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预测模拟卷(四)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预测模拟卷(四)语文(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新高考模拟预测卷(四)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对这些节目赞美、惊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会思考,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
试题预览
广东新高考模拟预测卷(四)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对这些节目赞美、惊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会思考,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祈》等致力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依托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节目,对此做了很好的诠释。
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自诞生便拥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包浆”韵味,这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形式同质化、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如何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挖掘“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面临的首要问题。
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别出心裁,表现不俗。2021年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洛神、飞天为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舞出文化的“回归”;《丽人行》借杜甫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面靥等精致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繁景……显然,在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选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的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
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重新演绎都离不开现代元素的融入。《离骚》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如果说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赋予文化创新节目以“内美”,那么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修能”之用。以《天地之中》的设计为例,演员们于一片星河陨石中起手舞太极,3D效果下配合磅礴背景音乐出现的浑天仪、从飞船内部向外看到的祖国大好河山等,无一不给人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在短短的时间内,编导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的精神内核,提供了丰富、深刻、可视化的艺术样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传达了中国传统美学。
值得注意的是,声光电技术如若运用得当,自有锦上添花之效,但作品若一味迎合观众对于声色的需求,则难免为博眼球而匠气过重,甚至沦为纯粹“炫技”的媚俗之作。在这一点上,近年来但凡出彩的文化创新节目,都能做到主次分明、“道术合一”,在领悟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观众审美品位和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它们真正做到了以文“驭”娱,让现代声光电技术服务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从而实现精神价值的输出和供给。
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祈》的“破圈”,再次证明了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精心制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文化创新类节目在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片丰沃温厚的土壤,从中择取一点加以发挥,往往能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然而,如若创作者缺乏工匠精神,只是以文化创新的名义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不仅吸引不了观众,还易造成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疏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祈》的意义其实更在于,启示艺术创作者认识到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法长久地留住大众的目光,唯有沉潜钻研,用心经营,下大功夫打磨作品,才有可能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好节目。例如,为了能在水下起舞,舞蹈作品《红》的演员张娅姝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学会了潜水。为保证镜头的完整性,工作人员需要在每次拉完红绸后迅速游到光照不到的水池角落,而且因水下无法沟通,每拍一条,制作组都需上岸交流改进方案,就这样共下水400余次。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辛勤耕耘的文艺工作者们在各传统领域筑匠魂、塑匠韵、守匠心,才使广大观众发自内心为之折服,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当下,文化创新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一档成功的节目并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统,不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机械结合,也绝非纯粹为迎合观众而产生的媚俗之作,而是需要团队用心发掘,用情演绎,关注每一处细节,深入传统精髓,用旧瓶酿出新酒,真正做到如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所言“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并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在复兴传统文化之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摘编自《文化创新节目的内美与修能》)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宫夜宴》既叫好又叫座,是因为文化创新类节目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
