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淮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2022.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小题。材料一: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约1℃,其主要表现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这些和人类的健康有怎样的联系呢?最显而易见的,是热浪带来的死亡。据相关报告
试题预览
淮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2022.8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约1℃,其主要表现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这些和人类的健康有怎样的联系呢?
最显而易见的,是热浪带来的死亡。据相关报告,从2000年到2018年,全球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与高温相关的死亡率增加了53.7%,青壮年也难逃持续高温带来的健康问题,例如中暑、脱水以及烦躁等不良心理反应。
再者,高温为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会引起疟疾、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复苏和传播。正如中国俗语所言“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飓风等,往往会触发某些虫媒传染病、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将迫使动物迁徙,导致动物间病原体溢出,传播到人体概率加大。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冻土融化,可能会释放出冰封的史前病毒,引发新的未知疾病。
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重的。例如,山火不仅造成伤亡,幸存的人也会因浓烟而罹患呼吸系统疾病;气象灾害带来的可怕场景和随之而来的瘟疫流行,也往往造成社会性的心理创伤。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可能对人类的威胁更大,自1981年以来,全球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潜力已降低了1.8%–5.6%,一些地区发生粮食危机,造成人们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增加了疾病易感性。
这些负面影响并不局限于贫困地区,因为它所导致的更多冲突、粮食危机、流离失所及人畜共患病,往往引发蝴蝶效应,让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尽管全球都在关注新冠疫情,但我们不能坐等疫情过去,再着手迅速减排。”联合社论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下,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摘编自刘佳璇《极端气候威胁人类健康》)
材料二:
当前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愈演愈烈,无不预示着人类当前的艰难处境。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将走向何方,值得我们深度思考并做出关键性选择。
当前的气候变化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争论始终没有停止,但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全球是否真的在变暖,变暖与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关系,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是否值得相信。真正的焦点在于气候变化的事实是否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危机已经到来,而面对危机我们的态度和选择是什么直接决定了人类社会未来的生死存亡。
科学研究和争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也更加让我们走向事实的真相,但忙于争论而忽视了眼前的危机将让我们丧失把握机会的能力,错失转危为安的机遇。
当前新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正逐渐取代旧有的格局,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在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再不彻底扭转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我们面对的只能是一个毁灭性的未来。
最新评估显示,当前各国自主贡献的力度之和尚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21世纪末把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而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果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延续下去,到21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有可能突破3℃–4℃,或将带来更加灾难性的后果。
当前针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依然存在,使有关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充满不确定性,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集团之间,不同团体之间、不同人群之间仍然存在着信任不足和利益隔阂的问题,自下而上的行动与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与冲突。如何打造全球气候行动共同体,协调顶层设计和底层行动之间的鸿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这些也亟待通过创新机制来弥补。
建设多元化的平台和网络,可以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各个组织机构之间、各个群体和行业之间资源要素的充分流动,给行动者赋能,使之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中坚力量,最大化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当前许多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有关政策仍然独立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外,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存在不协调甚至冲突的情况。其实,应对气候变化要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全民福祉相融合,尤其要与经济政策相融合,借助经济手段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在当前紧迫形势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传播层面,更应该深入到产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需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首创精神,需要将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推进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细微之处体现出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行动。
最后,顶层设计要更加接地气,更加增强与各类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的系统性提升,而政策制定和实施需要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并充分体现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摘编自毕欣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将走向何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当前,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频发生可能会触发某些传染病及病毒的流行,需要引起我们极大关注。
B. 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人类的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重的,这些影响往往还会引发全球的蝴蝶效应。
C. 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这导致应对气候危机的进程十分艰难,难以确定有效对策。
D. 若不能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深入到产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那么可持续发展就有可能成为空话。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如果只顾一味地争论,将会让我们忽视眼前的危机而丧失把握机会的能力。
B. 在当前应对气候危机中,各应对主体之间缺乏信任,只有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缺少自下而上的行动,导致目标难以完成。
C. 现在全球的发展模式不仅不能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21世纪末的温升控制目标,还有可能导致实际温升高于温升控制目标。
D.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危机所制定的目标和政策脱离实际,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
