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
试题预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留下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就不可能出现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如果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与艺术灵感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新要素的灌注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发展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技术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设计等,都是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鲜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和表达形式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新艺术场景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艺术新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成为加入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一起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带入感极强。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乎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网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种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及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使传播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粉丝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的支持。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取长补短与互相借鉴,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帮助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愈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中,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变、因工具变迁更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 随着科技要素 刺激,艺术创造者不断开阔视野,其艺术灵感被激发,艺术受众的艺术审美体验也常常随着新要素的灌注而得到更新。
C. 传统艺术只要被新工具“点化”了,就能焕发新生命,创造新的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从而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D. 信息“窄播”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定位更精准、信息传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地针对性。
2.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2015年台北小巨蛋体育馆内,早已玉碎珠沉的邓丽君借全息投影“复活”,与费玉清等人同台献艺,观众得以目睹一代佳人的风采。
B. bi1ibi1i“2019最后的夜”新年晚会上,虚拟偶像洛天伊与著名琵琶演奏家家方锦龙合作了《茉莉花》,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
C. 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联手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D. 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3.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了受众,但提及受众的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 ①材料一谈到受众在新艺术场景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在不知不觉间改变,是为了通过受众的变化来论证“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②材料二谈到受新媒介影响,创作者对受众的需求把握更准确,跨媒介艺术消费强化受众的深度体验,是为了论证新媒介对文艺创作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雷雨(节选)
曹禺
片段一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
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片段二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    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    (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励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    他跟你现在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    (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
[仆人领着大海进,大海站在左边,三四仆人立一旁。]
鲁大海    (见侍萍)妈,您还在这儿?
周朴园    (打量鲁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    (大笑)董事长,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    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
周朴园    好,那我把那复工的合同给你瞧瞧。
鲁大海   (笑)你不要骗小孩子,复工的合同没有我们代表的签字是不生效力的。
周朴园     哦,(向仆人)合同!(仆人由桌上拿合同递他)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低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他们怎么会不告诉我就签了字呢?他们就这样把我不理啦?
周朴园    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鲁大海    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    (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  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文本二:
话剧导演的主要工作是从文本出发,分析、解构剧本,帮助演员了解、理解和“消化”整个故事和情节脉络,把握剧中人物的发展方向。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创造是从想象开始的,而导演则需要通过诠释剧本来帮助演员进行这一想象的过程,让其真实地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得角色有血有肉地在规定情境之中“诞生”出来,能够真实地感知和反映人物应有的状态和情绪。
演员表演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语言的节奏变化体现在台词上,而动作则是指演员的肢体动作。就语言节奏而言,话剧导演应深度剖析文本,帮助演员深刻体会剧中角色,找到特定角色的特定性格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反应,从而使得语言节奏更加准确,在兴奋时加快语速、在发怒时提高音调等等,使得人物的语言在符合其内心情感的同时又富于生活气息,这样才能将角色“演活”。就动作节奏而言,其本质与对语言节奏的把握一脉相承,有所不同的是还需注意角色的舞台行动是否“像人”,即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行动的客观规律。
(摘编自邓昊《话剧导演创作初探——如何帮助演员完善舞台表演》)
4.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蘩漪采用拖延、让四凤拿走药等方式拒绝喝药,但最终在周朴园和周萍的劝说下,万般无奈、含泪悲愤地把药喝了。
B. “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最终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C. 周冲为蘩漪说情,为鲁大海打抱不平,他的天真无畏与周萍敬畏父亲、不敢违抗父命的懦弱妥协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D. 周朴园对家人实行封建家长制,说话随处带有命令口吻,不容许家人挑战他的权威,表现出绝对的专制和极端的冷酷。
5.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片段一“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
B. 片段一中蘩漪的“倒了”“不愿喝”“不喝”等字眼不断刺激周朴园“倒了来”“喝了它”的步步紧逼,这便是戏剧语言动作性的体现。
C. 片段一中“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这句话隐含着潜台词,言外之意是“当母亲的人应当替子女着想,保重自己身体”。
D. 片段二中“笑”“慢慢地,低声”“如梦初醒”这些舞台说明,生动地描写出鲁大海看到复工合同前后的心理变化,体现他稚嫩的个性。
6. 文本一主要展现了哪几类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7. 学校将进行《雷雨(节选)》的排演。如果你是导演,你将从哪些方面对演员进行指导?请结合文本二,以周朴园为例进行说明。
【4~7题答案】
【答案】4. A    5. C    
6. (1)周朴园与蘩漪的冲突:封建专制主义与个性解放思想的矛盾斗争。(2)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    
