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如皋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2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2022.05.23(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殷播的整个诗学思想中,“风骨”实居于首位。《河岳英灵集》序里有一段回顾唐诗由初而盛的演变过程的言说,认为贯串于其间的一条主线,正是诗中“风骨”由失落以至恢复、由逐渐形成以至
试题预览
2022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2.05.23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殷播的整个诗学思想中,“风骨” 实居于首位。《河岳英灵集》 序里有一段回顾唐诗由初而盛的演变过程的言说,认为贯串于其间的一条主线,正是诗中“风骨”由失落以至恢复、由逐渐形成以至发展成熟的进程。其中揭示了自己的选诗标准,也有“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官商则太康不逮”的说法,同祥体现出以“风骨”为首要的着眼点。
按以“风骨”论文,发端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或可溯源于曹丕“文气”说);从其所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负声无力”的解说看来,当是指刚健有力的文章质性,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感发作用有助于克服六朝后期文坛的颓靡习气。“风骨” 的这种力量又来自何方呢?曹丕“文气”说将其归源于作者个人才性(甚至是先天决定的),孟子另有“养气”之说,以为“浩然之气”“面义与道”,则显然归属于儒家的教化。刘勰《风骨》篇里引证了曹丕的见解(其《明诗》、《时序》)诸篇还谈到建安文人发扬才性以造就“慷慨以任气”的文章风骨的实例,而又宣扬通过“思摹经典”或“熔铸经典之范”以形成风骨,可算是两家之说的综合。.
“风骨”进入唐代,开始起了变化。唐初史家为要给新王朝创立一代新风,提出“南北文风融合”的主张,要以北方的“气质”来救济南方的“清绮”,这“气质”便有“风骨”的意味在。“风骨”一词中所可能包含的社会内容及其所体现的深沉的人生感慨更突出。盛唐时,标举“风骨”已成为诗家共识,如李白推重“蓬莱文章建安骨”,高适赞扬侯少府诗“风骨超常伦”,岑参称许杜华诗“骨气凌谢公”,皆是。故殷播以“风骨”论诗,实亦风会之所趋,并非个人的独见。
尽管如此,盛唐人谈“风骨”,仍有其时代之特色。建安文人身处“世积乱离,风衰俗怨”之时,虽怀有慷慨之志,而不免常带悲凉之意。唐代文人则处在大有为的时际,诗风中哀感的情味相对减少,刚健、明朗、飞扬、壮大的气象得到凸现,构成了盛唐“风骨”的主要色调。与此同时,殷璠诗学“风骨”论的特异之处,最主要的一点,是将“逸气”(自由放达的超世情怀)包容于“风骨”的范围之内。长期以来,人们研究盛唐诗坛的两大潮流边塞诗派和田园山水诗派,多以“风骨”归属前者而忽略后者,就因为我们的观念中惯常以“风骨”同济世用世乃至愤世、嫉世的人生态度相联系,于是田园山水诗里所表现的隐逸出世的情趣,便落|到了视野之外。实际上,“超世” 也可能成为一种积极的人生姿态,坚持超世的路向也需要有生命的力度,陶渊明便是共中的典范。
由此看来,殷瑶诗学中的“风骨”是以陶渊明式的“真气”加注于建安区骨之中,从而大大地拓展了传统“风骨”的理念。在殷播的观念里,无论是济世的信念、愤世的感慨甚或超世的情怀,只要属于生命的本真,能体现生命的力度,便都有可能构成诗中风骨。
(摘编自陈伯海《唐诗学书系●意象艺术与唐诗》)
材料二:
“风骨”,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美学标准,“风骨”被运用到文学批评中来已属比喻义。.