3. 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尽快停止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争论。
B. 弄清楚变暖与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关系。
C. 尽快做出关键性选择应对气候变化。
D. 当前针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依然存在。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 在联合国召开的“全球应对气候危机”大会上,如果你作为中国代表发言,你会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请罗列一下你的发言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其词曰: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自己作了,心中得意,便用一条纸儿写好,与宝钗看了,又来找黛玉。黛玉看毕,笑道:“好,也新鲜有趣。我却不能。”湘云笑道:“咱们这几社总没有填词。你明日何不起社填词,改个样儿,岂不新鲜些?”黛玉听了,偶然兴动,便说:“这话说得极是。我如今便请他们去。”说着,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这里他二人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写了绾在壁上。
众人来看时,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又都看了史湘云的,称赏了一回。宝玉笑道:“这词上我们倒平常,少不得也要胡诌起来。”于是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了《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紫鹃炷了一支梦甜香,大家思索起来。一时黛玉有了,写完。接着宝琴、宝钗都有了。他三人写完,互相看时,宝钗便笑道:“我先瞧完了你们的,再看我的。”探春笑道:“嗳呀,今儿这香怎么这么快,已剩了三分了,我才有了半首。”因又问宝玉可有了。宝玉虽作了些,只是自己嫌不好,又都抹了,要另作,回头看看,已将烬了。李纨笑道:“这算输了。蕉丫头的半首且写出来。”探春听说,忙写了出来。众人看时,上面却只半首《南柯子》,写道是: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李纨笑道:“这也却好作,何不续上?”宝玉见香没了,情愿认负,不肯勉强塞责,将笔搁下,来瞧这半首。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开了机,乃提笔续道是: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众人笑道:“正经你分内的又不能,这却偏有了。纵然好,也算不得。”说着,看黛玉的《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因又看宝琴的《西江月》: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众人都笑说:“到底是他的声调壮。‘几处’‘谁家’两句最妙。”宝钗笑道:“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所以我诌了一首来,未必合你们的意思。”众人笑道:“不要太谦。我们且赏鉴,自然是好的。”因看这一首《临江仙》道是: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湘云先笑道:“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又看底下道: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宝琴笑道:“我们自然受罚,但不知交白卷子的又怎么罚?”李纨道:“不要忙,这定要重重罚他,下次为例。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唬了一跳。(有删改)
文本二:
第70回中有五阕“柳絮词”,都是每个人未来的自况的锦绣词章。薛宝钗因嫌众人立意“总不免过于丧败”,写了《临江仙》一词进行翻案。最后两句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除第一句为词律所限又为突出“好风”而颠倒语序造成了语言形式陌生化之外,基本上是运用日常口语熔铸而成。然诗家语的成功之处主要不在于炼字、炼句,而在于炼意。言简而意蕴深刻,正是此二句的特征所在。从字表来看,皆是写柳絮随风轻扬之状,但若联系小说故事情节,发掘词句象征意义,则人物隐衷昭然若揭。那从容不迫、春风得意之态可掬的柳絮,其实是一个颇富心机、城府深沉的妙龄佳丽内心的写照。倘将此词的创作语境隐去,只对文字符号作创造性索解,人们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生活哲理启示,如向上精神、竞争意识、“善假于物”的本领、把握机遇的能力等等,而这种折射与暗示的多重性恰恰是“陌生化”了的“诗家语”的一个特征。
(摘编自赵亚平《“陌生化”的“诗家语”》,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经史湘云提议,林黛玉起社填词,要求以各色小调创作“柳絮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的“柳絮词”都各具特色。
B. 贾探春只写出半首《南柯子》,贾宝玉帮助她完成了后半首。曹雪芹安排这一情节体现了贾宝玉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C. 作者善于以细节刻画人物,“一面吩咐预备了几色果点之类,一面就打发人分头去请众人”一句,体现了黛玉的细致、周到。
D. 林黛玉、薛宝琴等人创作的“柳絮词”,薛宝钗都认为“过于丧败”,于是她创作了一首不落众人俗套的《临江仙》。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本中的“柳絮词”等诗词是《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融合在小说的情节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B. 判词以“堪怜咏絮才”赞黛玉之才,以“玉带林中挂”写黛玉之命运。林黛玉的咏絮才、凄苦命在文本中也有所体现。
C.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令人耳目一新,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从薛宝钗《临江仙》的创作经验看,语言越陌生,作品就越成功。
D. 探春判词中“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句,以及她所写的半首《南柯子》都暗示了她远嫁边疆的命运。
8. 文本一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在节选部分,史湘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4分)
9. 薛宝钗的《临江仙》最后两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具备了文学语言“陌生化”的特点,其“陌生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职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让,使)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诏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俗变世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变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耶)”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位则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摘编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B.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C.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D.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养,以俸禄养亲,不同于祠禄。在文中,欧阳修对朝廷说王安石要用俸禄养家。
B.陛下,表示对帝王的尊称。“陛”本来是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大建筑物。
C.越次,指不循顺序。若皇帝不下诏,当时官次的王安石不能奏对风俗、法度之事。
D.尧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学的政治理想要求统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石喜爱读书,过目不忘;写文章落笔如飞,很多人佩服其文章精彩绝妙。
B.王安石富有实干精神,担任地方官时,在水利、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C.王安石毁誉参半,曾公亮认为他有宰相之才,韩琦、吕诲认为不能让他执政。
D.王安石敢于按照自己的意见办事,有矫正世事的志向,但其为人不善辩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2)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
14.文中王安石上书说“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观点?他这样说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15~16小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五年之后,经人举荐曾出来做官。
15.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采莲歌飞,欢声笑语,互唱互和,兰舟华美,柳外飘荡,曲子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夜景图,体现出民歌特色。
B. “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三句运用倒装法,变换常态语序,化板为活,以平淡为奇突,引人无限遐思。
C. 曲中没有直抒亡国之恨,而在美景中展开自己的情绪,极其符合刘勰《文心雕龙•隐秀》中“深文隐蔚,余味曲包”的创作原则。