B.《天地之中》的设计,体现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科技手段完美地交织融合。
C.《祈》启示艺术创作者认识到,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法留住大众的目光。
D.《红》的舞蹈演员为在水下起舞而学会潜水,作者举此例是为了证明沈宗骞“自出精意……生面”的观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文化创新节目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感和独特的“包浆”韵味,使得它具有先天的吸引力。
B.文化创新节目中的“内美”,指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亦可理解为“道术合一”中的“道”。
C.以文“驭”娱,指文化创新节目运用科技手段,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D.践行工匠精神,是文化创新节目避免生搬硬套、粗制滥造而使观众折服的必要条件。
3.下列选项中,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文本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没有优秀的文化基因,我们就不能赓续民族精神血脉,也就无法创造出令人赞美和惊叹的文化创新类节目。
B.文化创新类节目需要真正领悟传统文化内核,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服务助力的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C.一档成功的节目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统,不是刻意炫耀现代技术的先进,也不是纯粹为了迎合观众而制作。
D.成功的文化创新类节目,需要破解传统密码,依托现代技术,沉潜钻研,去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4分)
答: 
 
5.当下,一些文化创新类节目错字连篇,漏洞百出,甚至歪曲历史来博得观众眼球。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把斧头的记忆
赵明山
改变我命运的人叫储国恩,是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的大队长。他个子不高,方脸阔嘴,黝黑粗壮,不像个带兵的队长,倒像个卖苦力的。储国恩把我掂在手里,用大拇指试着我的舌刃,他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突然抡起我劈向一根木头。在我深深嵌进木头的那一刻,奇袭姜庄子的作战方案已经成竹在胸。
很快,我和另外十五把斧子别在了十六名战士的腰间,这些战士来自县大队和二区小队,我们要去执行一项神圣的任务。文安城南姜庄子据点刚刚住进一群日本兵,我们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进村,给他们的脑袋搬搬家。大队长在动员会上说,论武器装备,论兵力部署,县大队都明显处于劣势,姜庄子据点不仅有二十五个日本兵,还有百十号伪军协防,硬拼代价太大,只能智取,出奇制胜。
他们开会商量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间是一九四二年阴历正月初九,春节刚过,天空像黑黢黢的锅底压下来,零零星星的雪花像锅里掉下来的米粒儿。他们开会的村子叫牛各庄,在文安城东北方向,距姜庄子三十多里。十六名战士在夜色掩护下潜入姜庄子,伺机行动。
漆黑的夜,漆黑的路,寒风卷着雪花抽打在战士们的脸上,也打在我的身上。我躁动不安,内心有一种情绪在奔涌,大队长觉察到了,安抚着我,摸摸我的头,让我冷静。我数了数,他们十六个人除了每人一把斧子,只带了七支手枪。这不是去玩儿命吗?要知道姜庄子据点里有一门野炮、两挺机枪、二十来支三八大盖儿、一屋子的弹药,这还不算伪军的装备。那天有个孩子送来情报,把据点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孩子是县大队的眼线,为据点里的敌人扫地,把犄角旮旯都给观察仔细了。
研究作战计划时,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步棋太险,孤军深入,敌众我寡,恐有不测。储国恩马上接过话茬:我们唯一的胜算就在于冒险,如果连敌人都认为我们不敢冒这个险,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等出了正月,敌人建了岗楼、挖了封锁沟,再想下手就难上加难了。大家心里明白,大队长也是被逼的,县委和县大队已经没有了退路,姜庄子据点像一根毒刺揳入了抗日根据地,才建成半个月,县里的工作就受到很大影响,上下不通,左右不畅,不及时拔除这根毒刺,损失不可估量。
我们是在深夜进入姜庄子的。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嘴里吐着热气,我们身上闪着寒光。
我们杀进据点时是正月初十的凌晨,天似亮非亮,站岗的哨兵偷偷回屋取暖,做早饭的伙夫刚刚打开门。战士们像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伙夫当时就晕成了一摊泥。日本兵睡觉很讲究,每人一个睡袋,三九天也脱光了衣服,像头褪了毛的猪一样钻进去。我们的到来终结了他们的美梦。要不是对方有人开了枪,这场战斗会更漂亮,会成为一场更为经典的斧头战,不用一颗子弹就把敌人送上西天。伴随着敌人的枪声,一名战士倒下了,他手里的斧子掉在了地上。即使最后是激烈的枪声为胜利画上句号,这场战斗仍被传颂为“姜庄子斧头战”,并受到通令嘉奖。那是我第一次尝到血——侵略者的血的滋味。因为这场战斗,我被载入史册。时至今日,在华北地区一提起“姜庄子斧头战”,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
战斗结束后,大队长指挥打扫战场,我在他手里左顾右盼,生怕漏掉一个喘气的脑袋。院子里躺着二十一具敌人的尸体,仓皇逃跑的四个日本兵也在村边被“报销”了。我一不留神碰到了那门三八野炮,发出响亮的金属之声。我的面前,横躺竖卧着缴获的武器,有野炮、机枪、步枪、弹药。我在它们面前昂首阔步,它们向我低下了头,连那门向来仰着脖子不可一世的野炮,也跪在我的脚下。我轻轻敲击着它们,有几分胜利的快感。
从腊月二十三敌军进驻,到次年正月初十被县大队一锅端,姜庄子据点只存在了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这大概是中国战场上最短命的日军据点了。敌人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煞费苦心构筑的堡垒,连同他们的脑袋一起,被十几把斧子砍得七零八落,不到一个小时,灰飞烟灭。
当敌人的援军赶到时,县大队的战士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援军也不是白跑一趟,收尸的活儿正等着他们呢。村边协防的伪军脚底下抹油,差不多跑光了。
一场战斗,让我名垂青史,但我不愿过多分享文新县大队的荣誉,我不能喧宾夺主,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战士张广寿,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姜庄子。我没有走进历史博物馆,战争结束后,我悄悄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21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文新县大队一次奇袭日军姜庄子据点的行动。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战士们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小说写研究作战计划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可是大队长储国恩并没有听从,而是我行我素,虽然最后获得了战斗的胜利,但这种做法实在不太可取。