“风”,又可称为“风神”“风韵”“风概”、“风华”“风节”等,它们都是指具有外在可感的个性鲜明、独标风韵的精神风貌,是人物内在精神气质不自觉地呈现在人的神色和举止行为.上的征候。“骨”,又可称为“气骨”,“骨便”“骨气” 等。风骨合用,既有外在可感的风貌,又有骨气的内在神情与外在韵度相统一的精神气质。,
“风骨”作为一个文学美感特征,借用形象的词语,描述一个整体的美学风貌。具备风骨的作品,必然具备刚健有力、简约明晰的言辞;二者是统一的。风骨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批评术语,它是作品所透发的带有清新刚健美感特征的整体美学风貌,而不是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的简单相加。
风与骨虽各有所指,但是在和辞采的关系上,它们又共同构成一方,与辞采构成表里对应,有主有从的两个方面。在二者的关系上,刘勰又着重阐述风骨应居于主要的地位,风骨可以作为文学的内在要素,可以和辞采构成表里关系并占据主导地位。风骨作为文学的内在要素,是相对于语言表现的外在形式而言的,但是,不应该将它坐实为文学作品的实际内容,它乃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文章的情理所抽象和虚化成的审美意象, .是作品内容的“神”而不是内容本身。
由此看来,风骨,必须和文采相结合,才可能产生完美的艺术作品。“风”“骨”,两者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作品思想感情所显现的“风姿神貌”,反映出人物总体精神风貌以及艺术作品所展示的以抒情主体的精神气骨为其主要内蕴的总体美感特征。
(摘编自王少良《中国古代文学原理研究》)
1.下列关于“风骨”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诗由初而盛的过程,即诗中“风骨”由失落至恢复、由逐渐形成至发展成熟的进程。
B.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关于“风骨”的完整论述,全部源于曹丕的“文气”说。
C.文学批评中的“风骨”是-一个概括文学美感特征的词,形象描述一个人整体的美学风貌。
D.“风” 与“骨”虽然各有具体内涵,但是在和辞采的关系上,与辞采能够t一表里对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例述较多,把“风骨”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论证,让读者看到了它的来龙去脉。
B.殷璠认为无论边塞诗派还是田园山水诗派,都可能有积极的人生姿态,都可呈现“风骨”。
C.风骨透发作品清新刚健美感特征的整体美学风貌,但非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的简单相加。
D:相对于作品的语言外在形式,“风骨” 与文学作品的实际内容相关,甚至就是内容本身。
3.下列诗句, 全部具有“风骨”特征的一项是'( )
甲: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乙: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丙: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丁: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 丁甲
4.两则材料都围绕 “风骨”论述,论述有哪些不同? (4分)
5.有人认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满含“风骨”,有人认为没有。请依据材料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理由。(6 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 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柏年站在大风口,“目光并不转移, 只是笔直地望着前面”,这是柏年在定反抗桎梏他、让他窒息的封建家庭前内心思想斗争的外在表现。
B.老人在认出柏年后,“乐得心弦跳动起来” ,是因为老人知道柏年可能会帮助自己他是一个普良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人,他的出现可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C.柏年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完老人叙述自己悲惨遭遇后,“脸色 已经变成苍白”,柏年的内心深深被老人的悲惨遭遇而震惊,惊诧于这个“吃人”的社会。
D.离家出走两年后,柏年终于给自己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柏年对父亲说:“将永远地去了”“你的儿子柏年绝书” ,这是柏年临终前对父亲的绝望告别。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多处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如“你千万不要少爷少爷地这样称呼,叫我的名字好了”,让人体会到柏年的闪光点。
B.小说的细节描写精妙而传神。如“学着老爷的派头,迈着四方步,慢慢地跟在后面”,细节写活了人物肮脏的内心世界。
C.小说的语言形象而生动。如“如同小燕待哺般地抻着瘦长的脖子,注视着院中”,运用比喻生动表现了人物的迫切期待。
D.小说放弃了对环境的着力渲染,专注于通过情节的推进、细节描写来塑造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艺术形象,进而深化主题。
8.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文本一的创作是否符合文本二中鲁迅先生的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宗泽,宇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
