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湘鄂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粤湘鄂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秘密★启用前2023届粤湘鄂名校联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试题预览
秘密★启用前
2023届粤湘鄂名校联盟第一次大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又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事实上,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洞,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的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科学的琴键也演绎着人文的旋律。
科学有大美。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如果说以文学、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创作、打开的是感性审美世界,科学活动则将美延伸到理性世界,给人以智慧启迪。数学是科学描绘世界的主要语言,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大到宇宙星云,小到基本粒子,长如百亿年,短到一瞬间,都能用方程式呈现。这些方程就像美妙的诗篇,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时空存在。正如有人赞叹的,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
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揭开表面的纷繁杂乱,发现现象背后的一致性规律。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这份体验是非世俗、超功利的,由于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或艺术家。如今,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起源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钱学森曾把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绩的原因,归功于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因为她给了自己诗情画意,从而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在科研道路上避免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法国文豪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重逢。可见,科学与人文展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崇高、卓越的精神,是对超越生命有限性的向往,它们的内核一致,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进而言之,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获得电光石火般的思想灵感。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人民日报》2022年1月26日)
材料二:
记者:这些年出现“文创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大大丰富了文创的形态,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文创产业的具体实践中,科技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赵声良: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以文博机构为例,新技术不仅帮助文物从“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还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比如数字技术,相较于过去的胶片拍摄,敦煌数字壁画不会褪色,而且清晰度大幅提高。这些逐渐积累起来的数字素材,成为敦煌发展文创的资源库,不仅可以用来设计实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制作视频,让壁画中的人物动起来,更具观赏性。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解析技术,在异地展览中再现代表性洞窟,人们徜徉其中,仿佛在真实的莫高窟中游览。
祁述裕:数字技术是引领当代文创产业发展的火车头。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大大提升文创产品的艺术表现力。北京中轴线相关主题展览中,在专业机构提供的珍贵图纸、照片、影片基础上,利用球幕、声场、虚拟现实(VR)等技术呈现不同时空里的中轴线,观众戴着特制眼镜就能远眺南北中轴线,虚实结合,了解北京市的历史文化。
胡钰:不仅在文创领域,当前新技术已全面介入文化内容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加速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推动文化新业态的出现,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以“硬核技术”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成为文化发展重要趋势。科技赋能文创产品,就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摘编自《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人民日报》2022年1月25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底蕴涵养可以激发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又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所以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密切的联系。
B. 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都将美从感性审美世界延伸到理性审美世界,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给人以智慧启迪。
C. 爱因斯坦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认为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虽然起源不同,但是目标是共同的,即对未知的探求。
D. 利用数字技术拍摄敦煌壁画,不仅不会褪色,而且还能大幅提高清晰度,基于数字素材制作的文创产品更具观赏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都对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关系进行了评论,材料一侧重理性客观的说理,材料二侧重感性主观的阐释。
B. 材料一认为只要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就会有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
C. 科学与艺术都追求大美与卓越,契合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给人带来非世俗、超功利的体验和心灵享受与震撼。
D. 材料二以访谈的形式阐述了科技在文创领域发挥着引领发展、加速变革、推动创新、实现创意、扩大效用的重要作用。
3. 根据材料二中出现“文创热”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普及带来的文创产品的一项是(    )
A. 通过对宜宾丰富的楠竹材料进行反复比对和试制,结合宜宾地区的地理气候及楠竹特性,研发出完全使用宜宾竹材料资源的多款智能声控竹材料艺术台灯。
B. 北京冬奥会引导牌是流线型中国结与雪花形状的完美融合,上面装有极具隐藏性的调光器和开关,与引导员手上缠绕的手腕电池连接,实现引导员自控。
C. 通过云游览小程序、互动短视频、文化节目等形式,把通过数字技术修复的高清壁画呈现出来,让观者身临其境,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
D. 清华大学“二校门”立体录取通知书成为别具“心意”的文创产品,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与校园代表性元素融合,以手工纸艺形式呈现。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著名写作主张,其中“时”为时代,“事”为世事。上面两则材料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张。请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件小事
鲁迅
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一路走着,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〇年七月。
6.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我叫车夫不要管被撞到的老人,主要是因为我急着赶路。
B. 我从衣兜里掏出一大把铜钱,完全是为了支付车费。
C. 我“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是因为我用铜钱来奖赏车夫。
D. 在我心中,“一件小事”的意义高于我所学的诗书礼仪。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错误的是(   )
A. 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如“大北风刮得正猛”“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塑造了一位灵魂形象高大的车夫,同时也抒发作者对于车夫的赞美。
B. 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好似一篇精细的素描画,又近于当代的“小小说”,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长;情节真实可信,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突出劳动者的朴实无私。
C. 小说语言并不华丽,语言风格也不似鲁迅平时那般冷峻嘲讽,反而是属于那种朴素无华的风格,叙述也是以淡淡的语气,甚至有点儿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作者感情的抒发。
D. 小说利用语言,外貌描写表现出车夫的勤劳善良、正直无私、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车夫这类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8.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里的“小”指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件小事”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伯父墓表
苏辙
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待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待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王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B.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C. 予少而读书少/长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D. 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姻家,是古时对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的称呼,也称“亲家”。
B. 夏,文中指党项人在河西走廊一带所建政权,也称“西夏”。
