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试卷高一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
试题预览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3分)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视文学本身。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3.(3分)《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
C.《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
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4.(3分)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
(不超过70个字)
5.(3分)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3分)
(本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八千岁
汪曾祺
他是靠八千钱起家的,所以大家背后叫他八千岁。无冬历夏,总是一身老蓝布。长度一律离脚面一尺,八千岁有八千岁的道理,衣取蔽体,下面的一截没有用处,要那么长干什么?
八千岁的米店看起来不大,门面也很暗淡。柜台一头有一块竖匾,上漆四个黑字,道是:“食为民天”。竖匾两侧,贴着两个字条,年深日久,字条的毛边纸已经发黄,一边写的是“僧道无缘”,一边是“概不做保”。
和尚走到八千岁门前,一看“僧道无缘”四个字,也就很知趣地走开了。不但僧道无缘,连叫花子也“概不打发”。中国不知从什么时候兴了铺保制度,一般“殷实”一些的店铺就有为人做保的义务。铺保不过是个名义,但也有时惹下一些麻烦。八千岁可不愿惹这种麻烦。
八千岁米店的门面虽然极不起眼,“后身”可是很大。这后身本是夏家祠堂。夏家原是望族。他们聚族而居的大宅子的后面有很多大树,有合抱的大桂花,还有一湾流水,景色幽静,现在还被人称为夏家花园,但房屋已经残破不堪了。夏家败落之后,就把祠堂租给了八千岁。朝南的正屋里一长溜祭桌上还有许多夏家的显考显妣的牌位。正屋前有两棵柏树。起初逢清明,夏家的子孙还来祭祖,这几年来都不来了,那些刻字涂金的牌位东倒西歪,上面落了好多鸽子粪。这个大祠堂的好处是房屋都很高大,还有两个极大的天井,都是青砖铺的。那些高大房屋,正好当做积放稻子的仓廒,天井正好翻晒稻子。祠堂的侧门临河,出门就是码头。这条河四通八达,运粮极为方便。稻船一到,侧门打开,稻子可以由船上直接挑进仓里,这可以省去许多长途挑运的脚钱。
八千岁每天的生活非常单调。量米、看稻样,没什么事的时候,他就到后面看碾坊。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典的方法生产。他舍不得这副碾子,舍不得这五匹大骡子(两匹是他花八百块大洋跟宋侉子买的)。他不看戏,不打牌,不吃烟,不喝酒,食谱非常简单,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一成不变的熬青菜,有时放两块豆腐。
八千岁那样有钱,又那样俭省,这使许多人很生气。
八千岁万万没有想到,他会碰上一个八舅太爷。
八舅太爷是个无赖浪子。初中毕业后,上了一年美专,都没上完,却入了青帮,从此就无所不至。后来混进了军队,在军队中很“兜得转”。抗战军兴,军事第一,他到了哪里就成了这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只要他一拍桌子,骂一声“汉奸”,就可以拉出去枪毙,没人敢惹他。
他还很风雅。谁家有好字画古董,有借无还。他也不白要你的,会送一张他自己画的画跟你换。他不是上过一年美专么?他请人刻了两方押角图章,一方是阴文:“戎马书生”,一方是阳文:“富贵英雄美丈夫”。他有一匹乌骓马,请宋侉子来给他看看,嘱咐宋侉子把自己的踢雪乌骓也带来。千不该万不该,宋侉子不该褒贬了八舅太爷的马。八舅大爷问:“你那匹是多少钱买的?”宋侉子知道反正这匹马保不住了,就顺水推舟,很慷慨地说:“旅长喜欢,留着骑吧!”——“那,我给你画一张画吧!”
宋侉子拿了这张画,到八千岁米店里坐下,说不出话来。八千岁劝他:“算了,看开一点。”宋侉子只好苦笑。
没想到,过了两天,八舅太爷派兵把八千岁“请”去了。八千岁只来得及跟儿子说一句:“赶快找宋大伯去要主意!”
宋侉子一了解,案情相当严重,是“资敌”。八千岁有几船稻子,运到仙女庙去卖,被八舅太爷的部下查获了。仙女庙是敌占区,别的粮商都是事前打通关节,八千岁没有花这笔钱。宋侉子知道这是非花钱不能了事的,就转弯抹角地问。“至少得罚一千现大洋。”宋侉子说:“他拿不出。你看看他穿的这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了。看你的面子,少要他二百!他肯花八百块钱买两匹骡子,还不能花八百块钱买一条命吗!”