六月乙酉,以宗泽为东京留守。时敌骑留屯河上,金鼓之声日夕相用,而京城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日为盗者赃无轻熏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
真定、怀、卫间,敌兵甚盛,方密修战具,为入攻之计。宗泽以为忧,乃渡河,约诸将共议事宜,以图收复。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决意幸东南,不报。
秉义郎岳飞犯法将刑,宗泽一见奇之,曰:“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人而还。升飞为统制而谓之日:“尔智勇材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飞阵图。飞日:“阵而后战, 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泽得金将辽臣王策于河上,解其结,问金人虚实,得其详,遂决大举之计。召诸将曰:“汝等有忠义心,当协谋剿敌,期还二圣,以立大功。”言讫泣下,诸将皆奋。泽威声日著,敌用其名,畏惮,对南人言,必称“宗爷爷”。泽覆上疏,请帝还京,不报。
有王善者,河东巨寇也,拥众七十万,车万乘,欲据京城。泽单骑驰至善营,泣谓之曰:“朝廷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善感
泣日:“敢不效力。 ”遂解甲降。
未几,两河响应,泽上疏曰:“忠义之民相应者不啻百万, 愿陛下早还京师,臣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中兴之业,必可立致。”奏入,黄潜善等忌泽成功,从中沮之。
秋七月,泽忱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 ”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第连呼“过河”者三而卒,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史臣曰:方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泽- -呼而河北义旅数十万众若响之应声,实泽之忠义有以风动之也。使当时无或龃龉牵制之,则反二帝,复旧都,一指顾间耳。黄潜善嫉能忌功。而高宗惑于奸邪之口,善善而不能用,使泽不得信其志,发愤而卒。悲哉!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日/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
B.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日/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
C.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含贼者数人/下令日/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
D.泽威望素著/既至首捕/诛舍贼者数人/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悉从军法/由是盗贼屏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留守,皇帝离开京城,命大臣驻守;也指部队离开驻地时留下少数人守卫。文中指前者。
B.万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万乘即拥有强大军事实力。
C.两河,古代指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的区域,也指黄河以南、推河以北地区,文中指后者
D.中兴,指国家由衰微转向复兴,能使王朝在一段时期内免于衰亡,并重新走上治世之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宗泽幼有远志,在参加廷对时,极力陈述当时社会弊端,却被考官定为末甲。
B.宗泽慧眼识人,让岳飞戴罪立功,岳飞感恩戴德,一直把宗泽的话放在心上。
C.宗泽一心报国,探得金人虚实后,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建立功勋,感人肺腑。
D.宗泽有胆有识,单骑奔赴王善军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王善归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守御之具既备,累表请帝还京,而帝决意幸东南,不报。(4分)
(2)而高宗惑于奸邪之口,善善而不能用,使泽不得信其志,发愤而卒。(4 分)
14.宗泽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寿稼轩
杨炎正
寿酒如渑,拼一醉、劝君休惜。君不记、济河津畔,当年今夕。万丈文章光焰里,一星飞堕从南极。便御风、乘兴入京华,班卿棘。
君不是,长庚白。又不是,严陵客°。只应是,明主梦中良弼。好把袖间经济手;如今去补天西北”。等瑶池、侍宴夜归时,骑箕翼”。
注:①卿棘:古代九卿的统称。②严陵客:即严光,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秀即帝位后,光变姓名:隐避。③补天西北:修补已经折断了的西北的天柱。此处指驱还金人,收得失地。此句化用辛弃疾的《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④箕翼:箕契,星宿名。此处喻指功成名就,官位高升.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片起笔“寿酒如渑”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奉劝辛弃疾不要吝惜寿酒,尽情畅饮。
B.上片虚写当年发生在“济河津畔”的事情,而辛弃疾竟印象不清晰,作者略显遗憾。
C.作者否定了稼轩是李白和严光那样的人,连用两个用典,为了引出后面的“只应是”。
D.下片“侍宴夜归”照应上片“乘兴入京华”,希望辛弃疾得到朝廷重用,功成名就。
