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晚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晚背(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晚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尔,
试题预览
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晚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瑾。”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规矩。
4、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内忧外困的千乘之国治理得“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5、孔子对子路治国理念的态度“夫子哂之。”
6、冉有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7、冉有认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效果是“可使足民。”
8、赤在回答中表明自己政治志向的句子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9、面对老师的追问,曾皙推脱不愿表达说道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为了打消曾皙的顾虑回答道“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0、曾皙所描绘的盛世图景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1、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春服既成”,成人和童子十几人在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吹吹风,然后“咏而归”。
12、曾皙在其他三人出去以后追问孔子: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孔子解答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1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非曰能之,愿学焉。”中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中可以看出。
《阿房宫赋》 【唐】杜牧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2、杜牧《阿房宫赋》中善于运用比喻和比较结合的句式,极写秦朝统治者的豪奢,如说“使负栋之柱”竟然“多于南亩之农夫  ”,而“直栏横槛”竟然“多于九土之城郭”,无不令人震惊。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却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6、《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7、《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9、文中描写阿房宫结局的语句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0、《阿房宫赋》中写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12、《阿房宫赋》在描写阿房宫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后,紧接着分别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之多的两句是“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六国论》 【宋】苏洵
1、在《六国论》中,苏洵就“弊在赂秦”的观点可能引发的疑问而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六国论》中,苏洵在指出六国赂秦导致灭亡的原因之前,先从反面指出六国的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
3、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中没有赂秦的国家是因为赂秦者而灭亡的,他的理由“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4、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后,紧接着从赂秦者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的句子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
5、苏洵在《六国论》中比较了秦获得土地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后,得出了“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本来就不在于战的结论。
6、苏洵《六国论》中表示,哪怕是尺寸之地,也是先祖们经过“暴霜露,斩荆棘 ”获得的,极其不易。
7、苏洵在《六国论》指出“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所以诸侯奉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对诸侯的侵犯就越厉害。
8、在《六国论》中,苏洵引用古人之语指出,以地事秦的行为就像抱着柴草来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9、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诸侯的子孙对先辈辛苦开辟的土地毫不珍惜,将之“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10、苏洵《六国论》中具体表现秦对诸侯之地贪婪无厌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11、苏洵认为战国时燕国的灭亡与其采用的刺秦策略有很大关系,他在《六国论》中说“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2、苏洵《六国论》认为,齐国采用“与赢而不助五国  ”的错误策略,五国灭亡后,“ 齐亦不免矣 ”。
13、苏洵《六国论》中论证赂秦之弊时引用古人之语说“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如果柴草烧不完,火就不会熄灭。
14、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燕国不以地赂秦,因此“虽小国而后亡 ”, 燕国之所以“始速祸焉”是因为“至丹以荆卿为计”。
15、苏洵《六国论》认为,燕赵处在其它诸侯国几乎全部被消灭的时候,智谋和国力孤危,因此两国“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6、苏洵《六国论》中假设,六国若都能采取正确的策略,那么“ 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与秦相较或许还不可轻易估量。
17、在《六国论》中,苏洵感慨道,六国若能用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用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 ”,合力抗秦,则秦国也会担心地吃饭也难以下咽。
18、苏洵在《六国论》中假设,六国若能采用正确策略合力抗秦,那么“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他为六国有这样好的形势,却“为秦人及威之所劫 ”,导致国力日渐削弱乃至灭亡而悲叹。
19、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那就连六国都不如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上一个『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虞美人》《涉江采芙蓉》《鹊桥仙》默写』  下一个『部编版高中语文学考复习: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晚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