C.小说写到了战士张广寿的牺牲,要不是敌人开了枪,也许他并不会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即便前期准备再充分,战斗中也会出现偶然状况。
D.小说结尾写到了“我”的结局,“我”没能走进历史博物馆,只能回到农民家里继续劈柴,流露出“我”无法继续发挥价值的遗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对储国恩队长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开头,借助对“那一刻”情境式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强壮、果敢、坚毅的抗日队长形象。
B.小说借助“黑黢黢的锅底”一样的天空、“米粒儿”一样的雪花、“漆黑的夜”“漆黑的路”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严肃紧张的战斗气氛。
C.小说善用对比,如把“战士们头上冒着热气”和“我们身上闪着寒光”相对比,既体现了战士们的战斗热情,也暗示了战斗的严酷性。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平实而生动。如把口语“犄角旮旯”等引入文章,风格诙谐幽默,又如把日本兵比作“褪了毛的猪”,富有情趣。
8.“姜庄子斧头战”是抗日战争最激烈时的一次真实的模范战例。本文作为一篇小说,在叙述上别具匠心,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特色及作用。(4分)
答: 
 
9.小说结尾对文新县大队的战士们予以了高度评价——“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至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秦王。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皆以始皇起。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B.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C.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D.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按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B.郡县,中国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郡县制,是秦在统一六国后首创的。
C.《书》,指儒家经典《尚书》,是我国古代对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D.黥,古代肉刑的一种,特指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斯由楚入秦后,先被秦相吕不韦任命为郎官,得以有机会游说秦王,后得到秦王赏识,先后担任长史、客卿、廷尉和丞相等官职。
B.秦王派遣谋士携带金玉到各国游说,遇到不肯接受财物的人就用利剑把他们刺死。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利诱威胁、软硬兼施为秦国招纳贤才。
C.秦废除了分封制度,不立宗室子弟为王,不封功臣为诸侯,以避免以后国家陷入战乱。齐人淳于越则以殷、周两朝为例,提出了反对意见。
D.秦统一天下后,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制定法律,统一文字,秦始皇还视察各地,平定四夷,对此李斯都付出了心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译文: 
 
(2)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译文: 
 
14.秦王朝建立后,面对天下散乱、私学盛行的局面,在文化治理上做出了怎样的取舍?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①
刘禹锡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
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
骊龙颔被探珠去②,老蚌胚还应月生③。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注】 ①此诗作于大和五年(831年)。时年60岁的白居易丧子,刘禹锡寄诗安慰,白居易作《府斋感怀酬梦得》,答谢中有“劳寄新诗远安慰,不闻枯树再生枝”二句,本诗为诗人再次酬答之作。②《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比喻极其珍贵难得之物。③孔融《与韦端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多指老来得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直接描写了友人白居易晚年生活的优渥,有佳肴盛馔、歌舞充庭、美酒倾池。
B.颔联笔锋一转,道出友人“少欢情”的原因不在“年长”,而是官高无亲近之人。
C.颈联连用典故,写出对白居易的劝慰:现在的失去固然可叹,但将来仍存有希望。
D.这首诗章法严谨,构思精巧,标题“释”字引领全篇,语言朴实晓畅,风情俊爽。
16.有人说,好的文学作品既能“增人感”,以情动人;又能“启人思”,发人深思。请结合本诗尾联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自问自答,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句无奈的叹息,道出同心而离居的感伤。
(2)《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的种树者“        ,        ”,柳宗元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长情况的做法持批评态度。
(3)欧阳修《秋声赋》里写秋风时说“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而“秋风”这个意象,在陆游的诗中也出现过,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被誉为“大艺术”,雕塑、绘画、音乐等都曾经依附于教堂;东方可以称作“大艺术”的,非中国园林莫属。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不同,(    ),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入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的旨趣是回归自然,而非控制自然。
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但雅集却    ,出现在各个时代和各类园林中。园林的景致    ,先贤的风雅令人神往。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达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将饮酒、作诗、品茶、弈棋、赏曲、鉴古等活动升华为艺术,从而造就了堪称“大艺术”的中国园林。今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更需要的或许并非向外的追寻,而是向内的回归。所有的答案早已    在中国园林中,等待着脚步匆忙的现代人    和发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脉相承 美轮美奂 寄托 离开
B.口耳相传 美轮美奂 蕴藏 归来
C.一脉相承 引人入胜 蕴藏 归来