D. “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均用典故,前者包含对旧朝覆灭的思索,后者袭用白居易天涯沦落之感,官场失意情绪展露笔端。
16. 对比是诗文创作中常用手法之一,请分析该手法在本曲中的运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2)《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 。”
(3)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请阅读文本,完成18~19题。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部分文字记录。(9分)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 )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  )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 ),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接下来,我们进入知识竞赛环节。
题目如下,请选手们完成。
(1)“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说的是________。
(2)元迎探惜“四春”的丫环各有一个名字取“琴棋书画”之意,惜春的丫环是________。
(3)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________猜完四春的灯谜后,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
(4)第四十回中,有位姑娘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位姑娘是________。
(5)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宝钗说:“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薛宝钗评价________为“呆子”。
(6)第六十五回中,小厮兴儿曾评价过贾府中的几位主子,对________的评价如下: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胼手胝足
B.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胼手胝足
C.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脚踏实地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脚踏实地
19.请完成文本中相关的竞赛题。(6分)
(l)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一座城成全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①以三国为背景的《风起陇西》的热播,网友对“陇西”地理位置的好奇。事实上,_________,不止今天甘肃陇西一县,而是包括兰州以南的定西、天水、陇南等广阔地域。
《风起陇西》与过往三国故事不同,__________,而是聚焦“小人物”,如陈恭、荀诩等人,刻画他们在三国乱世的奋斗与抗争。
《风起陇西》展现了陇西的美食。演员所吃“面饼蘸酱”为三国时期陇西美食。②“无面不欢”的甘肃现今仍独具地域风味的饮食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食客。除享誉全国的“兰州拉面”,还有浆水面,张掖搓鱼面、高担酿皮等特色面食。陇西还被中国农学会称为“中国腊肉之乡”。陇西火腿、辣羊肉和烧鸡粉等小吃数不胜数,滋养着每一位老饕的味蕾。
20.请在文中两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4分)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增广贤文》)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B.我国拥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C.创新,是保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
D.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2.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句有语病,请修改。(4分)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冲刀、切刀、布白是中国印章的篆刻技巧。冲刀行进较快,一气呵成;切刀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布白,是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对于创作者而言,通常应先从布白开始,布白妥当,冲刀或切刀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过于强调某一种刀法,反而会削弱作品的魅力。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淮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2022.8
一、现代文阅读
1. C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
【解析】C.“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本质上是意识形态上的争论”曲解文意。根据“尽管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和“当前针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依然存在”的信息可知,其争论既有科学层面的,也有意识形态层面的。故选C。
2.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C.“只有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缺少自下而上的行动”分析不当,文中只是说“自下而上的行动与自上而下的目标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与冲突”。故选B。
3.C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论点的能力。A、B、D三项都是分论点,只有C项是材料二主要观点。故选C。
4.先点出高温所导致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发生的事实,再提出“它们与人类的健康有何联系”的问题,然后从高温给人的健康的直接影响和所引起的负面危害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世界各国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达到减排目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行文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高出约1℃,其主要表现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首先指出高温导致的问题,指出现在存在的事实;再由此提出问题——这些和人类的健康有怎样的联系呢?
第二至五段从不同角度分析温给人的健康的直接影响和所引起的负面危害。第二段分析阐述“最显而易见的,是热浪带来的死亡”,第三段分析“再者,高温为虫媒及病原体的寄生、繁殖和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会引起疟疾、登革热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复苏”,第四段分析“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重的”,第五段指出“因为它所导致的更多冲突、粮食危机,、流离失所及人畜共患病,往往引发蝴蝶效应,让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第六段总结全文,指出“联合社论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下,停止对自然的破坏,从而保护人类健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文本是总分总的结构。
5. ①停止争论,正视眼前气候危机,强化各国联动机制,打造全球气候行动共同体。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全民福祉相融合,借助经济手段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②大力推行多元化的平台和网络建设,促进应对气候危机各主体资源要素的充分流动,给行动者赋能。
③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向纵深,深入到产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④加强顶层设计,增强与各类社会主体的良性互动,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来实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力度的系统性提升。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梳理分析文章内容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本题体现了因文设题的考查特点,一方面要求考生对材料信息内容加以整合,另一方面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理解加以判断和推理,有一定的灵活度。
由“当前的气候变化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尽管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争论始终没有停止”“真正的焦点在于气候变化的事实是否足以让我们意识到危机已经到来……”“如何打造全球气候行动共同体,协调顶层设计和底层行动之间的鸿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这些也亟待通过创新机制来弥补”等句可知,针对目前世界各国争论不已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