宋侉子劝八千岁不要舍命不舍财。八千岁说:“你作主吧。我一辈子就你这么个信得过的朋友!”说着就落了两滴眼泪。宋侉子心里也酸酸的。
宋侉子请八千岁的两个同行出面做保,叫八千岁儿子带了八百现大洋,把八千岁保了出来,劝他:“算了,不就是八百块钱吗?看开一点。“八千岁心想,毕竟少花了两百,又觉得有些欣慰,好像他凭空捡到两百块钱似的。
八舅大爷接到命令要调防。他要办一桌满汉全席,在荷花亭子里吃它一整天!消息传遍全城,八千岁过去看了:烧乳猪、叉子烤鸭、八宝鱼翅、鸽蛋燕窝……足足一百二十道,八千岁真是开了眼了,一面看,一面又掉了几滴泪:这是吃我哪!
八千岁回家就用一盆水把“概不做保”“僧道无缘”的字条刮下来。做了一身长袍,长短与常人等,把老蓝布换了下来。晚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拿了两个烧饼来,八千岁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有删改)
6.(3分)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道无缘,是舍不得出钱:概不做保,是不愿惹麻烦。这也将他推到了众人侧目的地步。文章重点在于批判八千岁的吝啬和不通人情。
B.八舅太爷占了别人的古董字画却用自己画的画交换,偏偏还自称“戎马书生”“富贵英雄美丈夫”,真是一个战争特殊时期造就的“风雅”的兵痞流氓。
C.八千岁两次掉泪,意味深长。既有钱财被敲诈的悲伤,也有对自己长期明哲保身几乎无人可托的悔意,以及对八舅太爷大肆挥霍敲诈所得的痛心。
D.这年头大部分米店都已经不用碾子,改用机器轧米了,八千岁却还用这种古老的方法生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改变这种境况是难以维持的。
7.(4分)八千岁米店租用夏家的祠堂作为仓廒,似乎一笔带过即可,小说却为此不吝笔墨。如此闲笔,却另有深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8.(6分)小说临近结尾,以隐蔽含蓄的“突变”来收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薪,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蓸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于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乃立季为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9.(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B.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C.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D.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10.(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姓氏,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后,姓氏合而为一。
B.天子气,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从文中看,指的是帝王出生地有此气。
C.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
D.衅,“血祭也”,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在所祭器物之上,如衅钟、衅鼓。
11.(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季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慨大丈夫应该如此,志向远大;因担心“天子之气”与自己有关,逃亡到山泽之间,处事小心。
B.许多郡县都杀了长官响应陈涉,沛县县令出于恐惧也想率众响应陈涉,曹参、萧何建议他召回逃亡的人,依靠他们来胁迫众人从命。
C.沛令反复无常,关闭城门,欲杀萧何,曹参;刘季用箭将书帛射到城上,劝说沛县的父老,为避免秦国的屠戮,杀掉沛令选择合适的子弟拥立。
D.沛县百姓杀了沛令并欲推举刘季,刘季希望大家再重新推选出能够胜任之人;萧何、曹参等人存有私心,怕事败灭族,极力地推让刘季。
12.(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2)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①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②学凤凰。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年轻时代。②伶伦:伶伦是黄帝时代的音乐家,他发明了笙,并且用笙演奏凤凰的声音。
13.(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了相关人物为“舍弟”,地点是“华藏院吝君亭”,吟咏对象是“竹”,让人一目了然。
B.首联写亭子四面青翠的竹色让坐在亭中的游客顿感清凉,即使是残阴余韵,也让人感到无穷的快乐。
C.尾联意为“竹子啊,你应该珍惜你的根株,苗壮成长,好给伶伦制成律管,吹出凤鸣般的乐声”。
D.本诗借景抒情,表达了“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与郑板桥的《咏竹》诗中的情感相同。
14.(5分)本诗中间两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境式默写(共5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在回答孔子的提问时,说希望通过三年努力达到的治国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类(共12分)
16.(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均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技盖至此乎            ②不识有诸
③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⑥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⑦沛公奉卮酒为寿        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⑦ C.①③④⑧ D.②③⑥⑦
17.(本题3分)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冠: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季父:叔父。古代兄弟姐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18.(本题3分)下列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夫晋,何厌之有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竖子不足与谋
C.以其无礼于晋 D.技经肯綮之未尝
19.(本题3分)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元代戏剧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B.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窦娥冤》第三折是由“正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的一套曲子,由正旦独唱。“正旦”,是指传统戏曲中的男主角。
C.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等。