C.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吏,意思和民间所说的“清官”近似。
D. 乡书手,原为乡里正的书记员,后职权不断扩大,势压一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身居要职者写信,说他可以担当重任
B. 苏涣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后又被起用。他任职期间尽职尽责,管理宽和,却又举措得当,百姓十分敬畏。
C. 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想让儿子在自己离任后接任。苏涣认为他儿子没有资格担任相关职务,坚决不同意。
D.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下父亲的遗事,并遵照父命交给苏辙修改;苏辙略作补充写成这篇墓表。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2)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
14. 文中包拯称赞苏涣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①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②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④,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释】①[高左藏使君]高左藏,作者友人;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尊称。②[黔中]即黔州。作者贬谪所在地。③[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④[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5. 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首二句下笔不凡,起调高昂。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写黔中气候,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雨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
B. 次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登高远眺,斟杯痛饮,醉意酣畅,表明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
C. 下片首三句用“莫笑”一转,词情再扬,突出几分傲兀之气。又用杜牧“菊花须插满头归”典故,借这种老翁头上插花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
D. 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借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诗人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16. 这首词与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搁个杯子当船就会粘住不动,是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的比喻,形象地说明道理。
(2)《蜀道难》中,李白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先民们开通蜀道的历史。
(3)沧海,指大海,因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而得名。“沧海”作为一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象征着力量、勇敢和无畏的虎年到来之际,在喜庆团圆和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各国运动员相聚中国,在赛场上展现和平与友谊,这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的生动______,向世界______出了“一起向未来”的积极信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赛场内外______收获点赞。生活在冬奥村,不少运动员“想让世界知道,北京冬奥村的床是世界上最好的”;拼搏在赛场上,很多冰雪健儿表示从未见过这么好的比赛场地;开幕式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志愿者友善互动,被“欢迎来到中国”的温暖话语感动到流泪……从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到现场观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展现得______。更重要的定,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
A. 诠释  传达  屡屡  淋漓尽致
B. 诠释  传递  频频  淋漓尽致
C. 阐释  传递  频频  酣畅淋漓
D. 阐释  传达  屡屡  酣畅淋漓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中国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B. 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以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C. 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通过冬奥会的舞台传遍了全世界。
D. 中国以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伟大成就,由于冬奥会的舞台传到了全世界。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医药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理论,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维护和保障病人的健康与生命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医学上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儒家的“恻隐之心”、道家的“无欲无求”、佛家的“慈悲”等观念的具体体现。古典医著《黄帝内经》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告诉人们必须注意身体保养调理,如能持之以恒,即可预防衰老疾病,该理念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中医学从“天人合一,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等观点出发,认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原因,固然有生理因素,但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应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周易》有“动静结合”的说法,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如此,其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始终贯穿着矛盾运动,所以只有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21. 中医药学的医疗理论体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
22. 幸福社区邀请中医专家为社区居民普及日常养身保健方法。你作为志愿者,负责主持这项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内容向社区居民介绍该中医专家。
材料:①夏良方,男,东方医科大学教授。②系我国现代中医学专家。③其素有“把脉准,不差毫厘;开方神,对症病除”之美称。④专著《中医诊断学》(获优秀医学图书奖)在医学界享有盛誉。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新时代社会主义则对青年人提出了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的要求。近日,一位学子考上清华大学后,将自己所得的奖学金全部捐给了家乡贫困地区的学子。她说:“我认为自己的物质还算富足,希望可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与之相似的是,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甘愿过贫苦的生活,将节省出来的钱款全都奉献给了社会。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秘密★启用前
2023届粤湘鄂名校联盟第一次大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信息点涂黑,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又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不久,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天眼”成果中,一段来自宇宙深处的“声波”触发了人们的想象与思考,科学与人文产生了奇妙的碰撞。事实上,从发现引力波到“看到”黑洞,从古生物探秘到现代基因突破,剖开层层专业术语就会发现,科学研究在增进人们知识的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身的桥梁,科学的琴键也演绎着人文的旋律。
科学有大美。科学以客观自然世界为研究对象,其人文意蕴的一个方面,在于它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空间。如果说以文学、音乐为代表的艺术创作、打开的是感性审美世界,科学活动则将美延伸到理性世界,给人以智慧启迪。数学是科学描绘世界的主要语言,数学家兼哲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我们正确地看它,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大到宇宙星云,小到基本粒子,长如百亿年,短到一瞬间,都能用方程式呈现。这些方程就像美妙的诗篇,用最浓缩的“语言”,表达了无边无际的时空存在。正如有人赞叹的,黎曼几何与钢琴协奏曲一样优美。
科学追求卓越,这一丰富心灵、感受审美的过程,与人文相通。科学研究的魅力在于揭开表面的纷繁杂乱,发现现象背后的一致性规律。它带给人的幸福感,源于探索自然、验证未知的兴奋,以及发现真理时的满足。这份体验是非世俗、超功利的,由于契合了人对真善美的情感需求,因而是迷人的、永恒的。从这点来看,科学研究带来的心灵享受和震撼,足以和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相媲美。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科学家也是优秀的作家或艺术家。如今,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爱因斯坦曾这样阐述艺术和科学的关系:音乐创造和物理研究的起源不同,可是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未知的探求,钱学森曾把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绩的原因,归功于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因为她给了自己诗情画意,从而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人生,在科研道路上避免了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法国文豪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重逢。可见,科学与人文展现的都是人们追求崇高、卓越的精神,是对超越生命有限性的向往,它们的内核一致,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之中。
进而言之,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南逝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浙江省A9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试题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