D.口耳相传 引人入胜 寄托 离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中国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B.西方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中国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C.中国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西方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D.中国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西方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生活场所,而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达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
B.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
C.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达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
D.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地栖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简单,只需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和肌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飘浮于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  ①  。
首先,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约用90分钟,这意味着,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  ②  ,不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造成了宇航员生理系统的紊乱。另外,因工作需要,飞船和空间站内从不关灯,因而,为更好地休息,宇航员需科学地调节睡眠时间,睡时需戴黑眼罩,以避免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飞船内也需在休息区降低光照强度,以营造夜间环境。
其次,飞船内的失重状态,会使宇航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时的不适感,身体也会在空中随意飘浮。为给宇航员营造地面睡觉的感觉,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床上有固定在睡眠区里的可以帮助航天员保持卧姿睡眠的睡袋。当然,  ③  ,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两个较短的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鲁迅对于写作曾经说过12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这何止是对写作的要求,做人做事亦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原因表述错误,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另外,不是所有的文化创新节目都具有令观众惊艳的力量。C项,“都无法留住大众的目光”错误,原文第七段中说的是“都无法长久地留住大众的目光”,选项缺少了“长久地”这一限定词。D项,“是为了证明沈宗骞……观点”错误,作者举《红》的舞蹈演员为在水下起舞而学会潜水这一事例,是为了证明“唯有沉潜钻研,用心经营……好节目”这一观点。
2.答案:C
解析:对概念的理解错误,原文第五段中说的是“它们真正做到了以文‘驭’娱,让现代声光电技术服务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从而实现精神价值的输出和供给”。
3.答案:D
解析: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根据第一段中的“致力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依托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节目”和第二、四、六段的首句(三个分论点),以及最后一段中的“一档成功的节目并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统……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可知,D项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文本的主要观点。A项,只强调了文化基因的作用,对应的是“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这一分论点,概括不全面;B项,只涉及两个分论点,缺少一个分论点——“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概括不全面;C项,是从反面论述文化创新节目应该怎么做,不是对文本主要观点的概括。
4.答案:①论证方式:以设问开篇,提出中心论点。②论证结构: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三个角度展开论述,结尾总述打造优秀文化创新类节目的途径和方法。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③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至少写出两种论证方法)④论证语言:准确严密。如“一味”“可能”等限定词的使用,使语言表述严谨。(若答“论证语言具有文学性”且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论证特点涉及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方面。从论证方式看,本文第一段提出问题“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通过设问提出中心论点。从论证结构看,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第二至七段分别从“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三个角度具体论证,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次清晰。从论证方法看,第二段中“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韵味”,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第三段中列举了《祈》和《丽人行》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第六段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片……绿意”,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最后一段中引用了清代沈宗骞的话,属于引用论证。从论证语言看,论述类文本中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预测模拟卷(三)语文』  下一个『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预测模拟卷(五)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