D.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的《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七、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民众“触网”的25年间,对网络语言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早已。从“大虾” “美眉”到“盘他”“硬核”,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增“粉丝”“山寨”“雷人”等网络词语……与此同时,不规范、夸张、低俗等也成为一些网络语言的标签。
需要明确的是,不仅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会破坏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也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能够带来表达上的便利与快感,吸引眼球、引人发笑,却缺乏持续的、长久的生命力,难以经历时间的积淀,难逃的命运。当然面对网络语言,不能先入为主地戴上有色眼镜,采取的态度。我们既不能采取封闭、排斥的狭隘态度,也不能采取听之任之、放纵其野蛮生长的消极立场。我们要对网络语言进行合理规范、有序引导,让网络语言有文化品位,有高雅格调,让网络语言在良性文明环境中成长,实现汉语魅力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     )。
20.(3分)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见怪不怪     虽然     稍纵即逝     削足适履
B.习以为常     固然     稍纵即逝     削足适履
C.习以为常     固然     昙花一现     因噎废食
D.见怪不怪     虽然     昙花一现     因噎废食
21.(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影响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
B.不仅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会破坏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也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
C.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不仅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影响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
D.不规范、夸张、低俗的网络语言不仅会污染语言文字的环境与生态,也会干扰社会文化的气质和内涵。
22.(3分)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终语言生态环境和谐文明、健康有序。
B.最终语言生态环境健康有序、和谐文明。
C.为了构建一个和谐文明、健康有序的语言生态环境。
D.最终构建一个健康有序、和谐文明的语言生态环境。
八、语言表达(共11分)
(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少人都采摘过植物,但我们可曾想过,植物“受伤”时是不是也能感受到疼痛?科学家在研究芥菜对重力的反应时发现,①      ,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痛觉”信号。这种信号其实是一种含钙物质。②      ,或仅仅是被人触摸,甚至只是一条小毛虫爬过叶片,③      都会自植物被接触的部位传遍其全身,并使植物发出荧光(但肉眼不可见)。这一生理活动的目的是提醒植物的其他部分做好防卫措施。
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4.(本题5分)下面是某杂志社征订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敝刊设有“探索与争鸣”“书刊评介”“动态信息”等独步天下的栏日,内容新颖,报道及时,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现征订在即,希望读者慷慨解囊。订单上务必写明手机号码,以便我们随时垂询。
九、材料作文(共60分)
25.(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爱因斯坦说:“我想知道上帝怎样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现象我不太感兴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内在规律,其余则是细枝末节。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C
A项,扩大范围,“其研究集中在……”错误,“集中”前少了“绝大多数”。
B项,因果混乱,《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是因为它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D项,曲解原意,“《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的说法不对,林语堂不喜欢妙玉,原文是“《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2.D.  “宝玉顺从的性格”于文无据,并且也不符合小说中塑造的宝玉叛逆的形象特征。
3.B.原文是“《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是《红楼梦》风靡世界的表现,不是原因。
4.《红楼梦》是一部叙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的达到了艺术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典小说。
5.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②探春聪明,大器,她极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③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的生命典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6.A. “文章重点在于批判八千岁的吝啬和不通人情”错误,文中主要反映的是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人情世态的微妙变化。
7.(1)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夏家当年是如此的排场,如今却成了这一派凋敝衰败的景象,为文章八千岁的故事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引发读者的思考。
(2)暗示人物的结局。祠堂的变故,对于夏家这样的大族无疑是凄凉的反讽,对于八千岁而言,也是一种无声的警示。透过夏家的故事,暗示了八千岁的结局。
(3)烘托人物形象。夏家房屋宽敞高大,可作仓廒;天井正好翻晒稻子;地理位置便利,便于运输,节约挑运脚钱。八千岁的选址和对房屋的充分利用,烘托出八千岁精明能干,勤俭节约的性格特征。
(4)主题上,通过对比,衬托出盛衰兴替的无常。夏家的祠堂,本是家族血脉的祭祀场所,如今变易成为米店买卖的经营场地,预示着时代的变迁,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8.(1)丰富了人物形象。八千岁刻板、吝啬、冷漠,但受到八舅太爷这类不义之徒的刺激,八千岁回到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一个『天津市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