16.后人评价这首词“祝寿之语,翻出新意”。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对评语的理解。(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中写盛世杭州市场繁荣、市民殷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的《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作者借古讽今,给宋朝统治者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时代发展如大江大河奔涌向前,将无数家庭、个人的命运卷入浪潮中。面对来自时代的冲击,《人世间》中的每个人物都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交出了_______人生答卷,由此诞生出了人世间的悲歌与欢笑。这使观众陷入思考——人的一生, 究竟要怎么“活”。
(  )比如,郑娟命运坎坷,遭遇养母去世、中年丧子、丈夫入狱等多重打击,却始终用温柔的态度应对,照顾公婆,教育孩子,_______中 坚持对幸福生活的守望。还有正直的肖国庆,直爽的曲秀贞,贤惠的于虹,波辣的乔春燕....他们每个人或在与命运搏击时_______,或在漫长岁月里坚持忍耐,穿越坎坷,向阳而生,展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奋斗精神,也奠定了全剧温暖的精神基调。这其实也是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爆款”的共同底色。从《山海情》到《人世间》,都以温暖为主题,虽不掩饰生活中艰难甚至苦难的部分,却总能让人看到希望、得到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多姿多彩  不疾不徐  一如既往  坚贞不屈
B.千差万别  不疾不徐  一往无前  坚韧不拔
C.多姿多彩  不温不火  一往无前  坚贞不屈
D.千差万别  不温不火  一如既往  坚韧不拔
19.与文中画线句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放眼全球,从世界各国的抗疫成效来看,只有坚持“动态清零”才能掌握抗疫主动。
B. 一家名为“宜汀园艺”的花店正式入驻花市,这里不仅销售鲜花,还设置培训课程。
C.游客可以在服务区休憩时,逛- -逛便利店,带走自己心仪的“冰墩墩”“雪容融”。
D.数千只反嘴鹬擦水飞行,经过长途跋涉,这群“贵客”从南方北归,回到胶州湾。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法人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剧中出现的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上,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举动中蕴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B.这个问题的答案蕴藏在剧中出现的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举动中,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上。
C.这个问题的答案蕴藏在剧中出现的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上,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举动中。
D.剧中出现的一个个看似普通的举动中,一张张生动鲜活的面孔上蕴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出游行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受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不少人不再,倾心于长途游,_①_, 距家不远、“回归山野, 拥抱自然的露营成为一种潮流。_②,未来小团游、自驾游、定制游可能会成为主流,这些旅游产品让人们觉得更安全、更舒适。去,不少人觉得旅行的魅力就是在旅途中会遇见陌生人,确实这种遇见给了我们很多期待,也增加了旅游过程的体验。但因受疫情影响,_③_, 甚至反而会回避陌生人,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习惯于保持社交距离的“后遗症”。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旅游行业的新变化,一些企业和个人运营者“一哄而上”一味追热点,本身缺乏相关运营的经验和相应的能力,这就带来了产品供给不规范、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从长远看,各种建设及服务等方面,需要各省市有系统性的规划和引导,并出台相关规范和标准对诸如资质等进行更好地管理。当前有些地方已经出台《露营宫地京区化管理办法》等条例,以便更好地提高旅游的品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分).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航空公司将客机内最不起眼的塑料杯从13克减轻到9.5克。正是这减掉的3.5克重量,使航空公司每年少排放20吨二氧化碳;在有利环保的同时;航空公司每年因此节约了大约700万美元的支出。.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B或可溯源于曹丕“文气”说。C不是概括“一个人”,而是作品。D“它们又共同构成一方”,不是“一一对应”。)
2.(3分)D(“甚至就是内容本身”错,原文是“不是作品内容本身”。)
3.(3分)D(乙丙未体现“风骨”。)
4.(4分)论述内容不同:第一则材料重点论述唐诗“风骨”的内涵,第二则材料主要论述“风骨”的总体美感特征。论述方法不同:第一则材料多处引用典籍资料辅助论述,第二则材料重在阐述概念、分析内涵。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两点即满分4分,意思对即可。
