。”①,不像房前屋后栽几棵树那么容易,它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张连印带兵是内行,②。但是他放下曾经的特殊身份,拜专家为师,学习植树防沙的知识。此外。他还通过去部队老战友那里走访、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等多种形式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到处奔波。
在荒山上,张连印身先士卒,总是抢在劳动第一线,带头与村民们吃住在一起。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活率还不到50%。在成片枯死的树苗前,张连印一坐就是半天,心情很差。在失败的打击下,他没有灰心,而是重振旗鼓,及时总结,又悉心请教当地农技专家,逐步摸索出适合家乡气候的植树方法。四年多的风餐露宿,四年多的含辛茹苦,四年多的酸甜苦辣,③。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  下一个『青海省西宁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