7. (1)从故事和情节脉络上帮助演员把握周朴园这一角色,明确其封家家长和资本家这双重身份。
(2)从语言上指导,如面对蘩漪的反抗,要用提高音调展现发怒的状态。
(3)从动作上指导,如手指四凤这一动作应该是有力的,展现他的专横。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1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3分)
8. 下列有关《红楼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让贾宝玉喝的茶是“千红一窟”,饮的酒是“万艳同杯”,作者用谐音寓意红楼众女儿的悲剧结局。
B. 宝玉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引贾政不满;私交柳湘莲惹怒忠顺王府,使贾政大怒;贾环趁机造谣宝玉逼死金钏儿,致贾政气极,对宝玉痛下重手。
C. 香菱学诗,再次展现了大观园内诗情画意的生活,以及黛玉、宝钗等众位才女的形象,同时通过香菱学诗,作者也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
D. 从探春理家前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情节可知,贾府过年依然讲究礼法和排场,但贾珍、贾蓉与庄头乌进孝的交谈已透露出贾府经济的窘迫。
【8题答案】
【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3分)
9.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行酒令后第二天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一番对话,说道: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    》《    》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1)画线的部分提到了昨日的行酒令之事,行令官是谁?__________
(2)填入横线的原文应该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题答案】
【答案】    ①. 鸳鸯    ②. 牡丹亭    ③. 西厢记
(三)简答题(本题共1小题,6分)
10. 请仿照示例,从“宝玉与晴雯”“贾母与鸳鸯”中选择一对主仆,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
[示例]紫鹃是黛玉的贴身丫鬟,善良聪慧,温柔贴心,两人情同姐妹。从端水熬药到婚姻大事,紫鹃“一片忠心为姑娘”,对黛玉的关心“微细”之极。她不仅时常劝慰和开导黛玉,还试探宝玉对黛玉的真情,并且不顾身份,主动请求薛姨妈给黛玉说亲,在黛玉重病之时打听宝玉的婚事,黛玉病逝后遁入空门。爱耍小性子的黛玉个性孤傲,但独听紫鹃的话,视紫娟若知己。
【10题答案】
【答案】示例:鸳鸯是贾母的贴身大丫鬟,精明能干,不但照顾贾母饮食起居娱乐活动,还替贾母掌管财务,是贾母的第一得力之人。贾母对鸳鸯,既疼惜爱护,又十分依赖。当贾赦想纳鸳鸯为妾时,是贾母一顿痛骂,替鸳鸯挡了回去;王熙凤说贾母离了她“饭也吃不下去”,甚至她有时还对鸳鸯如小孩般撒娇,真情流露;鸳鸯对贾母,也是细心体贴,忠心耿耿,“誓绝鸳鸯偶”虽是对贾赦的反抗,但她自始至终一心服侍贾母,乃至在贾母去世后悬梁自尽,足见她的刚烈忠心。贾母像是鸳鸯的一把保护伞,鸳鸯像是扶持贾母的一副拐杖;二人情同祖孙。
三、古代诗文阅读(4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
11. 解释下列句中知点字词的意思。
(1)道芷阳间行    (2)虽董之以严刑    (3)朝济而夕设版焉
(4)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题答案】
【答案】(1)秘密地走;(2)督责;(3)渡河;(4)吝啬;(5)关心。
1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12题答案】
【答案】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及为枢密副使,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禁田河西,虏乃得稍蚕食其地,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画策:“宜因州中旧兵,益禁兵三千,筑二堡河西,可使堡外三十里虏不敢田,则州西六十里无虏矣。募民有能耕闲田者,复其税役十五年,官虽无所得,而籴自贱,可以渐纾河东之民。”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千余人渡河,载酒食,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至萧、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后数日,吕惠卿进讲。因言:“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是,其意以讽朝廷,且讥臣为条例司官耳。”上问公:“惠卿言何如?”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臣恐风雨之不庇也。”惠卿不能对。
则以书喻安石,三往反,开喻苦至,犹幸安石之听而改也。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靡不为也由是天下服公先知。
公历事四朝,皆为人主所敬。然神宗知公最深。公思有以报之,常摘孟子之言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谓吾君不能谓之贼。”故虽议论违忤,而神宗识其意,待之愈厚。
(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有删改)
文本二: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B. 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C. 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D. 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即对尊长、贤者避免说写其名,表示尊敬的心意。文中表达苏轼对司马光的尊敬。
B. 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丧,此制度称为“丁忧”。
C. 巡狩,专指天子出行田猎,娱乐游逸。其意义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盘游”相同。
D. 会晤,是指双方相见,会面晤谈。“无由会晤”,是古代书信中的套语,指无缘见面。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光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离世,连续守孝服丧,未能成行。
B. 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外出遇敌战死,而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C. 给皇帝讲读时,王安石提出先王治国之法,有几年一变的,也有百年不变的,主张进行变法。司马光则认为现在国家不具备变法的条件。
D. 司马光侍奉的四朝皇帝都很敬重他。神宗时,他的言论经常会违逆皇上的心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皇上的恭敬和报答。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7. 司马光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请依据文意简要概括。
【13~17题答案】
【答案】13. A    14. C    15. C    
16. (1)那些忠诚有信的士人,在您当权时,虽然与你意见不合,让人憎恶,以后一定会慢慢地得到他的帮助。
(2)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值得反悔的缘故啊。    
17. (1)有得守成之道的先例,不用改革;(2)国家没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不需改革;(3)国家不具备改革的条件,不能改革。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吴中田妇叹①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垄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②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③,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④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注]①此诗于1072年冬写于浙江湖州,苏轼作此诗时,王安石的一系列新法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行。新法对缓和社会矛盾、减轻农民负担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端。②赪:红色。③当时新法规定交税、免役均用现钞。④龚黄:汉代宽政恤民的官吏龚遂、黄霸。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霜风”二句写大雨导致无法开镰收割、用杷头“出菌”、镰刀“生衣”表现灾情严重。
B. 为了雨停能及时抢收,农民们在田头搭草棚住了一个月,这一细节写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
C. 粮价低贱得同糠和碎米一样,这与农民种粮时的艰辛、担粮时的汗流浃背之态形成反差。
D. 最后二句用典故称赞满朝官员宽政恤民。但民众面对生活的贫苦,不由得心生困惑与无力。
19. 全诗紧扣一个“叹”字展开,层次分明而感情集中,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8~19题答案】
【答案】18. D    19. 苏轼在诗中先叹息稻熟苦迟,其次哀叹秋雨成灾,再喟叹谷贱伤农,末以嘲讽官吏逼民投河作结,更令人触目惊心。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劳动人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新法流弊的抨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2)荀子《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以水为例从反面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涵盖了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担心言路不通受到蒙蔽就应该“______________”;如果担心朝中可能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下一个『甘肃省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