5.(6分) 示例一:有风骨。诗歌意境阔大,内容积极向上有生命力,充满精神气骨和风貌,语言充满张力。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未作出明确判断扣2分。
附:“沉郁顿挫”,一般指杜甫的诗歌风格特征。“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意境有关,顿挫则与表现技巧有关。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 4小题,16分)
6.(3分)D( “这是柏年临终前对父亲的绝望告别”错,是柏年与封建家庭的诀别)
7.(3分)D(“放弃了对环境的着力渲染”错,小说虽然没有自然环境的描写,但有社会环境的渲染。)
8.(4分)①厨子钱兴对待穷人的态度与柏年的态度形成对比,说明柏年富有同情心;②柏年父母的富足生活与老人的悲惨生活形成对比,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不公;③将父亲对柏年的压制管控和柏年反抗父亲进行对比,突出强调柏年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④将柏年的朴质善良、思想进步和斗争精神与其父母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腐朽愚昧、麻木冷漠形成对比;⑤将柏年对王老头等底层贫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与对钱兴、父母的厌恶和反抗进行对比。
评分建议:一点2分,对比、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9.(6分)文本一的创作符合鲁迅先生的观点:①小说塑造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觉醒者柏年的形象,他深刻认识到底层百姓疾苦产生的根源与封建家庭的罪恶;②柏年形象是作家打破黑暗社会桎梏的呐喊,体现了作家刻画觉醒者形象的意图;③作家希望通过这个形象,启示广大读者与黑暗社会决裂,“打破铁屋子”,共同起来抗争不公的黑暗社会,唤醒更多民众。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未明确态度扣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捕诛”是“捉拿并诛杀”,不可断开,排除AD;“赃无轻重”的“赃”是指名词“赃物”,做该句的主语,不可做“为盗者”的谓语,排除BD;“舍贼者数人”是指“收留盗贼的人”,不可断开,排除AB)
11.(3分)C(文中指前者,本文中的河都指的是黄河,与淮河无关。古代淮河是南北方的界限。补充: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宋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
12.(3分)B(“岳飞感恩戴德,一直把宗泽的话放在心上”文中无据。)
13.(4分)(1)防守的器械已经准备齐全,(宗泽)多次上奏章请求皇帝返回京城,然而皇帝决心到东南(避难),没有答复(宗泽)。
评分建议:“累”、“幸”、“报”、句意通顺各1分。
(4分)(2)宋高宗被奸臣的谗言迷惑,认为宗泽是对的却不能重用,使得宗泽不能伸展自己的志愿,忧愤而死。
评分建议:被动句、“善善”、“信其志”、句意通顺各1分。
14.(3分)①外敌入侵,国家动荡不安;②奸臣阻挠,复国大业未果;③皇帝无为,苟且偏安一隅;④忧愤成疾,未见帝王返京。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B(“辛弃疾印象不清晰”错)
16.①本词为祝寿词,未有祝福长寿安康之语;②而是表达对辛弃疾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的赞美;③对辛弃疾匡扶明君、收复失地的期许;④对辛弃疾仕途顺畅、功成名就的希冀。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评分建议: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18.(3分)B(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指事物有各种各样的差别或差别很大。不疾不徐:指速度或节奏掌握适当。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平和或商品销售没有起色。一往无前:比喻意志坚定,勇往直前。一如既往:完全像过去一样。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坚贞不屈:坚定而有气节,绝不屈服。)
19.(3分)D(画线句中引号表“特殊含义”。A.特定称谓。B.特定称谓。C.特定称谓。)
20.(3分)C(根据上一段的结尾提出问题,排除AB,根据空格后的举例顺序,排除D。)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2小题,11分)
21.(6分)①而是倾向于选择短途游;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时代; ③这种遇见陌生人的冲动会减少。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示例一:因为品质旅游刚刚兴起、大家一哄而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要出台一些法规加强管理。示例二:之所以要出台一些法规加强对旅游品质的管理,是因为它刚刚兴起、大家一哄而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评分建议:果“出台法规”、因“刚刚兴起”“一哄而上”“问题”、因果关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2022届高三5月高考得分训练(二)语文』  下一个『江苏省淮安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